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后进生”教育九江一中 汤福霞内容摘要:“ 后进生” 教育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难点,同时也是教育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首先就阐述了要树立正确的“后进生” 教育理念即真正被认定的“ 后进生” 是很少的,即使是 “后进生”也不是不可转变的,接着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转变“后进生” 的教育途径。关键词:“后进生 ” 教育理念 原因 教育途径后进生”也即称之为 “差生 ”或“学习有困难的”或“ 关脑迟钝” 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我们工作中最难啃的 硬骨头 之一啊!“ 后进生”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
2、的消极因素,若没有教育好,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后进生” 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他们若纠集在一起,还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能不能做好“ 后进生” 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一、 树立正确的“后进生”教育理念。实际上真正被认定的“ 后进生 ”是很少。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把“ 后进生” 分为思维 “沉睡”、天赋呈“隐性”、智力障碍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思维“ 沉睡” 型即思维尚未 “觉醒”的学生。如他在 谈谈对“ 后进生”的工作一文中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费加“ 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
3、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 后进生 ”。而正是这位“后进生”后来成为一名物理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费加是一位思维尚没有“觉醒” 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 激发他的觉醒 ”。第二类属于天赋呈 “隐性”型即“ 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后进生。这时就需要老师去发现他具有哪方面的天赋。实际上,前两类“后进生 ”实际并不是 “后进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或天赋暂时没有被教师发现罢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天赋” 上的差异。有些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而成为优秀生;而另一些学生的“天赋”则呈“隐性”,由于还没有被发现,再加上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而被判定为“后进生”。他们
4、的天赋被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就称之为“ 一个后进生的思维的觉醒” 。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作为一个心智尚待开发的“ 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 ,这种学习潜能需要教师去挖掘。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就是第三类学生,也不是不可转变的。他说:“但愿你循序而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 因此,要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树立一种理念就是真正被认定的“后进生” 是很少的,即使是“后进生”也不是不可转变的。二、了解分析形成“后进生”的原因。1、家庭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
5、关系。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目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子女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五世同居” 的大家庭日趋解体,小家庭日益增多,城市妇女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据调查,一般职工早出晚归,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机会都不多。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街头,游荡于闹市,他们很容易受坏风气的侵蚀、坏朋友的引诱和社会渣滓的教唆而变坏。现在社会上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往往心灵会受到极
6、大创伤,加上有的离异时谁也不愿意承担教育抚养的责任,这就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目前家庭教育中溺爱型和放纵型占很大比重。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做什么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管束,不加教育。有的则表现为放任自流,父母忙父母的,孩子忙孩子的,互不过问。另外,家庭成员不良的品德、行为习惯,对孩子也有很大影响。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示范、默许、鼓励和纵容往往是孩子在学校造成后进的原因。2、学校的原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 ”是导致 “
7、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之一。有些学校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突出地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学生死啃书本,抛弃了一切课外活动,学生身心畸形发展。许多学校把较好教师放在重点班,对重点学生重点辅导,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被另眼看待,打入“冷宫 ”。不少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教室中设“雅座” ,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后进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
8、,干脆来个“ 不学了 ”,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有的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简单生硬。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动接近青少年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3、社会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
9、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会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社会上的不良因素还是很多的,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倾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对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不注意。4、自身的原因第一、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后进生”往往没有明
10、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尽管他们的智力发展不慢,但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而有些学生则习惯于死记硬背,因此学习成绩较差。第二、既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后进生” 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不是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往往有着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甘居下游;另一方面,他
11、们又很要面子,害怕和反对教师在大庭广众中的批评,特别对教师“翻旧帐” 、 “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因为“后进生 ”并不满意自己所处的后进地位,内心深处还会时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当他们因稍有进步而受到肯定和表扬时,就会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但当他们受到外因引诱重犯错误时,又会感到积重难返,难以自拔,出于出现自卑情绪。这种自尊自傲和自卑自弃心理在“后进生” 身上就这样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斗争之中。第三、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性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 “后进生” 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
12、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意志薄弱的“后进生” 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这是导致他们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三、落实转变“后进生”的有效途径第一、热爱学生,使其消除疑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 ,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 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 “后进生 ”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转
13、化“后进生” 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 “后进生” 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第二、 寻找“ 后进生” 的“闪光点” 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 ”分为“思维尚未觉醒”“隐性天赋”和“学习有困难的”三个类型;那么对于前两类“
14、 后进生” 来说,就是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和“ 隐性天赋”。从“后进生” 的外显性看,对学习不感兴趣,与思维迟钝、健忘,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寻找“后进生” 的闪光点要比医生寻找病因困难得多。医生可以借助 X 光透视仪器、胃镜、超声波等医疗器械寻找病因,教师凭什么寻找“后进生” 的的闪光点呢?其实,教师可以通过 “足够的耐心”,指导 “后进生”参加社会实践发现自己的优点,帮助“后进生” 找回“自尊”来树立信心,寻找 “后进生 ”的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觉得越聪明”的观点,对“ 后进生 ”是绝对行不通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位学生名叫巴甫里克,他的闪光点
15、则是“ 到大自然旅游” 中找到的。巴甫里克曾被判定为“ 思维迟钝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有意识地多次带领他和别的学生到田野里和树林里活动。他在文中写道:“ 一到这种地方,巴甫里克就变得跟在教室里完全不同了。这个思维迟钝的孩子,对我和同学讲了许多他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趣的事情。 “当巴甫里克面对生物展现的一个个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世界,他的天赋在这个世界里闪光了。 第三、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后进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 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后进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后进生” 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 后进生” 教育的规律。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转变“
16、后进生”中,启发“后进生 ”回忆自己曾经 “辉煌”的时刻,告诫“后进生”要经常向自己输入“ 成功的意念”,感受 “超越自己的乐趣 ”。他说, “后进生 ”如果都用“这样的心态引导自己,时间长了,快乐地做实事的脑细胞就兴奋起来了,逐渐就形成一个牢固的兴奋中心了,那忧虑、烦恼、懒散的脑细胞就逐渐淡化了”。这种意念如果牢固地在大脑里扎根,就是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始,也是学习效果提高的前提。魏书生的“后进生 ”教育观是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 后进生”教育观。在哲学的观点上两者是一脉相通的。 第四、反复抓,抓反复“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因为 “后进
17、生 ”的思想转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 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的。要正确对待 “后进生”转变过程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对反复的“后进生 ”,仍然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总之,教育“ 后进生” 没有现成的妙策和固定模式,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既要看到“后进生”所存在的缺点,客观地分析“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又要善于利用“后进生” 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转化的契机,就定会使 “后进生” 变优生。参考书目: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人民出版社 1981 年出版。2、教学工作漫谈 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8-04 出版3、 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 年 6 月出版4、 蔡元培教育文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