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10.83KB ,
资源ID:287934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8793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报告.doc

1、第 1 页 共 8 页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报告实验项目 “氨的催化氧化” 实验设计与研究 实验日期 星期 上午 下午 晚上 姓 名 学号 同组人 台号 实验目的:(1)通过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设计,进一步培养根据化学原理和客观条件自行设计和安装实验装置的能力。(2)通过查阅文献及对本实验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强化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3)探讨本实验成功的条件、关键和技术操作。(4)增强绿色环保知识。 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反应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

2、能力、创新意识和改进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二氧化氮的红棕色现象,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颜色之美;通过对二氧化氮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倡导绿色化学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原理:一、实验中主要的反应:4NH35O 2 4NO6H 2OQ2NOO 2 2NO2Q3NO2H 2O 2HNO3NO QNH3HNO 3 NH4NO3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反应:4NH34O 2 2N2O6H 2O4NH33O 2 2N26H 2O第 2 页 共 8 页实验设计(或改进)思路:1、为使氨气和氧气能够同时参与反应,使用双连打气球往氨水溶液中鼓气。2、为确保反应气体充分地与催化剂接触以提高转化率,考

3、虑到催化剂活性温度较高需要加热,本实验采用耐高温的双通管盛装催化剂,也能增强气体的流通性。3、为了更好地观察生成 NO2 的红棕色,在选用实验仪器时应尽量使用直径较大的容器(如平底烧瓶),也可以对收集装置加白色背衬。4、本实验将产生有毒性气体,为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使用 NaOH 溶液对反应产物进行尾气处理。5、当观察到催化剂前端明显红热、洗气瓶里有棕红色气体生成时,表明实验成功。6、影响本实验的主要因素有:实验装置(干燥程度、气密性)、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温度及干燥程度、氨水浓度、鼓气频率与时机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氨水的浓度。本实验主要探究氨水的浓度以及催化剂种类活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

4、氨水浓度的探究:固定条件:三芯酒精灯(温度控制一定);粗硬质双通玻璃管(活化温度保持、利于反应气体流通);氨水总体积为 50mL;鼓气频率。探究内容:氨水浓度以 V(氨水):V(水)=1:1 为中间点(2)催化剂活性探究:固定条件:三芯酒精灯;粗硬质双通玻璃管;最佳氨水浓度;氨水总体积为 50mL;鼓气频率。探究内容:催化剂的种类(Cr 2O3、Fe 2O3、CuO)第 3 页 共 8 页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方法和装置的设计。(2)该实验最佳条件的探究:氨水浓度的探究;催化剂活性探究。第 4 页 共 8 页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一、实验操作步骤:第 5 页 共 8 页

5、二、实验装置图:3、实验设计方案:(1)实验仪器:250 ml 大烧杯( 1 个)、洗气瓶(3 个)、双连打气球、铁架台(铁甲、铁圈)、50mL 量筒、电子秤、三芯酒精灯、橡胶管、玻璃棒、粗硬质双通玻璃管,直角导管,铁丝、蒸发皿、坩埚钳;(2)实验药品:浓氨水、蒸馏水、玻璃棉、NaOH 固体、Fe 2O3、 CuO、(NH 4) 2Cr2O7。(3)实施方案:取 NaOH 固体配置 1 mol/L NaOH 溶液待用,取适量(NH 4) 2Cr2O7 于烧杯,用灼热的玻璃棒与之接触直至其变为墨绿色的 Cr2O3,将 Cr2O3 装入已有玻璃棉和铁丝定位的硬质玻璃管,催化剂大约 3cm 左右,加

6、热催化剂3min 后开始按照一定的频率鼓入氨气(V (氨水) :V (水) 分别按 1:1、2:1、2:3 进行配制),观察实验现象。四、实验数据记录:(1)最佳氨水的浓度的探究(Cr 2O3 作催化剂)内容包括:(1)实验简单的操作步骤(用流程图,不用文字);(2)实验装置图;(3)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用表格);(4)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序号V(氨水) :V(水)预热时间 催化剂红热状况白烟 红棕色 气体 水雾 备注1 1:1 + + + +催化剂红热状态及气体的红棕色明显,白烟较少说明氨水浓度比较适宜。2 2:1 + + + +催化剂红热,有较多的白烟产生,也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

7、此时的氨水浓度偏大,挥发出的氨气过量。3 2:33min+ - + +催化剂红热状态及气体的红棕色不明显,没有产生白烟,说明氨水浓度偏低,挥发出的氨气量不足。结论 由实验现象可得当 V(氨):V(水)=1:1 时实验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催化剂红热程度明显,在短时间内就能观察到有明显的红棕色气体生成,且未产生大量白烟。第 6 页 共 8 页(2)催化剂活性探究(V (氨水) :V(水)=1:1)实验现象序号催化剂种类预热时间催化剂红热状况白烟 红棕色 气体 水雾 备注1 Cr2O3 3min + + + +催化剂红热状态及气体的红棕色较为明显,且未产生大量白烟,说明 Cr2O3 的效果较好。2

8、Fe2O3 4min + + + +催化剂出现红热状态及气体的红棕色效果一般,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一般。3 CuO 5min + + + +催化剂的红热状态不明显,红棕色气体较少,说明该温度下CuO 的催化效果较不理想。结论 由实验现象可得选用 Cr2O3 时实验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红热程度明显,在短时间内就能观察到有明显的红棕色气体生成。Fe 2O3 催化效果一般, CuO 催化效果不理想。第 7 页 共 8 页五、实验结论:(1)最佳氨水浓度为 V(氨水) :V (水) =1:1;(2)最佳催化剂种类为 Cr2O3。六、实验注意事项:(1)整个装置要求气密性好,且所有的仪器实验前必须进行干

9、燥。(2)实验需要高温,实验中在对双通管进行拆除时应握住两端,防止烫伤。(3)注意催化剂的填装:催化剂在双通管中应填充 3cm 左右的长度,不能留有间歇,且松紧适度,不能过松或过紧。(4)控制鼓气的时机和频率,防止催化剂在鼓气时吹跑。(5)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同时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和排到空气中,实验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并用碱进行中和吸收。问题与讨论:(1)哪些情况下会产生白烟?在实验中如何避免白烟的产生?答:产生的白烟实质上为 NH4NO3,由于反应生成了红棕色的 NO2 气体,NO 2 溶于水形成 HNO3,若反应气体中NH3 的含量过大,则 HNO3 与

10、 NH3 反应将生成 NH4NO3,即所谓的白烟现象。为避免白烟的产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氨水浓度或降低鼓气频率来减少 NH3 的含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干燥洗气瓶来减少 HNO3 的生成。(2)通过观察,哪些现象说明氨水的浓度过高或过低?答:氨水浓度过高现象:催化剂前端红热现象明显,红棕色气体不明显,有大量白烟生成;氨水浓度过低现象:催化剂前端红热现象不明显,红棕色气体不明显。(3)实验时除了氨水的浓度和催化剂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外,鼓气的时机和频率也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试分析鼓气的频率过快或过慢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鼓气频率过快时,NH 3 的浓度过大时会产生白烟,不利于红棕色气体的观察;鼓气频率过慢时,NH 3 的浓度较低,催化剂前端红热现象不明显,可能观测不到红棕色气体。 参考文献:1刘秀娟,王歌云.探索性实验教学设计:氨的催化氧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0,(31).2张婉佳,李燕红,曾庆旺.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的探究J.化学教育,2012,10:62-64.3党育红,郭毅,刘建中.再议氨的催化氧化实验J.教育与装备研究,1993(5):11-12.第 8 页 共 8 页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