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11MB ,
资源ID:3061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0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夏平传承 交流 发展——一带一路大视野下的办学新篇章.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夏平传承 交流 发展——一带一路大视野下的办学新篇章.doc

1、夏平:传承 交流 发展“一带一 路”大视野下的办学新篇章 董正 “教育”的要义是什么?作为一所有着77年办学历史的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独立 建制的纺织类高等学校,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不断对 “教育”的内涵进行着拓展、 深挖与创新, 不拘泥于对人才进行个体雕刻这一高 校功能的本义, 更着力于教育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担当。 无论是发挥纺织类专业优势, 致力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还是力推国 际化办学, 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平台, 以及把服务国家经济和 纺织产业发展进一步引向深入, 无不显示了成都纺专在“一带一路”宏大政策 背景之下的积极思辨。传承、交流、发展,

2、 三大关键词勾勒出成都纺专的全新行 动轨迹, 亦呈现了具有“一带一路”大视野的办学模式新思考。 这一思考的成果 已经显现, 未来还将持续性地发挥效用。 助力“一带一路”的同时, 成都纺专在 从未停止的探索步伐中也生成了发展壮大的内在源动力, 不断揭开予人惊喜的 办学新篇章。 传承:非遗大业中的情怀与责任 地处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和北方丝绸之路丝绸产品重要产地成都, 深受蜀锦、 蜀绣 等丰富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滋养, 成都纺专正努力推进一件大事开 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教育、传承和推 广。在成都纺专的校长夏平看来, 此举意义非比寻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中华

3、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传承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不仅是传承非遗本身, 也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文明。 作为高等学校, 我们肩 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责任务。作为高职高专, 在 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服务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的同时, 我们有责任传承中国传统非遗。 传承中国传统非遗对于学校履行社会责 任,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专业人 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纺织服装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丝绸非遗, 成都纺专以纺织、 服装、印染、艺术类优势专

4、业为依托, 确立非遗传承项目。“服装学院开展了民 间刺绣 (蜀绣、彝绣、羌绣等) 、西南民族服饰传承工作, 艺术学院开展年画、 蜀绣传承工作, 纺织学院开展蜀锦传承工作, 材料学院开展民间印染 (扎染、 蜡 染) 传承工作 ” 夏平表示, 学校还建立起蜀锦蜀绣研究中心、 明清家具博物馆、 非遗翻译研究中心、 西南纺织服装产业文化研究中心等服务机构, 其中蜡染扎染 工作室用于开展师生民间染整的工艺和方法学习研究, 制作蜡染扎染工艺品。 在 民族服饰传习室, 服装学院的老师们和毕业设计学生采用传统手工苗绣、 羌绣等 技艺精心制作、复原传统民族服饰。 为确保非遗工作开展, 成都纺专积极创造条件, 并

5、开展非遗项目的科学研究和 产品研发, 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 “我们收购了即将失传从汉代留传下来 的早期蜀锦织造的丁桥织机, 并多方寻找到了仅有的一名能够操作丁桥织机的 老工人。 我们还组织专家和传人, 在纺织学院老师们的参与下, 经过几个月的时 间, 将从唐代留传下来的技术非常复杂的花楼织机进行了复原安装。 ”夏平告诉 记者, “学校与非遗项目传人们建立起了有效的合作关系, 聘请了蜀绣大师郝 淑萍、 蜀锦大师叶永洲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学校非遗培训指导老师, 聘请四川 省级蜀绣大师袁伟为专职教学教研人员。”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除了“传”, 还需要“承”。 而当下愿意潜心学习 这些

6、传统非遗项目的人少之又少, 致使很多非遗手艺濒临失传。 对于化解这一尴 尬, 成都纺专的举措不失为及时雨。 据夏平介绍, 成都纺专将非遗传承与人才培 养和校园文化相融合。 各学院努力将文化传承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 蜀绣课、 扎染蜡染课多年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公选课, 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技艺文化兴趣, 扩大非遗文化的受益群体。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现代纺织技 术、染整等专业开设了蜀绣、扎染蜡染及民族服饰的专业选修课。指导毕业生将 传统非遗手艺融入进毕业设计作品中, 创新设计作品, 从而培养具有熟悉和掌 握传统非遗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创新人才计划还专门针对非遗项目设立了培养计 划,

7、初步培养了 3名蜀绣传人备选人。近三年来共有 3000余名大学生接受了非 遗的教育培养。 不仅如此, 成都纺专还大力开展非遗项目的社会培训、传承和推广。各项目相关 老师和专家积极参与地方和部门的培训工作。 蜀绣中心参与郫县安靖镇政府和四 川省、 成都市妇联开展的蜀绣妇女的培训和指导, 使中心成为成都市居家灵活就 业学习示范基地、 成都市生产网络蜀绣基地, 郫县居家灵活就业绣坊, 成都市妇 联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蜀绣相关老师和专家还多次参与凉山州彝绣、绵 阳北川县羌绣的培训和指导, 以及各类竞赛的裁判和评审。 艺术学院先后举办了 两期蜀绣创新设计和一期四川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蜀绣

8、设计素质 提升培训。2015年底, 成都纺专正式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 57所高校承接非遗培 训学校之一, 2016 年承接了三期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 传承人群 研修研习培训。 非遗作为古老手工艺的瑰宝, 与近年来所提倡的匠人匠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2016年, “工匠精神”甚至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被视为 一种超越了物质生产本身的精神追求。 当前,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 更新, 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等新型消费, 中国市场迎来的新一轮消费升级成为“工匠精神”逐步回归的契机。 也因此, 秉持匠 心, 承袭国土上古老炙热的纺织服装技

9、艺, 在赋予产品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的 同时寻求创新, 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 显示出成都纺专的前瞻思路。 而从对于推 动非遗大业的这份专注当中, 也不难体味出成都纺专的深厚情怀。 “非遗传承工 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拓宽了学校的社会服务领域, 使学校服务四 川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针对性更强了。 ”夏平告诉记者, 未来校方还将继续加大 非遗项目建设力度, 加大引进非遗大师、 传人, 力争建设西部地区非遗专家的聚 集地。 交流:国际化办学理念中的创新思维 对于我国纺织产业而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加速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谓大势所趋。 成都

10、纺专以创新思维, 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 搭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与对话渠道, 亦是 对于产业形势所作出的有力呼应。 为推广传播中国丝绸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丰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 内容, 成都纺专围绕蜀锦蜀绣、 蜡染扎染和传统书画艺术传统文化等, 立项建设 了手工印染和数码印染、蜀锦蜀绣、手工编织、手工旗袍定制、 手工皮具、中国书法和绘画、陶艺、篆刻、明清家具赏析、 中国古建筑欣赏、 情景汉语等一批国际交流特色课程。选定课程组教师, 优化教学内容, 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 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 开放。 成都纺专还先后对来自新加坡、老挝、印度、印尼、马来西亚、香港等国

11、家和地 区共计200余名学生进行了特色课程的培训。 课程成为印度尼西亚 UGM 大学长期 交换生项目的必学课程, 也是学校招收的老挝留学生必学课程。 学校的教师和学 生也先后赴印度、韩国、老挝、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访问交流, 讲 学授课, 开展联合科研。 除此之外, 成都纺专还以创意思路, 策划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 据夏平介绍, “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中国传统技 艺文化和非遗项目, 依托学校相关专业、 机构和工作室, 吸引“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 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师生走进学校, 以“开放、 交流、 共享”为主题, 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的

12、交流活动, 已分别于 2015年9月和2016 年11月举 办过两届, 开展的主题活动包括国内外师生参加的形式活泼的开幕式、 国内外师 生的艺术作品展、 艺术教育论坛、 校方提供的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工作坊 (手工染、 蜀绣、蜀锦、民族服饰、手工皮具、中国书画等项目) 、国际时尚服装秀、参观 访问成都传统文化景点等等。由此, “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也成为了成都 纺专开展国际交流的特色名片, 形成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 机制。 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全新拓展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首先是服务产业和经济发展, 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 战略和东部及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内地产业

13、转移的形势, 从2010 年起, 成 都纺专以教育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 以“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园区 协调、 校企合作、 校校联合”的指导思想, 在大力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同时, 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以服务产业园区为重点, 积极服务纺织服装产业 发展。 随着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 成都纺专服务纺织服装产 业发展又走向了深入。“我们的服务走向了新的区域!”夏平告诉记者, 学校先 后与云南省保山市轻纺产业园、宜宾屏山纺织产业园、阿克苏轻纺城和宁夏工业 学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开展了园区技术服务、规划建设、纺 织服装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服务工作,

14、 为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服务“一带 一路”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全新的拓展领域体现了成都纺专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深刻而精准的解读: 邻省云南作为中国连接“一带一路”南亚、 东南亚的前沿地区, 正打造大湄公河 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保山市作为国家级边贸口岸和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大通 道, 不仅能缩短企业从印度、 巴基斯坦等国运输棉花的距离, 还使产品拥有着更 为广阔的南亚市场, 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有明显优势, 保山轻纺园区正加快 建设;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独特区位优势, 是向西开放重要窗口, 正在 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合作,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棉花资源和 政策优

15、势使之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发展的新热点;宁夏的定位是建设丝绸之路 经济带战略支点, 是面向中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 文交流基地, 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有明显的优势。 成都纺专地处西南, 连接西北, 有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优势。2015 年, 学 校主动适应国家新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在中纺联的指导下, 与中国纺织 企业管理协会签署了“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园区建设”合作 协议。学校相关专业人员、教授深入“一带一路”国内经济发展区, 对接纺织服 装发展区, 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 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四川省首批示范

16、高职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 训基地、 四川省生产性服务示范单位 不凡的口碑与种种荣誉的取得并非空穴来 风, 成都纺专以前瞻的视角、 创新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气, 始终大踏步行走在人才 培养与服务产业发展相结合之路的前沿, 不仅成为国家“一带一路”、 产业转移 大策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也为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照样本。 纺专足迹 岁月悠悠, 时光荏苒。 从初创时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 到今天的成都纺织高 等专科学校;从“假旧庙以迎新生”到座落天府沃土犀浦。学校在曲曲折折中奋 勇前行, 在坚韧不拔中博取生机, 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科学发展。 学校先后七更名称、七变隶属关系、六易办

17、学地址, 中途曾一度停止招生。然而 一代代纺专人前仆后继, 充分发扬“敬业奉献, 民主和谐, 自强不息, 追求卓 越”的纺专精神, 怀着实业报国、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坚定决心, 在党和政府 的领导下, 同舟共济, 攻坚破难, 开拓进取, 迎来了学校欣欣向荣、 又好又快发 展的春天。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时期 (1939年4月1950 年10月)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 中华民族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 “适应抗战需要, 致力于国家生产力量的培植”, 公元1939年4月24日, 国立 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应运而生。学制初为两年, 后改为三年, 设五科。 由于时值抗战, 民族危殆,

18、办学条件极其艰苦, 资金难筹, 教师难聘, 设备难 寻, 连校舍也难有着落。 初, 借乐山城北嘉乐门外江云寺办学, 后又连番迁转至 徐家碥 (原乐山嘉属联中校址) 、乐山大业厂区 (今乐山一中校址) , 难于安定, 教学工作亦难稳定。 然而, 技专的创业者们是坚强的, 他们以抗日救国为己任, 以“教授应用科学, 养成专门技术人才, 发展生产事业”为办学宗旨, 含辛茹苦、 艰苦奋斗, 使国立 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不仅创办起来, 而且不断发展, 形成规模, 为国家培养了 400余名技术人才。 国立乐山技艺专科学校时期 (1950年10月1952年10月) 1950年10月, 国立中央技专经中央人民政府

19、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国立乐山技艺 专科学校”, 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校址仍在乐山岷江东岸。 四川纺织工业学校时期 (1952年10月1955 年7月) 1952年 10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发布命令, 撤消乐山技专、校名改称重庆纺织专科 学校, 校址仍暂设乐山, 拟迁重庆, 随文附有乐山技专调整方案。 次月, 西南军 政委员会遵照中央教育部关于统一中等技术学校名称的规定, 更改国立乐山技 艺专科学校为四川纺织工业学校 (简称四川纺校) , 并交由西南纺织管理局领 导。于此, 重庆纺织专科学校停建。 在此期间, 学校历经院系调整、专业调整、组织机构整顿、整体迁校成都等重大 事件。院系调整工作整整

20、历时两年半,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亦长期处于动荡之 中。 迁址成都:自1953年起, 四川纺校隶属纺织工业部, 由西南纺织管理局代管。 54 年初, 中纺部决定将四川纺校迁往成都。同年 10月, 学校开始迁往成都新址 九眼桥附近 (今成都12中) , 占地36亩, 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教 学用房建筑面积1300 多平方米, 实习工厂面积 1100多平方米。 纺织工业部成都纺织工业学校时期 (1955年 7月1958年12月) 1955年7月, 根据中纺部指示, 学校更名为纺织工业部成都纺织工业学校。 1956 年11月, 中纺部决定将成都纺校和成都丝绸学校合并, 校名仍沿用成都纺织工 业

21、学校, 校址迁至丝绸学校磨子桥新建校址。 在此期间, 办学处于相对稳定和上 升时期。 通过合校和迁址, 学校占地达85亩, 实习实验设备大幅度增加, 资产达27万多 元。与九眼桥时的成都纺校相比,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时期 (1958年12月1961年6月) 1958年,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教育战线则开展了教育革命。在社会形势带 动下, 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学校重建专科教育, 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 19 59 年在校学生总数达 1149人。 成立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1958年12月, 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成立 “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简称成都纺专)

22、 。成都纺校则为成都纺专的附属中 专部, 党组织由总支委员会改为党委。 成都纺织工业学校时期 (1961年6月1976 年) 19601962年, 我国国民经济处在困难时期, 党中央提出了“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的方针, 学校进入了调整时期。 1961年 6月, 四川省高教局通知“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成都纺织 工业学校”。 同年9 月1日, 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撤销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中 专部立即停课。 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当年夏天, 专科最后一批学生毕业离校。同时, 学 校开始组织中专学生复课。 1963 年初, 成都纺校以原九眼桥老校址与东南郊三瓦窑成都十二中的

23、校址交换, 学校迁入三瓦窑校区。 1966年 5月至1976 年10月, 全国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之中, 学校的 教育教学受到严重冲击, 一度停止招生达六年之久。 恢复专科建制 为适应社会对纺织人才的需求, 1982年, 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周晦若、熊季光、韩惠卿等同志提出了 409 号提案, 建议:“将成都纺织工业学 校恢复为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1984年 12月, 四川省政府批复, 正式同意 成立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仍保留成都纺校。成都纺专学制三年。 1993年根据国家教委有关要求, 学校更名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改善办学条件 从1972 年到1995年,

24、学校建成了学生宿舍、 综合教学楼、 职工宿舍、 金工车间、 实验楼、运动场、图书馆、实习工厂、学生活动中心等及一些附属设施。 学校先后购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国产条干均匀测试仪等仪器设备 500余套。 发展现代化教学, 组建三个微机室, 两个功能先进的语音室和声频传播系统。 深化内部改革 在1994 年教改研讨会上, 学校明确提出了“四据四定”的教改基本思路。1995 年, 学校又提出了“立足纺织、 跨越纺织、 服务纺织、 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 办 学思想和教改思路的确立对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行全员聘任制:1996 年, 学校对电气系的系主任实行聘任制。同年 10月, 实

25、 施干部、教师、职工全员聘任。 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学校从93届毕业生开始加大毕业生分配改革的力度。 明确 提出并实施“社会择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分配方针。 犀浦征地120亩 1992年起, 学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 扩大校园面积, 势在必行。 1996年 4月28日, 党委决定在郫县犀浦世界乐园附近征地建设新校区。1997 年1月 8日, 学校与郫县政府正式签署在犀浦征地 120亩的协议。 这一突破性进 展是学校迈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性步伐, 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 要基础。 建设犀浦新校区 在犀浦征地建设新校区, 是学校发展中的一次历史性转折点, 也是学校提升综 合实

26、力的新起点。学校在犀浦征地 120亩的基础上, 分别于2001年征得 51.06 亩、 2004年购买445.06 亩原成都市世界乐园。 至此, 学校占地达616.12 亩, 是 三瓦窑校区的近9倍。 1999年 1月8日, 学校举行新校区建设开工典礼。到 2005年底, 学校先后完成 南苑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17幢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2009年以来, 学校 以建校70周年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 开展了北苑一期扩建工程, 包括北 苑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综合实训楼群建设工程及其总平工程等, 学校 的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日益完善, 校园环境更加优 美, 长期

27、以来制约学校发展的硬件瓶颈得到极大突破。 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010年, 学校先后成功申报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 设项目。 在三年的项目建设中,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合作的理念, 服务于纺织服装 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服务于经济社会进步、 服务于学生成长, 形成了“多方嵌入, 三化五联动”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推进了中高职实质衔接, 学校的行业地 位和社会影响力、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的能力、专业建设水平、“双师”素质、 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 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2013年8 月, 学校顺 利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四川省专家组验收。同年 11月, 教育部、财

28、 政部确定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2013 年验收结论为优秀。 民族危难中诞生创业维艰 (1939年1950年) 建国建设中成长曲折前进 (1950年 10月1977 年) 1949年 12月, 乐山解放, 人民政府随即接管中央技专。从 1950年到 1977年学 校经历了国立乐山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纺织工业学校、纺织工业部成都纺织工业 学校和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成都纺织工业学校等五次更名, 三次迁址, 五次 改变隶属关系, 二次院系调整, 期间还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内乱等, 学校办学呈不稳定状态。 近三十年的办学, 学校历尽坎 坷, 历经风雨, 时起时落

29、。 改革开放中奋起焕发青春 (1978年1998年)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我校抓住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 遇期, 成功恢复专科建制,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开展多类型办学, 学校事业稳 步快速发展。到了 1992年春,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我校迅速推进了深化内 部改革的各项举措, 取得了切实成效, 并于 1997年成功跨校区征地 120亩。为 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时俱进中壮大科学发展 (1999年) 1999年以来,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 高速发展, 学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四大战略布局的要求, 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 全面推进新校区建设, 完成了老校区置换, 强化了办学特色, 提高了办学质量, 增强了办学实力, 促进了校园和谐, 建成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学校走上了加 快发展、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