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81.96KB ,
资源ID:300515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0051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年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缩印完整版).doc)为本站会员(tangtianxu1)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年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缩印完整版).doc

1、1第一章 绪论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心理学 (解释):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以下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需要: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求得满足需要的动力即动机。兴趣: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人行为的基本方向。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记

2、忆、思维和想想) 。情绪过程: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态度(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即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人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 气质 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心理学家在研究人内在的心

3、理现象,也研究人外在的行为反应。心理学有时也叫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测量和分析来揭示人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德国 心理学家 冯特(心理学之父) 于 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2心理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A.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势力):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无意识,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现象。研究手段:自由联想,分析梦境。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

4、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以无意识得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行为中。B.行为主义学派 (第一势力):创始人:华生;后期是斯金纳;研究对象:行为;研究手段:实验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对教育的影响:开发了行为矫正技术,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对今天的教学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C.认知心理学派 :奈塞尔 1967 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诞生;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其设想,计算机的某种程序与人类在某种活动上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相同,那么计算机的程序就能很好的解释人类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认知心理

5、学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将S-R 改成 S-O-R,O 指学习者的内部集体变量或称中间变量) 。D.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第三势力):发起人马斯洛;后来是罗杰斯。研究手段: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反对把人神化或病态化或兽化。在教育领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强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补充)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育心理学的特殊性):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感情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1)人有区别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 ;2)

6、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 。3)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 。4)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因材施教) 。(补充) 最近发展区理论 :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的。(维果茨基(前苏联)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 “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

7、展区” 。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3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补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的规律必须服从于学生学的规律。学习论是教学论的基础和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原则和方法(补充)研究步骤:()正确选择课题(2)收集查阅资料(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5)实施研究过程。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

8、育、学习、发展的关系(论述题):1.三者联系:a.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否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b.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c.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2.三者区别:a.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研究。教育由教育学,学习由教育心理学,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b.三者的主体不同。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在现代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不是看教师个人的表现如何,更应该看全体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状况。5教师

9、角色的形成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了解和认识教师角色行为规范。2.角色认同阶段。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衡量和支配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教师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求,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视其为自己行为的指南,形成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职业认知。2、榜样示范。3、参与实践。6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提高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教师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我们所指的教师威信是后者, 教师威信 (解释)是因教师本人的热个特性而令学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

10、和欣慰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要因素:1.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2.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3.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4.平等的对待学生;5.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人格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1 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简答):(可出大题)教师的威信高可以使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并努力去执行。因此,要使教师的观点为学生

11、所接受,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是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A.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两个人宣传相同的内容,由于他们在听众中的威信不同,效果也不相同;B.名片效应:名片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前,先亮出名片,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话不投机半句多”反正此效应;C.“自己人”效应:若被教育者和教育者有若干相似处,使受教育者会把其当作“自己人” ,这样由“自己人”论述的观点,易于接受;D.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如果是论述可以多扯一点:如

12、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风” ,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会跟教师会发生冲突。反之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并努力去执行。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7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构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

13、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教育机智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1.善于因势利导,扬长避短;2.善于随机应变,采取果断措施,及时解决矛盾;3.善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4.善于掌握教育分寸,对学生要求适当,方法灵活有效。8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根据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有效性分:(1)尝试性教学:教师知道应该“教什么” ,不懂得“如何教” ;(2)因循性教学:教师知道“如何教” ,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3)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 、 “如何教” ,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

14、。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补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1、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了解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3、把握学生学习风格,进行个别化教学。4、根据教学内容性质,进行针对性教学。5、适应教学情境变化,进行灵活性教学。6、改善自身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教学。7、反思教学过程与结果,调控教学策略。(补充)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舒尔曼认为,一个经验丰富,教学策略掌握得好的专家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 7 类知识:1.内容知识,即所教科目的内容;2.课程知识,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思想;3.一般教

15、学法知识;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即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识;5.有关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6.有关教育环境的知识;7.有关教育目的、教育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成长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 (能否胜任工作)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都非常关注自己的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 (能否上2好课)经过适应期后,教师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3、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教好学生)此阶段学生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专家型教师 :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丰富的

16、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加以有效运用;第二、教学领域内问题解决的效率较高;第三、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9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途径。P231.教学观摩、2.微型教学、3.教学反思。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含义(学生的学习) 。P26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类学习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2)以语言为中心;(3)自觉的积极主动的;(4)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狭义的学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的一

17、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4)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2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简答)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A.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18、C.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大学生学习类型: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我国心理学界将学习分为四类: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学习和品德学习。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简称:试误说。 “教育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律:学习者是否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有关。2)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

19、律有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3)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应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得结果实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桑代克 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 :学习的过程即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条件反射: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的反应。条件反射的规律性现象包括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和高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发射。强化:条件刺激(铃声)

20、呈现时或呈现后给予无条件刺激(食物);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假如条件刺激重复多次出现而不能得到强化,条件反应便逐渐消失。自然恢复条件反射形成后可能被消退,并非是永久的或一次完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但如果继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泛化(重点)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不但对这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分化(重点)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两种信号系统:两类不同的条件反射:1.第一信号系统:以实物即“第一信号”为条件刺

21、激物的条件反射,人类与动物共有;2.第二信号系统:以言词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说A.学习即对环境刺激的操作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说,没有已知刺激,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条件反射,学习即是对环境刺激的操作反应。B.学习依赖于强化:强化物: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渐退技术: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C.提倡程序教学。用斯金纳强化理论对目前的高等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也有两类:刺激型条件反射和反应型的条件反射,分别适用于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22、性行为。学习也分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学习依赖于强化,一个操作发生以后,紧接着予以强化,操作的程度就增加。斯金纳认为 20 世纪 50-60 年代教育的缺点:(1)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够;(2)在行为及其强化之间间隔时间太久;(3)缺乏一个逐步推进、最后到达预期目标的巧妙的强化方案;(4)对我们所希望的行为强化太少。早期程序教学的特点:1.小的步子;2.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5.低错误率。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过程) ;3)教学因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

23、序原则、强化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心思想是强调人的主动性,主要观点有:学习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应该注重学科结构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强调人的动机的激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独立思考的作用;强度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值得肯定。特别是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有战略意义。发现学习 :与“接受学习”相对,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发现学习的主要特征:学习的主要内容不直接向学习者提供,提供的只是与学习有关的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自行发现的过程,才能得出结论

24、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布鲁纳发现法的一般步骤:1.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置学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之产生问题;2.把这些问题分解为若干要回答的疑问,以激起学生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3.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推测出各种答案;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和下断语的依据;5.组织好学生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从中引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直觉思维 :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预先规定好的步骤,而是采用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对科学活动极为重要。奥苏伯尔认知接受理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是意义学习论创始

25、人。A.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按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B.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以意义接受学习为主。因为:第一、教师有意义的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比较高,而学生发现学习费时太多。第二,尽管意义接受学习受到学生认知结构水平,或在某一学科方面还不熟悉等方面的限制,但事实上,有意义的获取知识本身并不一定要有发现过程,只要把有关的具体经验结合到讲授教学中去,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第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现学习的目的,它不是学习教材的主要目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分为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

26、“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C.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动机机制是同化,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是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新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在意义学习后,同化过程并没有结束只有通过知识不断的改组和重新组合才能习得并保持知识。D.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资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资料自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有意义

27、学习的内部条件:(1)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具备积极主动的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2)学习者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预期认知结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E.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的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F.“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型材料,便于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是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

28、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是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固定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即把新知识固定在原有知识上。意义学习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 接受学习 :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习过程。 发现学习 :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被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发现之后再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的学习过程。7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派的折衷主义者。A.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他提出了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的3基本模式。此模式把

29、学习与记忆过程看成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1.学习与记忆的操作系统。2.预期事项系统。3.执行控制系统。B.学习阶段与相关的教学事件:将学习过程分解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1)知识观:科学知识包含真理,但不等同于真理,还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2)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3)学习观:学习

30、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过程是双向建构过程,已有知识经验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数量的扩充,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性质的改变。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第三种力量” 。马斯洛, “自我实现”: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内在价值或潜能。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

31、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2)人本主义的学习心理理论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的学习。主要内容是: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学习是愉快的事情;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评价;学生自己引导;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动机 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构成成分。学习动机 (解释):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

32、状态。学习动机构成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构成学习动机系统。学习需要(学习的内驱力)是主体的一种追求学习成就的倾向,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要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体估计。学习期待和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因此,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需要:追求成就的倾向,是个体在活动中感到有某

33、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管估计。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内部动机: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大学生的常见学习动机: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如为了报答父母,不辜负老师,获得同学的认可和支持。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如满足荣誉感,满足求知欲等。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动机。事业成就的动机,如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特点:多元性、间接性

34、、社会性、职业性。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认识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的动机)认知动机: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动机: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动机: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在学校学习中提出了三种内驱力) ,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是一种内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是学

35、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家长、老师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这说明学生对长者和同伴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因素。学习动机是有效的进行学习的前提,但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

36、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加强,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主体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需要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消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1.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差。 2.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难度较大时,需要的动机水平就低;难度适中时需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难度较小时;则需要低于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4耶尔克斯道德森

37、定律简称倒“U”曲线)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另外,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38、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尝试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动机的最佳水平因学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而上升。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反而下降。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好。 )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6.学习动机理论(动机期望;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A.动机期望理论:托尔曼和勒温提出期望理论的原始形态:认为人类的动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和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弗洛姆用效价、期望和激励力量构成人类的动机作用模式(学习动机理论) ,认为

39、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的动力是一切结果的效价,及其行为由于达成这些结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的积的代数和的单调递增函数。即个体学习的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得效价的乘积。基本公式是: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公式表明:对学习目标的价值看得愈大,估计实现的可能性愈高,其激发的动机力量就愈大。在学校中,期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激励力量 是指学习动机激励水平的高低,它表示被激发的学习动机的大小,即为达到学习效果而做的努力程度。 期望值 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学习效果和目标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效价 是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

40、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同一个学习目标,在不同个体的心目中,其目标价值不一定相同。B.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阿特金森蒋麦克里兰德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 50%的任务是他们最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 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启示)根据其理论,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力求成功的大学生,

41、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环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的大学生,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并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微放松,并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也要注意,虽然其对学习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自我提高。应引导学生把最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C.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是在社会学理论中探讨的)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动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责任:如果把行动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

42、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承担责任。2)在海德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从三个纬度把归因分为: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b.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c.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表现在:人们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是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从结果阐述行为动机。实际作用表现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3.有

43、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和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D 自我实现理论 :(解释)也叫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4基本需要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有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乃是在前四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和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学习就是为了追求实现自我,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

44、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自我实现理论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项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 (启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E.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自信心

45、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如果个体预测至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当个体确定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行动。7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联系实际) (简答/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积极性。 (如何激活)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2)创设问题环境,实施启发

46、式教学。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深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成败感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课题应由易到难,以使学生不断货的成就感;失败时,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课题上获得成就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过别人。教师可利用

47、大学生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竞赛及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要发挥积极作用,应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少用个人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第四章 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填空题)知识学习 :特殊的认知过程,由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实现的。一般认为 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

48、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大学生观察、思维、记忆的特点(1)大学生观察特点:有意性和目的性明确:全面性和精确性增强;逻辑性和系统性严密;稳定性和坚持性加强。(2)大学生思维特点:理论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创造性思维的高速发展;思维的元认知开始形成;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大学生记忆特点:逻辑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各种记忆品质全面发展;各种记忆方法得到有效掌握。2教学直观类型(教学的三种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 、言语直观3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a.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 :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实验等

49、方式,为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提供感性材料; 模象直观 :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等模拟实物的景象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言语直观 :通过教师书面或口语的描述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 )b.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对比律)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直得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c.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拟定周密细致的观察计划、认真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 ;d.指导学生参与活动。4、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观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确(2)大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和精确性增强(3)大学生观察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严密(3)大学生观察的稳定性和坚持性加强。(如何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结合自身教学规律谈谈如何运用感知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