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 3 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 89 米。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
2、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 90以上。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3、。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 10 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每天至少鸣唱 12 次,有时多达 34 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 23 分钟,长则在 20 分钟左右。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 年代初期在云
4、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 500600 只。从 70 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 70 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摘自百科知识2008 年第 1 期)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了关于白颊猿哪几方面的特点。2文章第一小节中写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的内容,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简析其作用。4.根据文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一段话,呼吁他们保护白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白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言得体,易于被人接受,不少于 40 字。【参考答案】1 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
5、性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方面的特点。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3作比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4.可以从白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说。(二)止咳灵实用说明书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食用酸冷食物。1文中“本品”指 。2标题上“止咳灵”是一种 。3文中“服用”与“食用”都含“吃”的意思,但“服用”用于 ,“食用”用于 。“ 4王
6、云喝水呛(qing)了,咳嗽起来,他 吃止咳灵,因为他。5“遵医嘱”的意思是 。九岁的丁兰咳嗽了,她应该吃 片止咳灵。6吃止咳灵应该注意 。【答案】1止咳灵 2.药 3.吃药 吃食品 4.不能 不是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 5.按医生说的去做 2 片 6. 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食用酸冷食物。(三)路面上的新科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 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 ),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
7、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 :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
8、,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 4左右提高到 15-25,有的甚至高达 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 15一 18。德国计划到 2010 年,把全国城市 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 2 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
9、和第 1 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2阅读第 2 段,请简要概括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不超过 20 个字)3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 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 15一30。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 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答案】1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2(1)美化市容减少交通事故 发
10、生 (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方便交通管理 (每超 过 3 个宇扣 1 分)3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向(答到一个方面给 1 分)(意思对即可)4C(四) 科学认识海啸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 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海啸,古已有之。B 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11、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啸。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 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 100 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
12、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 6.5 级、震源深度在25 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 7、5 级以上、震源深度在 40 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2文中画线的 A,B 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3分析句子 “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4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
13、。【答案】1C 2A.从海 啸灾难中科学地 认识海啸, 对提高防御海啸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3用引用的方法既说明了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比校早,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啸发生时的状貌。4首先,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加大对自然灾害知识宣传的力度,科学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第三,建立自然灾害的 监控和预警机制,以便科学有效地减灾救灾。(答对一点给一半分,答 对两点及以上给满分,表意相近即可酌情给分。)(五)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功能强大。可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包裹在肌肉外部的一层皮
14、,其实这是低估了它。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保护罩、传感器和通报器。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它的最外层表皮非常薄,能抗污和防水。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皮肤的智能连军队都羡慕不已,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肌肤,随着胶原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弛。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
15、腺。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接收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并细心处理遇到的情况:我们爱抚玫瑰的柔软花辨,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而退缩。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露了心里的秘密,你就会脸红;有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发出警告;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像维生素 D 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大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
16、由皮肤制造的。另外,皮肤还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它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试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可以减少接种牛痘疫苗的痛苦,效果好像还不错。1.根据文意,下列给“皮肤”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A.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功能强大的器官。B.皮肤是身体表面包裹在肌肉外部的功能强大的器官。C.皮肤是身休最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D.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血管、毛囊、
17、汗腺和产油腺等组成部分。B.皮肤中灵敏的感觉神经末梢可将受到的刺激及时传递到大脑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C.皮肤还可以为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维生素 D、甲状腺激素、神经传递素等。D.为了减少接种疫苗的痛苦,人们将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免疫力的肌肉里。3.本文主要写了哪四层意思? 答: 【参考答案】 1.B 2.B 3.总说皮肤的功能强大。皮肤的防护功能。皮肤的传感作用。皮肤的通报作用。 (六) 蜜蜂与排雷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
18、。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 ”(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目前世界各地约有 1.1 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 2.6 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 ”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1.本文第 2 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 高出一筹 ”表现在_ 、_、_
19、三个方面。2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口口和口口。3.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答案】1. 容易训练(训练)吃苦耐劳 (工作)准确性高(准确性)2. 嗅觉 敏锐3. 示例利用猪的灵敏嗅 觉来缉毒示例 运用蝙蝠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应用于军事、气象等领域。(七)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 500 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 年 10 月 8 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 7 万人丧生。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
20、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 800 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 200 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1993 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 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 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 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 2003
21、 年 12 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 21 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 2004 年 3 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 l 到 2 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 年 10 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
22、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
23、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说一说“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 500 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参考答案】1.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2.(说明方法 1 分,作用 2 分)打比方;生动
24、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3.“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1 分);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 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1 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 分)。 4.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有理。)(八)“海火”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 ,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25、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另一种海发光是由
26、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的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
27、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 )1.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2.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3.“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4.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参考答案】1.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2.“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2“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
28、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3“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3.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比较鲜明的光。4.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可以预报天气;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九)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 微米大小的“疙瘩” 。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 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 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
29、荷花可提供 1 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 。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 1288 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 4 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 。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注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
30、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概括回答。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 【参考答案】1荷花的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2莲子中有一种酶,能够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表示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
31、力 4D(十)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
32、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 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日前我国估计有 1000 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是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 200 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 500 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 5 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
33、减产粮食 1000 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 200 亿元。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 3 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选自自然与人,有改动)1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2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示例:(1 )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2 )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3第 3 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答案】1土壤污染看不见 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 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2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的固体废物渗透在土壤中的有害废水(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尘土。3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巨大损失。4(此题答案开放,只要能围绕防止土壤污染、告诫人们保护土壤等要点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