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 84 字,但言简意丰。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写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闲人”的意蕴引导学生认识苏轼高洁、澄澈的心境和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2
2、、 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理解文意;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资料引入等突破重难点。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 课时一、导入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 30 个官职,遭贬 17 次,坐过 130 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 年 10 月 12 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诵读1、自由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不正确的纠正(点拨“念、亦、盖”拖音读,读出文言的韵味)3、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5.托音朗读:请同学们把“念” “盖” “但”三个字在读的时候采用托音的方法来读,读出古文的
4、味道来。6.指名学生读。(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读准字音,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第二步,采用托音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古文的味道。 )三、理脉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可以试着将这个过程用四字词语来表示。例:“闲”而起行明确:“闲”而寻友 “闲”而散步 “闲”而赏月 “闲”而有感(设计意图:为下文更好的体会稳中蕴含的“闲”之韵味做铺垫)四、寻美本文被尊为宋朝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代文人影响深远,再读文章,请试着从字词使用、修辞、表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等方面去发现文中的一点之美。例:“入”用得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发现月色的惊喜。预设:1、
5、“欣然”用得美,体现了作者高兴高兴起来外出赏月的愉悦心情。2、 “念”用得美,体现了作者感情的转折,也体现了作者在黄州孤独寂寞的现状。3、 “寻”用得美, “寻”是无目的的,可得可不得。这里不用 “邀” ,就是因为“邀”有事前已经约定的意思,目的性强,体现不出作者的“悠闲赏月”的状态。4、 “亦”用得美,体现了张怀民也难以入眠的情况,与自己完全吻合,也可能与自己的预设相符,因此体现出了作者的惊喜,也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有灵犀。这样读读试试:喔,怀民亦未寝5、 “步”用得美, “步”从“止”从“少” ,小步前移,徐步前行,散步,漫步,充分体现了作者与怀民的悠闲。6、 “相与步于中庭”如果
6、补出“子瞻兄,尔至黄州四岁余,虽仕途多舛,然开拓文章新天地,可贺也。怀民啊,谨记一语,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 心安定了,天地就宽阔了。”这句之所以用得美,此为留白,没写出二人的交谈内容,给人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7、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得美,PPT 展示:白描 比喻精美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状景达情 画面纯美 承上启下 引发心声 “写月而不见月,写风而不见风” ,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追问:庭下月色盖竹柏影也。换字可否?改文: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是)竹柏影也。明确:补出了月色,失去了惊喜;因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月色,这更
7、能衬托那晚月色的澄澈空明。 “盖”换用“是” ,没有了“沉醉”和“发现”的双重惊喜。试着这样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咦,盖竹柏影也追问:作者为什么能赏到如此美景?播放视频引导心的宁静,心的悠闲,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读,这句话哪个字对作者来说是能写出这句美景的关键,也是后面对“闲人”感慨抒发的来源,播放视频加以引导明确“空” ,首先照应题目中的“承天寺” ,作者乌台诗案后为了平复内心的恐惧,思索人生的答案,访佛寺、读佛经、拜僧人,在这里他将儒释道的智慧有机结合,终于让自己的人生世界变得坦然、旷达、乐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也才立刻喷薄而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慨叹。3文章的景为什么写得这么少,就是因为作者有这个景突然产生了顿悟,让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 “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追问“为什么用“竹柏”后面又写“何处无竹柏”并不是哪里都有竹柏,作者这不是犯了错误吗?明确:作者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是高洁之士的品格的象征,松柏又是不怕风霜雨雪,抵御严寒的抗压的象征。作者以此自比,并与“少”字的内容对应。8、 “少”用得美,与沉迷于追求荣华富贵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众多人相比,像自己与张怀民这样看透人生,能静心欣赏美景的人,太少了。9、 “闲人”用得好,因为看到如此美景,才让他自己真正悟到了“闲”的
9、真谛。也就是说他的豪迈、旷达、乐观从今夜开始真正成了作者的人生底色,今后遇到再大的风浪,他都能坦然应对。今夜的月色就是根源。试着这样读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哈哈呵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句的深入赏析,让学生深入文本,真正体会文章的魅力)五、品情探究苏轼文中蕴含的“闲” 究竟包含什么意思明确:1、作者热爱自然,夜游赏月的悠闲;2、对追名逐利者无暇欣赏自然美景的叹惋;3、看透人生的旷达和乐观。拓展:古往今来,有这种豁达乐观心态的文人很多。1: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仍然在乎山水,题词写诗,最终被后人称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欧阳修,即使被贬到滁州,但仍与百姓同乐,写下“
1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3:范仲淹,驰骋沙场的时候就很乐观,在变法中被贬后,居于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总结:这就是苏轼苏东坡:区区 85 字,竟然处处都透露出一个“闲”字。无权为“ 身闲” ,月下漫步为“心闲” ,再加两个“闲人”赏着闲景,谈着“清闲”的知心话,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配乐)苏轼的一生矢志不渝的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对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的豁达乐观的坚定,都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让我们去读一读苏轼吧,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乘车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出示我写的词:一剪梅 苏轼曾是眉山俊少年 通晓书经 古文当先奈何仕途恁多舛 黄州海南 赤壁伟岸 明月豪情文百篇 山水书画 自适悠闲4竹柏禅心屋一间 富贵浮云 吾乡天边 让我们背熟全文,用一生去慢慢体会他那如汩汩清泉流泻而出的美妙情感,那份空明月色里的闲适与恬淡!六、推荐作业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观看:纪录片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