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哲学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
2、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15、规律具
3、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22、实践活动的基本
4、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24、认识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认识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25、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表面性和生动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具有间接性,普遍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26、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实践觉得理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7、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28、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形式。29、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0、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唯物主义就是反映论。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32、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曾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3、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的属性。34、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数、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决定力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5、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6、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6、;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37、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地收生产力的制约。38、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39、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是农民。40、我国现阶段的两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法律部分1 根据法律的产生及其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 根据法律内容的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3、根据法律适用
7、范围的不同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4、根据法律内容的重要性、效力及制定程序方面的不同而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5、根据法律指定主体及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为过内法和国际法。6、对法起最基础最根本的是:经济7、对法的性质起最更本的作用是:政治的性质。8、我过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民间习惯法,没有司法判例。9、法律体系的主要特征: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他是现行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历史上的法或已失效的法。 ;构成法律体系的单位是法律部门,因此,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法律体系不同于立法体系。10
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关键)执法必严(条件)违法必究(保障)11、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维护法律权威;强化民主政治;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搞好法律监督。1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是:人民群众,是长期发展的战略。13、立法权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统一行使。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15、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上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16、立法
9、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立法过程中最具决定性的阶段) 、公布。17、法律的法定公布形式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全文公布。法律一般是以公布之日起生效。18、司法的基本要求:真确,合法,及时,公正,合理等内容。19、司法原则: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专门机关工作和贯彻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20、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国家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21、法律解释的分类:从解释的主体上分类,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
10、式解释。从外延上分类,可分为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字面解释,方法上分类,可分为文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国家机关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22、法律解释的原则:合法性解释原则、合理性原则、法制统一原则,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原则。23、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犯罪行为、一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法律规定作为的法律责任。24、法律责任的功能:惩罚功能、救济功能、预防功能。25、法律责任的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26、法律责任规则的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27、法律责任的免除:时效免责、不诉及和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因履行不能而免责。28、法律
11、制裁的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29、国家的性质即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结构形式有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实行单一制。30、我过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31、政权组织形式有称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作用与国体。32、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人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33、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总理,任期,军事委员会主席任期无限,其他均为两届 5 年。34、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12、治协商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族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6、 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以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作为多多合作的主要内容;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宪法为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37、处理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38、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外交权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39、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特定人的权利。40、保卫祖国抵抗侵虐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
13、利有事公民的义务。41、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42、犯罪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是违反刑法规范的行为,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43、犯罪构成要件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44、刑罚的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45、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合法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权利不得滥用。46、法人是依法成立的,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47、代理的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
14、代理。48、财产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49、债的消灭:清偿,抵消、提存、免除、混同。50、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身份权具体包括:监护权、配偶权、亲属权。51、保护人身权的民事责任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53、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54、不能行政复议的事项:行政处分、人事处理、民事调解、国家外交行为、退休金、抽象行政行为。55、税法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56、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回避、辩护、刑事代理的种类。57、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侦
15、查、起诉、审判、执行。公文部分1 公文的特点:由法定作者制发、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履行法定程序、具有规范的体式。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3、机密公文:涉级国家重要秘密的行政公文。4、绝密行政公文:涉及国家最核心秘密的行政公文。5、秘密行政公文:涉及国家一般秘密的行政公文。6、制发公文的机关根据行文方向,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7、可上可下可平的公文:通知、公告、议案、函。8、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行政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其中电报加急应当分别表明特提、特急、加急、平级。9、特提:事情特别重大且特殊紧急,需打破常规,随到即
16、迅速传递处理的行政公文。10、特急:事情特别重要且情况紧急,需迅速传递办理的公文。11、加急:内容重要,情况紧急,需要马上传递办理的公文。12、平急:内容比较重要,情况比较紧急,应及时传递办理办理公文。13、联合行文的行文机关其级别或层次应相同或相近。14、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各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15、公文的文体: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16、公文的结构: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17、公文的格式构成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和版记三部分。18、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合“法” 、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19、普发性公文外,
17、通常一件公文只选择一个主送机关,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应将公文直接报送领导个人。20、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与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可不再另外行文。21、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率的有:定稿、正本、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22、不具备法定效率的有:草稿、副本、议论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23、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24、公文的主体即公文的中心思想。25、材料是公文的写作基础。26、行政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全面质量原则、时效原则、集中统一原则、党政分工原则、保密原则、简化原则。27、发文处理程序:拟稿(发文处理过程的起点
18、) 、会商、核稿(秘书部门)签发(生效)注发、缮印(校对) 。28、电报不需加盖印章即可发出。29、收文处理的程序:签收、登记、分半、拟办(辅助决策) 、批办、承办、催办查办、注办(提供依据)30、命令的特点:制法权限严格、行文庄重严肃、强制贯彻执行。31、命令的三种书写方式:发令机关和文种;发令人的职务和文种;发令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32、颁布令的发布日期,会议通过日期,生效(施行)日期不一致时,要分别写明。33、通告的特点:写作内容广泛、遵守性质突出、发布方式独特34、转发:一般是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35、批转:下级机关。36、通报属于普发性下行文其特点是:教育性、时效性。37、意
19、见的种类:指导性意见、建议性意见、规划性意见、评估性意见。38、意见的特点:行文方向的单一性、作用的多样性、效率的灵活性。39、请示的特点:请示具有强制回复特征、请示只能事前行文。40、报告:呈阅性、可一文多事、可事前事中事后、不需要直接回复。41、请示:呈批性、一文一事、事前、必须批复。42、函的特点:灵活简便、使用频率高、具有法定的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3、
20、把诚信摆在突出的位置。4、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的目标: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5、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谨自强、敬业奉献。8、把效率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
21、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重点是诚实守信,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10、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1、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2、家庭美德的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14、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萌发于社会大分工。15、职业道德的特征: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16、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 。17、有多少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18、员工素养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19、个体职业道德的发展经历三个时期:职业道德他律时期自律时期价值目标形成时期。20、职业道德升华的关键:职业道德修养。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22、社会公德建设应以“仁爱”为重点。23、职业道德建设应以“诚信”教育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