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29KB ,
资源ID:295564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955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doc)为本站会员(tangtianxu1)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doc

1、挑战掩盖真相的直觉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滨海园区三余中学 英语组 黄小庆在读此书前,如果有人问我怎样才算是一位好老师,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他:只要具备足够的学科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即可。我甚至以为以上三种特质能具其二者,便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从不认为做教师还需掌握什么过人之技。所以,在拿到孙老师的这本书时,我并没有立刻看它的冲动,甚至有些排斥,因为太绝对化的表述总让我觉得有夸大其词之嫌。心想做了这么多年教师,虽然也有不遂人意之事,但每次都能轻松化解,哪里需要你这“不可不知”的伎俩。于是,这本书便成了书橱中的一件摆设。数日后,出于无聊,便随手拿来翻看,原以为这只是本枯燥的心理学理论汇

2、总,却发现书中所述教育故事都为平日所见所闻,很具可读性,且其“故事背后”的解读实为发人深思。想想当初自己面对类似情景时的所为,真是有些自责甚至后怕:多少学生因为我只凭主观臆断而受到批评、指责甚至惩罚,又有多少学生因为我无暇看清“故事背后”的真相而蒙受委屈,承受压力进而自暴自弃,以至敌视教师,仇恨学校。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有因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只在乎结果,不去理会原因。我们会煞费苦心的想出一万个理由解读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却没有时间去听听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相信直觉,迷信经验,我们将复杂事情简单化,并因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屡试不爽而沾沾自喜,直至悲剧的发生。做老师久了,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经验丰

3、富,什么样的孩子没见过,没有什么事情是我解决不了的。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来对待今天的现实,用全班这么多孩子哪有时间一一过问来搪塞,用小孩子哪里那么复杂来推诿,用我是教师我说了算的霸气来镇压。我们缺少了些对一些教育现象一探其究竟的理智和耐心,缺少了些与时俱进的进取心,更缺少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处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时,我们只看表象,不问究竟,我们像做题一样将问题归类,然后用早已生成的“公式”来“运算” ,并相信结果总是不错的。但我们都知道做人其实比做题复杂多了。做老师久了,我们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学生,忘了自己以前期望的老师应该是怎样。我们忘了因为同宿舍同学起的晚而耽误自己打扫卫生

4、从而迟到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面的委屈,忘了因为一时良心发现而努力读书最终考出优异成绩时老师怀疑的目光,忘了因为家中琐事而影响上课听课效率无法回答出老师问题时的尴尬,我们站在教师的立场,以一个圣人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要他们必须安分守己、心无旁骛、埋头苦图进而不越雷池一步。但我们忘了他们除了是学生外都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做老师久了,我们忘了我们也是孩子的父母。当我们的孩子犯了错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又是如何面对?我们有耐心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来考虑一下他们的内心感受呢?我们没有必要为他们设想一个“公平世界” ,认定这些

5、学生堕落至此是罪有应得。即使有些学生已经“无可救药” ,从业界良心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当施以援手。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特别感谢孙老师写给我们教师的这本书,它给了我一个反思的契机,让我将来有机会挑战掩盖真相的直觉,看清孩子内心真实的世界。它让我明白教师的职责绝对不是简单的“惩恶扬善” ,而是为了陪伴和引导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也包括心理健康成长。我想一本好的书不仅能让我们读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够指导我们如何从行动上改变,最终把这种理念融进我们的血液。那么如何将这些“不可不知”的知识转化为无时无刻不在遵循的理念,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首先,要有耐心,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很多事情其

6、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很多学生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邪恶。在学生有问题时,我们最好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听听学生的解释,相信我们是有辨别真伪的能力的。即使学生说了谎,我们也应有包容的心态,至少再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有时善意的“相信”比当面揭穿更具有教育意义。如果学生屡次说谎,我也相信沟通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惩罚,因为假设惩罚有用,那么他为何还要屡犯不改呢?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了,如开辟多种渠道,让沟通因人而异。其次,要有同理心,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想一想。我们应该常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学生的感受,利用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来试着和学生做朋友,从朋友的立场来和学生沟通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学生

7、、生活中的存在的问题。一旦我们得到学生的信任,就可以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同时因为他们把你当成自己人,自然会为了维护你以及班级的荣誉而努力奋斗。如此一个团结奋斗、和谐美好的班集体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第三,要有慧心,能够从纷繁杂乱的表象看到背后的实质。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动辄大动肝火,搞的自己也灰心丧气。我们应该理智的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及时反思教育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通过阅读各种教育书籍来提升自己教育理论的水平,通过不断的自觉的研修来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靠直觉来判断的谬误,从而触及教育的本真。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孩子犯错,大多数都是心理问题,绝对不是道德问题。 ”我想只有我们能达成这样的共识,教育心理学才会真正成为教师不可不知的“显学” ,而教育本身也才会更加的完善。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