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引言 问题的一般提法为:(X1,Xn) 为n维随机变量,Y1,Ym都是X1,Xn的函数 yi=gi(x1, x2, xn), i=1,2,m; 要求(Y1,Ym)的概率分布.设(X,Y)为二维随机变量,讨论 (1)X,Y的一个函数Z=g(X,Y)的分布(X,Y)经变换后为一维随机变量), (2)简单地介绍二维向量(X,Y)到二维向量(Z1,Z2)(zi=gi(x,y),i=1,2)变换问题。,3.4.1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例子中总结出一般的方法。 例1: 设(X,Y)的分布律为,求(1)V=Max(X,Y);(2)U=Min(X,Y
2、);(3)W=X+Y的分布律。,解: (1) V=Max(X,Y)可能取值为:0,1,2,3,4,5。,PV=0=PX=0,Y=0=0;,PV=1=PX=0,Y=1+PX=1,Y=0 +PX=1,Y=1 =0.01+0.01+0.02=0.04;,同理,可求出其它取值的概率。所以V的分布律为,V=0,V=1,V=2,V=3,V=4,V=5,(2) U=Min(X,Y)的可能取值为:0,1,2,3PU=i=PX=i,Yi+PXi,Y=i,i=0,1,2,3.U的分布律为,U=0,U=1,U=2,U=3,(3) W=X+Y的可能取值为:0,1,2,3,4,5,6,7,8.,W的分布律为,W=0,W
3、=1,W=2,W=3,W=4,W=5,W=6,W=7,W=8,例2: 设X和Y独立,分别服从二项分布b(n1,p), 和b(n2,p)(注意两个二项分布中p是一样的),求Z=X+Y的分布律. 解: Z的可能取值为0,1, n1+ n2,固定k于上述范围内,由独立性有,可见,Zb(n1+n2,p). 这个结果很容易推广至多个的情形:若Xib(ni,p),i=1,2,m,且X1,Xm独立,则X1+X2+Xmb(n1+n2+nm,p)。直观上,按二项分布的定义,若Xib(ni,p),则Xi表示ni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而且每次试验中A出现的概率均为p,i=1,2,m,而X1,Xm独立,可
4、知Y=X1+X2+Xm是n1+n2+nm次独立试验中A出现的次数,而且每次试验中A出现的概率保持p,故可得Yb(n1+n2+nm,p)。,解:依题意,由公式,i=0,1,2,j=0,1,2,即Z服从参数为 的泊松分布.,r =0,1,,3.4.2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问题:设(X,Y)为连续型随机向量,具有概率密度f(x,y),又Z=g(X,Y)为X与Y的函数,若Z是连续型随机变量,要求Z的概率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求出Z的分布函数Fz(z),然后由FZ(z)求出Z的概率密度fZ(z).,例: 设(X,Y)的概率密度为 x+, y+ 求 的概率密度,解: 我们先求Z的分布函数FZ(z)。
5、,于是可得Z的概率密度为,当z0时, FZ(z)=0,当z0时,1Z=X+Y的分布:设(X,Y)的概率密度为f(x,y),则Z=X+Y的分布函数为,积分区域如图,化成累次积分,得,固定z和y对上式内层积分作变量变换,令x=u-y,得,于是,(*),由概率密度的定义,即得Z的概率密度为,由x,y的对称性,fZ(z)又可写成:,上两式即是两个随机变量和的概率密度的一般公式.,特别地,当X和Y相互独立时,设(X,Y)关于X,Y的边缘概率密度分别为fx(x),fY(y),则两式分别为,这两个公式称为卷积公式,记为fx*fY,即,例1: 设X和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它们都服从N(0,1) 分布,即
6、有,求Z=X+Y的概率密度。,解: 由公式,令t=x-(z/2),得,即Z服从N(0,2)分布.,一般地,设X,Y相互独立且XN(1,12), YN(2,22),经过计算知Z=X+Y仍然服从正态分布,且有ZN(1+2,12+22).,这个结论可推广到n个独立正态随机变量之和的情况,即若XiN(i,i2),(i=1,2,n),且它们相互独立,则它们的和Z=X1+X2+Xn仍然服从正态分布,且有ZN(1+2+n,12+22+.+n2).例2: 在一简单电路中,两电阻R1,R2,相互独立,它们的概率密度均为,试求总电阻R=R1+R2的概率密度。,解: 由公式,R的概率密度为,易知仅当 亦即 时 上述
7、积分的被积函数不等于零, 即得,将f(x)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2 M=max(X,Y) N=min(X,Y)的分布 设X,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它们的分布函数分别为Fx(x)和FY(y).现在来求M=max(X,Y)及N=min(X,Y)的分布函数.由于M=max(X,Y)不大于z等价于X和Y都不大于z,故有 PMz=PXz,Yz又由于X和Y相互独立,得到M=max(X,Y)的分布函数为,类似地,可得N=min(X,Y)的分布函数为,以上结果容易推广到n 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情况,设X1,X2,Xn是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它们的分布函数分别为 ,i=1,2,n,则M=Max(X1,X
8、2,Xn)及N=Min(X1,X2,Xn)的分布函数分别为,特别,当X1,X2,Xn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分布函数F(x)时,有Fmax(z)=F(z)n, Fmax(z)=1-1-F(z)n. 例: 设系统L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L1,L2联接而成,联接的方式分别为(i)串联,(ii)并联,(iii)备用(当系统L1损坏时,系统L2开始工作),设L1,L2的寿命分别为X,Y,已知它们的概率密度分别为,其中0,0且,试分别就以上三种联接方式写出L的寿命Z的概率密度.,解: (i)串联的情况 由于当L1,L2中有一个损坏时,系统L就停止工作,所以这时L的寿命为 Z=min(X,Y)。 由指数分布X,
9、Y的分布函数分别为,由公式得Z=min(X,Y)的分布函数为,于是Z=min(X,Y)的概率密度为,(ii)并联的情况由于当且仅当L1,L2都损坏时,系统L才停止工作,所 以这时L的寿命Z为Z=max(X,Y),按公式得Z=max(X,Y) 的分布函数,于是Z=max(X,Y)的概率密度为,(iii)备用的情况.由于这时当系统L1损坏时系统L2才开始工作,因此 整个系统L的寿命Z是L1,L2两者寿命之和,即:Z=X+Y.按公式,当z0时,Z=X+Y的概率密度为,当z0时,f(z)=0,于是Z=X+Y的概率密度为,下面我们再举一例,说明当X1,X2为离散型r.v时,如何求Y=max(X1,X2)
10、的分布.,解一: P(Y=n)= P(max(X1,X2)=n),=P(X1=n, X2n)+P( X2 =n, X1 n),记1-p=q,例8 设随机变量X1,X2相互独立,并且有相同的 几何分布:P(Xi=k)=p(1-p)k-1 , k=1,2, ( i =1,2) 求Y=max(X1,X2)的分布 .,n=0,1,2,解二: P(Y=n)=P(Yn)-P(Yn-1),=P(max(X1,X2) n )-P(max(X1,X2) n-1),=P(X1 n, X2n)-P( X1 n-1, X2 n-1),n=0,1,2,三、随机向量变换的定理 设(X,Y)具有概率密度f(x,y), U=
11、g(X,Y), V=h(X,Y),一般地,如何由(X,Y)的密度去求(U,V)的概率密度,为此,我们有以下定理: 定理. 设(X,Y)有联合密度f(x,y),且区域A(可以是全平面)满足P(X,Y)A =1,对变换,(i) 是一一对应的;,当(x,y)A时,(u,v)的值域为G,而且变换()满足,(ii) g,h在A中有连续偏导数; (iii)雅可比行列式J在A中处处不为0,则(U,V)(U=g(X,Y),V=h(X,Y)具有密度,其中x(u,v),y(u,v)是由变换()决定的反函数.,例1: 设X,Y相互独立,都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而U=X+Y,V=X/Y. (1)求(U,V)的联合
12、密度,(2)分别求U,V的概率密度,(3)讨论U,V的独立性. 解: 首先(X,Y)的概率密度为,记 A=(x,y)|x0,y0,显然有P(X,Y)A=1, 对变换(): ,当(x,y) A时,(u,v)的值域为:G=(u,v)|u0,v0,且此变换满足定理中的条件(i)(ii)(iii)变换()解得,所以,由定理得(U,V)的联合密度为,(2)可由(U,V)的联合密度求出U,V的概率密度fU(u),fV(v),(3)容易看出,对于任意u,v有, 所以U,V相互独立.,例2: 设X,Y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N(0,1)而,(R,)是平面上随机点(X,Y)相应的极经,极角,即有关系,求(R,)的
13、联合密度. 解:记A=(x,y)|(x,y)0,G=(r,)|r0,02, 显然有P(X,Y)A=1且变换 满足定理 的条件,并且,由定理得(R,)的联合密度为,顺便我们看出R,的概率密度分别为,并且R与是相互独立的。,注释 在求Z=g(X,Y)的概率密度时,可以再找一个X与Y 的函数W=h(X,Y)使得对变换 满足定理的 条件,利用定理的结论就可以求出(Z,W)的联合密 度,再由联合密度便可求出Z的概率密度。可以用此方法导出X+Y,X/Y,XY,X-Y等简单函 数的概率密度的一般公式。要求是重点掌握在独立 性条件下求几个简单函数X+Y,Min(X,Y),Max(X,Y) 的分布。,小结 本章
14、以二维随机变量为主,讨论了多维随机变量的 (1)联合分布 (2)边缘分布 (3)X,Y的独立性 (4)条件分布 (5)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对于多维随机变量不难推广,请同学自学 关于正态分布的一些结论:1若XN(,2),则,2若XN(,2),则,3若Xi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N(i,i2), Xi相互独立, i=1,2,n. 则,4(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0 X与Y相互独立(X与Y不相关); 5(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X,Y也服从正态分布;(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其条件分布也是正态分布; 6若X,Y为正态同分布且相互独立 服从瑞利分布;,若X,Y为正态同分布且相互独立Z=X/Y服从柯西分布;7数字特征:见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