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花生在上周区域协作组磨课活动中,四所学校六位老师三个年级同上一篇课文落花生 ,在课后研讨过程中,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激起了大家无穷的思考。且不谈目标定位是否合理,也不看教学设计是否精巧,对几节课中几个教学策略的选用的探讨让我顿悟了策略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定。简便快捷的便是最好的执教五年级的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候巧妙运用了几个刚听写完的词语来说说这些词语与课文内容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将词语串联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个环节颇费设计者的一番心意,想让词语教学发挥更大效益,既检测字词书写、读音掌握情况,又利用词语梳理文脉,可谓一箭三雕。但我们总觉得问题切
2、入有些牵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扣课题,可以抓事件要素,就这篇课文而言扣住课题来概括是简单易行的。一个问题: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情呢?其他几节课都采用这样的方式提炼主要内容,学生均能毫无障碍地将文脉疏通。与上面这个策略相比,省时又省力,何必要让学生绕着弯子踏入内容理解的泥潭里摸索呢。因此,只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快捷实惠的策略便是最好的最略。教学策略不能只追求新颖独特,而要看达成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未必是差的,不求新只求实,真正为学生的习得服务。无须个个策略都要用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抓住重点、难点字理解的,有借助词典理解的,有联系上下文理解的,也有联系生活理解的。为给课文理解、
3、情感体会等打好基础,不少词语需要联系生活来深化理解。比如落花生一文中“有用的人”的理解常常会亦步亦趋地先理解“有用” (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再理解“有用的人” (的人) ,最后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有用的人,学生从身边同学讲到科学家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大堆。随着最后一个问题的出现,语文课堂也就逐渐“出轨” ,开始向说教的品德课转变。结合自身几次试教经验和其他课的教学都有这种痕迹。曾让我困惑不已,症结何在,又如何避免?今天的讨论让我豁然开朗。理解词语没必要个个都如此细致深入,这样细腻的引导有时候也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很多老师意识到这“有用的人”的理解很重要,它所在的句子又是全文的重点句子,这个词理解是全句意思的理解,因此几乎每个老师都很把它的理解当回事,然而常常肥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不知不觉进入说教的怪圈。反思这个词的理解真有这么难吗?不至于。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这已经差不多了。哪些是“有用的人”又有那么重要吗?这些举例似乎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更何况这个句子的理解又不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大可不为这样折腾一番。这里就是一个教课程还是教内容的一个本质问题在作怪。搞清了这个问题自然觉得没必要用联系生活的方式来小题大做地理解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