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开题报告小卡郎小学拟定的“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于 2007 年 12 月申报,并经校课题组进行实验探索研究,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成为人类生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知识环境必将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环境。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对学校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促使了教育需求、教育功能、教育环境、人类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
2、来越快,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对教育的滞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教育的目的、任务、课程、教材、教法、手段提出了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创造能力改革的要求,需创造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全世界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宫殿的入门向导。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3、,使他们在“迷惑”、“疑问”、 “好奇” 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意义在于:(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借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3)丰富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技巧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会发现、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1、在课堂教学中让计算机科学与小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让计算机去执行、去演示复杂抽象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展示,变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使枯燥的知识点活起来。2、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由急切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转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3、利用现有条件模式二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平台,
5、供其实践操作、探索、发现。使模式二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最有效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内容:1、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通过教师的合力来成立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和教学素材制作中心,制作出一套适合科学教学的课件,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彻底解决以往课堂教学辅助软件不能适应教师教学需要的问题。2、研究学生查询、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方法,以及怎样直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己学习。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思路与步骤:(1)、准备阶段(2007 年 7 月2008 年 3 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文献资料,培训实验教师、
6、添置软件资源和硬件设施,申报课题。(2)、实施阶段(2008 年 3 月2009 年 10 月)。开展实验研究课,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使课题结合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实验。(3)、总结阶段(2009 年 11 月2010 年 12 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成功个案的展示、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借助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有深度和广度。(2)、行动研究法。采取一边实验研究、一边总结的方法,使实验方案不断完善,使实验措施更可操作。(3)、经验总结法。依据各研究组员在教育实践中遇到新情况,定期交流,
7、总结成功经验,以实现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技术路线:(1)、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制度和管理制度;(2)、课题成员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3)、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培训,帮助广大成员尽快把握课题的研究内涵和发展现状,并内化为教师的教育理念;(4)、各课题成员通过各种形式探索研究途径和方法,开展研讨活动;并在校内组织公开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各课题成员形成较为明确的研究思路和主攻方向;(5)、大力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6)、加强课题学习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地进行预案调整,使课题学习与课堂教学、学
8、生实际有机整合。(7)、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优秀研究课题成员的评选,组织论文、经验、报告的评选和评比,争取作出优秀论文。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学校软硬件打件基本满足课题研究需求。目前,我校远程教育模式二配备基本就位,教师 11 名,其中本科 5 名,专科 6 名,具备一定的研究素养。同时我们还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酝酿和准备:首先,健全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三集中业务学习外,提倡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认真做好笔记,提高业务水平。其次,我们由电教员对教师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使信息技术介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教师的科
9、研意识和科研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1、张利平电教专业人员,本科、负责教师电教培训。2、杨德平数学专业,本科、负责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宋仕柱数学专业,专科、负责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搜索信息,充实学生学习内容。4、周柱聪体育专业,本科、负责研究引导学生提问。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大资金投入,使我校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不断改善。学校安上了闭路电视系统,配置了四台计算机运用于教学办公,通上了互联网。随着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我校信息化软件资源也得到了积极有
10、效地建设,主要采用自制和购买相结合的途径。一方面,学校在下载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的同时每学期有计划地订购了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软件,以不断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平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自己能收集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建成有学校特色的多媒体资源。这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前者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资源库,内容丰富,拓展了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后者是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理想平台,降低了教师使用网络的门槛,节省了教师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时间,方便更多的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八、预期研究成果阶段成果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 2008
11、.5 信息技术教育资料及论文 论文 全体组员2 2008.7 信息技术教育软件资料 课件 全体组员3 2008.10 教育经验及成果展示 课堂教学 全体组员4 2008.11 信息技术教育阶段性研究总结 论文 负责人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开题鉴定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题立项 批文号: KJ08102045D 课题研究单位: 沾益县菱角乡小卡郎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文瑞 开 题与鉴定形式: 通讯评审鉴定 填表日期: 2007 年 9 月 21 日 云南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项目类别 应用研究负责人姓名 李文瑞 性别
12、男 民族 汉 出生 1981.02年月行政职务 教导主任 专业职务 小学一级 最后学历 大专研究特长 数 学 最后学位工作单位 沾益县菱角乡小卡郎小学 联系电话 1598400268通讯地址 沾益县菱角乡小卡郎小学 邮政编码 655337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特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李文瑞 男 1981.02 小学一级 语文 本科菱角乡小卡郎小学杨德平 男 1981.09 小学一级 语文 本科菱角乡小卡郎小学王登学 男 1979.05 小学一级 数学 专科菱角乡小卡郎小学-柳吉莲 女 1969.10 小学一级 自然 专科菱角乡小卡郎小学张利平 男 1979.12 小学一级 数学 本科菱角乡小
13、卡郎小学课题组成员项目研究起止日期2008 年 3 月 26 日2011 年 4 月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2、讨论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意识、人文精神。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形成敏捷、灵活、独创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丰富多姿的媒介中体会、培养现代化意识、人文精神。预期目标及成果1、每个成员完成相关学述论文 1-2 篇。2、通过活动,带动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
14、,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形成敏捷、灵活、独创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项目论证1.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1)本项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立论依据。研究内容1、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探讨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内容的整合途径:以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和调查报告整合以视频的形式和实验整合以课件的形式和观察整合。3、研究如何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通过教师的合力来成立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和教学素材制作中心,制作出一套适合科学教学的课件,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彻底解决以往课堂教学辅助软件不能适应教师教学需要的问题。4、研究学生查询、收
15、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方法,以及怎样直接运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成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己学习。重点和难点1、创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情境。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教学内容适当、教学环节清晰、展现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功能,能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能有效支持教与学的进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动手或动脑建构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根据上级部门活动组织,结合学校课题,在教师中开展公开课评比,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做到在日常教
16、学中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课题研究日常化。立论依据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学校实情的管理评价体系。指导常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创建和谐的教学管理环境,促进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3、研发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平台、使各来源教学资源在本校得以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4、通过学科教学管理的研究,优化本校教学结构和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综观世界各国,都把实施信息技术摆在一个
17、相当高度,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通过政府行为,保证让每个学生的活动场所均可以连通网络,让学生最广泛地获取学习资料和信息。当今国际上公认“ 不具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力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功能性文盲”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竞争,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竞争。谁先抢占 21 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谁就可以获取发展的主动权,实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国内外许多学校争先恐后地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往建立在电视传播媒体基础上的开放远程教育也纷纷进行技术改造和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力图尽快完成从第二代远程教育向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3)
18、本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课堂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但是,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信息技术仅仅被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盲目滥用,或简单运用,或为运用而运用,以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相录离的状况。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没有上升为从认识教学规律等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要使这种“条件和可能”成为现实,则有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其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当前值得重视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
19、题。2对项目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项目组人员分人)。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1、为了课题研究顺利实施,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我们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首先,我们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除坚持集中业务学习外,提倡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分别学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等基础知识,使课题组成员掌握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其次,我们还通过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使信息技术介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有了明
20、显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还到县教育局、中心学校等参加交流活动,开阔了视野,并借鉴到一些有益的课题研究经验。学校还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优秀教师在学校计算机室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示范公开课,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不断提高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水平。2、加强过程管理,丰富研究活动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是课题研究能否得到顺利进行的又一重要保证。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作到管理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体化。首先是严格落实课题实施计划。贯彻落实实施计划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课
21、题研究的关键,为了使课题计划落到实处,我们将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认真上好专题研究课,作好课题研究记录,及时作好经验总结。其次,严格执行定期集体研讨制,坚持做到课题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程序是集体备课、个人执教、课题组听课、研讨总结,进行新理念的学习和新课改信息的传递。最后,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学生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因此,我们将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研究。一方面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网络资源,课前收集网络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要求课题组成员选择典型的、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课文,通过认真探讨,到网络室开展网络环境下的
22、语文教学活动,以利于本课题研究的深入。3、及时总结交流,提升研究效益极力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研究得失,提炼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使自己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度。首先,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课后小结,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得失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思和总结,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反思和总结时得不到解决可以在集体研讨时提出来。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一旦形成了一个有主题的经验,就要在课堂中再实践并最终提炼成研究论文。其次,我们将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总结交流会,一起讨论解决在总结过程中的症结问题,进而形成具有适用意义的研究成果。资料设备、科研手段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
23、不断增大资金投入,使我校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不断改善。学校安上了闭路电视系统,配置了四台计算机运用于教学办公,通上了互联网。随着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我校信息化软件资源也得到了积极有效地建设,主要采用自制和购买相结合的途径。一方面,学校在下载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的同时每学期有计划地订购了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软件,以不断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平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自己能收集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多媒体资源库。这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前者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资源库,内容丰富,拓展了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后者是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
24、与学活动的理想平台,降低了教师使用网络的门槛,节省了教师专题制作的时间,方便更多的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论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2007 年 11 月2008 年 2 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文献资料,培训实验教师、添置软件资源和硬件设施,申报课题。(2)、实施阶段(2008 年 3 月2010 年 10 月)。开展实验研究课,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使课题结合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实验。(3)、总结阶段(2010 年 11 月201
25、1 年 5 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成功个案的展示、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借助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有深度和广度。(2)、行动研究法。采取一边实验研究、一边总结的方法,使实验方案不断完善,使实验措施更可操作。(3)、经验总结法。依据各研究组员在教育实践中遇到新情况,定期交流,总结成功经验,以实现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技术路线:(1)、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制度和管理制度;(2)、课题成员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3)、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培训,帮助广大成员尽快把握课题的研究内涵和发
26、展现状,并内化为教师的教育理念;(4)、各课题成员通过各种形式探索研究途径和方法,开展研讨活动;并在校内组织公开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各课题成员形成较为明确的研究思路和主攻方向;(5)、大力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6)、加强课题学习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地进行预案调整,使课题学习与课堂教学、学生实际有机整合。(7)、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优秀研究课题成员的评选,组织论文、经验、报告的评选和评比,争取作出优秀论文。预期研究成果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 2008.2信息技术教育资料及论文论文 全体组员阶段及
27、最终研究成果2 2008.4信息技术教育软件资料课件 全体组员3 2009.10教育经验及成果展示课堂教学 全体组员4 2010.11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总结论文 负责人经费预算其他经费来源(千元)总经费(千元)申请资助金额(千元)实际资助金额千元(不须申请人填写)国家其他资助项目省内其它资助项目自筹经费8 4 4预算支出科目 金额 开支说明订资料购买电脑软件教师奖励培训教师500 元2000 元2000 元3500 元购置文献资料购买纸张及其他 2000 元论文及教研成果奖励 2000 元教师培训 10 次共计 3500 元菱角乡小卡郎小学课题组织原则为进一步实施“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 ”的战略
28、,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多出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方案。一、教科研组织(一)领导小组组长:李文瑞组员:杨德平 宋仕柱职能:负责指导课题负责人做好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实施等工作,协助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对科研课题进行评估、指导和验收。负责制定、实施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课题组执行情况,定期向校长汇报科研工作情况,拿出教育科研成果。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科研方法,交流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实践经验,组织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
29、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组织课题的年度考核、中期评估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结合课题年度考核工作,评选课题研究优秀阶段成果,评选优秀教学论文, 宣传、通报全校各课题研究动态、经验和成果,做好成果推广工作。与教育科研有关单位建立联系,接受教育科研任务,组织接待教育科研交流。(二)课题组长:由领导小组成员、学科带头人或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是课题研究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职能:1、要撰写本课题的方案设计,负责课题的申报、研究、总结等工作。2、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撰写阶段性研究计划和阶段性(或总结性)研究报告。3、每学期期初制订研究计划,安排研究活动;期末撰写研究工作总结,
30、向评审小组汇报研究情况。4、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更新教师观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的支撑。5、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对活动进行指导,积极展开研讨,达成共识,形成纪要。6、对本课题组老师的案例、论文等研究成果悉心指导、严格挑选。7、负责对本课题组成员工作的考核。(三)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采用个人自愿申报和统一调度相结合的方式组成,欢迎其他老师踊跃报名参加。职能:1、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2、积极参加课题组活动,服从课题组长的安排,自觉接受课题组长的考核,履行在课题组中的职责。3、积极承担研究活动,撰写论文、案例,按时上交研究资料。二、教育科研课题
31、的选题申报与立项1、选题与立项的原则。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创造性、需要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一般为应用性研究课题。所选定的课题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教育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应针对我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我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选题的方法直接从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发放的课题指南中选,也可根据我校实际进行创造性地选题。3、课题的申报。 课题申报人应是该课题的提出者和实际负责人(即课题组长),在课题中担负实质性的工作。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均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课题负责人必须
32、具有小一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是学校领导或县级以上的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同一时间内只能负责一项课题,所负责的课题未完成者,原则上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必须填写申报表。课题负责人在对所申报的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后,填写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送学校教务处、科研组审核,由校长签置意见后加盖公章。县、市、区等各级课题要上送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审核批复,校级课题直接由学校教研组审批立项。4、所有课题的立项均以各级教育科研部门颁发的立项证书或确认证书为准。已审批立项的课题要建立课题案档资料袋,相关资料上送学校教务处、科研组统一备案,保管,纳入学校课题管理规划。
33、三、过程管理1、各课题组每学期期初制订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活动安排表等)。2、课题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和研讨活动,做到有学习材料,有学习记录和活动记录。3、课题组每学期开展 12 次向全校教师开放的课题观摩研讨活动,以验证自己的观点,推广研究成果。4、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承担一堂课题研究课,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5、平时积累课题研究的材料,期末课题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研究工作,并向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材料。6、对于学校重点课题及时进行阶段性分析总结,邀请专家参与研究,讨论部署下阶段工作。四、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1、教育科研课题成立课
34、题组,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2、课题立项后,由课题组长组织进行研究方案设计、课题论证,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3、课题组长每年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各成员按照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及时记录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提出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每年均要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3、课题组成员要按分工各自主动、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4、学校教研组在课题实施阶段要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每期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交流会,各课题组互通信息,交流经验。5、课题组要按照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开展活动:课题组每月至少集中活动一次。每次集中均由课题组长主持,记录活动过程及内容。活动内容
35、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教育科研理论,通报实验情况,研讨实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课题组成员均要有理论学习笔记,集中活动讨论记录。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一节实验公开课或研究课,完成一份优秀实验教案、一篇实验工作总结(1000 字以上),每年完成一篇实验论文(2500 字左右)。五、教育科研的经费管理1、学校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课题研究经费,课题经费由校长审定批准。2、课题经费使用范围包括:打印、复印课题研究必需的资料,如:调查问卷、测试题等;与课题有关的会议费、差旅费、子课题管理费与资料费、培训费、音像资料制作费等;其它与课题研究直接有关的费用等。六、教育科研资料的管理1、学校设立
36、教育科研资料专柜,由专人负责管理。2、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资料袋,送学校科研资料专柜保管。3、每期期末由课题组长组织成员收集本学期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分类整理归档。4、课题组的研究资料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申报表、课题实验研究方案、课题组活动(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总结;研究工作中的活动记录、活动纪要;各种照片、声像记录材料;各种测试题、调查表、研究效果测试记录、问卷调查结果等;研究(实验)报告、检测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实验教案、案例评析、教学反思、课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及计算机软件等; 成果鉴定申请表、成果鉴定书,结题证书; 研究成果,如发表的论文、实验报告或各级各类获奖证书等。 七、教育
37、科研课题的年度考核与结题验收1、教研组负责对每个课题进行年度工作考核评估,课题组长负责对课题成员进行考核,考核评估的方式有听汇报、查资料、座谈、深入科组调查等。2、考核评估的主要内容是课题组是否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能否完成计划中的研究任务,研究资料是否详细完善,有没有阶段性科研成果等。3、若课题研究按计划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已整理齐全,则可以向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 4、申请结题的课题,应准备下列材料:结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课题工作报告、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主要资料。5、校级课题由学校
38、组织、邀请县内教育科研权威人士参与评估验收,其它各级课题由各级相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验收。6、课题鉴定和验收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效果测查报告、成果鉴定书及相关附件材料)交教务处存档备案。八、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奖励与推广1、经年度考核评估,完成教育科研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课题组,学校对课题组长和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按教师工作目标管理评估奖励标准)2、教研组根据课题成果的价值,负责在校内和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进行奖励和推广。 3、教育科研成果加分奖励标准:教育科研论文、实验报告等成果获奖、宣读、书面交流的,乡级 0.5 分,县级 1 分,
39、市级 2 分,省级 3 分,全国级 4 分,获奖论文凡二等以下相应降 0.5 分;鼓励奖或教案降一级给分,教育科研论文、实验报告等成果获刊登发表的,县级 2 分,市级 4 分,省级 6 分,全国级 8 分,所有奖励加分均以获奖证书为凭,同一成果按最高级别奖励一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被世界各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已经到来的 21 世纪也因此被称为“信息时代”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计算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已开始悄悄步入了中小学的课堂;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又
40、率先在部分发达国家悄然兴起,继而引起愈来愈多国家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愈来愈多的学校也相继加入到这种试验探索的行列,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而言,在理论研究层面,尽管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的提法、内涵、定义等还有一定的争论,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已形成广大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在实践研究层面,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担的重点科研项目一一语文“四结合” 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一直在稳步扎实地推进,一大批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也相继面世,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41、整合研究取得的初步成绩的同时,一些原先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浮出的水面,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如何进行教学结构的整体改革?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效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无缝融合”?(北京师范大学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渐衍生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过程中的新的热点研究课题。其中的“效度 “就成人们为关注、研究的焦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42、目前,惠及全国广大中小学生的“校校通” 工程使得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及实施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目标“能否实现、未来社会人才信息素养的高低以及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开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际效果,彻底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为教学的对象,而且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
43、教学中,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而使得教育技术系统实现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使得教育信媒设备一体化、教育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开放性;可以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传递的强度、清晰度,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优势。2、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就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最优决策。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教学过
44、程的最优化,就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核心,使教学过程中的多层次、多因素之间能有机结合,关系协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力地促进这两个最优化。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教学过程所要求的内容,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以向几乎所有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他们打算这样做的话,与此相关的是他的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理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多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学习内容的掌握,重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45、它重视反馈矫正程序,赋予教学评价以新的意义。掌握学习理论对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极有价值。4、课题的现实依据。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络络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校电化教育设施基本齐备,学校领导的热心支持,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确立。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拟实现以下研究目标:1、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其他条件建设的基本要求。2、初步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初步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实施策略。4、初步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基
46、本教学模式。5、初步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小学阶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硬件建设需求的研究。 2、小学阶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软件建设需求的研究。3、小学阶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4、小学阶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5、小学阶段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6、小学阶段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概念界定及主要观点(
47、一)主要概念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2、学科:主要指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开设的所有小学各门课程。3、学科教学:指师生双方为了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4、整合:(1)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目的、任务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2)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5、有效整合:指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要素,成为教学教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可以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主要观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遵
48、循一定的教育原则,二者之间的整合应该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方式,这种最佳的方式在相似的教学情境中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可以:用一种可以描述的操作流程表现出来,这就是本课题研究所基于的理论假设。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最佳方式”和“可以描述的操作流程 ”就是本课题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2、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面向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为出发点,抓住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 和“关键“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五、本课
49、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拟采取划,分步实施,单项突破,专题深入,点面结合,相辅相成”的总体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 行动研究 ”和“个案研究” 的方法,并辅之以实验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为了确保本课题研究能够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实验前期,学校将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配备好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确定好参与实验的班级和教师,成立课题研究的各级组织并根据研究要求进行全面培训。本课题研究在总课题的指引下,再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若干个子课题,子课题组再依据计划进行单项研究,专题深入,力争先从各个点上取得突破,最后达成课题研究总体目标。总课题组定期组织课题进展通报会,阶段研究成果研讨总结会等活动,本课题研究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8 年 3 月2008 年 9 月)提出实验方案、调整教学计划;进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硬件建设需求的研究;进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软件建设需求的研究;各学科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并上研究课。第二阶段:逐步深化阶段(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