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现状考察报告马万军摘要本文以庆阳民间艺术现状为考察课题,以镇原县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为重点考查对象。旨在了解庆阳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如何发展、传承、抢救和保护的,基层文化部门以何种视角思考并关注剪纸艺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问题,剪纸艺人是如何将创作与经济收益相互协调的。由此,指出了民间艺术枪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祁秀梅;民间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65-03 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民间美术田野考察课程安排后,我选择了以庆阳民间艺术现状为考察
2、课题,以镇原县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为重点考查对象。旨在了解庆阳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如何发展、传承、抢救和保护的,基层文化部门以何种视角思考并关注剪纸艺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问题,剪纸艺人是如何将创作与经济收益相互协调的。此次考察主要深入祁秀梅曾经生活过的临泾乡故居以及镇原县文化馆,走访了她的部分亲戚,并与祁秀梅的传人惠富君进行交流,观看了她的作品。 一、考察过程 (一)时间:2008 年 4 月 10 日,地点:庆阳市镇原县临泾乡包家庄 祁秀梅是甘肃镇原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1920 年生,1991 年去世。1986 年,她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授课一个月,引起美术界强烈反响,中央美术
3、学院随后成立了民间美术系。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代表处评为“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人物之一”。她的 600 余幅作品分别被法国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 年 8 月,法中友协艺术委员会主席皮埃尔吉莱姆和夫人及布瓦西埃一行三人到镇原对祁秀梅的剪纸艺术进行了考察和研究,随后捐资为她修建了瓦房数间。 1988 年,祁秀梅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被选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名誉理事。她去世之后的 1993 年 4 月,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联合摄制大型电视系列片国情国策,摄制组专程赴镇原对她及其传人的剪纸拍摄专辑。1999
4、年的中国美术年鉴收录了她的传记。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会有如此声誉、成就和影响力呢?现将全国部分民俗专家对祁秀梅剪纸艺术的评价摘录如下: 祁秀梅的代表作品生命树、抓髻娃娃和莲生贵子等,这些作品是古代传世纹样,其中隐含着多种象征符号,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她的作品保留了原始部落图腾崇拜的印记,为后人提供了一些破译和诠释古文化符号的实物佐证。其剪纸流畅而不柔弱,神秘而不荒诞,古朴中带着几分庄严与神圣。 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冯骥才 祁秀梅剪纸艺术所表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形象,它是我国古老民族艺术的源和魂,她的许多剪纸作品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内
5、涵,也是打开中国民间文化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祁秀梅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剪纸作品较为完整地保存和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思想、美学思想、艺术观念和造型观念,许多早已失传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得以印证,她的作品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领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 祁秀梅的剪纸我见过的不算少,她的作品丰富多样,质朴纯真,秀丽中见厚重,单纯中见深蕴,精雅中见富丽,古拙中含神秘,佳作甚多,珍品不少。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 李寸松 祁秀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6、中少见并难能可贵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中的古老文化内涵具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价值,其艺术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剪纸艺术的精华,并能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反映新时代,不愧为当代中国剪纸艺术大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冯真 祁秀梅留给后人的剪纸作品,是她一生创作的精华,是她对后人的无私奉献,我相信天道为公这句话是真理,她的艺术精神换回来的是人们对她真诚永久的怀念。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秘书长刘亚平 从以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不难看出祁秀梅剪纸作品不仅仅只是大众眼中的花花草草,也并非只是单纯审美的普通剪纸,其剪纸中的文化价值及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她的作品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性
7、。带着对祁秀梅的敬仰之心和对剪纸艺术的顶礼膜拜,我在祁秀梅生活过的院子周围转了很长时间,也去了她曾经住过的窑洞,试图找寻一点祁氏剪纸的影子,但一切显得很寂寥,似乎感受不到曾经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民间艺术大师生于斯、长于斯。 来祁秀梅的家主要目的想一睹大师的剪纸作品,而令人失望的是除了正屋墙上贴了几张外孙女惠富君的剪纸外,再也找不到祁氏留下的剪纸作品了。祁秀梅的三女儿包贵珍告诉我:“老人剪纸作品留下的太少了,过去好多都被县、乡文化馆拿去了,还有一点在富君(祁秀梅的外孙女)那里,家里半张都没了!”这不免让我有些遗憾。 (二)时间:2008 年 4 月 11 日,地点:庆阳市镇原县文化馆 为了能看到祁
8、氏的剪纸作品,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会祁氏剪纸作品里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我怀着一颗迫切的心于 4 月 11 日上午来到镇原县文化馆。没想到祁秀梅的剪纸作品仅仅只剩 12 幅,每幅大约为 15 厘米左右,每 4 幅装在一个非常破旧的玻璃框里,连同其他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放置在像仓库一样的屋子里。 据了解,中国民协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展开了对木版年画、民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也对无形遗产进行普查、保护,并制定了相关法规,各地区针对本地情况展开了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国家拯救和保护民间文化在全社会广泛展开,制定相关法规,是为了
9、民间艺术还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存,为后人留下丰厚的精神食粮。祁秀梅的作品和其他民间美术作品却被随地乱扔,整理、拍照、建立数据库更无从谈起。从展馆的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态度中不难发现,民间剪纸作品的收藏整理工作在基层文化工作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非物质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从认识上还没有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基层文化馆在工作中对国家关于抢救、保护民间艺术的政策、方针掌握不到位,实施不及时。 (三)时间:2008 年 4 月 12 日,地点:祁秀梅外孙女、传人惠富君工作室 惠富君是祁秀梅外孙女,6 岁开始跟外婆学习剪花。采访中得知工作室主要是因为生计不得已才开的。她说:“我心里想剪的东西现在市场上没人要,不想
10、剪的样式大家倒很青睐的,我也没办法,要生活嘛!”说着将现在大家喜欢的一些作品拿出来让我看,题材、样式和内容都与传统剪纸大相径庭,甚至还有些媚俗。我问:“你有外婆的剪纸吗?能否让我看一下?”惠富君找出了 10 余幅祁氏作品让我看。剪纸作品里那种神秘的气息、直率而张扬的情感迎面而来,哪怕巴掌大的作品都极其精彩、耐人寻味。 看了祁秀梅仅有的剪纸作品,回头再看惠富君自己较满意的作品,很明显惠富君只是对外婆作品肤浅地掌握,至于其外婆作品蕴涵的独特艺术气息和自然流露的艺术灵感已经看不到了。简单的模仿必然导致艺术的枯竭。但问题的根本并不都在于惠富君自己,而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直接导致了惠富君在微薄的经济收入
11、面前,将自己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放弃。而今惠富君已经走向城市,办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以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需要,这预示着真正的剪纸艺术可能与她擦肩而过。而中国民间艺术是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是人们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程中积累并完善的。“对于老一辈艺术家,不仅要从生活上进行保护,而且要在艺术上实施抢救,把保存在他们身上的技艺尽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对于中青年人才,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继承老一辈的艺术。”如果从剪纸艺术传承的角度反观上述现象,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何去何从,将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四)时间:2008 年 4 月 13 日,地点:
12、镇原县临泾包庄祁秀梅二女儿包淑娟家 从和祁秀梅女儿包淑娟的在对话中了解到,祁秀梅活着的时候生活很艰辛,即使出名以后依然很拮据,她的剪纸作品里渗透着其心灵深处对艰辛生活的体味。如今,祁秀梅这个名字并不被很多人熟悉,更何况祁氏一生的艰辛困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以中国亿万劳动妇女为主体创造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群体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特征最鲜明、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历史积淀最深厚的活态文化传统。一代剪纸艺术妇女长者的消逝,就是几千年的民族原生态本源文化的断裂。” 二、考察中发现的问题 (一)基层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不够及时和深入,走马观花式的田野考察缺乏严肃性,部分工作者对民俗文
13、化及民间美术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研究,缺少第一手资料。 (二)民间艺人生活艰难、经济困难,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绝活以其他的方式另谋生路,古老的剪纸艺术及民间艺人会渐渐失去应有的活力。老艺人们的绝活无人传承。(三)就调查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大潮的涌动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像祁秀梅这样的剪纸能手已经很难找到了。如今,当地 40 岁以下的妇女大多数不会剪纸。 (四) 尽管庆阳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厚,但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因受利益的驱使被现代化的机械所代替,在粗制滥造中民间剪纸艺术面目全非。 (五)庆阳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祁秀梅外,还有很多剪纸能手也需要关注,而大多数研究者和基层工作者却忽
14、视和冷落了这一群体。她们也需要鼓励和社会的认可,更需要参加一些剪纸展览,以增加自信心和创作动力。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传承发展的方针,既要保留和传承庆阳各地剪纸特有的艺术风格,又要结合新时期人们的审美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律。同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解决保护过程中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基层民间艺术工作者要明晰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确把握民间艺人的创作思路;引导更多的剪纸艺人在今天这个没有民俗文化标准的时代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纯真空间里用他
15、们灵巧的双手创作出更好、更地道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基层文化部门在祁氏生活过的村子设计建造具有乡村气质的民间艺术展览馆,将祁氏的身世、作品和各个时期的风格流变以及祁氏参加过的艺术活动进行介绍和讲解,并辅助展览和收藏当地其他民间艺术。 (三)建立乡间民俗博物馆、展览馆,为喜欢剪纸的年轻人及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和审美的平台,让他们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在民间艺术的环境里茁壮成长。中国民协副主席张锠在一次民俗研讨会议上讲:“传承民间文化知识,要从中小学教育入手。培养民族情感,承继民族精神应从娃娃抓起。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全民性的理解和承传。” (四)抢救和保护最后的剪纸大师,研究、搜寻活着
16、的民间艺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说:“中国民间美术大多是以农村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创作队伍,他们大都在偏僻的乡间,各自的生活环境和风俗致使他们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观念和表现题材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他们作品的风格面貌也会大不一样。”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不要只盯住某个地域或某个大师。此次考察祁秀梅及她的艺术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民间美术研究者、工作者去关注和挖掘不被大家所熟悉的、如今健在的民间艺人。通过田野考察、直接访谈,搜集和整理第一手资料,让她们的艺术更好地在庆阳大地上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庆阳古老的剪纸艺术及其艺人的生存环境和社
17、会背景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剪纸艺术中渗透着的远古文化印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千百年来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和饱尝艰难困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璀璨夺目的民间剪纸艺术。也许有一天,它会被商业大潮冲击得无影无踪。然而,我们对于庆阳乃至全国民间艺术的研究与探索应没有终结,对民间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对艺人的跟踪与关注应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1庆阳地方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2镇原县志M.镇原:镇原县志编辑委员会,2003. 3王光普编.大师祁秀梅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5左汉中.笔随阁花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摘自:丝绸之路 2009 年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