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特点及其他1本文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 点拨:本文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本文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 41 岁,因为家境贫困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的情绪,80 余天后,终于桂冠而去。在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写下了这篇辞赋。文中内容夹叙夹议,想象之景,真挚之情,和谐交融,浑然为一。从我们今天来看,本文是一篇想象作文,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2本文
2、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点拨: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既窈窕以寻壑” 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这五个部分表现的正是作者情感发展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情景描绘中,以形象托出。本文开头一句,实际是作者经历了这一番情感发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内容的话
3、。3辞中的“松”“菊” 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 点拨:“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 饮酒其七)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 4请从“淡远”与“ 闲适”,“疏放”与“ 旷达”,“拙
4、朴”与“ 清新”这几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于归去来兮辞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点拨:应该是“淡远”“疏放”“拙朴”最为贴切。 “淡远”同“闲适 ”相近,都表现为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然而“ 淡远”比“闲适”纯净,其根源在于诗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从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闲适”则偏重于表现在朝官绅志得意满时的闲情,常笼上一层华丽堂皇的富贵气,或带有故作骄矜、雍容华贵的气派。 “疏放”同“旷达 ”相近,都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然而,“旷达” 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时行乐的方式来摆脱当时的苦闷,往往带有某种
5、悲慨无奈的色彩;“疏放”则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一心想在幽静的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守拙归园田。 “拙朴”同“清新”相近,都是在豪华媚俗的外衣剥落之后的淳真。但是“清新”更多地体现在一种语言文字的追求与雕琢中;“ 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读起来无限亲切熨帖陶公的语言看似简易,其实正是艺术造诣高超的表现。“精能所至,反造疏淡。”( 苏轼)这种语言,是超越了华丽雕饰之后,达到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标志。 5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发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出于真情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遥本应驾轻就熟,却偏还要“ 问征夫以前路”;待到“ 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情托于物:好的散文总是写得自然真切的。而要写得自然真切,必须要有寄托物,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见解、感情诉诸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真切、生动、感人,韵味悠长。而这一点,本文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