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522.27KB ,
资源ID:292736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9273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易经与中国文化.doc)为本站会员(tangtianxu1)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易经与中国文化.doc

1、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质。目录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易经的形成与发展 三、对易经的基本认识 1、易的基本含义2、易的基本要素3、何为太极?4、何为阴阳?5、八卦成象6、六十四卦结构7、六十四卦与生命遗传密码 四、易经的核心太极图理论1、世传最早的太极图2、解说太极图3、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五、易经应用于管理1、易经思维模式2、八卦与五行3、五行学说渊源4、五行学说与中医学5、易经与现代管理模型6、五行学说与政治哲学7、中国式民主政治六、东西方文明1、西方文明2、东方文明七、开创中华文明

2、新纪元一、 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为我们展示了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谈到中国典籍,自然想到中国的经、史、子、集,所谓经就是儒家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以及四书、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等,但是在这些经典中,唯有易经是最古老的典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文化”一词就来自于易经中的贲卦?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就是文理,纹路的意思。我们看甲骨文、金文中“文”字(见上图)就是文理、纹路的象形,其中金文中的“文”字还有人形的象

3、征。什么是天文?什么是人文?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寒暑昼夜就是天文;人有男女老幼,有君臣夫妇子女,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及需求,这些就构成了人文,通过协调这些不同关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使各社会群体及个体和谐相处,使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使整个社会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人文以化”就是文化,“化”是文化的核心,“化”包含三层涵义即教化、感化、风化。教化就是培养与教育,使人懂得遵循社会规则,尊重社会秩序,使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知礼仪进退。如果没有人之为人的教化,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与优雅,狼群中长大的狼孩,只具有狼的习性,而不是人性,虽然有人的身体,但是其习性与狼无异,所以教化是

4、十分重要的。作为企业,教化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的养成与培养,它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是感应、感知、感通的意思,易经中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咸卦彖辞中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所谓“感化”就是要了解各阶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愿景,使大家在这个群体中有所依托或寄托,从而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在企业管理中,沟通感化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关键因素。风化不是指石头的风化,而是形成风俗,风情的意思,诗经中的风、雅、颂的“风”就是民风的意思。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自化”,就是使文化形成民风、民俗、民情。我们中国文化源

5、远流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国人移居国外后仍保留中国人的习俗特点,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唐人街”,都保留了很多中国人的文化习俗,这就是风化的魅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强盛最重要的标志,一个民族的强大首先是文化的强势,而不仅仅是军事和经济强大。美国黑人精神领袖马丁路得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在于人民的强大。人民的强大的根本就是文化的强大。军事或经济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核心文化的支撑,所谓的强大也仅仅是短暂的。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在中国历史上,秦国采用了商鞅法家思想使秦国很快由弱国变成了军事强国,并依此统一了六国,然而秦国依靠的是严刑酷法、野蛮暴政,而不是

6、亲民顺民思想,以至于人们称强秦为虎狼之国。在秦统一后不到十六年,民怨鼎沸,终致陈胜、吴广起义,短短几年不可一世军事强大的秦国就灭亡了。这是短期内军事强大的国家灭亡的例证。另一个例子就是隋朝的建立与灭亡。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一位非常有作为有思想的开国帝王,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了先进的科举选官制度,大力发展文化与经济,使隋朝很快成为盛世之国。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坚虽然采用了先进的科举选官制度,但是其皇位继承人并没有选好,其子杨广即位后耽于声色,残酷暴敛,大兴土木,劳役民众,其在位期间不几年三次对高丽用兵,使其国力大减,最终激起人民的反抗,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 这是经济强

7、大国家很快灭亡的实例。谈到文化,我们自然会想到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文明以理性思辨为基础,诞生了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欧几里德等著名思想家,由理性思辨衍生出了西方现代文明科学与民主;而希伯来文明来自于古犹太民族,其发展为神圣上帝(耶稣)信仰为根基的宗教文化,即基督教、天主教文化,成为西方人文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是中国人的原典,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是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兵家、杂家、纵横家等等)之渊源。诸子百家思想是对易经天人思想的不同理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多元文化竞相绽放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

8、的大格局,中国文化从其本源来说不是神创说,而是秉承“天人同源、天人合一”天地人同源的思想体系。易经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百姓日用而不知。成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金兰同好、物极必反、居安思危、否极泰来、七上八下等均来自易经。谈到易经,那么什么是“经”?就是织布中的纵向的“线”,是不能够断的,不管编织多长的布这个经线却贯穿始终。所以经是织布的主干,横向的线称作纬线。所以易经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干。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易经?用宋代思想家张载的话讲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意思呢?天地本无心,以其自然规律为心,“为天地立心”就是把握天地运行

9、规律,推之于人伦社会,建立社会正当的秩序;“为生民立命”就是将人民的福祉与性命放在第一位,使人民幸福、使社会繁荣;“为亡圣继绝学”就是继承、发展、创新先贤古圣传下来的智慧宝典,使之弘扬光大;“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使天下人永享和平,建立祥和安泰的太平盛世。二、 易经的形成与发展“易”字的来源为什么称为易经?这个“易”的来源是什么?历史上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易字来源于日月,即日月为易。也有人认为“易”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象征,故曰:“日出为易”。还有人认为“易”来自于变色龙,即蜥蜴的“蜴”。但是不论何种解释,都离不开象形和变易,那么易是干什么用的呢?易是研究事物变化的学问,是通过象与数的模式演绎、

10、模仿万事万物规律及规则的学说。所谓“象”就是现象、抽象,所谓数就是变化的量数关系,关于“象”与“数”后面还要详细阐述。古有三易据载自古曾有三易流传,周礼?春官?太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归藏皆佚,唯周易存世。连山以艮卦为首,传说是神农时之易,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断,是人类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归藏以坤卦为首,传说是黄帝时之易,象征万物无不收藏于大地之母,归藏重阴亲柔,是母系社会的形态反映; 周易以乾卦为首,坤卦次之,象征重天地尊卑次序,周易重刚崇健是父系家长制农耕社会的重要社会形态构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

11、阶段,或三个划时代的重要人物,这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远古中古近古伏羲氏伏羲氏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为三皇之首,相传是距今 6500 年前远古时代的一支氏族,那个时候还是蛮荒时代,先人茹毛饮血、居无定所,依靠渔猎为生,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传说伏羲氏治理天下时尊道贵德,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通人事,其思想达于天人合一之境,当其时黄河上通天界,河中出现了一匹神奇的龙马,背上呈现有规则的图案,伏羲氏见到图案,恍然所悟,就将其记录下来,由此便产生了为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八卦”。 伏羲氏的贡献: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始制嫁娶,以俪皮之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

12、厨。他的贡献就是开创了中华人文文明,使人们懂礼仪,生活更优雅,摆脱蒙昧的蛮荒时代。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洛书的传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据尚书顾命孔安国传说:“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随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九类即洪范九条法则,笔者按)”。前面讲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黄河中出现了一匹龙马,背上呈现规则图案,伏羲氏因之以成八卦,这就是河出图的传说。传说大禹治水时,大水久治不退,时有神龟背上有神奇文字,大禹感悟,依此法大水退去,并将其整理成了九条治理天下的法则,这九条法则保留在尚书洪范篇中,这就是洛出书的传说。通常认为,“河出图”就是指易

13、经中的八卦图的传承,“洛出书”就是指尚书洪范传承,它们常常代表了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周文王周文王(公元前 11521056)姓姬,名昌,为殷商末年西伯侯,是一位很有德才的创业君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经济,礼贤下士,广募人才,使“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文王曾被商纣王关押在羑里监狱七年,身处忧患之中,感慨大自然、人类社会的阴阳消长规律,结合自身的坎坷遭遇,探究八卦、六十四卦之理,从而演绎出了周易,文王的第四子周公将六十四卦附上卦辞、爻辞,借以阐述对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吉凶祸福的看法,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本经。周武王(姓姬,名发)是周代第一代立国君王,是周文王的次子,于公元前 1046

14、年消灭殷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周公旦,又称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周公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传说他作周官(即周礼),是礼乐制度的倡导者以及推行者,传说他擅长解梦,后世有周公解梦一说。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官为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县)。因纣王无道,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起来。周武王攻破殷商都城朝歌后,武王向箕子咨询治国之道,箕子向其传授大禹之络书九法,记载於尚书?洪范之中,洪范在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箕子因为殷商旧臣,不愿在周为官,被武王封于朝鲜。周文王父子及箕子对易经的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在周建立人

15、伦道德礼乐秩序,开创周朝800 年基业。孔子孔子为春秋时期鲁国人。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说卦、文言”。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是“述而不作”,由其弟子将他的讲解周易的心得整理出来而成易传。孔子对周易的讲解心得共十篇,这十篇心得就像给周易插上了翅膀一样,故孔子的易传又称十翼。孔子十分喜爱并赞赏易经,其在论语中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马王堆帛书要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史记载孔子读易而“韦编三绝”,可见孔子对易经十分喜爱。孔子曾删诗书,制礼乐,而唯独赞易,不敢对易进行删改。孔子对中国典籍进行整理传授三千弟子,成为中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16、,他的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 图片分享: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其时周王室已衰微,礼乐已崩坏,诸子百家各自提出了治世理想,包括孔子也提出了社会大同的盛世理想,然而春秋时期群雄争霸,孔子学说难以付诸实践。尽管如此,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领众弟子传播其仁义盛世理想,一生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孔子最后也不得不慨叹:“河不出图,凤鸟不至,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孔子自叹生不逢时啊。公元前 479 年,孔子正在编著春秋,有人在鲁国西部猎获一头怪兽,孔子见到后说:这是“麒麟”啊。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被人捕获而死,孔子掩面痛哭,叹息生非其时啊。在春秋志有“西狩获麟”,至此孔子就停笔写不下去了。孔子

17、确实在这一年悄然离开了人间,享年 73 岁。这就是 “获麟绝笔”的传说。孔子的学说到汉武帝时由董仲舒阐发得以弘扬,汉武帝拙百家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绵延两千多年。三、 对易经的基本认识易经是关乎天、地、人根本规律与关系的智慧经典,是揭开宇宙、社会、人生奥秘的金钥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西方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讲究二元对立,西方的认识论常常是黑白分明,西方人做事讲究原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讲求二元融合,做事讲究曲成,其把握的原则是“中庸”,就是执其两端而用中(不走极端),做事常常是不取黑白两端,而走中间道路,注重平衡各方关系。 1、易的基

18、本含义 易有三义:变易、不易、简易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之中,但不是乱变。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原则。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变化,这是现象的变化,但是春夏秋冬的次序是不变的,这就是原则。 万物的变化一刻不停,正如论语中所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常言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就是说变化是永恒的,不变的是原理、原则,而原则、原理也是随着大的体系而发生变化的。例如在地球上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而在土星上则相当于地球上的二十九年半。所谓简易,就是指万事万物的变化模式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两个要素,即阴和阳的变化。 易中的理、象、数所谓“理”就是事物变化所遵循的道理、原则,

19、所谓“象”就是事物变化的现象,而“数”就是事物变化的量度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包换数量的变化。如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包含了季节、月份、日时等的数量变化关系。2、易的基本要素 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大自然有天地、日月、昼夜、寒热,动物有雌雄,社会有治乱更替,人类有男女等等。古人就将天、日、男、雄、昼、热等象征光明、温暖、刚强、向上的现象都归属于阳,而把地、月、女、雌、夜、寒等象征黑暗、寒冷、阴柔、向下的现象都归属于阴。阳性事物具有散发、活力、刚健、升华、创始等属性特点,阴性事物具有收藏、静止、柔顺、承载、生成等属性特点。在易经八卦或六十四卦中,阴用中间断掉的横线表示,阳用一横线表示

20、。一阴或一阳也称作爻,或阴爻、阳爻。3、 何为太极?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专门术语,意为化生万物的本源。古人发现,在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一种内在生命力,一颗种子只要给于其适当的条件,它就能发芽、生根,并成长为植株,并开花结果。正是这种生命力造就了万物各具形态、成长繁育、生长化收,使树木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使我们的幼儿长大成人,能够使我们身体内部、社会乃至宇宙天体维持自然的平衡与更新;在自然界中这种生命力能够使天地按照昼夜、四季的规律不停运转,能够产生冰霜雨雪、雷电风云、暑寒燥湿的作用,是这种力量带给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这种“生命能力”

21、(古人称之为“气”)它缈无形象却又无处不在,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却又遍布所有有形无形的事物与生命体,这种能力在易经中叫做 “太极”,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特性。 图片分享:任何事物都存在这个特性,它就是万物及生命的“能动之机”。这个“东西”在道家称之为“道”,在佛家称之为“心”,在西方宗教中称之为“上帝”。它渺无形象,无处不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易经的太极图中用一个空心圆来表示。 4、何为阴阳?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有:“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阳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也是事物变化呈现的基本状态,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

22、阳的这种关系可以形象的用阴阳鱼太极图来表示(其中左为阳,右为阴)。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与现代辩证法中的“一分为二”有一定的相似性。自古中国人就十分重视阴阳之间的对立、依存、消长、转化关系,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音声相合,高下相倾”,又曰:“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人的福与祸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人的福可能是祸的开始(人在优越的条件下容易懈怠);人的祸也可能是福的开端(人经历挫折与磨难会变得智慧与理性,就会有忧患意识,就会奋发图强)。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在道教经典阴符经中有:“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这就讲出了恩与害的相互转化关系。比如教育孩

23、子,从小在家中得到溺爱的孩子往往很难成器,而在严格要求或艰苦磨练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能够有所作为。谈到阴阳之间的关系,就会涉及到哲学中物质与精神关系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唯物论与唯心论之说,因为物质与精神只不过是一阴一阳关系,不可分割的,正如一个人的手心与手背,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物是一元二分的关系。 得与失、苦与乐说阴阳关系,为什么将“得与失”、“苦与乐”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得失与苦乐问题是人生的一大问题,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与关切的。人们常常会问: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有钱就幸福,也有人说,有权就幸福,是这样吗?不见得,有些富豪跳楼自杀是怎么回事?还有些高官欲壑难平是为什么?关键是我们

24、对待生活的态度,包括得失的取舍与苦乐的感悟等。佛家常说人生是苦,故佛家讲修行解脱,实际上佛家用人一生的时间去解决人生苦乐的终极问题,他要出家、修行、解脱,最后证悟涅磐的彼岸,即获得永恒的解脱。实际上在宗教中真正解脱的少之又少,犹如凤毛麟角。在中国历史上,禅宗是非常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发展深受儒家的影响,特别是易经思想对禅宗影响巨大。禅宗中讲:“烦恼即菩提”,这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就是太极一体之智。其实人生中的得与失、苦与乐始终是相伴的。禅宗的确是一种离苦得乐的解脱法门,宋代禅宗青原行思认为真正解脱要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

25、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小时候是没有好坏概念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好坏、苦乐有了分别之心,我们往往喜欢好的,不喜欢不好的,人生中总是在好与坏、得与失的分别、取舍、争夺之中,所以会有烦恼、有痛苦,会患得患失,难以解脱,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宗教与世俗最大的区别是宗教提供了一个超越世间的天堂世界或极乐世界,宗教中认为人生是苦的,只有艰苦修行才能到达天堂或极乐世界从而永享幸福。这激励修行人为了获得永恒的幸福,可能暂时舍弃世间人们的各种追求。这往往颠覆了世俗中的价值取向,孜孜于宗教信仰的人往往能吃

26、尽人间之苦,却不以之为苦,苦乐、得失在这一境界中完全颠倒了,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境界不可思议,是达到超越二元对立智慧后的一种认知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没有所谓天堂地狱的分别,没有出世与入世的执著,没有执著于好与不好的取舍,然而却一切能应运自然,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我们不执著于山或水,而是享用、受用山水带给我们的遐意。在第三重境界,生活中还有不愉快,还有烦恼,但是这不愉快、烦恼也只是体现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我们快乐之源。三重境界说来简单,但是每一重境界须经过刻骨铭心的人生磨砺,甚至经历生与死般的人生大历练,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贴切,未有

27、真正的人生体验,实难超越。与禅宗三重境界相对应的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这是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一段,原词是这样的: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首词本来是叙述离恨别苦之情的,表达词的主人公经过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清晨独自登楼远望,眼前茫茫一片空阔,离愁愈炽。王国维借用宴殊词中的意境妙手一点,将凄凉、孤独、迷茫的意境与执著追求的心境,引申到对事业和学问的凄

28、苦迷茫与追求的意境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这一段出自柳永的蝶恋花凤栖梧,原词是这样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十分擅长写哀婉缠绵的词情,这首词本来是描写执著追求爱情的愁苦意境的,王国维借用该词对爱情的孜孜追求引申为对人生事业和学问苦苦求索,为了所追求事业或学问,实现自己的梦想,虽历尽千辛万苦,身心憔悴,那怕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一段词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词是这样的: 东风

29、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的前面描写宋代都市元宵之夜,游人如织,灯火如雨,艳香华美,车流龙舞的景象,最后一句笔锋一转,描写主人公在喧嚣的夜景中不经意间见到了寻觅已久的意中人。抒发了主人公在喧嚣的夜景中能超然物外,独享久别相逢的快乐心境。王国维将这一意境引申为对事业与学问的追求,在苦苦求索的过程中,当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山回路转,展现出“柳岸花明又一村”,似乎一切都变了,真是豁然开朗天地宽。在这一境界也意味着,人在喧嚣烦乱的世事中要

30、能保持一丝宁静与恬适,能够随处发现生活中的意外惊喜,学会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5、八卦成象前面主要讲了阴阳的生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由阴阳引申至人生对得与失、苦与乐的理解上。阴阳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是八卦、六十四卦的根本。阴阳之中仍包含着阴阳,阴阳再分化就成为四象,四象再分化则成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如果用卦符的排列组合来显示,则八卦的生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十七世纪著名德国数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受这个图示的启发而发明了二进制数学原理,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理论的基础。6、六十四卦结构 (1)什么是象?什么是卦? 象就是变化的现象,卦者,挂也,就是悬挂在那里的一种形象,是事物变化现

31、象的比拟。(2)什么是爻?什么是爻位? 卦中的阴阳层次就是爻,爻者,交也,就是事物变化的层次。比如八卦有三爻,六十四卦则有六爻。爻位就是在八卦或六十四卦中爻的位次。在易经中爻位通常是从下向上的次序,在八卦中分为下爻、中爻、下爻;在六十四卦中分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3)为什么阳爻用九,阴爻用六?;在易经中,阳爻通常用九来表示,因为九是成数(生数是指一、二、三、四,成数是六、七、八、九)中最大的阳数,阴爻通常用六来表示,六是成数中最大(逆数序)的阴数。故阳爻用九,阴爻用六。(4)六十四卦的来源与构成。两个八卦重叠(即八卦再排列组合)就构成了六十四卦。(5)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及

32、传文。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不同的卦名,即乾、坤、屯、蒙、需、讼等等。卦象通常就是指卦符,是事物呈现状态的比拟。卦辞是对该卦象呈现状态的概括性或比拟性解释。爻辞是对卦中某一爻位呈现状态的比拟性解释。“传文”则是对易卦辞、爻辞或易理的进一步阐释。例如,在易经中鼎卦是由从上至下的六爻组成,从下至上分别是初六、九二、九三、九四、六五、上九。鼎卦的卦符是一种象,它与鼎有一定的对应性,鼎卦的初爻与鼎的四脚对应,鼎卦的九二、九三、九四爻与鼎身对应,而鼎卦的六五爻与鼎耳对应,鼎卦的上九爻与鼎杆(抬鼎时所用)可以对应。7、六十四卦与生命遗传密码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证明,所有生命体,不论植物、动物,乃至微生

33、物,决定生命遗传特性的是 DNA 和 RNA,DNA 由最基本的四种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组成,这四种碱基排列组合,可以构成 64 中遗传密码,可以对应于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而四种碱基则对应于易经中的四象。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基因中包含着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人类的很多疾病都与遗传信息,或自身携带的基因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说六十四卦是构成生命的密码,不仅如此,六十四卦也还是构成宇宙自然乃至人论社会的密码。 图片分享:图片分享:四、易经的核心太极图理论1、世传最早的太极图最早的太极图出现于北宋,是由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所创立(即著名的爱莲说的作者),据说其来源于

34、道士陈抟炼丹用的无极图。周氏太极图为五层结构。图片分享:周氏太极图周敦颐对其太极图作了一个简单说明即流传后世的太极图说。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其图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他开启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与繁荣,由于宋代思想的繁荣昌盛,远播西方,形成了东学西渐的热潮。宋代易学思想及理学对欧洲哲学影响深远,16-17 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东学西渐”的热潮。到了 18 世纪,欧洲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不断涌现,到今天,人们还能在梵蒂岗图书馆看到 14 种西人研究易经的著作。当时欧洲许多著名学者对中国哲学思想怀有敬意之情,如莱布尼兹、伏尔泰、卢梭等。由于周氏太极图看起来还是有些复杂,后人对其不断修改,以期更加符合易

35、经的深意,阴阳鱼太极图就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太极图示。2、解说太极图 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专门术语,意为化生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包括我们人)存在、成长与变化的总根源。“太极”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我们的文明之源,它难以言表,难以形容,但是古人还是用各种语言将它的变化进行描述。有学者则根据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章句创立了各式各样的太极图式,以表述太极的变化原理。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

36、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是周敦颐对其太极图形阴阳关系的最简要的说明。世传的太极图有多种多样,其中传播最广泛,在民间最具影响力的当是传统阴阳鱼环抱太极图,这个太极图代表什么意义呢?这个阴阳鱼太极图的最外圈为圆形(象征太极),一是表示万物的变化周流不息、无始无终;二是表示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三是表示圆融畅顺、圆满法界。太极图中的 S 型曲线(象征阴阳两分),一是表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包含相辅相成的阴阳两方面;二是阴阳彼此消长互动,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三是阴阳互为其根,各自均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四是事物阴阳的转化都是渐进的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五是表示阴阳互推互化生生不

37、息。阴阳中的鱼眼,一是表示阴阳双方中都包含对立面的因素,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二是表示阴阳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部也会自生化出对立面的因素;三是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对立关系。世传的太极图将阴阳之间的关系描绘的惟妙惟肖,但是对于三才、五行、八卦等诸多关系,则难以表达。我在参悟传统太极图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郭氏太极图,该太极图比传统阴阳鱼太极图多了一个中圆,这个中圆表示阴阳多方面运化致和而生的境界。虽然只是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多了一个圆,但是很关键,这个太极图很巧妙的将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等真正贯通起来,是对中国传统太极图理论的创新。这个太极图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构成了统一于太

38、极基础上的多元互动与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将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着重描述的阴阳对应关系,发展为多元(三元、五元等)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从本质上讲,三才、五行、八卦又根源于阴阳,而阴阳本于太极。参见郭氏太极演化分解图示。图片分享:太极图分解图图片分享:太极三层境界图3、 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子思(孔子孙)所作。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庸是儒家阐述的“中庸之道”,并作为人性修养与教育的理论著作。 中庸之道的核心是中用与中道,通俗来讲,中庸就是待人接物要把握好尺度,拿捏好分寸,不走极端,留有余地,中庸

39、达到的境界就是“和”。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就是中庸思想的现代体现。中庸思想如何在笔者的太极图中体现呢?太极图是以“象”的方式描述矛盾(阴阳)关系变化的动态模型。笔者的太极图最核心是由一个包含了阳(1)、阴(4)、阳中阴(2)、阴中阳(3)公共部分的中圆,这个中圆就是取其“中”之意,这就是中庸的形象化体现,这个中圆既是“合”也是分,从而形成多元关系,其达到的状态也就是多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这个“中圆”也就是象征我们做

40、事、做人应把握的尺度。图片分享:图片分享:五、易经应用于管理1、易经思维模式(1)、建立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系统观;(2)、象形化思维,取类比象,天人整体观(3)、运用阴阳互补、平衡和谐、知微见著、物极必反等思想(4)、用易经中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模式认识了解世界; (5)、多维度辩证思维(多元辩证思维)。 我们知道易经在中国古代应用及其广泛,在中国古代,宗教、科学(古代)、哲学、管理、心(理)学、天文、中医等都与易经有很大关系。 2、八卦与五行八卦来源于阴阳、四象,其强调的是“卦”,是事物变化现象的对待关系的模拟,其强调的是事物诸多对待关系。五行也来源于阴阳、四象,其强调的是“行”,即事

41、物运行关系,是事物诸多方协调、平衡、制约的稳定运行的模拟,其强调的是协调、制约运行关系。五行学说能够与现代科学接轨,广泛用于系统管理、系统控制等领域。3、 五行学说的渊源 五行学说也是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和内经素问,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帛书本五行,说明五行学说在当时已具十分广泛的影响力。五行学说在后世一直伴随着易学而发展,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将五行学说引入天道信仰,成为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奠定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即以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太极图说)构建了其宇宙生成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42、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水曰润下”,意思是凡具有寒凉、固藏、滋润、向下流动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则属于水;“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蒸腾、热烈、活跃、繁盛性质与作用的事物则属于火;“木曰曲直”,凡是具有升发、条达、舒畅、明辨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则属于木;“金曰从革”,凡具有断革、肃杀、清宣、收敛、约束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则属于金;“土爰稼穑”,凡具有繁育、承载、受纳、滋养作用的事物则属于土。 较早记录五行生克关系的是春秋?左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载:“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五易经与中国文化较早记录五行生克关系的是春秋?左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载:“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43、火胜金,故弗克。”五行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十分成熟,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4、五行学说与中医学自古中国有医易同源之说,历史上著名中医师都是十分了解阴阳易理的,象黄帝内经中的岐伯,三国时期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等。阴阳五行是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比类取象(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木、金、水、火、土五行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五行分别对应肝、肺、肾、心、脾五大脏俯系统,并与自然界的五气、五色、五味、五神等比类一致。在五脏五行系统中,肝属木主疏泄、明辨;肺属金主清宣、断革;肾主固涩、流浊;心属火主生发、蒸腾;脾属土主运化、纳藏。 5、易经与现代管理模型易

44、经中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但是作为最成熟的管理模型我认为应该是五行系统,下面简单介绍。五行原理现代阐释 五行生克构成了事物要素间的和谐互动关系,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多元辩证逻辑学说,五行生克是多元间的互动协调关系。 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要素运行和变化所构成,故称为五行,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所描述的事物变化的层次不同,但其根本思想是一致的,都是整体性、系统化思维模式。 图片分享:对立统一”是阴阳学说的根本规律,其包括阴阳对待、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互动致和”是五行学说揭示的根本规律,描述了事物主要五个因素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维持整体平衡、协调、稳定的运行

45、机制。参见五行结构及其生克变化原理图。(1)、系统中的五行架构五行学说是将自然界与社会各种事物参照五行之物(水、火、木、金、土)的性质进行取象比类,建立的多元生、克制约、平衡与生化关系。万事万物都具有五行要素,在古印度,认为四大(地、水、火、风)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2)、五行系统管理(治理)模型在“完备系统五要素”这个循环图中,制定方案主要是断革是非,从而确立行为方法,故属金;方案执行就是执行过程,主要是体现如水般的滋润、流行特征,故属水;过程监督主要是主曲直,故属木;纠偏机制主要是纠正偏差,尤如火焰般热烈、蒸腾,曰炎上,故属火;系统评估如稼穑生长于土地,其主要服务于全系统,如稼穑来源于土

46、地而回归于土地,故属土。6、五行学说与政治哲学三权分立的渊源 西方的“三权分立“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与西方思想史是紧密相关的,最初萌芽于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史学家波里比阿(约公元前 205125 年)的思想之中。这些萌芽思想沉睡了十六七个世纪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雨中复苏了。洛克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全面剖析了立宪君主制,总结了资产阶级各派的政治主张,完成了政府论这个划时代的著作。“分权“的概念从此诞生了。他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的地位最高;三权彼此是分立的,同时又相互制约并协同工作的。洛克的分权论实际上还只是“两权分立“,联盟

47、权(即外交权)实际上是行政权的一部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全面阐述和发展了分权和制衡的思想,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理性的法典”。他认为,如果权力过于集中,来自人民的权力就会变成统治人民的工具,因此他提出“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学说继承了洛克的“三权分立”(尽管还只是二权分立)的思想,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立并完善了“三权分立”学说,从而使司法权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元素。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合一,就会形成专断的权力,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他认为国家权力的这三个部分之间要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彼此结合、维持平衡,以具有最大的稳定性。这就是三权制衡的原理,标志着制衡学说的发展

48、和建立。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说,是当时限制君主王权专制,争取公正政治权的思想理论。随着西方资本社会的发展,这一分权说已经成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成为国家政权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其实这“三权分立”制衡说还是不完整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是适合中国文化环境)在分权系统内缺少必要的监督环节,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学说可以构建完善的五元权力制衡。“三权分立”不仅仅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同时也是西方管理哲学的核心。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西方三权分立缺乏必要监督、监管环节的弊端。7、中国式民主政治 中国正处在结构转型期,法制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应该体现公平与正义,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是确保公平与正义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治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所以将监督权从司法权中独立出来成为重要一环,以强调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监督权是保证行政有效运行,防止行政腐败的一种重要因素,故单独成为权力制衡的一个独立元素。监督权主要是监督、审查行政执法环节的公平、公正、有效性,防止行政腐败。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民主,没有真正的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民主是一种政治体制,也是公民的一种社会权利,民主化的程度决定着社会的和谐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保障和维护人民公众的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促进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