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生理学题库绪论一、填空题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
2、适应性。二、简答题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体温调节)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排便、分娩、血液凝固)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1,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2三、论试题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3、各有何特点?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1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2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3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生物
4、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单纯扩散。2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3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4入胞作用: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5 出胞作用:是细胞分泌的一种机制,见于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颗粒或黏液,神经细胞分泌、释放神经递质。6 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
5、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7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8细胞凋亡; 9 细胞保护; 10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11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吞和胞吐。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6、。5 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三个过程。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两侧,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中间。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是被动转动的一种形式。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时间和一定的强度 时间变化率。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强度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
7、必需的阈强度数倍以上。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越高。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易化扩散转运方式,因为 K+是经蛋白载体顺浓度差转运的。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腺体,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三、单项选择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E)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A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
8、运动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C)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C)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C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9、(B)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9 可兴奋细胞包括: (C)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 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 细胞外的 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 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
10、胞外 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 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C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 Na+和 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A 膜安静时 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 Na+ -K+泵的作用E 膜上 Na+ -K+泵和 Ca2+泵的共同作用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C) A K+内
11、流 B Cl -外流 C Na + 内流 D Na +外流 E K +外流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A 加大细胞外 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 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 K+外流形成的 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 Ca2+无关17 安静时细胞膜内 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B)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D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19
12、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B)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E)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C)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 Ach属于: (D)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 E 入胞23 当达到 K+平衡电位时: (E)A膜两侧 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 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13、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 K+的净外流为零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B)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 Na+移出胞外 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 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 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 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E)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
14、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D)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C)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28 刺激阈值是指: (C)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
15、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A)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C)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 K+依赖式 ATP酶 D 糖蛋白31 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B )A K+ B Na+ C Ca2+ D
16、 K+和 Na+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D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D) 。. 动作电位 .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 阈电位 . 刺激阈 . 以上均不是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C) 。.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 NH3 .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35 降低细胞外液中 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C )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
17、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36 安静时,细胞膜内 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B)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以上都不是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C )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吞噬作用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C) 。.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39 正常细胞膜内 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B) 。. 12 倍 . 30 倍 . 50 倍 . 70 倍 . 90 倍40 正
18、常细胞膜外 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C) 。. 1 倍 . 5 倍 . 12 倍 . 18 倍 . 21 倍41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C) 。. 去极相之后 . 超射之后 . 峰电位之后 . 正后电位之后 . 以上都不是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 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C) 。. 前者约大 10 . 前者大 . 前者小 . 两者相等 . 以上都不对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 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C ) 。. 不变 . 增大 . 减小 . 先增大后减小 . 先减小后增大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 。. 钾平衡电位 .
19、钠平衡电位 .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 超射值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E) 。.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E ) 。.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
20、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C) 。.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 糖脂 . 胆固醇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E)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入胞作用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D)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四、判断题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 Na+外流产生的。 ()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 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 2.0V,所以说乙细胞的
21、兴奋性比较高。()3. A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 5g,B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 8g,所以说 B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 ()5.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 Na+的平衡电位。 ()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 ()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8. 静息电位主要是 K+内流形成的。 ()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 ()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 的状态,称为超极化。 ()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
22、分。 ()13. cAMP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 ()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15 在静息状态下, K+和 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 ()16 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 ()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 ()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20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2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 ()22
23、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 ()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 ()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 ()25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 ()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8 当细胞内 K+增多,细胞外 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 ()30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五、简答题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其 形 成 原
24、 因 是 膜 两 侧 离 子 分 布 不 平 衡 及 膜 对 K+有 较 高 的 通 透 能 力 。 细 胞 内 K+浓 度 和带 负 电 的 蛋 白 质 浓 度 都 大 于 细 胞 外 ( 而 细 胞 外 Na+和 Cl-浓 度 大 于 细 胞 内 ) , 但 因 为 静 息时 细 胞 膜 只 对 K+有 相 对 较 高 的 通 透 性 , K+顺 浓 度 差 由 细 胞 内 移 到 细 胞 外 , 而 膜 内 带 负 电的 蛋 白 质 离 子 不 能 透 出 细 胞 , 阻 碍 K+外 流 。 于 是 K+离 子 外 移 造 成 膜 内 变 负 而 膜 外 变 正 。外 正 内 负 的 状
25、 态 一 方 面 可 随 K+的 外 移 而 增 加 , 另 一 方 面 , K+外 移 形 成 的 外 正 内 负 将 阻 碍K+的 外 移 。 最 后 达 到 一 种 K+外 移 ( 因 浓 度 差 ) 和 阻 碍 K+外 移 ( 因 电 位 差 ) 相 平 衡 的 状 态 ,这 是 的 膜 电 位 称 为 K+平 衡 电 位 , 实 际 上 , 就 是 ( 或 接 近 于 ) 安 静 时 细 胞 膜 外 的 电 位 差 。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局部电流学说: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这样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膜
26、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 AP。3.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3.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 ,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说明兴
27、奋性越低 ;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 ,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物质转运功能 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1的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 .信息传递功能 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2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免疫功能 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3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 .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关。45 简
28、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5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 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 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
29、性抑制。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而依次出现下述四个不同时相。初期对任何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反应,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还经历一个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称为超常期。在超常期之后,恢复正常前还经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为低常期。六、论述题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1 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
30、分构成。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电位变化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成。后电位是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由于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但在说明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播上的意义不大,因此常以锋电位来代表动作电位。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被激活的 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 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引起 Na+迅速内流。 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 Na+通道开放,形成
31、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 Na+内流时,于是跨膜离子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 Na+的平衡电位。达超射值后,由于 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 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 Na+内流停止,而膜内 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 简言之,锋电位上升支是膜外 Na+快速内流的结果;而下降支则是膜内 K+外流的结果。 细胞每兴奋一次,就有一定量的 Na+在去极时进入膜内(使膜内 Na+
32、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一),一定量的 K+在复极时逸出膜外(类似 Na+的数量级)。 在每次兴奋的静息期内, 膜上的钠-钾泵将进入膜内的 Na+泵出,将逸出膜外的 K+泵入,使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状态恢复至兴奋前的水平,以便细胞接受新的刺激。 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2 一个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物质转运。其转运形式如下: .单纯扩散 是指某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1程。 目前比较肯定的只有 O2和 CO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依靠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
33、白质的“帮助”2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如 K+、 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其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低浓度一3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如细胞膜上的 Na+-K+泵逆浓度差转运 Na+、K+的过程。 .出胞和入胞 是指膜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出胞是指物质由细胞排4出的过程。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
34、都属于出胞作用。入胞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是固形物,便称为吞噬,如进入的是液体,则称为吞饮。附(第一章 肌肉)一、名词解释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 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2.横桥 :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等张收缩 :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4.等长收缩 :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5.强直收缩 :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6.终板电位 :终板膜上发生的 Na+跨膜内流和 K+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7.量子释放 :以小泡
35、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8.三联体 :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9.横管 :又称 T管,是由有细胞膜向内呈漏斗状凹陷形成的闭合管道,其主要功能为把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迅速传进细胞内部。10 不完全强直收缩 :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11 强直收缩 :当肌肉接受一系列间隔很短的多个最大刺激后,后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总是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尚未完全之前,因而肌肉收缩不断地发生总和,使之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这种收缩叫做强直收缩。12 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强直收
36、缩的频率增加,肌肉尚未舒张就立即再次收缩,形成一条平滑描记曲线,这样的强直收缩叫做融合强直或完全强直收缩。13 肌电图 :肌肉收缩时,动作电位可由肌纤维组织导电作用反映到皮肤表面。在皮肤表面放置两个金属电极或将针电极直接插入肌肉内,所记录出的肌肉活动时的动作电位叫做肌电图。14 运动终板 :运动神经纤维在其终止于肌肉时即形成分支,每一个分支支配一条肌纤维。神经末梢和肌肉接触的地方形成一个特殊的卵形板状隆起的结构, 叫做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15 兴奋-收缩耦联:把从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肌膜发生兴奋,与肌原纤维中肌丝活动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二、填空题1.在明带(I 带)正中
37、间有一条暗纹,叫 Z线(间膜) ;H 带正中有一条深色线,叫 M线(中膜) 。2.粗肌丝由肌球蛋白聚合而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三种蛋白组成。3.肌膜电位变化与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是 Ca2+。4.骨骼肌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生理特性。5.畜禽的骨骼肌分快肌和慢肌两种类型。6.一个单收缩过程包括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7.骨骼肌是由肌细胞组成的;而每个肌细胞又包含许多纵贯肌细胞全长的长纤维状的肌原纤维。8.骨骼肌缩短时,暗带长度不变,而明带长度缩短。9. 肌丝中具有 ATP酶作用的部位是横桥。10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三联体结构。11. 横桥与肌纤(动
38、)蛋白的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12 单个运动神经元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以化学传递的方式可将兴奋传递到多条肌纤维。13 当动作电位传播到神经-肌肉接头后,引起乙酰胆碱接头从前膜释放。14 终板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刺激强度,不是全或无的,可表现总和,其电位只是去极化,不会反极化。15 终板电位是 Ach作用于接头后膜,使后膜对离子特别是 Na+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去极化。16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也不在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而在神经中枢部位。17 _烟碱_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相似。18 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三联管是耦联结
39、构基础,Ca 2+是耦联的因子。19 防止与延缓疲劳的措施有:适宜的负重和运动速度,调教与训练,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等。20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三、单项选择题1.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C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2. 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C )A 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 Ca2+ 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C Ca2+与横桥结合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E 肌小节缩短3.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小节4. 骨骼肌细胞中
40、横管的功能是: (C)A Ca2+的贮存库 B Ca 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 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 使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 使 Ca2+通道开放5.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是指: (B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6.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D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部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 Ca2+释放C 肌浆中的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 肌浆中的 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 Ca2+解离E 当肌浆中的 Ca2+与肌钙
41、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7.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B )A 被动张力 B 前负荷 C 后负荷 D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8. 神经-肌肉接头的处的化学递质是: ( D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9. 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D )A 长度不变 B 明带的长度不变C 细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长度变短 D 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10. 将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D )A 横管系统 B 纵管系统 C 纵管终池 D 三联体1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A) 。
42、. 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 .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 单收缩 . 以上都不是12 在完整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 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 .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单收缩 . 以上都不是13 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A) 。.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 细胞外液中的 Mg2+ .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 细胞外液中的 Ca2+ . 以上都不是1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E) 。. 不是“全或无”的 . 无不应期 . 成电紧张性扩布. 可以总和 . 能形成反极化1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 。. 不易受环境因素
43、的影响 . 时间延搁. 化学传递 . 单向传递 .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6 在运动终板处(B) 。. 产生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以上都不正确1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D) 。. 双向传递 .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 . 以上都不是1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B) 。. 肌凝蛋白 . 肌钙蛋白 . 肌纤蛋白 . 钙调蛋白 . 以上都不是19 单个骨骼肌细胞(B) 。.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
44、元支配 .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 细胞内不储存 Ca2+ . 以上都正确20 神经冲动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C) 。. 神经末梢不发生去极化 . 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 产生可传播的终板电位 . 以上都不正确21 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C) 。. 神经末梢不含线粒体 . 缺 Ca2+可降低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 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 . 可产生动作电位 . 以上都不正确22 属于骨骼肌生理特性的是(D) 。. 展长性 . 弹性 . 粘滞性 . 传导性 . 以上都不是23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不
45、包括(D) 。. 展长性 . 弹性 . 粘滞性 . 传导性 . 以上都不是24 躯体运动的类型包括(A) 。. 站立,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 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快步、跑步和跳跃 . 卧倒和蹴踢 . 以上都是25 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C)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四、判断题1.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2.终板电位是动作电位( )3.肌肉收缩时,肌节的缩短是因为肌微丝本身的长度缩短所致。()4.骨骼肌的兴奋性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5.粗肌丝主要由原肌球蛋白聚合而成。()6. 肌肉收缩时长度可以不变,仅张力
46、发生变化。( )7. 重复刺激坐骨神经,不一定都能引起腓肠肌强直收缩。( )8. 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个刺激都分别落在了前一刺激产生的收缩曲线的舒张期内。( )9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而耦联因子则为钙离子。( )10躯体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即步行、跑步、跳跃。()11肌肉的收缩与兴奋是两个不同的、且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12终板电位是由于终板膜同时对 Ca2+、Na+、K+, 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13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14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合。()15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叫完
47、全强直收缩。()16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部肌浆网上的离子泵是钙泵。( )17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 H带不变。()18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19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暗带长度增加。()20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五、简答题1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如下: 当躯体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上的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开放。Ca 2+内流使轴突末梢内的 Ca2+浓度升高,由此触发递质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运动,并与轴突前膜发生接触、融合、破裂,将囊泡内的递质乙酰胆碱
48、释放到接头的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终板膜上并与上面的胆碱能 N2受体结合,这就打开了终板膜上的化学依从性的离子通道,主要引起 Na+内流(也有少量的 K+外流),使终板膜上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使得邻近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于是肌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的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轴突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在大约 2ms的时间内就被接头间隙中胆碱脂酶迅速分解掉,因而使接头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对 1的关系。2 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肌肉收缩前,首先出现的是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因此在肌膜的电位变化和肌丝滑行引起的肌肉收缩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耦联因子是 Ca2+,耦联主要是通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