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99KB ,
资源ID:296251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9625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5622临床心理学.doc)为本站会员(tangtianxu1)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5622临床心理学.doc

1、1第一章 临床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临床心理学的一般概念1896 年,Witmer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属于,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学者将临床心理学看做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临床心理师的工作任务:1. 运用心理测量、会谈、行为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问题;2. 通过各种心理治疗形式(如心理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心理疗法、户您和家庭心理疗法等)来处理心里讲课方面的问

2、题;3. 残余同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4. 指定心理健康问题和新生问题的预防方案,女里帮助人们增进心里健康和身体健康,提高社会功能;5. 开展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发病机制,改进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评价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效果。临床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第一类是基础心理学科 第二类是生物学科 第三类是社会学科临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主要关注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 第二类是医学学科同临床心理学联系最为密切、有时甚至难以区分的学科是咨询心理学,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区别:1. 传统上,咨询心理学更关注正常人的成长

3、与发展,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以增进个体良好适应和应对为目的;而临床心理学更关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2. 在美国,咨询心理学的训练大多在教育学院和教育系进行,而临床心理学的训练则在大学的心理系进行。3. 尽管这两个专业的训练的主要内容都包括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但立场心理学家的训练更强调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等内容。4. 咨询心理学更多地受到职业知道运动和人本心理学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家的训练更强调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等内容。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都是特别关注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中心理因素的作用的一学分支学科;健康心理学是行为医学基础上行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精神病学是用

4、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第二节 临床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工作领域报考研究,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治疗和心理预防。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 19 世纪开始的。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第三节 临床心理学工作的职业化美国临床心理师的培养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哲学博士(PhD)模式,另一张是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模式。2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师的培养方案:氛围说是水平和博士水平两种。伦理守则中国心理学会制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通过七个分则进一步规范临床心理师和咨询心理师的职业工作:1 专业关系 2 隐私权与保密性 3 职业责

5、任 4 心理测量与评估 5 教学、培训和督导 6 研究和发表 7 伦理问题处理第二章 临床心理学研究第一节 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几个一般性问题一、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 对行为进行描述 2 估计总体参数 3 检验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 4 推断异常行为的发展变化最终目的或目标是,通过对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和发病机制的全面了解以开发出多种准确的心理批 inggujishu 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便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二、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临床心理学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法、会谈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等

6、,其中最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此外,临床心理学也借鉴了医学的研究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分别适用于不的目的和问题。三、信度和效度:1 信度是指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的可重复性。2 效度是指该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真实性,即研究结果同实际相符合的程度。3 一个研究只有具有较高的信度才有可能拥有搞的效度。4 效度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内效度和外效度,而外效度是指研究结论可以外对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或情境的程度。5 内效度是外效度的必要条件。但是内效度并不是外效度充分条件。增加内效度和外效度的目标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四、期待效应与客观性原则:在临

7、床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中不能直接观察到发生在受试者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只能通过他们外显行为、生理反应和对刺激情境的分析,通过他们的内省报告加以推测。从而使研究结果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因此,临床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避免先入为主或带着框框进行研究。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第二节 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六个基本的步骤或过程:确定要回答的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关键的变量和测量方法,研究设计,选择样本,试试研究验证假设,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发布。一、 确定要回答的问题并提出假设:1 临床实践 2 理论 3 以往研究的结果二、确定关键的变量和测量方法1. 关键变量的选择2. 选择并确定对于关键变量的

8、具体的策略方法临床研究中采用的策略或评估方法有:直接观察法、被试的自我报告法(利用问卷或调查表收集受试者个人报告资料) ,生理(生化)测量法和实验任务的作业测量法。3. 心理侧测量法的应用 1 着重考察的心理测量的信度包括: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2 着重考察的效度包括:结构效度、同时效度、预测效度、会聚效度、区分效度。4. 生理(生化)测量法的应用:将生理(生化)测量用于临床心理学研究中,主要依据下属基本假设:1) “刺激-反应”的特异性 2“行为型式-生理反应”的特异性 3 症状的特异性 4 一般的激活或唤起水平影响人对刺激物的生理反应的强度生理测量有下列优点:1) 测量装置可

9、以自动记录,因此较为客观,没有人工测量的偏向性32) 只要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生理一起可以相对稳定地工作,congestion 是所获记录能够比较准确反映受测者的情况3) 生理测量可以持续进行,资料可在线,对其变化趋势可以做数量化分析4) 便于观察同时发生的许多现象,如环境事件、生理变化和不断发生的行为三、研究设计:有四种基本的研究设计形式:个案设计、描述设计、相关设计和试验设计。四、样本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和征募对于研究结果最终的概括能力(外效度)非常重要。五、研究计划的实施与假设检验:完整的假设检验通常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第二步、确定效应或效果的大小 第三步、确定研究

10、结果的临床意义六、结果的解释和发表第三节 临床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按照收集数据(资料)时所采用的研究策略,可以将大多是临床心理学研究分成四种类型:描述研究、相关研究,操控(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一、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指观察、测量和记录受试者在线上世界主所发生的行为现象的研究,这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描述研究的目的是描述某个或某些特定现象的状况,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临床(自然)观察法、会谈法、个案研究法 (问题:个案研究法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调查法(利用问卷搜集有关资料)心理测验法。1. “婴儿传记”式的个案(描述)研究2. 临床心理师的个案描述研究。:临床心理师的个案描述研究可用

11、于下列方面:1 为罕见的或不寻常的现象及重要的、新异的会谈、诊断与治疗方法或程序提供详细描述。2置疑某一理论观点的普遍适用性 3 形成假设3. 形成假设二、相关研究 (问题:以心理健康为题,自己设计一个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利用相关分析的统计技术来考察两个或两个以上便利之间是否有联系及其相互关联的程度的研究。1. 典型的相关研究相关系数 r (-1r1) 如果 r 大于 0,为正相关;如果 r 小于 0,为负相关。2. 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相关研究观察的是两个自然发傻的变量间的关系;二中实验研究中,研究者系统地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自变量) ,控制所有其他因素(无关变量) ,同时观察自变量的这

12、种变化对其他便利(因变量)的影响。3. 相关研究的局限性1) 两个变量间有想干关系,意味着其中一个变量的值改变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发生某种变化;但这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引起”另一个。也就是说,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2)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中介变量导致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3) 其次,即使假定两个变量间有因果关系,仅凭相关研究往往也难以断定哪个为因,哪个为果。4. 相关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通过一洗了变量的测量,相关研究科考察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程度和方向,并可以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变量预测另一变量。2) 相关研究不要求对变量试试操控,允许研究者在较大范围内确定要研究的变

13、量及其水平,也不要求随机分派受试者。43) 相关研究可帮助我们初步了解可能造成心理障碍的变量(因素) ,并在此基础提出病因假设。4) 相关研究也可为许多心理评估方法的评价奠定基础。三、操控(实验)研究:研究者操控受试者换精湛的一些因素或有计划地改变受试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或有计划地改变受试者自身的状况,以观测记录他们行为上的变化。操控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法。因此,操控研究策略也可称作实验研究策略。临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设计科分成三大类: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准实验设计高于前实验设计,而真实验设计又高于准实验设计。1. 前实验设计(不严格)2. 真实验设计(最严

14、格):真实验设计邀请从单一总体中随机选取受试者,而后随机地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验操纵或处理。真实验设计要求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对照组) 。判断一个实验设计是不是真实验设计,主要看受试者是如何选择和分派的。临床心理研究者较常使用的真实验设计有:1) 独立组设计2) 随机区组设计:要求从单一总体中随机选取受试者,但分派到各个组去的方法不同于独立组设计。 (有两种分派方法)3) 平衡重复测量设计 (问题:假设你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测试该研究的效果,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状况?)3. 准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是指那些对实验条件有控制,但又未能满足真实设计的严格要求的操控研究。两种常

15、用的准实验研究:1)不相当的独立组设计 2)匹配组设计:根据一个或几个据信同因变量有关的因素,将来自于两个不同总体或同一个总体的两个极端的受试者一对一对(或三人一组、四人一组,依所需要的组数而定)地匹配起来,使之具有可比性或相当性,给予同样实验操纵,而后比较其影响的不同。4. 模拟实验与动物模型:通过设计一个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实验情境以考察心理病例如何发生和消除,这种研究策略成为模拟实验研究。5. 个案实验研究:个案实验是以单一受试者为对象的实验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疗后果的评价。四、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是通过考察人群中某种心理疾病的患病请看来探索病因、拟定放置对策和检验放置效果的一类研究。描述

16、性研究通过对某一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分布特点的描述,揭示此病的流行规律,并为提出病因线索的假设和防止对策的建议提供依据。统计分析指标是发病率、患病率。第三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1.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以家为中心的周围的一种气氛和情调。2.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方式作为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3. 家庭结构: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初级群5体。二、人际关系因素

17、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1. 亲子关系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不良影响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1 拒绝型亲子关系 2 溺爱型亲子关系 3 支配型亲子关系2. 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3 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二、 学校因素 1 教师的影响 2 校园文化四、经济因素第二节 心理因素一、心理动力学因素(精神分析):无意识矛盾冲突1.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2. 性本能与心理-性发展3. 性本能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广义的性指人们乙炔追求快乐的欲望)二、学习因素(行为主义)A 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甲乙测了的刺激和反应;B 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

18、主义者对花生的极端观点进行了修正,将公式 S-R 修改为 S-O-R,这里,O 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C 班杜拉又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将观察学习引进了学习理论。1. 经典条件反射与适应不良行为(心理障碍)的习得 B 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C 华生利用条件左右的原理进行实验。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心理障碍:A 在巴甫洛夫工作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即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合意的结果而作用于环境的过程。B 斯金纳认为:报考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3. 观察学习与心理障碍:A 班杜拉指出,不通过直接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得到

19、奖赏或受到惩罚) ,也可以形成新行为。三、认知因素认知观点主张: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1. 不合理信念:艾利斯提出了著名的情绪 ABC 理论2. 认知歪曲: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思想和信念是他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即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贝克把抑郁症病人对客观实践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 任意的推断 2 选择性抽象 3 超泛化 4 放大和缩小3. 归因风格:四个归因维度上,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可控制-不可控制。研究认

20、为,对正、负事件的归因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因素,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因素,那么他便更易于产生无望和无助感,进而导致抑郁的出现。四、人格因素人格是个体带有动力倾向性的心理获得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人格报考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1. 艾森克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内外倾和神经质维度相关。62. 坚韧人格与心理健康 3A 型人格与心理健康 4 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 5 乐观主义与心理健康五、 其他心理因素(人本主义、存在主义)1 自我实现驱力受阻 2 存在空虚第三节 生物学因素一、心理障碍的遗传因

21、素:多种心理障碍具有遗传倾向。二、脑病变与心理障碍三、神经生化变化与心理障碍第四节 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整合的观点一、素质-应激论:某些基因或基因的组合可以造成一种素质,也就是患某种心理障碍的倾向。二、从个体水平上,人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功能获得,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心理障碍绝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系统论:系统观点,试图以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团体,诸如夫妻、家庭或者更大的社会系统背景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第四章 心理应激、应对与健康第一节 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1、 应激现象的特点:1) 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

22、张状态。2) 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 ,又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 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4) 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5) 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 应激是由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环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23、3、 心理应激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在心理应激中,心理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心理应激的发生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4、 心理应激(概念)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5、 应激原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6、 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原,除了同该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特点等。7、 应激原分为两大类:躯体性的和心理社会性的。前者可称作物质性的;后者则属

24、于“精神性的”或称作“符号”刺激物。 躯体性应激原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分为社会性应激原、生活应激原、工作(学习)应激原、文化性应源原和心理性应激原。71) 社会性应激原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情境和事件。2) 生活应激原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或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小事。3) 良性应激由积极的小事引起的应激。4) 工作应激原又称职业性应激原,指职业活动或工作中影响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稳态的诸因素。5) 文化性应激原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对的生活的文化方面。6) 心理性应激原指一个人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

25、预测、预期、凶事预感以及内必的矛盾冲突等。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致应激作用评估中采用的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杨德森和张亚林编的生活事件量表 (LES) 、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第二节 应激的生理反应及其调节和整合机制1、 应激期间发生的生理反应既是身体对应激的适应、调整活动,又是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生理基础。因为这些反应如果适度,有助于身体对抗应激原所造成的变化、恢复内稳态;但如果它们过于剧烈、过于持久,便会损害人的适应能力,从而引起身心症状和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易感状态,甚至造成疾病。2、 影响应激的生理反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1) 应激原本身的性质和强度;2 当事人本人的特点

26、(特别是体质和健康状况) ;3 环境因素。3、 应激的生理反应的几个经典模型:1) 坎农的应急反应模型;2 塞里的全身适应综合征模型(GAS):分为警戒期、抵抗期、耗竭期三个阶段;3 英格尔的保存-退缩反应模型。第三节 应激的心理反应及其调节与中介机制1、 应激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从功效上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2、 应激下的情绪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反应包括快乐、幸福和精神振奋的内心体验,多见于积极的生活事件之后。应激条件下主要的情绪反应是消极的,其中最常见的有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这些消极的情绪反应又称作“情绪应激” 。消极的情绪反应的类型:焦虑与

27、恐惧、愤怒和怨恨、抑郁。3、 抑郁反应的 4 组特征:悲观、悲哀、失望乃至冷漠或绝望的心境。4、 处于较强应激中的人常常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认知功能的障碍。5、 在不良情绪与认识功能障碍间会形成恶性循环:不良情绪认识功能障碍失败与挫折增多不良情绪反应增强认识功能进一步下降。 。 。 。 。 。6、 自我评价下降的原因:1) 应激原所引起的心理失衡会损害人的自主感和自负感。2) 应激常常是同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如健康、友谊、亲人)的威胁或实际的丧失有联系的,这会使人感到悲伤、忧郁,从而降低了自我价值感。3) 应激下的人往往担心自己不能成功地应付应激原的挑战,从而使自信力下降。7、 行为反应可以看

28、作是情绪和生理反应的外在表现。8、 行为反应主要涉及面部表情、手势、目光、身体姿态和动作等,也涉及说话的声调、节奏、语速和重音等所谓“副言语”方面的变化。9、 影响应激的心理反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1) 刺激特的性质与特点;2 当事人本身的心身特点;3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 。810、 躯体性应激原造成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像微生物这样的应激原首先引起生理的应激反应,之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知评价和归因过程,导致心理应激和心理反应。11、 知觉在心理应激中的中介作用:1) 心理应激产生于应激原或环境要求的知觉觉察和识别;2) 知觉到的信息的数量也同心理应激有关系。过多的刺激直接作用于

29、我们的感官,会增加知觉的负担,造成心理超负荷状态,并引起心理应激;3) 知觉也有抵御心理应激的功用;4) 知觉的抵御心理应激的功用还表现在选择性地注意和知觉某些类型的刺激,避免某些类型的刺激信息进入知觉系统。12、 评价是一个按照一定标准为某一具体事物确定价值或判断其性质的复杂的认知过程。评价意味着价值或意义的判断,它需要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广泛参与,所以又称为认知评价。评价影响甚至决定应激反应。13、 拉扎勒斯关于评价过程的观点:提出心理应激的评价模型,将评价分成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1) 初级评价 初级评价涉及所遭遇到的问题或情境对个人的意义的判断。a) 初级评价有三种不同的结论:第

30、一种是“无关”的评价;第二种是“好事”的评价;第三种是“应激性”评价。b) 第一种评价结论不会引起应激反应;第二种评价结论在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引起应激反应;第三种评价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应激反应。c) 拉扎勒斯将第三种评价分为三类:“丧失-伤害”的评价;“威胁”的应激性评价;“挑战”的应激性评价。2) 次级评价的任务-是对个人的应对资源(能力、经验和技巧)与应激情境的要求间的匹配程度做出判断。14、 影响认知评价的心理社会因素:1) 应激原本身的性质和特点a) 应激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生活事件最可能造成心理应激并由此发展成为疾病。b) 应激原本身的可控性和可预料性,是影响人们的主观认识

31、、判断与评价的另一个因素。2)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支持指来自于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同事、组织、团体和社区等)的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3) 当事人本人的心身特点 个人心身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类是身体或生物学因素,第三类是心理特点。 影响个体对刺激物和态度和认知评价的个人心理特点,主要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格、气质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自我概念等。 心理特点:a) 认知和归因风格;人格特点;情绪状态;应对能力和应对风格;人格动力特征;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关于个人有能力控制环境事件的影响或应对环

32、境要求的信念。9第四节 心理应激的自我防御和应对机制1、 防御机制是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应激刺激) 、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2、 常见的防御机制:否认、压抑、曲解、倒退、固着、投射、幻想、隔离、转移、转换、反向形成、抵消、理想化、合理化、补偿、理智化、幽默、升华。3、 关于防御机制的一些基本观点:1) 应激条件下,人们可能会采用多种多样的防御机制以摆脱情绪困扰。2) 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情绪应激,为人们赢得时间和条件以便从正面处理应激情境或外界环境的挑战。3)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应用防御机制,而心理障碍者可能唯一地依赖防御机制,或毫无变通地采用

33、某一机制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防御机制的极端应用和发展会形成神经症和精神病症状。4) 自我防御机制同一个人的人格有密切联系。5) 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属于自我的潜意识部分。6) 防御机制是通过对人行为方式的观察而推测出来的东西,它们不能完全解释人类在应激条件下的复杂行为。4、 应对又称“应付”和“因应” ,指一个人努力处理充满紧张性的环境要求及其对个人的心理生理影响的过程。5、 关于应对的理论观点:1) 应对的过程理论: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知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应对行为。2) 应对和特质理论:特质论认为一个人在应激条件下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也具有稳定性或跨情境的、跨时间的一致性。3) 应对情境

34、-特质理论:应对的情境特质理论认为,过程(情境)理论和特质理论不应当互相排斥,而应当相互补充。在应激条件下,一个人的应对方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毫无规律的变动不定。人格是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应激情境则是造成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的决定因素。6、 应对方式的分类:1) 注重情绪的应对指将应对的重点放到对应激的情绪反应上,努力减轻情绪应激或心理压力,而不是直接处理造成焦虑等情绪应激反应的应激原。2) 情绪的应对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3) 注重问题的应对;4) 注重情绪的应对同注重问题的应对相互促进,也会相互干扰或妨碍第五

35、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1、 良性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有促进作用,这类应激被称为“良性应激” 。2、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1)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3、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1) 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于临床,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和心理痛苦的根源和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10态,并且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新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4、 急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

36、过度换气综合征。5、 慢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它是由长期性的应激事件引起的紧张状态。慢性心理应激所造成的典型综合征是“神经血管性虚弱” 。第六节 心理应激的管理1、 管理心理应激及其消极影响的策略主要有:1) 消除压力源(紧张性环境要求) ;改变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评价;改进应对方法和策略;做好时间管理;寻求并利用社会支持;身体应对策略;培育坚韧人格;必要时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第五章 躯体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1、 人类躯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物学因素,一类为心理社会因素。2、 医学将人类的疾病分成两大类: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第一节 心理生理疾病概述 心理生理疾病又称心身疾

37、病。狭义定义: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广义定义:把心理生理疾病看做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指只有躯体功能障碍、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准:1、 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2 该躯体症状或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基础;3 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 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理论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心理生理学理论。1、 生物学理论认为:心理生理疾病是由于个体身体器官或系统脆弱,或对心理应激刺激的过度反应所致。特定反应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在对心理应激的反应

38、方式上存在着个体差别,这种差别很可能是由遗传决定的。个体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应激刺激做出反应,对应激刺激最为敏感的身体器官或系统便易于发生心理生理疾病。2、 心理学理论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行为心理学理论。1) 心理动力学理论:A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冲突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B 心理动力学的心身疾病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在和邓巴。C 亚历山大提出“冲突特异理论” ,强调心理冲突在心理生理疾病中的作用。2) 他认为,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1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2 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3 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邓巴提出了“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 ,认为人格类型同心理生理疾病有特异

39、关系。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心理应激刺激的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了他是否会因心理刺激而罹患心理生理疾病以及患何种心身疾病。3) 行为心理学理论a) A)行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某些心理生理疾病的获得有学习的成分,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式的学习、操作条件作用式的学习和观察学习。b) 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米勒。他认为,人类的某些具有方向性改变(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腺体分泌能力的增强或减弱、肌肉的舒缩等)的疾病可以通过操作条件作用式的学习的方式而获得。3、 心理生理学理论11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看,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原所引起的心理应激须通过心理生理反应作用于脆弱易感的身体器官方可

40、最终造成疾病。 心理生理反应与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类别有关系。 应激原的情绪反应分成两大类:1、 情绪反应包括愤怒、焦虑和恐惧等;2 情绪反应包括忧郁、悲伤、失望和无助等, 应激原的行为反应的形式分成两类:1、 行为反应同愤怒、虑和恐惧等情绪相联系;2 忧郁、悲伤、失望和无助的情绪。第二节 几种心理生理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作用疾病类型 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 心理治疗或干预措施原发性高血压 1、放松疗法;2、生物反馈疗法;3、行为矫正;4、其他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环境疗法、运动疗法)消化性溃疡1、心理应激因素;2、人格因素;3、焦虑和抑郁情绪1、支持性心理治疗;2、松驰训练、

41、脱敏疗法、自生训练法;3、配合使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冠心病 1、一般的心理支持疗法;2、A 型行为的矫正:冠心病知识和 A 型行为知识教育;3、其它不良行为的矫正。肥胖症1、心理应激因素;2、社会文化评价;3、社会经济状况;4、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5、人格因素改变对肥胖的不正确认识与态度,改善情绪状态,提高对应激的应对能力,控制饮食量和增加体力活动量糖尿病 1、情绪应激;2、生活事件;3、人格因素 1、支持性心理治疗;2、认知疗法;3、行为疗法支气管哮喘1、家庭关系;2、人格;3、情绪;4、条件反射1、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2、发病时给予安慰和情绪支持;3、给予病人安全感。1、 A 型行

42、为(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的典型表现: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催促感;急躁、无耐心;醉心于工作,追求完美,为工作甘愿牺牲休息、娱乐、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争强好胜、雄心勃勃,经常将目标制定过高;对人常怀有敌意,有支配他人的倾向,若处于领导地位其行为常带有侵犯性;不能放松,总想找点事做,若不能“有利可图”地占用时间就只会引起内疚;2、 B 型行为者表现:做事从容不迫、耐心、稳重、现实、悠然自得、待人随和。第三节 心理生理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般原则与方法1、 心理生理疾病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2、 心理卫生学和健康心理学应成为心理生理疾病预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源泉。应激

43、接种训练,行为的自我监测和自我控制,行为协议和反应代价法,放松训练、示范法和认知疗法等,都可被用来促使人们遵从医生的劝告和减轻应激,使预防措施得以实施。3、 心理生理疾病的诊断:1) 躯体诊断:需要对病人的身体异常的性质、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做出判断。在躯体诊断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些病人可能有许多躯体症状,而没有相应器官的组织损害。心理检查的常用方法是会谈法和心理测量。122) 心理诊断:(1)病人的人格(或性格特点或类型) ;(2)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3)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或工作应激因素、心理冲突或挫折)3) 社会功能情况的诊断:可以根据病人当前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人际

44、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操持家务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对照病前的情况,做出判断。4、 心理和社会水平上的干预或治疗,主要有三个目标:1) 努力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例如移除应激的来源,或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2) 努力矫正由应激原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3) 设计适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身体器官对心理生理反应的脆弱程度。5、 心理生理疾病的治疗措施:(1)改变环境;(2)精神药物治疗;(3)心理治疗。6、 心理生理疾病病人的行为治疗主要采用两大类行为技术:1) 自我调整技术:分为基于学习原则的行为技术(如放松术、认知行为矫正和应激接种训练等)和其他自我调整法,如静默、自生训练

45、、自我催眠和气功、瑜珈等。2 生物反馈技术。第六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诊断技术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的一般概念1、 心理评估运用多种手段从各个方面获得信息以对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描述的过程。2、 心理评估临床上的用途:1 单独或辅助做出心理诊断;2 指导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用作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3)科学研究。3、 临床常用的心理评估手段:观察法;2 会谈法;3)心理测量法;4)调查法;5)实验室检查与躯体检查。4、 临床心理评估指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5、 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1 对心理障碍

46、或疾病做出诊断 2 全面了解来访者目前的机能以及在出现问题之前的机能,并根据其可利用的资源指导制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防治措施 3 为估计心理障碍或疾病预后提供依据。6、 临床心理评估的一般步骤:决定评估的内容 2 确定评估的目标 3 选择作决策的标准;4 收集评估资料;5 判断决策;6 交流信息第二节 临床会谈1、 临床评估性会谈的类型:(1)非结构式会谈;(2)结构式会谈;(3)半结构式会谈。2、 会谈技巧:注意倾听的技巧;提问技巧;澄清技巧。3、 心理状态检查主要包括的内容:1) 外表和行为;思维过程和言语;心境和情感;知觉经验;认知功能。第三节 心理测验1、 心理测验是测量个体之间在心

47、理上的个体差异的方法、技术。2、 心理测验的种类:1) 按测验材料性质分: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2) 按施测方式分:团体测验和个体测验;3) 按测验材料的意义是否肯定和回答有无限制分为:常规测验和投射测验;4) 按测验目的和功能分: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3、 标准化测验的基本要求如下:标准条件;2)信度;3)效度;4)常模。134、 国内常用的智力测验:1) 中国比内测验:1981 年,吴天敏修订。是对一般能力的测量,适用于 218 岁,最佳适用年龄为 614 岁。量表的编制每岁为 3 个试题,共 51 个试题。2) 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

48、):1993 年,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适用于616 岁农村和城市儿童年使用。量表的文字部份称为:言语分量表(V) ,操作部分称为操作分量表(P) 。分别计算出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 。C-WISC 包括 11 项分测验。3) 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1978 年,李丹和王栋编制,分别编制出城市和农村儿童智商常模。CRT 由六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有 12 个测题,每个由一张抽象的图案或一系列无意义的图形构成一个图阵。CRT 的最大优点是测验对象不受文化、民族和言限制。另一优点是可用于团体施测(一个班级) 。5、 人格测验的主要方法有:情境测验、问卷式测验和投射测验。

49、6、 问卷式测验是以自我报告形式出现的自陈量表。7、 国内应用广泛的人格问卷: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有 10 个临床量表,4 个效度量表。MMPI 共有 566 个项目(陈述句) ,其中 16 个为重复项目。与临床量表有关者多集中在前 399 题。临床上,人们主要是通过对所有 10 个临床量表得分剖面图的评价来解释 MMPI 测量的结果。MMPI 的优点是题目多,信度与效度高。2)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发表于 1975 年,分儿童(7-15 岁) 、成人(16 岁以上) 。量表的题目分属于四个量表:内向-外向(E) 、神经质(N) 、精神质(P)和测谎(L) ,前三个量表代表 EYSENCK 人格理论中的三个维度。四个量表的题目混合编排,全部题目答完后,计算出各量表原始分,而后换算成 T 分(平均分为 50,标准差为 10) 。L 量表 T 分大于 70 者无效。P 量表的 T 分值在 56.761.5 区间内外,E 量表的 T 分值在 38.5、38.543.3、43.456.6、56.761.5 区间内外。N 量表类推,亦分为 5 种类型:稳定型、偏稳定型、中间型、偏不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