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公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状况报告(全文)中国发展门户网 2009 年 03 月 10 日中国公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状况报告(2007 年度)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路水路交通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截至 2007 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 358.37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5.3 万公里;全国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 35947 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337 个;全国内河通航里程达 12.34 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 6.11 万公里。2007 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达 163.9 亿吨、公路客运量 205.1 亿人次;2
2、006 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 46.09 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 40.4亿吨,内河港口完成 23.6 亿吨。在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交通环保管理和法律法规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保监理和环保科教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交通运量的迅猛增长,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也将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为确保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并贯彻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
3、理的各个环节。为了在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落实 2007 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支撑交通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公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更详细地掌握了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在污染防治、环保设施建设、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交通环保的经验和成绩,分析了交通环保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交通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次调查工作自 2007 年 4 月开始,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成立了以徐祖远副部长为组长的“公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调查
4、领导小组” ,部调查领导小组下设调查办公室,负责调查的日常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 、海事局和港口管理部门也相应成立了调查机构,负责属地范围内调查数据的填报、汇总与上交。本次交通环保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全部高速公路、典型运输企业、全国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中央直属海事部门,同时还适当选择了少部分低等级路段、地区性港口和地方海事部门进行了调查。除汇总和分析各地数据外,交通部调查办公室还分别在南昌、武汉、天津、广州等地组织了多次会议,协调调查事宜,交流调查经验,核实调查数据。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核实、统计、分析,形成了中国公路水路环境保护状况报告。二、交通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交通运输行
5、业是我国最早开展环保工作的行业之一,交通环境保护工作始于 1973 年。近年来,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理念,逐步加大交通环保设施投入,交通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交通环保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经过 30 多年的艰苦努力,交通运输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从无到有,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行业环保管理和工作体系。原交通部在2000 年和 2003 年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委员会和环保办公室的职责、编制和人员组成,在行业环保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企事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环保管理机构,明确了环保管理责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交通运输
6、行业公路、水路共有环保组织机构 100 多个,从业人员 1 万余人,交通运输行业环保工作力度明显加强。2006 年全国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环保工作人员占职工人数的平均比例在 1.1%2.1%之间,抽样调查的 28 家公路运输企业的环保工作人员数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比例为 4.5%左右,都较以往有明显增加。另外,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分别在天津、南昌、武汉、广州等地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也起到了扩大交通环保影响,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专业水平的作用。2交通环保法规体系基本健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交通运输行业相应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规章和管理办
7、法,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依法颁布了专项规划环评和公路水运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等指导性文件,率先开展并推广了规划环评和工程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制定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保统计规则以及各种技术性规范等,强化了行业环保管理工作。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确保了国家环保政策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贯彻实施。调查显示,2006 年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环评的执行率基本达到 100%,中央直属海事机构管辖水域在册登记的 150 总吨以上的油船油水分离器安装率为 74.8%;2006 年全国公路建设用于环境监理的总费用达到 9747万元,用于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的总费用达到 6489 万元;2006 年全国规模以上沿海
8、和内河港口的在建项目中开展环境监理的比例分别达到 55%和 44%,开展环境监测比例分别为 56%和 44%。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执行国家环保政策的自觉性较强,交通项目环境监理和监测要求逐步得到贯彻,交通项目环保法规例和船舶防污染规章得到有效执行,国家约束性环保法规在行业内得到全面落实。3交通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6 年,全国公路环保总投资约 73.1 亿元,占公路总投资的1.84%。从 2002 年到 2006 年,公路建设项目平均环保投资比例从 1.4%上升到 1.8%,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水路方面,大部分沿海和内河港口重视对环保的投入,2006 年参与调查的沿海和内河港口环境保护设施投
9、资分别占各类港口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 2.0%和 1.1%,较 2002 年有大幅增加。例如,日照、大连、湛江港 2006 年通过环保验收项目的环保投资分别为 4734 万元、 21285 万元和 4350 万元,湖州、宜昌、芜湖港等截至2006 年末环保设施固定资产均超过 900 万元。公路水路交通环保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交通环保政策的引导作用初步彰显。4自然生态保护力度日益加强随着行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已成为当前公路环保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本次调查的省份中,2006 年用于公路绿化及生态恢复工程的投资占到公路环保总投资的 69,公路景观和绿化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国范围内已
10、经建成多条生态型示范公路,收到了良好效果。水路交通方面,绝大多数港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避让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沿海和内河港口平均绿化率分别达到 5.4%和2.6%,港区绿化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提高。5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水路交通行业经历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6 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 COD 排放总量约 4165 吨,占当年全国 COD 排放总量的 0.29;SO2 排放总量为 2905 吨,仅相当于国内某大型城市当年 SO2 排放量的 1.7%。参与调查的沿海港口平均拥有污水处理设施 19.6 套,内河港口平均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 16 套,港
11、口污水排放得到较好控制。中央直属海事机构管辖水域的船舶污染防治水平相对较高,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港口服务的重要产业。截至 2006 年底,全国有从事到港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的单位(公司)达 431家;中央直属海事机构管辖水域内从事到港船舶污染物接收的船舶达 587 艘,总吨位达 99930 吨;纳入中央直属海事机构统计的船舶油污水接收量合计为 234.94 万吨,接收船舶垃圾 7.58 万吨。 公路行业在防治污水和噪声污染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近 5 年来,各省公路部门拥有污水处理设施逐年增加,截至 2006 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污水处理设施数量达到 3857 台,污水处理总量达到 223
12、4.82 万吨,污水达标排放率为 85.91%。公路噪声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 2006 年底,全国交通噪声治理设施数量达 1820 处,声屏障依然是使用最普遍的噪声防治措施;公路沿线噪声敏感点达标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省份达到或接近100。6水运行业节能降耗优势明显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水运行业的水耗总量和单位吞吐量水耗均处于较低水平。2006 年,规模以上沿海和内河港口每万吨吞吐量的水耗分别为 140 吨和 246 吨,耗水总量分别为 4775 万吨和 2881 万吨,全国规模以上港口总水耗相当于国内某大型城市当年总水耗的 2.2%。港口能耗(不含船舶运输能耗)总量同样维持在较低水平,近
13、年来单位吞吐量能耗呈不断下降趋势。2006 年,全国规模以上沿海和内河港口每万吨吞吐量的能耗分别为 6.1 吨和 5.9 吨标准煤,总能耗为 277.6 万吨标准煤,占2006 年全国能耗总量的 1.1。7公路运输企业环保工作不断加强调查结果显示,2006 年公路运输企业环保人员数量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较 2002 年增长了一倍左右,多数企业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环保专业人员。另外,多数公路运输企业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未能将污水排入市政管网的运输企业,其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使用率达到了 94.5;绝大多数企业能够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运送到专门的处理场进行处理。近年来公路运输企业的
14、环保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三、交通环保工作仍将继续加强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压力也在逐步加大。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仍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交通环保管理体系目前,国内公路环保工作主要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环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运方面,港口体制改革以后,部分港口将环保机构留在了企业,还有一部分港口则逐步弱化了原有的环保机构。因此,交通环保工作将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目标,逐步调整、改革和优化环保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明确
15、基层交通管理机构的环保管理职能,促进行业科学发展。2继续加大环保设施和环保科研的投入尽管我国交通环保投资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但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006 年全国公路环保总投资占公路总投资的平均比例升至 1.84%,还有半数左右的沿海和内河港口环境保护设施投资占港口固定资产的比例不足 1%,而部分发达国家的环保投资比例甚至高达 5%。我们仍将继续加大交通运输行业的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改造污染物接收系统,提高接收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加水、气、声及固废等污染治理设施,加强生态景观恢复工作。调查数据显示,2006 年各省公路环保方面的平均科研经费仅为 159万元,港口中仅天津港、温州
16、港、深圳港等曾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环保科研。此外,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还迫切需要在交通运输行业内深入研究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重大课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提高我国交通环保领域的科研水平。3提高环保专业化水平,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理交通环保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交通运输行业环保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今后将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将进一步补充环保专业人才,承担起行业环保管理、环保指标考核、环保法规实施,协调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环保验收、工程环境监理等工作。还应定期组织交通运输行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交通环保
17、培训,普及交通环保知识,从而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环保专业化水平。港口行政体制改革后,水运行业的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能力有所下降,公路管理部门对路域环境监测也不够系统,交通环境监测工作目前还不能为交通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撑。我国交通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虽然已经进行试点并在逐步推广,但仍有部分项目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都将在今后的交通环保工作中着力加强。4继续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公路建设过程中,生态破坏现象仍有发生,部分公路,特别是低等级公路仍存在生态修复和补偿不足的问题。个别港口也存在天然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水平较低的现象。全国内河港口的平均绿化率只有 2.6%,
18、还不到沿海港口的一半。另外,少数公路和港口发生污染事故后,仍然可能对附近的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造成威胁,交通运输行业生态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在今后公路和港口的建设与营运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将更加重视天然植被、生态敏感区(点)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生活区、服务区、项目临时用地的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建设项目将着重注意避让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水源保护地,加强取水口、居民区周边交通设施的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交通运输行业内的生态环境补偿保障制度,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5改造老旧环保设施,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管理的日益规范,新建的港口和公路项目的环保
19、设施较为先进。但还有部分早期建成的港口和公路的环保设施都已运行多年,存在设备老化、功效下降等现象,今后一段时间将加快推进老旧环保设施更新改造,敦促公路和港航企业,逐步淘汰陈旧环保设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2006 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能耗结构中,电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为33.3%,油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为 54.4%,煤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为 12.3%。与往年相比,能源利用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改进。但油和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仍偏高,交通运输行业将根据国家新的能源政策,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实施煤改油、油改电的系统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6进一步增强履约能力,提高船舶防污管理水平本次调查显示,
20、中央直属海事机构管辖水域的船舶油污水和垃圾的接收能力已得到较大提高,但在内河甚至部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沿海地区,其接收能力仍相对不足;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化学品废水接收处理量偏低,履行 MARPOL73/78 和 OPRC 等国际公约的能力仍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部分地区登记船舶的油水分离设备、油污排放监控装置等安装情况仍不能满足国际公约和我国现行的船舶污染防治法规的要求。上述问题需要重视并重点解决。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各省市地方海事局辖区面积大,船舶吨位小,登记数量较多,船员的素质和船舶管理的规范性较中央直属的沿海大型港口水域仍有一定差距。地方海事部门在油污水、船舶垃圾、船舶生活污水等方面
21、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四、结语近年来,我国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使交通环保事业得到较大发展。根据本次调查,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近几年单位能耗、COD、氨氮和 SO2 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在环保管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履行国际公约、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仍在不断凸显。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交通环保仍在管理体系、环保投入、环保人员、环保设施、生态保护、能耗结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交通环保事业是一项集科学性、专业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系统工作,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稳定、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也期待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