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守学生管理研究综述摘要:“留守学生”现象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他们的和管理教育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目前留守学生管理研究状况进行论述,以期对我国未来的留守学生管理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留守学生;管理;综述一、 引言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 ,并引起了关注,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日常行为和交往、心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二、正文(一) 什么是留守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很多剩余劳动力,而
2、且大量的向城市转移。所以很多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打工,成为了农民工。但是他们有没有条件带上他们的孩子一起,所以只好把孩子放在家里,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照顾,于是,留守学生便诞生了。(二) 留守学生管理研究现状当前,也有部分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规模、监护类型以及农民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了一定的研究。关于中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影响的研究目前只限于国内 ,国外还没有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三)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1、发展学校寄宿制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寄宿条件,政府投入几乎为零,学校应极大程度的挤掉教师的住房、阅览室、实验室等,极大限度
3、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住宿、活动。2、实行“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各班在新学年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为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班建立“学生之家” ,让“留守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定期走访“留守学生”家庭,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1) 、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学校要求领导挂年级,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 ,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 ;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
4、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队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孩子的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子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 、拓宽育人途径:学校在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途径上,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3、成立“留守儿童俱乐部” 。设立了留守儿童“谈心室” ,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开展快
5、乐“双休日”活动,组织留守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请法制、安全等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和利用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加强学校的食堂、寝食建设与管理,改善生活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创办寄宿制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把学校教育延到留守学生的家庭。(3) 、建立“留守孩子”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各校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四)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综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6、问题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道德品质等方面。下面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加以综述:1. 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研究者主要从学习成绩、学习辅导监督,学习动机和目的等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父母在外务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差异,儿童的学习成绩与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没有明显关系,只是少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出现了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学习态度的散漫。在学习辅导监督方面,与非留守
7、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者出现空缺的较多,学习监督力度不够。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外出,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学习辅导机会,部分孩子的辅导者出现了转移,少数孩子的辅导者出现空缺。留守儿童中需要辅导但没有人来辅导的人数所占比例达到了 21%,超出了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或请他人照料,监护人或者由于一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或者由于要承担沉重的家庭内外事务,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辅导小孩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学生学习落后,不少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和辍学等情况时有发生。2.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留守
8、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家里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下去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多半会自己去解决,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方式及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者发现也有少数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而且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自觉上进,表现良好。但这样孩子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生比男生突出。3.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正常成长的
9、家庭环境,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存在着学习生活放任自由,思想道德教育缺失,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的问题和危机。有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而产生了诸多不良的社会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放任自流,我行我素。部分留守儿童常常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约束力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道德严重滑坡。生活奢侈浪费,好逸恶劳。有的留守儿童生活上爱攀比、奢侈浪费,好逸恶劳。对金钱的支配缺乏合理性,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缺少社会责任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不尊敬长辈,狭隘自私。许多留守儿童不听祖
10、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不尊重师长;不诚实守信,狭隘自私,不关心别人社会行为偏差。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的良好引导,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等原因,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淡薄,道德社会化不完善,早期社会化陷入困境,人格发展存在缺陷,社会化行为产生偏差或失败。另外,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烦恼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所求助的对象有所不同,留守儿童更愿意向老师求助,而非留守儿童则更倾向于向同伴或家人求助。三、结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规范深入,研究体系还有待于完善,范围有待于扩大。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还需要更多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参与。参考文献:1. 专著:赖静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2. 期刊:程方生 教育学术月刊 2008 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