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完整教案导 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2、 懂得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基本要求;3、 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方法。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与要求,本次导言课集中讲以下三个大问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字20055 号)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
2、追求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国情。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因此,该门课程既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带有历史课特征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本门课程既然是一门历史课程,首先必须弄清历史分期。这是因为,弄清历史分期,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的分期,1840 年至 1949 年为近代,1949 年以后为现代。这种划分在学术界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但在历史教科书和历史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情形则较为复杂。目前高等
3、学校大多数的历史专业教科书基本上还是采取中国近代史(18401919 年) 、中国现代史(19191949 年)的传统写法。同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划分,也存在不同的意见。考虑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体系性,我们在历史2分期上采用学术界公认的近代(18401949 年) 、现代(1949 年至今)的分法,将中国近现代史分为近代时期上(18401919 年) 、近代时期下(19191949 年) 、现代(1949 年至今)三个大的时期,并相应地按照教材的上编、中编和下编的顺序来给同学们讲授。(一)近代时期 上 ( 18401919) ,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
4、做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又分为四个阶段:( 1) 18401860年,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 北京条约 的签订;( 2) 18601901年,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19011911 年,即从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的爆发;(4)19111919 年,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兴起。(二)近代时期下(19191949 年) ,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又分为四个阶段:(1)19191927 年,即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失败;(2)19271937 年,即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全
5、面爆发;(3)19371945 年,即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4)19451949 年,即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现代时期(19492014 年)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教材称做下编“辉煌的历史进程” ,又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 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19561966 年,即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3)19661978 年,即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19782014 年,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的主要内容本门课程作为一门带有历史课特征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因此,本门课程是大体上根据上述历史分期,按照3“一个主题、四条主线”的逻辑思路来设计教学体系与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即是说,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也是服务于这一
7、主题的。由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是通过“四条主线” ,即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得到体现的,因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将讲授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也就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一步加深的过程。从1840 年到 1949 年的 110 年间,英、法、日、美、俄等资本主义列强先
8、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强迫中国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夺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共达白银 1000 亿两。外国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破坏和抢劫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于估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阴谋侵略和无耻掠夺,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切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所以,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用血与火谱写的、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坚苦卓绝的奋斗史。
9、因此,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这一内容。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4史进程。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要内容。近代以来,通过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孜孜追求的梦想。100 多年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而殚精竭虑,历尽艰辛,但他们的努力却迭遭失败,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如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北洋时期的现代化选择、孙中山的现代化发展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间党派的现代化道路选择等,其结果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中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并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能使中国步入现代化的正确轨道,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由梦想开始变为现实。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阐明了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还要了解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内容。第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在中国政
11、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外国各种民主政治的模式在中国都提出过、讨论过或不同程度地实践过,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案提出以前,没有一种民主政治的方案是符合中国情况、能够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民主主义方案提出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还提出过多种民主政治模式,但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指导思想。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那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12、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历史证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5第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十分注重向西方寻找真理。但在近代中国,由西方传来的主义、学说远不止一种,中国人或接收或排拒,反应多种多样,这样就呈现出各种主义、学说泥沙俱下、分然并存的局面。如“五四”时期,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许多西方传入的主义、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平民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
13、义、工读互助主义、合作主义、唯意志主义,等等。这种种主义、学说都曾有人研究、有人宣传,在一个时期内形成了各种主义、学说争奇斗艳、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激烈论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占了上风,成为各种主义、学说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中国的需要程度,而且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理论的运用程度,取决于这一理论与中国实
14、际相结合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 “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每个大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这门课的
15、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追求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国情,并在此基础上,深刻6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说来,学习这门课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和要求:第一、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发展的客观社会条件,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为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会不断爆发革命,为什么一次革命失败了,又会爆发新的革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都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是有规律可
16、循的。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就是要认识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也许有同学会问,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干什么?这是因为,历史具有连续性,人们创造当代生活和未来世界都离不开历史遗留下来的客观社会条件。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遗留下来的客观社会条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和创造未来世界中,就能够处在比较自觉的状态,就能够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取得胜利。反之,就难免被社会生活的各种力量所束缚,处于盲目的状态之中,我们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总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将使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的国史、国情,进
17、一步了解“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它是“怎样变成这样一个国家” ,它“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等问题。第二、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古人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政治、经济、文化极不平衡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和建设,情况是特殊而复杂的,遭受挫折乃至失败是难于避免的。但是,中国近现代史表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虽然遭受过挫折和失败,但还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胜利有胜利的经验,失败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吸取。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就是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
18、训,使我们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从而增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7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第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建设现代化的奉献精神。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苦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青春甚至生命。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就是要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
19、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作出更大的贡献。第四,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本门课程是一门带有历史课程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使我们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历史知识是很重要的知识,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十分注重治史的国家,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懂得自己国家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的历史,那是不可想象的。英国著名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因此,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使人聪明的的中国近现代史,那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看来,我们应该重视这门课,学
20、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方法和安排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际,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不仅有着丰富而生动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史实,而且具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运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我们自身的思想实际,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21、决问题的能力。8其三,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历史事实出发,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规律、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课时比较少,只有 36 课时,但内容较多。如何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我们拟采取专题讲授与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将组织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如举行 12 次课堂讨论,观看 34 次电教片,有条件的话还将组织一次外出参观,组织同学们写小论文、心得体会或观后感等。但是,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关键还在于按时听课,做好笔记。因为老师讲课使问题集中,重点突出
22、,便于大家掌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希望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把这门课讲好、学好!思考题: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许多革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辛亥革命等等,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革命?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清和破解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逻辑起点,这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近代中国的国情,看一看中国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翻开中国近代历
23、史画卷,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幅血迹斑斑、触目惊心的图画。中国人被外国侵略者讥笑为“一盘散沙” 、 “东亚病夫” 、 “劣等民族” 。为了驳斥这种论点,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正确认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重温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完全必要的。(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9曾列入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行列。大约在 100 多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长达 4000 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世代相承,绵延不断。约在公元前 25 世纪,我国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出现了我国历史
24、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左右,我国便从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而当时欧洲的许多地区,还处在原始公社或其解体初期。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以后又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直到清朝前期,中华民族都以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居于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华民族一向以勤劳勇敢和智慧闻名于世,曾被人誉为发现与发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有许多的发明创造,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是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在长江、黄河流域种植水稻、粟等粮食作物丝和茶是驰名世界的传统特产。我国古代
25、天文学相当发达, 春秋一书留下了世界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载。约在公元前 4 世纪,我国就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甘石星经 。世界上发明铸铁冶炼技术最早的国家是中国,公元前 513 年,就已经能冶炼铁水,铸造铁鼎,比欧洲国家冶炼铸铁要早 l000 多年。隋代开始开凿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我国的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的军事防御工程。都江堰、赵州桥至今还在为人民造福。在中国历史上,有世人皆知的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四大发明,对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大大加速了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兴起,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 。古代中国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历学等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26、。古代的中国,冲击了世界,中华民族曾对人类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许多外国科学家都承认,在 15 世纪以前中国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等世界历史上少见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在唐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达到空前韵程度,国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10东方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曾是一些国家学习的榜样,各国派到长安来学习的达数千人,日本先后 19 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最多时一次达 500 人,曾经给日本文化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各国的文明中不断吸取营养来丰富发展自己。在
27、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多若繁星,文学典籍浩如瀚海。春秋末年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和亚洲思想文化史上,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在春秋末期著述的孙子兵祛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军事学经典。中国的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从神话传说开端,继之而来的是先秦散文、诗经、楚辞、汉赋、汉魏乐府、南北朝骈文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丰富多采,各具特色。唐诗是古代诗歌顶峰,其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尤为世界少见,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各族人民创造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刚健有为、崇德利
28、用”的传统文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民族危亡之际,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悲壮献身;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虽经几千年的兴衰变化,但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在自己的疆域里,掌握住国家主权,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 )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由 昌 盛 到 衰 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当时,商品经济虽有发展,并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清王朝是继明朝之后满洲贵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在清代前期,曾出现过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康乾盛世” ,社会生产力在封
29、建生产关系范围内仍然有一定的发展,耕地迅速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先进的国家之一。但是,到清代中期,即 1 9 世纪上半叶嘉庆、道光年间,中国开始走向衰落。封建专制统治制度黑暗,吏治腐败,文恬武嬉,贿赂公行,贪污成风,军备废驰,清朝劲旅八旗和绿营已成为游手好闲之辈,怯于公战,勇于私斗。清政府财政困窘,对广大人民横征暴敛,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国弱民穷,哀鸿遍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遍地蜂起,中国封建社会和清11朝统治均已到了它的末期。17 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主要的原因是清代中叶以后,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
30、,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具体表现为:1、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无地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地主以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或必要产品土地的兼并现象,到 19 世纪初达到十分惊人的地步, “田主不知耕,耕者多无田” ,他们所追求的是从农民身上榨取更多的地租,以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不是转化为资本。生产工具的制作和改进,耕作技术的革新与提
31、高,社会的扩大再生产,都是地主阶级所不关心的。农民在地主阶级的压榨下终年辛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没有条件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无力扩大再生产,这就必然导致封建的生产只能是经年累月地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和采用陈旧的耕作技术,进行简单的再生产。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把衣、食的生产紧密结合于家庭内部,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部门的结构和产品的交换流通处于极其落后的状态,造成了整个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绝缘性,造成了地方的独立性和落后性,它顽固地抵抗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采取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商人列为
32、四民之末,再加上封建统治者对工商业的强征派买、课以重税、垄断官营、匠籍制度等手段:严重地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最稳妥的获利源泉,地租至少“安坐而收其半” ,多者至八成以上,所以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往往把商业资财转移于土地,参与土地兼并,使有限的耕地面积和地主阶级力图无限占有土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动乱的经济根源。每一个新王朝初期恢复生产的措施,都是使农民定居于一地。这在客观上又起到了维持和稳定小农经济的作用。12明清之际虽然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别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是清王朝却一直顽固地加以压制,把先进的工业
33、技艺视为“奇技淫巧” ,致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幼芽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2、以中央集权的君主官僚统治为主轴的政治结构,到清代中期更加强化。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到清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皇帝不仅是“朝纲独断” ,掌握着国家的一切大权,出言为法,下笔为律,形成绝对的君权独裁,而且对其臣民握有无可争辩的生杀予夺之权。这种绝对君权的专制,造成了腐朽的官僚政治。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各级官吏是自上而下任命的。大臣由皇帝直接简任,低级官吏由吏部任命。封建国家的种种权力,掌握在自上任命的层层官吏的手中,形成以品级高低为标志的等级权力。下级官吏的升降荣辱,完全取决于
34、上司的好恶,而寡取决于个人政绩的优劣。全国以圣意为依归,在官场中看土司长官的脸色行事,取悦于上,讲究上下左右的关系成为牢不可破的官场陋习。这种官僚制度为贪官污吏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如在嘉庆、道光统治时期,大小官吏贪赃枉法,比比皆是。对百姓巧取豪夺,如狼似虎,更有甚者捏灾冒赈,侵吞地丁钱粮,私造印信冒支库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吏治的腐败,已形成颓风难挽的局面。腐朽的官僚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结果,必然严重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提倡尊孔读经,崇尚程朱理学。将理学中的。忠” 、 “孝”思想加以推广,以束缚人们的思想。清朝统治者沿袭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以四书
35、的章句来命题,以朱熹的集注为标准,以八股文为文章的体式,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种八股取士制度,使知识分子争事帖括,把科举视为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而视科学技术为雕虫小技,这就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清代前、中期,作为封建专制主义强化物的文字狱愈演愈烈。清朝统治者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想言行,实行严历钳制和残酷镇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连续大兴文字狱。对一切文字、著述,或因文而引申,或望字而13生义,只要清朝统治者认为触犯了君权,妨碍了贵族的统治,必兴大狱,置之重典,往往一案株连数百人。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
36、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威,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知识分子怕触犯时讳而避免接触现实,自乾隆、嘉庆以后,士大夫大搞训诂名物,专力从事三代秦汉文献的整理与考订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正埋头于故纸堆中考据典籍,知古而不知今,更不知除了中国之外,还有英吉利、法兰西。唯我独尊的绝对君权的思想体系在对外政策上的反映是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承袭了明朝的海禁政策,闭关自守,对世界一无所知。视中国为“天朝上国” ,视异国为“蛮夷之邦” , “化外之民” 。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政府闭关锁国,不仅明令禁止和限制华人出洋经商或侨居
37、国外,而且对少数被允许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也有种种限制,并组织公行,以垄断对外贸易。为了维护专制主义绝对君权的神圣基础,清朝统治者甘愿作茧自缚。划地为牢,对别国先进的、科学的东西不屑一顾,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害我心术”予以深闭固拒,严禁引进。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构筑了一道隔绝中外的壁垒,使中华民族长期孤立于世界潮流之外,遮蔽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阻碍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正当往来与交流。这是造成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3、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延缓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被改
38、造了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的言论成为万世不易的经典。这种封建主义文化,揉合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宗教于一体蒙上了一件由礼法,政教、习惯、传统等力量交织的外衣,又得到历代封建政治者的推崇和提倡,因而对被统治者的约束力量显得特别有力。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明理学以后,封建的宗法制度、等级观念更加严格。封建的宗法制是适应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家庭政治组织形式。它的核心是把“三纲” 、 “五常”作为治国治家的基本准则,把家长的权力扩大为君主的专制,家族宗法制成为封建14专制统治的基础因此, “三纲” 、 “五常”等一套伦理体系构成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准绳。对君主、对家长只能
39、绝对服从,帝王用此以统天下,人民依此以守秩序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文化结构,封建宗法制的推行,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泯灭了人们的个性,崇尚中庸,畏难苟安,乏于进取,这一切都束缚了民族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给中华民族的腾飞带来了历史的重负。( 三 ) 世 界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与 殖 民 扩 张1、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崛起正当封建社会的中国由盛转衰之际,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却处在迅猛发展的上升时期。1644 年清兵入关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此后,西欧国家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桎梏,打破了发展停滞的状态,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40、,把中国甩到后头,并开始了对亚洲国家的侵略。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它的影响下,l775 年,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1789 年,法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大革命。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到鸦片战争前,欧美的一些主要国家,都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在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比封建专制君主政体进步得多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意识形态,把封建社会从根子上彻底斩断挖空。资产阶级以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他们极力宣扬理性,倡导个性解放;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大力提倡科学研究,奖励科学发明:发展自由贸易,鼓励竞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
41、会生产力较之封建社会有了迅速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英国经过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前期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手工工场为机器生产所代替。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突飞猛进铁路与轮船相继出现,缩短了国家间的空间距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资本主义的繁荣,是与它对外疯狂的扩张侵略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分不开的。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国际市场,成为英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2、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的侵略 15早在 17 世纪初,英国殖民主义就侵入
42、了印度,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据点。1600 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印度和亚非两洲各地的贸易,后来逐步侵入印度腹地,把印度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和在东方扩张的基地。1819 年,英国侵占了新加坡这个通往东亚的咽喉,1824 年又侵入缅甸,到了 18 世纪后期,英国拥有的殖民地比其本土大 100 倍,是世界上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法国殖民主义势力这时也侵入了越南。沙皇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虽低于英、法、美,但野心勃勃,从北部陆路边疆威胁中国。早在 l7 世纪末,沙俄的势力就延伸到鄂霍次克海,占领了我国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左岸,把尼布楚一带割去。到 19 世纪,更是步步进逼
43、,侵略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总之,到了 l9 世纪中叶,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清王朝都已经走向衰落,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升时期西方资产阶级为了寻找殖民地市场,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充当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急先锋。二 、 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使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中英两国的贸易始于 l 7 世纪末叶。英国商品重炮无法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社
44、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英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找不到销路,而中国出产的茶、丝等,却成了欧美市场上的畅销货,这就造成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上,中国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便贿赂清朝官吏,向中国偷运鸦片。18 世纪中叶,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约 200 箱(每箱 100120 斤) ,到 l9 世纪初。已增加到 4000 箱,1838-1839 年间,更激增至 4 万余箱,吸食者在 200 万人以上。英国资产阶级从鸦片走私中大发横财,美国等资本主义列强也竞相效尤。造成了中国社会严重的烟毒祸害。鸦片的泛滥,严重毒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致使清政府吏治败坏,军备废驰,社会生产受到影响
45、,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优势地位被破坏,造成白银大量外流。182l 一 1840 年,外流白银在一亿两以上,引起银价上涨,形成银贵钱16贱的局面。白银外流,银价上涨,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了危机。烟毒泛滥,朝野沸腾,禁烟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要求。道光皇帝从维护清王朝利益出发,于 1838 年 12 月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于 1839 年 3 月到达广州后,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延祯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不法官兵。同时采取严厉措施,命令外国商人三天内交出全部鸦片和作出今后永不夹带鸦片来华, “如有带
46、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由于爱国军民的共同斗争。英、美鸦片商人被迫交出价值 800 万两白银的鸦片 20000 箱,共重 200 多万斤。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焚毁,准许居民和外国人到场参观。其时,远乡近邻成千上万的人赶来观看。欢声雷动,无不拍手称快。不到半年时间。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区,都掀起了查缴烟土、烟具的高潮。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予西方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勇气。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资产阶级诬蔑中国严厉禁烟是对英国的“侵略行为
47、” ,叫嚷中国禁烟给了英国一个战争的机会” 。1839 年 lo 月 1 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对中国出兵。1840 年 2 月,英国政府任命海军上将乔治懿律和驻中国的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对华交涉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国总司令,组成 4000 人的东方远征军向中国进犯。6 月 21 日到达中国广东海面,28 日封锁珠江海面,发动了鸦片战争。林则徐在军民支持下,防守严密,英军无计可施,乃沿海北犯,在厦门,又被邓延祯率师击退。英军继续北上,攻陷浙江定海。8 月,侵略军抵达天津海口,道光派琦善至大沽口与英军谈判。9 月,清政府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赴广州继续议和。琦善以惩办林、邓为条件,乞
48、求英军撤回广州。1841 年 1 月,英军在谈判中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琦善擅自与英军订立穿鼻草约 ,暗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款 600 万元。道光感到割地赔款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赴粤督战。奕山昏庸无能,5 月广州17战役失败,与英军签订广州和约 ,赔款 600 万元,清军撤出广州城。但英国侵略省不以所得为满足,8 月派璞鼎查率英军北犯,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相继失守。道光派奕经到浙江前线督战,奕经贪生怕死,连战皆败,清廷决定乞和。i842 年英军侵入长江口,溯江而上,8 月底,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赶赴南京求降,鸦片战争结束。2、 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
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在英军炮口威迫下,清政府派钦差犬臣耆英、伊里布于 1842 年 8 月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 。为了议定关税税率等问题,英国又强追清政府先后于1843 年 7 月和 110 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 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南京条约签订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接踵而至。美国和法国迫使清政府于 1844 年 7 月和 l 0 月,分别订立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取得在五口地区通商贸易和建立教堂的权益。订约后,法国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尔后,腐朽的清朝政府,又以“一视同仁”的卖国原则,相继与沙俄、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瑞典,挪威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大门终于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所打开。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卖国条约的签订,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说:“自从一八四 O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_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