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9.50KB ,
资源ID:280245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8024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与意义.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与意义.doc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与意义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迎来一个信息时代的时候,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姿态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人们也越来越受到对原有知识的不满和对新思想,新理论的渴望,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获取知识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集中的学校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

2、的。一个人通过学习糸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他在社会中生存,工作的需求。但是,在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高技术,高学历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社会里,对劳动者知识和技术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这也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为了适度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学科存在着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

3、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这些,本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研究: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面部分,以便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混合,而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中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4、并由此引发课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整合,就好像我们的传统菜“鸡蛋糕”的制作,互相渗透,形成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仍然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力地改善学习效率,真正地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二、课程整合的意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将其与课程整合有以下五方面的意义:1、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主题作用的体现。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有

5、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式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它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甚至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即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

6、。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如果即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3、多媒体系统具有超文本特征,因而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上的网络特征性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个别歇息,而且有利于出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传统 CAI 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只强调个别化显不够的,随着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

7、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 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3要特定的,满足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曾经有人通过实验,得到这样的结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

8、%。可见,多种媒体的结合既能使人能听,又使人能见,而且还能实践。这样的外部刺激对于人类对知识、东西的获取、保持、记忆是很有利和有效的。从网络特点的角度分析,它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资源库,提供了学生增长知识的来源,获取知识的途径,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纳量。从以上两方面得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它较传统教学的单一刺激,单一获取知识的途径,明显得保证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再则,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整合与课程改革恰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的主体地位,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成为主体

9、,主动思考与探索,并获得知识。另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创新教学结构的源泉和主要形式。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注重课堂活动的变革,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对课堂的组织形式、学生参与等都是一种改进,更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理念,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整合形式,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使实施个性化课程发展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课堂了教师的教学魅力和学生的学习个性充分得到体现。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

10、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和,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4所以,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融入日常教学,还得因时而宜,因科而宜。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