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25KB ,
资源ID:290972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909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doc)为本站会员(tangtianxu1)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doc

1、30 米预制箱梁张拉计算方案一、基础数据本标段 30 米预制箱梁正弯矩预应力钢束共有 N1、N 2、N 3 、N 4各 2 束,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con=18600.75=1395MPa。按设计要求箱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方可张拉,并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程序为:0 初应力 con(持荷 2min)锚固,张拉顺序为 N1、N 3、N 2、N 4。 二、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张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张拉力按公式:F n= conAn 进行计算,如下:中跨箱梁 N1 钢束锚下张拉力:F1= conAn=1395 MPa140 24 =781.

2、2KN其中:A 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n 为同时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F 为钢绞线锚下张拉力。其余钢束张拉力计算同 N1,各钢束张拉力如下表:中跨 30 米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明细表(表一)钢束号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钢绞线根数(n) 截面积(A)2 张拉力(F n)KNN1 4 140 781.2N2 4 140 781.2N3 4 140 781.2N41395MPa4 140 781.2边跨 30 米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明细表(表二)钢束号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钢绞线根数(n) 截面积(A)2 张拉力(F n)KNN1 5 140 976.5N2 5 140 976.5N3 5

3、 140 976.5N41395MPa4 140 781.2三、压力表读数计算本桥采用 150 吨千斤顶进行张拉,经校验:编号为 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 2766,2786,校准方程分别为 P=0.031F-0.10862, P=0.0307F-0.20642。故中跨箱梁 N1钢束采用 1#千斤顶张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1)压力表编号为 2766:P1=0.031P-0.10862=0.031781.2-0.10862=24.1 MPa2)压力表编号为 2786:P2=0.0307F-0.20642=0.0307781.2-0.20642=23.8MPa编号为 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

4、号为 1962,2784,校准方程分别为 P=0.0309F-0.10358, P=0.0314F-0.14642。其余钢束压力表读书计算同 N1,压力表度数详见下表:预应力钢束 100% 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中跨 30 米箱梁)(表三)预应力钢束 10% 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中跨 30 米箱梁)(表四)预应力钢束 20% 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中跨 30 米箱梁)(表五)100% k时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100% k时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钢束号编号(2766)编号( 2786)编号(1962)编号( 2784)N1 24.1 23.

5、8 24 24.4N2 24.1 23.8 24 24.4N3 24.1 23.8 24 24.4N4 24.1 23.8 24 24.410% k时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10% k时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钢束号编号(2766)编号( 2786)编号(1962)编号( 2784)N1 2.4 2.4 2.4 2.4N2 2.4 2.4 2.4 2.4N3 2.4 2.4 2.4 2.4N4 2.4 2.4 2.4 2.420% k时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20% k时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钢束号编号(2766)编号( 2786)编号(1962)编号( 2784)N

6、1 4.8 4.8 4.8 4.9N2 4.8 4.8 4.8 4.9N3 4.8 4.8 4.8 4.9预应力钢束 100% 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边跨 30 米箱梁)(表六)预应力钢束 10% 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边跨 30 米箱梁)(表七)预应力钢束 20% 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边跨 30 米箱梁)(表八)N4 4.8 4.8 4.8 4.9100% k时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100% k时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钢束号编号(2766)编号( 2786)编号(1962)编号( 2784)N1 30.2 29.8 30.1 30.5N2

7、 30.2 29.8 30.1 30.5N3 30.2 29.8 30.1 30.5N4 24.1 23.8 24 24.410% k时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10% k时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钢束号编号(2766)编号( 2786)编号(1962)编号( 2784)N1 3 3 3 3.1N2 3 3 3 3.1N3 3 3 3 3.1N4 2.4 2.4 2.4 2.420% k时1#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20% k时2#千斤顶压力表读数(MPa)钢束号编号(2766)编号( 2786)编号(1962)编号( 2784)N1 6 6 6 6.1N2 6 6 6 6.1三、

8、理论伸长量的复核计算1、预应力钢束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因本标段内的箱梁梁长变化较大,故采用设计图纸中的标准梁长进行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首先要计算出钢束的锚下张拉力,然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钢束的平均的张拉力: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P1- e -(kx+u)/( kx+u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 0.0015;-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 0.23故 30 米中跨箱梁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

9、下:由设计图纸可知:K=0.0015,=0.23,X 取 14.7m;N1、 N2、 N3 钢束 为 7.5,弧度为 0.1308 ,N 4 钢束 为 1.4,弧度为 0.0244。N3 6 6 6 6.1N4 4.8 4.8 4.8 4.930 米中跨箱梁平均张拉力计算表钢束号锚下张拉力(P)KNkx+u 1- e -(kx+u)/( kx+u) 平均张拉力 (Pp)KNN1 781.2 0.052134 0.974380155 761.2N2 781.2 0.052134 0.974380155 761.2N3 781.2 0.052134 0.974380155 761.2N4 781.

10、2 0.027662 0.986295676 770.52、理论伸长量的计算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 pEp)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的截面面积;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取 1.95105;经计算中跨 30 米箱梁:N 1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 L 为 30.29 米,N2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 L 为 30.35 米,N 3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 L 为30.4 米,N ,4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 L 为 30.21 米。标准梁长中跨箱梁理论伸长量计算表钢束号 钢绞线根数(n) L(m) 截面积(Ap) 2弹性模量

11、(Ep)MPa平均张拉力(KN)理论伸长量( L) mmN1 4 30.29 560 1.95105 761.2 211N2 4 30.35 560 1.95105 761.2 211N3 4 30.4 560 1.95105 761.2 212N4 4 30.21 560 1.95105 761.2 211设计图纸中跨的钢束伸长量分别为:N 1钢束为 205mm,N 2钢束为 205mm,N 3钢束为 204mm,N 4钢束为 206mm 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比设计值大 6mm 左右,主要原因为在实际张拉中由于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增加了钢绞线的长度,经实际量测单侧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为 40c

12、m,故现场量测钢束伸长量采用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按规范要求,现场实际量测的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硬控制在 6%范围之内,故 30 米中跨箱梁钢束的伸长量取值范围分别为:N1钢束:198.3mm223.7mmN2钢束:198.3mm223.7mmN3钢束:199.3mm224.7mmN4钢束:198.3mm223.7mm注:30 米边跨箱梁钢束伸长量同中跨箱梁数据。3、实际伸长量为两端张拉伸长量之和,计算方法如下:实际伸长量L=L1+L2式中:L1初应力 10% k至 100% 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采用从 10% k20% k之间的实

13、测伸长值作为 L2 值;四、张拉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1、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校核的双控指标进行控制,伸长量波动范围为理论伸长量的6%。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移不多于 1 根,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2、施工现场实际张拉程序为:张拉到初应力 10% k,并量测伸长值 L1,并做好记录。张拉到 20% k,并量测伸长值 L2,并做好记录,直接张拉到 100% k,并量测伸长值 Lk并做好记录,则实际伸长量为:L=L1+L2=(L k- L1)+(L 2- L1) 3、张拉现场要配备油泵操作人员 4 人,安装千斤顶及量测伸长量人员 23 人,现场记录人员 2 人。4、张拉两端现场要配备对讲机,要统一口令,做到每个张拉程序要一致,同步。5、在张拉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及闲杂人等站在张拉端的正面。6、项目部工程部将安排专业工程师全程控制,现场人员必须做好张拉原始记录,表格附后。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