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二一六年一月*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 质力学评估 .2第三章 锚网支护设计 .5第四章 锚网支护材料 .20第五章 施工技术管理 .22第六章 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矿压观测 .28第七章 维修管理规定 .35第八章 回收管理规定 .38第九章 锚网支护验收规定 .41第十章 附 则 .44第十一章 附 件 .45*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使*(以下简称*)锚网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规范施工质量管理,促进锚网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2、第二条 本规范是在对*所属各单位应用锚网支护技术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今后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第三条 煤、半煤岩巷道的锚网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第四条 推广应用锚网支护技术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第五条 对使用的新型锚网支护材料及防腐锚网支护材料等,使用单位必须将有关物理、化学等技术参数报*生产管理部,经生产管理部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第二章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第一条 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网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
3、供依据。第二条 *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暂按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各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比较后确定。在取得丰富的基础性实测资料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使围岩稳定性分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条 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巷道围岩开挖前所处位置的最大垂直应力(即原岩应力 H)与巷道围岩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共分为 4 类。见表 2-1。表 2-1 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巷道稳定性 稳定性指数稳定 200 2000注:同一巷道可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分为若干类,并采取相应的支护对策 第五条 地质力学评估为锚网
4、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其内容包括现场地质条件调查、巷道围岩力学性质测定、锚固力拉拔试验。第六条 地质力学评估的具体内容见表 2-3。第七条 巷道围岩力学参数是煤巷锚网支护设计的基础资料,支护设计所需的围岩力学指标必须通过实测或地质部门提供。第八条 测试围岩力学性质岩样的采集、包装,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技术要求。表 2-3 地质力学评估的内容序号 原始资料 说明与测取1 一般取 2 倍巷道宽度范围内顶板不同岩层层数与厚度由临近钻孔柱状图和已采工作面资料确定2各层节理裂隙间距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上的均间距,在巷道内或类似条件巷道内测取3 岩层的分层厚度 指分层厚度的均值4 岩石的
5、单向抗压强度 利用岩样测定5 煤层厚度 指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厚度6 煤层倾角 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或在井下直接量取*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37 煤层的单向抗压强度 利用煤样测定8 巷道埋深 地表到巷道的垂直距离9 地质构造情况描述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0 水文情况描述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1 煤柱宽度 煤柱的实际宽度12 锚杆在顶板中的锚固力 现场锚固力拉拔试验13 锚杆在煤层中的锚固力 现场锚固力拉拔试验14 巷道几何形状与尺寸 宜选用的几何形状是矩形、拱形、斜矩形第九条 巷道锚网支护前应作锚杆(索)锚固力拉拔试验,用于评价巷道围岩的可锚性。锚杆(索)锚固力拉拔试验应在巷道施工现场或井下相似围岩
6、中进行,每次不少于 3 根锚杆(索)。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锚杆(索)锚固力拉拔试验:1.初始设计之前;2.设计变更;3.材料变更;4.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4第三章 锚网支护设计第一条 锚网支护设计之前,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按照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稳定性分析按初选方案施工现场监测信息反馈与修改、完善设计六个步骤进行,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第二条 根据地质力学评估结果,巷道具备锚网支护条件时,进行锚网支护初步设计。锚杆(索)支护设计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并将论证结论编入作业规程。第三条 各矿煤巷锚网支护设计方案由主管技术部门主持设计,
7、报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由主管开拓掘进矿长负责实施。第四条 巷道优先选用矩形断面,在特殊条件可采用拱形或微拱形断面。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管线架设、设备安装等要求的前提下,各矿应按照煤层赋存情况及围岩稳定状况,确定巷道断面变形预留量,并在设计中明确规定。第五条 为便于现场施工和质量管理,顶板锚杆长度优先选择2400mm,帮锚杆长 度优先选择 2000mm。特殊情况下经矿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性论证后,可以 100mm 为单 位适当增加或减小锚杆杆体长度,但顶板锚杆长度不得小于 2000mm。锚杆杆体直径不小于20mm,杆体直径与 钻孔直径的孔径差 应控制在 6-10mm,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
8、应为 48mm 。锚杆间排距推荐使用0.7m、0.8m 和 1.0m 三个层次,可灵活 选择并通过锚网支护系统承载*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5力进行校验。滑动构造区巷道和沿顶掘进巷道锚杆间排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通过锚网支护系统承载力进行校验。第六条 煤巷锚网支护初始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1、支护形式选择原则(1)所有巷道严禁使用单体锚杆支护。(2)顶板围岩达到中等稳定以上的巷道,必须采用锚网支护,锚杆设计锚固方式为加长锚固,即使用 1 支 K2350 树脂锚固剂和 1 支Z2350 树脂 锚固剂(巷帮可以使用 1 卷 K2370 的锚固剂);锚索设计锚固方式为端头锚固,即使用 1 支 K2350
9、 树脂锚固剂和 2 支 Z2350树脂锚固剂。遇特殊地质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锚杆(索)锚固长度,同时遇有淋水地段时,采用快速锚固剂,必要时使用防水型锚固剂。(3)厚煤层托顶煤掘进的巷道;层厚较薄、层理、节理较发育的复合顶板;岩体松软压力大的巷道;巷道断面大、沿空送巷、孤岛开采的工作面两巷;构造复杂的巷道。必须采用锚梁网、锚索联合支护,并视现场情况架设防护性支架。锚杆(索)锚固方式必须为加长锚固或全长锚固,必要时进行注浆加固。2、锚网支护参数选取原则(1)支护必须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安全系数不小于 1.5;(2)锚杆设计锚固力不低于杆体屈服载荷;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钢绞线极限载荷的 90
10、%。直径 20mm 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预紧力矩锚固于煤体的不低于 200Nm,岩体的不低于 260Nm;直径*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617.8mm 锚索预紧力不低于 70kN;直径 18.9mm 锚索预紧力不低于100kN。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锚索预紧力应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3)锚杆(索)及护表构件的强度及刚度必须匹配,使安装应力向周围煤、岩体扩散,保证支护整体性能。(4)矩形锚网支护巷道顶板两肩角锚杆必须倾斜安装,与铅垂线夹角为 15-25。3、支护体系内锚杆(索)材料选择原则(1)锚杆(索)支护材料,属于“煤安标志” 目录的产品,如锚杆、锚固剂、钢绞线的锁具、预应力锚索等必须具
11、有“煤矿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和出厂 检验合格 证;不属于“ 煤安 标志”目录的产品(除各矿自制产品外),如 W、M 型钢带、黑色硬质 网等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和出厂检验合格证,否则,不准在井下使用。(2)锚杆螺母必须采用扭矩螺母,实现快速安装。(3)锚杆杆体屈服强度不小于 335Mpa级螺纹钢,所有巷道禁止使用右旋无纵筋锚杆和建筑螺纹钢锚杆,必须使用左旋无纵筋(KMG335)锚杆或使用更高支护强度的左旋锚杆,所有锚杆必须配套使用扭矩螺母和减摩垫圈。(4)锚杆须使用鼓形托盘,肩窝和底角锚杆采用异型托盘,尺寸不得小于 140140mm,厚度不得小于 10mm;锚索托盘不得小于300300mm(废旧
12、U 型钢加工的托盘长度不小于 300mm,严禁使用25U 型钢加工托盘) ,厚度不得小于 10mm。托盘材质必须使用 A3 及*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7以上强度的钢材加工。托盘材质及尺寸可根据矿压观测结果适当调整。锚杆托盘外形优先使用圆形,若采用矩形托盘在安装过程中应保证托盘与钢筋梯平行。(5)锚杆支护巷道顶板及两帮必须使用圆钢钢筋梯,圆钢直径不低于 10mm,钢筋梯内径不大于 80mm。(6)煤巷锚索选用 17.8mm 及以上直径规格;锚索材质必须选用1860MPa 及以上抗拉 级别、延伸率不低于 3.5%的低松弛性国标钢绞线。(7)锚网支护巷道,当顶板为煤层或较破碎岩石时,必须使用冷拔丝编织
13、网、钢筋网或编织成型的菱形网+黑色硬质塑料网护表,网孔尺寸不得大于 6060mm,菱形网铁丝和冷拔丝编织网直径不低于 4mm(8#铁丝)、钢 筋网直径不低于 6mm。4、锚杆(索)支护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两个月必须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现场监测信息及时对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和修正。5、设计锚固力的取值按下式确定:N=(d2 屈 )/4式中: 屈 杆体材料的屈服极限,MPa;d杆体直径,mm。同时,锚杆设计锚固力不低于杆体屈服载荷;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钢绞线屈服强度的 90%。第七条 初始设计可按以下方法进行*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81、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其基本步骤为:(1)利用地
14、质力学评估结论的资料建立地质力学模型。(2)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分析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类型。(3)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对各种可行的支护方案进行支护效果分析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初始设计。2、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法支护理论主要为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和围岩强度强化理论。根据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分析锚网支护应适用何种支护理论,并明确支护理论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理论分析作为锚网支护作用的定性分析,其简化理论计算公式作为锚网支护参数确定参考依据。支护参数应根据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在本规范明确的锚网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范围内选择支护方案。同时和本采区同类型巷道的地质构造异同情况和支护参数进行对比,并详述
15、已施工巷道支护状况及预测拟施工巷道支护效果。有类比经验的,优先采用工程类比法。第八条 简化理论公式验算按下式进行:1、按悬吊理论(1)锚杆长度 LL=L1+L2+L3式中:L 1锚杆外露 长度,m ;L2软 弱岩 层厚度(可根据柱状 图确定),m ;L3锚 杆伸入 稳定岩 层深度(一般不小于 0.5m),m。*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9(2)锚固力 N:可按锚杆杆体的屈服载荷计算N=(d2 屈 )/4式中: 屈 杆体材料的屈服极限,MPa;d杆体直径,mm。(3)锚杆间排距锚杆间距 D1/2L锚杆排距 L0=Nn/2KaL2式中:n顶板每排锚杆根数;N每根锚杆锚固力,kN ;K安全系数,取 2-3
16、;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 25kN/m3;a巷道半跨度,m。2、按自然平衡拱理论计算(1)巷道掘进后煤帮最大破坏深度 C290tan)10(4hfHKCc式中:C煤帮最大破坏深度,m;Kc采掘工程扰动系数,实体煤取 1,沿空取 1.5;上覆岩层平均重力密度,kN/m 3;H巷道埋深,m;fc煤层硬度系数;h巷道轮廓范围内煤夹层的厚度,m;煤体内摩擦角,。*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0(2)无顶煤时巷道掘进后顶板最大破坏深度 b nyfkCabcos)(式中:C煤帮最大破坏深度,m;fn锚固岩层的硬度系数;a巷道的半跨距,m;煤 层倾 角,;ky锚固岩层的稳定性系数,见表 3-1、3-2。表 3-1
17、顶板岩层完整性分级表顶板岩层完整性 节理间距 S1/m 层理间距 S2/m 稳定性系数完整 S13 S22 0.95较完整 1S 13 1S 22 0.85一般完整 0.4S 11 0.3S 21 0.75破碎 0.1S 10.4 0.05S 20.3 0.65很破碎 S10.1 S20.05 0.55表 3-2 煤层稳定性分级表煤体完整性 稳定性系数 描 述完整 0.95 煤体很完整,无可见的明显节理和层理较完整 0.85 煤体较完整,节理、层理较少,巷道掘出后基本不片帮和冒落一般完整 0.75 煤体内有一定数量的节理、层理,巷道掘出后局部有片帮和冒落现象破碎 0.65 煤体内节理、裂隙发育
18、,巷道掘出后持续出现片帮和冒落现象很破碎 0.55 煤体内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巷道掘出后片帮和冒落严重(3)留顶煤时巷道掘进后顶板最大破坏深度 b)-(cos)(hmfkCabny式中:C煤帮最大破坏深度,m;*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1fn锚固岩层的硬度系数;a巷道的半跨距,m;煤 层倾 角,;ky锚固岩层的稳定性系数,见表 3-1、3-2;m煤层厚度,m;h巷道轮廓范围内煤夹层的厚度,m。(4)巷道顶板围岩压力计算当 C 为正值时,作用在煤帮一侧的压力 Qb为:)290tansi(hCQrcb式中: r、c岩石和煤的重力密度,kN/m 3。作用在顶板的压力 Qd为: abB2=式中:上覆岩层
19、的重力密度,kN/m 3;a巷道半跨度,m;b顶板最大破坏深度,m;B采动影响系数。(5)锚杆长度选择顶锚杆长度 Ld: sbLd帮锚杆长度 Lb: sCb式中:s锚 杆锚入巷道 围岩破坏范围之外的深度,取 0.5m。*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2当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顶帮锚杆长度大于 3.0m,顶帮锚杆长度统一取 2.4m。(6)锚杆间排距顶锚杆间距 Dd1/2L顶锚杆排距 L0=Nnd/KQd式中:n d顶板每排锚杆根数;N每根锚杆锚固力,kN ;K安全系数,取 2-3;Qd顶板压力,kN。帮锚杆排距与顶锚杆排距相同。帮锚杆间距 Db=h/(L0KQb/N-1)式中:N设计锚杆锚固力,MPa
20、;K安全系数,取 23;L0煤帮锚杆排距,同 顶板排距,m ;Qb两帮侧压值,kN ;h巷道高度,m。(7)顶板锚索长度 L dcaLb式中:L a锚索伸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 固长度,m ;b顶板最大破坏深度,m;Lc上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 0.1m;Ld需要外露的涨拉 长度,取 0.2m;*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3锚索长度 L 为 L向上取整后加 0.2m。当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顶板锚索长度大于 10.2m,顶板锚索长度统一取 10.2m。(8)顶板锚索密度 PKQN/d式中:P min锚索的设计锚固力,kN ;Qd顶板岩层压力,kN ;K安全系数。3、基于锚网支护极限承载能力的设计方法受滑
21、动地质构造影响,二 1 煤层结构面极为发育,因此锚网支护护表性能对巷道围岩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根据本规范中推荐的锚网支护技术参数确定支护方案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校核。(1)金属网提供的极限围压计算金属网提供的极限围压 qw为: 3max2lydn式中:n在四根锚杆控制的围岩面积 l2 中的铁丝数;d金属网铁丝直径,mm;l锚杆间距,mm;ymax金属网受外力挤压后的极限挠度,mm;金属网铁丝的许用应力,MPa 。(2)锚杆提供的极限围压计算锚杆对围岩的极限围压 qm为:*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4lmDqt42式中:D锚杆直径,mm;t锚杆的抗拉强度, MPa;l锚杆间距,mm;m锚杆排距,
22、mm。当 qmqw时,锚杆杆体 强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锚杆杆体,直至满足要求。(3)金属网承受的挤压载荷计算 mbhRHQcsK式中: s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kN/m 3;H巷道埋深,mRcm锚杆锚固范围内煤岩体的加权平均单轴抗压强度,MPa;Kc采掘工程扰动系数,实体煤取 1,沿空取 1.5m锚杆锚固范围内煤岩层的加权平均容重,kN/m 3;hm锚杆长度,m;m锚杆排距,m;b巷道跨度,m。上式中,R cm 按如下方法确定: LRiniccm1式中:R ci锚杆锚固范围内第 i 层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MPa;*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5Li锚 杆锚固范围内第 i 层岩层的厚度,m ;L锚
23、 杆锚 固范围, m;i1,2,3n。同理,可计算得到 m。(4)锚网支护巷道顶板安全校核锚杆支护保障巷道顶板安全,需满足下列条件: KQbqw式中:K安全系数;m锚杆排距,m;b巷道跨度,m。4、锚索补强支护设计方法根据锚索作用机理,锚索补强支护作用可分为悬吊作用和挤压加固作用。(1)悬吊支护设计顶板锚索长度 L dcaLb式中:L a锚索伸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 固长度,m ;b顶板最大破坏深度,m;Lc上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 0.1m;Ld需要外露的张拉 长度,取 0.2m;锚索长度 L 为 L向上取整后加 0.2m。(2)挤压加固设计*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6mL3式中:L m锚杆长度,m
24、 ;锚索长度 L 为 L向上取整后加 0.2m。除上述支护设计方法外,各矿工程技术人员也可自行选择科学、合理的锚网支护设计方法。第九条 初始设计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巷道名称、位置、用途以及巷道设计断面。2.巷道锚杆(索)支护布置图。3.锚杆(索)几何参数(长度、直径)、力学参数(强度)及确定依据。4.锚杆(索)布置参数(间排距、角度)及确定依据。5.锚杆(索)锚固参数(孔径、锚固长度)及确定依据。6.锚杆预紧力矩、设计锚固力;锚索预紧力、设计锚固力。7.钢带(或钢筋梯)形式、强度、规格。8.金属网形式、强度、规格。9.施工工艺方法。10.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管理指标。11.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25、临时支护,控顶距。12.验证初始设计的观测与监测方案。13.预计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14.支护材料及预计支护成本。*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7第十条 初始设计要对掘进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围岩地质条件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第十一条 锚网支护初始设计作为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组成部分和工程质量管理的依据,编入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并经矿总工程师主持审查,完成审批程序后生效。第十二条 按初始支护设计施工后应立即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验证或修改初始设计。将修改后的支护设计补充编入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并完成相应的审批程序。第十三条 初始支护设计经过验证后可作为正式设计在本巷道或相同条
26、件下的其他巷道中采用,也可作为初始设计在类似条件巷道采用。第十四条 当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须依据工程监测结果和现场实际,以评估继续采用原设计的有效性或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和修改设计。第十五条 锚网支护设计中采用的锚杆支护材料,如锚固剂、杆体、托盘、螺母及钢带等构件的性能、强度与结构必须与设计锚固力相匹配。第十六条 锚杆的锚固长度按下式计算:L0=LD12/(D2-D22)式中: L0锚固长度 mm;L树 脂卷 长度 mm;D钻孔半径 mm;*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8D树脂卷半径 mm;D锚杆半径 mm。第十七条 任何断面的锚网支护巷道,顶板两肩部的斜向锚杆水平投影深入两帮长度不小于 200mm
27、,同时采用异型托盘。第十八条 煤巷锚网支护的补强加固措施应优先采用锚索。*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19第四章 锚网支护材料第一条 锚网支护材料中的杆体及附件、树脂锚固剂必须取得煤安标志方可使用;出厂产品必须有合格证和产品标志。第二条 树脂锚固剂必须符合 MT146.1-2011 的规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锚固剂严禁混用。第三条 各单位均须对支护材料按品种抽样,不得购买或使用未经检验、检验不合格以及超过质量保证期的支护材料。第四条 使用锚网支护材料的各单位应建立支护材料仓库,不得露天存放。树脂锚固剂必须存放在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库房内,并且要远离热源,一般要求库内温度为 4-25。第五条 负责锚网支
28、护材料的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批到货的产品名称、规格、产品编号、数量、生产日期、到货时间、生产厂家、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发放情况等建立台帐,进行登记,以便鉴别生产厂家和进行质量跟踪。第六条 对试验研究新型锚网支护材料,由研制单位提供技术参数、技术可行性论证材料,报*生产管理部备案后,可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工业性试验,经业务主管部门及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后方可扩大到试验地点以外的现场使用。经鉴定后的定型产品纳入*锚网支护材料管理范围。第七条 左旋无纵筋锚杆杆体尾部螺纹应采用滚丝工艺加工,必要时采取强化热处理措施,尾部螺纹破断力不得低于杆体破断力。非等强锚杆必须用杆体承载力最低处作为设计依据。*煤巷锚网
29、支护技术规范20第八条 配套螺母必须选用可实现快速安装的剪切销式、阻尼式、压片式等扭矩螺母,扭矩螺母质量应符合 Q/PM014-2004 扭矩螺母的质量标准。*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1第五章 施工技术管理第一条 煤巷锚网支护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第二条 掘进工作面作业区域内,必须根据掘进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悬挂施工牌版,以便于施工和监督检查。第三条 掘进时应注意巷道成型的控制,实行预留保护层爆破时,爆破图表必须依据煤层的硬度系数,围岩稳定性等因素科学编制,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改爆破参数,遇构造时,应立即更改爆破图表;使用机械化掘进时,必须在煤墙上画
30、出距设计轮廓线至少 100mm 的截割 轮廓线,机械掘 进至截割轮廓线,人工手镐剔至巷道设计轮廓线。第四条 掘进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必须依据现场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及时修改设计、补充措施并调整循环进尺。第五条 锚网支护巷道采用正台阶、两帮滞后平行作业法施工;巷道迎头掘出断面达到可以进行锚网支护的宽高度时,必须停止掘进,第一时间施工顶板锚杆进行顶板支护,再进行帮部支护。巷道顶板锚杆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施工,并与锚杆梁或钢带联成一体。第六条 顶板锚杆(索)必须按照逐排由外向迎头顺序施工,每排锚杆(索)必须按照由中间向两帮顺序施工,必须采用快速安装工艺打眼、搅拌、安装,应尽可
31、能减少顶板空锚时间,打好一个锚杆孔及时安装紧固一根,严禁采用一次性将所有钻孔打好,再安装锚杆*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2(索)的方法施工。第七条 严禁将回收、修复后的金属锚杆(索)应用于巷道主体支护。第八条 临时支护措施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临时支护紧跟迎头,严禁空顶作业。第九条 锚杆孔施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板锚杆孔宜采用功率大、性能优越的锚杆钻机钻孔,f6 的巷道顶板(拱顶部分)锚杆孔必须采用锚杆钻机钻孔,煤、半煤巷帮锚杆宜采用功率大、性能优越的帮锚杆机钻孔。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做好标记。3.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mm。施工时严格控制巷道高度和宽度,巷道超高、超宽
32、达到 300mm 及以上 时,应增加锚杆进行支护,具体要求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4.锚杆垂直于巷道的轮廓线切线或与层理面、节理面的裂隙面垂直,最小不应小于 75;巷道两肩锚杆有 设计角度的例外。5.施工锚杆孔所用的成孔钻杆长度必须等于锚杆长度。6.钻孔施工完成后,使用锚杆投孔,以验证孔深,锚杆孔深度误差范围为 050mm 。7.验孔后,用锚杆将锚固剂缓缓送入孔底,用手稳住锚杆以防下滑,将锚杆外端与搅拌机具连接好后,开机对锚固剂进行搅拌,锚杆钻机的转速先以中速为宜,严禁将气腿一下顶到位,并开足马达旋转搅拌;气腿的推进时间应与锚固工艺规定的搅拌时间相符合。*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38.安装锚杆
33、时必须推到孔底,锚杆螺母外露长度应在 1040mm之间。9.锚杆孔内的煤岩粉必须吹干净,不得有积水。10.由于帮锚杆孔含水或湿润对树脂锚杆的锚固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帮锚杆孔可采用干打外喷方式施工,但必须确保外喷降尘效果。11.托盘应紧贴钢带、网或巷道围岩表面,锚杆托盘处及周围50mm 范围内的浮煤矸必 须找掉、找平、找实。12.锚杆锚固于煤层时螺母扭矩不得低于 200Nm,锚固于岩层时螺母扭矩不得低于 260Nm。锚杆扭矩力监测推荐使用 AC 型60300Nm 扭力扳手。第十条 预应力锚索部件的设计,应遵守以下规定:1.当巷道直接顶较完整时,可采用端头锚固,锚固长度应由设计确定,必要时,通过现场
34、拉拔试验验证。2.当巷道直接顶裂隙较发育且上部为复合顶时,宜采用加长锚固,其锚固长度应由设计确定。第十一条 预应力锚索安装应遵照下列规定:1.锚索孔深度误差-1000mm;2.锚索应垂直于顶板或巷道轮廓线切线布置,最小不应小于 85;巷道两肩锚索有设计角度的例外。3.锚索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50mm。4.钢 绞 线 必 须 推 到 孔 底 ;张 拉 段 是 锚 索 位 于 孔 口 外 的 外 露 部 分 ,*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4应 在 150250mm 之间,多余部分不得私自剪掉。截断 锚索应建立台账并挂牌管理。距巷道底板小于 1.8m 时应加防护套。5.锚索施工后,必须适时对锚索进行检查,
35、发现预紧力不足应及时进行补偿张拉或补打。6.采用树脂锚固的锚索,其锚固位置不得选择在含水层中。7.钻孔施工完成后,使用锚索投孔,以验证孔深。8.投孔后,用锚索将锚固剂缓缓送入孔底,用手稳住锚索以防下滑,将锚索外端与搅拌机具连接好后,开机对锚固剂进行搅拌,锚杆钻机的转速先以中速为宜,严禁将气腿一下顶到位,并开足马达旋转搅拌;气腿的推进时间应与锚固工艺规定的搅拌时间相符合。9.锚索安装后必须及时张拉,严禁集中张拉。胶结材料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张拉锚索。第十二条 锚杆施工 2 小时内进行二次紧固,交接班之后对上班锚杆(索)进行再次紧固;对已施工的巷道应每班查看,发现顶板、两帮有失效的锚杆应及时补打
36、,对松动的螺母应及时紧固。第十三条 锚杆(索)安装前,应检查树脂锚固剂性状。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第十四条 搅拌锚固剂时必须按以下标准掌握搅拌时间和等待时间。1.超快速(CK),搅拌 时间:1015s ,等待 时间:1030s;2.快速(K),搅拌时间:1520s,等待时间 :90180s;3.中速(Z), 搅拌时间 :2030s,等待时间:480s。*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5第十五条 安装锚杆(索)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和数量在锚杆(索)孔中放置锚固剂。安装顶板锚杆(索)时,严禁使用煤电钻或风煤钻搅拌树脂药卷。第十六条 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
37、折、受热、水泡。第十七条 发现断锚杆(索)或托板穿孔等原因造成锚杆(索)失效的必须及时补打,并分析原因,确定是否要改变锚网支护规格以提高支护强度。第十八条 对于断层破碎带、煤层松软区、地质构造变化带、地应力异常区、动压影响区等围岩支护条件复杂地区,必须采取加密锚杆、全长锚固、锚索锚固、点柱及架棚等强化支护措施。第十九条 在锚网支护作业时,如遇放煤炮,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显著增加,底板出现较大底鼓,顶板出现较大淋水或淋水加大,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型,钻眼速度异常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在该区域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以确定锚固剂对该区域的适应性,并根据试验情况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38、。第二十条 网的规格、联网方式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铺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并用铁丝 双排扣联接,且将网拉紧压实,紧贴巷道围岩表面;联接材料应用 14#以上双股铁丝扭接连网,联接点间距不大于 200mm,严禁对接。有条件用锚杆(索)托盘压网的必须采用锚杆(索)托盘压网。第二十一条 铺网时,禁止卸掉第一排锚杆托盘重新压网,避*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6免二次支护现象。第二十二条 煤巷锚网支护巷道两帮原则上不允许使用木垫板,如确需使用木垫板,其规格尺寸及材质应满足:不小于20020030mm(长 宽厚)的柳木或其它硬 杂木。第二十三条 任何煤巷作业地点,不得使用作为永久支护的锚杆(索)
39、、钢带、金属网起吊设备或其它重物。第二十四条 锚网支 护坚持“ 掉到哪里,锚到哪里”的原则,不得背顶、背帮。局部掉顶、片帮时,宜优先采用锚杆进行支护。第二十五条 锚网支护作业场所,必须有 10 米巷道的备用棚及相应的支护材料,以备改变支护方式和抢险之用。第二十六条 支护材料必须码放整齐,并挂牌管理;严禁使用被油渍、淤泥污染及变质、变形的锚杆(索)支护材料。第二十七条 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可靠的风水管路和通讯电话。风水管路终端安装压力表,水压不小于 2MPa,钻机工作时,终端风压符合钻机额定工作风压要求,确保锚杆钻机正常工作;通讯电话确保遇到突发状况时,及时和外界联系。第二十八条 在锚网支护巷道打顺
40、层钻孔等破网作业时,要尽量减少对锚网支护体系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将破坏的网重新连成一个整体,并将网后填实。*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27第六章 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矿压观测第一条 锚网支护的锚固质量应按规定进行检测。具体要求如下:1.锚杆和锚索抗拔力分别使用锚杆拉拔计和气动锚索张拉机进行检测。2.检测锚固力应做拉拔试验,巷道每进 30-50 米或每 300 根(含300 根以下)抽查一组,每组不少于 3 根,其中顶板 1 根、帮 2 根,同时抽查一组锚索,每组不少于 2 根,拉拔加载至设计锚固力的 90%,并建立有关参数记录台帐。3.拉拔加载至设计锚固力的 90%时,每组发现有一根不合格,再抽查一组,如仍不合格,由主管矿长组织分析查找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4.做锚固力拉拔试验时,应遵守如下规定:(1)试验地点周围环境必须清理干净,保证人员安全躲避;(2)拉拔装置下方严禁人员行走或站立;(3)拉拔装置应固定牢靠;(4)做拉拔力试验时要设专人监护顶板,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操作,进行处理,保证操作安全可靠;(5)杆体出现颈缩时,应停止拉拔、立即卸载;(6)拉拔计必须定期校验,仪器误差不得大于 10%;(7)试验后的锚杆螺母要及时紧固,试验不合格的锚杆必须及时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