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49.50KB ,
资源ID:292762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9276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宣传舆情信息写作培训讲义.doc)为本站会员(tangtianxu1)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宣传舆情信息写作培训讲义.doc

1、1宣传舆情信息写作培训讲义一、什么是宣传舆情信息1、宣传信息是什么?简单地说宣传信息就是反映宣传思想工作的信息。具体说就是理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文艺工作、新闻工作、文明创建工作、对外宣传工作和舆情信息工作等方面信息。分为:工作类信息和舆情信息。工作类信息就是理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文艺工作、新闻工作、文明创建工作、对外宣传工作和舆情信息工作的动态反映,如何开展工作的,有何成绩、经验等内容。2、舆情信息是什么?A、什么是舆情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

2、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工作者而言,无须刻意追求它的更深奥秘所在,只要有所了解就行了。简单地说,舆情就是社情民意,是民众的意愿和态度。就是人们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突发事件、法律法2规等方面的看法、意见、建议和评价。比如说,人们对胡锦涛.讲话的评价;对规范电视台播出含有性暗示的广告的建议,人们对郑州一商店着日本军服进行宣传的看法;四川出台“ 扩权强县” 的政策。人 们对这个政策反映,就是 舆情。小到我们每个单位,出台管理制度,干部职工的反映和态度,也是舆情。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也是舆情

3、,这大家都明白。舆论也是舆情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对共同利益问题形成的一致意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这样几层涵义:一是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二是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 ,而非民意的全部;三是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四是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B、什么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是对社情民意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对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

4、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简单理解舆情信息就是指反映舆情的文字材料。就是舆情信3息工作者对舆情收集、整理、分析形成的可供决策参考的文字材料。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 认识” 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

5、、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是社情民意,是民众的意愿和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就如“同工不同酬” 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此有不同看法和反映,一直在人们中存在,这就产生了舆情,也一直存在,但如果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没有收集整理分

6、析出4来,就不能说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的类别。舆情信息主要有 10 个方面的内容。d、工作信息与舆情信息。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 本身及“事件” 发生的 过程,而 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 “事件”对“ 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3)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就宣

7、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中宣部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5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在舆情信息工

8、作这个概念中,是指具体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 单位和部门” ,也即舆情信息工作者。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一般由舆情信息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三部分“人 ”组成,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在舆情信息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素质如何对舆情信息工作关系极大。二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

9、。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三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6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

10、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如何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对舆情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各地、各单位都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分管舆情信息工作,并确定一名同志为舆情信息联络员,具体负责本地、本单位舆情信息的组织、协调和上下联络工作。二是要大力加强舆情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络。要把触角伸向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伸向新兴群体、新兴组织、新兴媒体等社会群体,伸向社科单位、科研院所等思想理论领域,伸向一段时间矛盾相对集中的部门。特别是互联网和党政网以及

11、以手机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干部群众表达心声、愿望、诉求的重要阵地,要加强对聊天站和论坛帖子及网评、手机短信内容的分析,收集网7上重要舆情。总之,要尽可能地使舆情信息网络覆盖广泛、层次清晰、严密高效、反映快捷、渠道畅通。三是要建立良好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预警机制,定期研究分析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动态。要围绕社会舆情和网上舆情中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思想理论领域的动向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坚持重点舆情分析与经常性舆情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

12、对策建议的专题舆情分析报告,不断提高对社会舆情的深度把握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工作评比奖励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市委宣传部将坚持每年对全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起色不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督促,以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四是要大力加强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必须具有服务大局的能力、洞察判断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和文字驾驭的能力;既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还要结合业务工作的需要,注意了解经济、管理、法律、历史、科技、统计、社会调查等方面的知识

13、,力求学得多一点,钻得深一点,把知识功底打得牢一点。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提高驾驭文字和现代信息8技术的能力。只有知识水平、结构不断提升、优化才能驾轻就熟,才能占领舆情工作的制高点。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舆情信息工作者要发扬实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从群众的言行中了解诉求,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情况,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提高自己。要重视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及对“大局、大事、大势” 的分析判断能力;同 时,要经常组织交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舆情信息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五要加快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

14、运用。舆情信息工作的时效性非常强,信息时效经常是以小时计算,为提高舆情信息工作的时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二、为什么要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不断维护社会稳定。掌握舆情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仅要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来推行,还要靠新闻媒体来传播,要靠富有成效的舆情信息工作来支持。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知民情、晓民意,及时把握、引导、利用好社会舆情,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经常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15、和通畅9的舆情反馈,对群众思想动态和所思所想了然于胸,才能把民情动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准则。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时处处做到察民情,解民意,听民声,解民忧,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领导科学决策,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科学决策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现代信息社会,舆情信息已经成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依据。舆情信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状况。谁最先占有信息,谁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准确,谁就获得了主动权。把握舆情,就是要及时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尽早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

16、题,增强党的领导和科学决策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以便及早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解决问题。正如毛泽东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做好社会舆情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前瞻性的根本途径。社会舆情因来源于基层和群众中,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真实准确的特点,而具有倾向性、导向性的社情舆情能够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社会各界的情绪,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因此,对社会舆情了解了、掌握了,就有可能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10找准切入点的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17、,就必须牢牢抓住社会舆情和群众思想动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才能及时、准确地“把住脉搏” ,才能解决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活血化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和行动。 三、怎样写舆情信息1、写什么?舆情是社会群体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干部群众的思想、愿望和要求的综合体现。舆情信息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诸多领域,既包括对国际、国内的大局、大势、大事的评价与分析,也包括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就医、读书等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的诉求和意见。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掌握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

18、机关干部、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各阶层的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总之,凡是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都应纳入舆情信息工作的视野和范围。对党和国家、省委和省政府、绵阳市委和市政府、江油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反映;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重大事件的评价和反映;对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反映。尤其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予以高度关注;11对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反映;对可能引起干部群众思想波动,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反映;对社会各阶层政治思想动向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社会各界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价和反映,特别要注意收集、掌握干部群众对

19、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思想理论领域的动态。思想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成果、重要动态以及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思想理论研究、宣传中值得注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各类媒体和新闻、出版、文艺领域在进行舆论引导中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做法,以及值得注意的导向性问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问题和建议。2、怎样写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技巧之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

20、的“ 场 所” 。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 为集中、12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 去寻找。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 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 “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二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

21、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司,人社、卫生、工商、国税、地税,教育、国土、建设、城管、环保、国资委、发改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三是从民间收集的信息。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 “顺口溜” 以及13各种街头

22、巷尾的议论、 “小道消息” 、“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从民间收集的舆情信息,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而且比较直接,具有“原汁原味” 的特点,因此, 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技巧之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

23、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莫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 态度” 的时侯,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14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

24、情的焦点。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技巧之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

25、舆情变化的走势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15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

26、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 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 为 切入点,只有抓住“ 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三是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

27、。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16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技巧之四: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 ”的关键工序。写好 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

28、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一是有敏锐的舆情意识。敏锐的舆情意识,是舆情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舆情意识,是一名舆情信息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题。舆情意识集中反映在对舆情的敏感度上,一名合格的舆情信息员能够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可以在纷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可以在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可以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取向产生影响的因素。

29、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证明,17调整好自身的角色是提高舆情意识的好方法。比如,当你写一篇反映农民意愿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角色变成农民;当你写一篇反映工人思想状况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工人;如果你要向国家提出某种建议时,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国家决策者的“参谋” 的高度,等等 。只有把自己定位为同你所反映问题的利益群众相同的角色,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二是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写舆情信息并不难,关键看你写的舆情是否“管用 ”。同一个舆情因变 事项发生以后,由于写作的角度不同,主题切入点不同,其“ 管用” 的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矿难,可能写舆情的角度

30、是多种的。你可以分层次写各利益群众的不同反映,也可以分析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及对策;你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感悟出人们对矿难频发产生的忧虑,也可通过网民的言论看到民众对矿难背后存在腐败问题的愤怒;你可以从矿难事件本身透视出相关制度缺失给矿工及家属带来的灾难,也可以深入分析民众的反映了解到部分人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和担忧,等等。这个例子说明同样一个舆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因此,当某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你应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只有多角度研究、多方面思考,才能选准主题的切入点。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18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

31、、思、盼”的情感中来。 “爱” ,就是你自己 爱什么。你 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 的舆情信息; “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 的舆情信息;“ 忧 ”,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 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 ”的舆情信息; “思”,就是你经 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 议” 的 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

32、十六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 情信息。 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技巧之五:报送舆情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19同级服务同样重要,决不可人为偏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做好两个服务,主要是要

33、选择好舆情信息报送对象问题。一是要研究舆情区域性特征。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以一定的舆情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的,因而舆情效应的直接影响力将随其空间、区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我们可以把舆情分为“ 区域性舆情” 和“全局性舆情”两大 类。一是区域性 舆情。是指 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 区域性舆 情” 的舆情因变事项 一般具有“地方性”。比如,某市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 “区域性舆情” 研究的作用是为区域内决策者决

34、策服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 “全局性舆 情” 也可称之为“全国性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 全局性舆情” 的必要条件,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 “区域性 舆情”与“ 全国性舆情”是相 对而言的,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 “孙 志刚事件” 和“刘涌案事件” ,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 和辽宁,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由这两个事件而引20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因而也就自然地

35、演变成了“全局性 舆情” 。就一般而言,上报 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二是要把握舆情报送的范围。在报送同一级党委的舆情信息时,有时还要考虑报送范围问题。比如,我省的专报、要报、 摘报、 清样等不同舆情刊物,报送的部门、领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市、县(区)的同级服务上表现的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就一个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什么样的舆情报市委书记和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常委和副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人大、政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合理确定舆情信息报送范围,对于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功能,提高舆情信息的影响力,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好务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舆

36、情信息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三是要注重舆情报送的程序。舆情信息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一般而言,舆情信息的报送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和签发。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工作忙、会议多,经常不在家,而舆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又很强,有时等领导审完后,其实效性就没了。这的确是一个矛盾,怎么办?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放权问题;二是稳妥原则。对上报上级的舆情只要不涉及本地区负面的东西,应放权给具体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授权21他们自我把握及时上报;对报送同级党委和政府的舆情信息,一般为稳妥起见,应由主管舆情信息工作的领导把关为

37、宜。如果分管领导不在,可让其他领导或常委部长亲自过目。总之,舆情信息报送是件严肃的事情,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不管怎样,程序要服从结果,只要对舆情信息工作有利,采用什么样的程并不重要。 四、抓好本级舆情信息“区域性 舆情” 和 “全局性舆情”两大 类。一是区域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区域性舆情” 的舆情因变事项一般具有“地方性 ”。比如,某市政府出台了某 项政策,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区域性舆 情” 研究的作用是 为区域内

38、决策者决策服 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 “全局性舆情”也可称之 为“ 全国性 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全局性舆情” 的必要条件,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 “区域性舆情” 与“全国性舆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 “孙志刚事件”和“ 刘涌案事件 ”,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22和辽宁,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由这两个事件而引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因而也就自然地演变成了“全局性舆情” 。就一般而言,上报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五、怎样报信息电话、书面、网络等形式报送,以网络报送为主。报送电话?,网络报送为宣传部邮箱或? 。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