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现状的实证分析1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现状的实证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在对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得出虽然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的结论,并指出了制约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最后,针对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外贸竞争力,出口 1. 前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条件下,竞争力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外贸竞争力是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援引和应用来说明一国(地区 )外贸状况的
2、一个概念。它是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1力(贾继锋,2001) ,充分反映了该国(企业)对外贸易的状况,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已被许多国家(地区)接受并采用。 长三角地区作为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地区,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但对于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则关注较少。仅有吴进红2等(2002)从商品贸易的依存度、区际贸易、进出口市场、利用外资等四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不断
3、发展,从评价外贸竞争力的一些重要指标出发对其外贸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评价外贸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商品转换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市场多元花程度等角度对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2.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2.1 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尤其是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从表 1 看,长三角外贸出口额经历了从 1990 年的只有 104.53 亿美元到 2000 年的 695.67 亿美元,增加了约 5.7 倍。而 1
4、990 年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仅为 0.3%,到 2000 年,占世界出口比重已经提高到1.11%,比 1990 年提高了 0.81 个百分点。从 2001-2007 年,长三角地区的出口额更是以年均 32%的速度增长,到 2007 年出口总额已达 4759.57 亿美元,是1990 年的 45 倍。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由 2001年 1.33%一跃上升到 2006 年的 3.19%。 从区域内部看,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出口规模上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由表 1 本文提到的长三角地区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的全部区域。 作者感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臧新老师的指
5、点和帮助,当然文责自负。 - 1 -/ 1 知,1990 年上海的出口额是江苏的 1.8 倍、浙江的2.4 倍。之后江苏不仅缩小了与上海的差距并于 2000 年出口额首次超过上海,而且还把浙江甩在后面。2007 年,江苏的出口额已是上海的 1.4 倍,浙江的1.6 倍,可见浙江的外贸规模已明显落后于江苏。 表 1. 1990-2007 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额及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亿美元) 出口占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年份 世界出口额世界比江苏 上海 浙江 总计 江苏 上海 浙江 总计 重(%)1990 41.39 74.31 27.73 143.43 29.43 53.21 21.89 104.
6、53 34700.00 0.30 1991 53.1 80.44 38.51 172.05 34.25 57.40 29.06 120.71 35300.00 0.34 1992 69.62 97.57 49.99 217.18 40.02 65.55 35.71 141.28 37000.00 0.38 1993 91.29 137.32 67.33 295.94 46.52 73.82 43.23 163.57 36870.00 0.44 1994 117.59 158.67 89.91 366.17 66.86 90.77 60.87 218.50 41683.00 0.52 1995
7、162.78 190.25 115.12 468.15 97.82 115.77 76.98 290.57 50200.00 0.58 1996 206.88 222.63 125.41 554.92 116.01 132.38 80.41 328.80 52540.00 0.63 1997 236.21 247.64 142.77 626.62 140.89 147.24 101.11 389.24 54550.00 0.71 1998 264.26 313.44 148.54 726.24 156.51 159.56 108.66 424.73 54050.00 0.79 1999 312
8、.61 386.04 183.05 881.70 183.10 187.85 128.71 499.66 54600.00 0.92 2000 456.38 547.1 278.33 1281.81 257.70 253.54 184.43 695.67 63580.00 1.09 2001 513.55 608.98 327.98 1450.51 288.78 276.28 229.77 794.83 59840.00 1.33 2002 703.05 726.64 419.57 1849.26 384.80 320.55 294.11 999.46 63279.00 1.58 2003 1
9、136.7 1123.97 614.11 2874.78 591.40 484.82 415.95 1492.17 72740.00 2.05 2004 1708.57 1600.26 852.13 4160.96 874.97 735.20 581.46 2191.63 88800.00 2.47 2005 2279.41 1863.65 1073.91 5216.97 1229.82 907.42 768.03 2905.27 103386.00 2.81 2006 2839.95 2274.89 1391.47 6506.31 1604.18 1135.73 1008.94 3748.8
10、5 117600.00 3.19 2007 3496.71 2829.73 1768.36 8094.80 2037.33 1439.28 1282.96 4759.57 / / 说明:“/”表示数据不详。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 2000-2007、上海统计年鉴 2000-2007、浙江统计年鉴 2000-2007 年以及 WTO 官方网站(.wto.org) 。 2.2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分析 相对于出口比重的增加,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则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提高的更为深刻和重要的标志。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可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本国(地区)全部商品3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小来表示。2001-2
11、006 年,在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中(表 2) ,虽然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在增加,但其出口比重却连年下降。相反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规模在扩大,而且比重也逐步提高,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在不断提高,到 2006 年这一比例已达 97.52%,比 2001 年提高了 2.12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工业制成品内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对长三角地区出口增长的拉动效益日益突出。2001-2006 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曾不断增加趋势(图 1) 。特别是 2006 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的出口突破了 2000 亿美元,达 2291.58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12、上升至61.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突破 1000 亿美元,达 1244.08 亿美元,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 33.19%。这充分说明长三角地区出口结构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工业制成品内部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这一变化趋势与世界贸易总趋势是一致的,也显示了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增强。 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虽然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主要还是以传统工业的制成品为主,与发 - 2 -/ 达国家(地区)相比,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很不高,而且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而且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虽然逐年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
13、表明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的结构虽然在不断改善,但就结构合理性而言,与发达国家(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表 2. 2000-2006 年长三角地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所占比所占比 上海 江苏浙江 总计上海 江苏 浙江 总计 重(%)重(%)2001 7.82 9.42 19.32 36.564.60 268.46279.36 210.45758.27 95.8402002 9.26 9.65 20.54 39.453.95 311.29375.15 273.57960.01 96.052003 12.32 11.3624.50 48.183.23
14、472.50580.04 391.45144399 96.772004 21.38 13.8632.07 67.313.07 713.82861.11 549.392124.32 96.932005 24.79 15.7738.12 78.682.71 882.631214.05729.912826.59 97.292006 27.53 21.0544.57 93.152.48 1108.201583.13964.373655.7 97.52 说明:表中所占比重指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002-2007、江苏统计年鉴 2002-2007、浙江统
15、计年鉴 2002-2007 2.3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指数(TC)既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可以衡量特定的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按照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设的统计委员会编制公布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10 类,63 章,233 组。在 10 类产品中,前 5 类属于初级产品,后 5 类属于工业制成品。这里我们选择了初级产品的 5 类和工业制成品中的 4 类运用产品贸易竞争指数4=(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公式分别计算出 2001-2006 年长三角地区主要产品的 TC指数(表 3) 。 由表 3 可见,在初级产品中,第 0 类产品(食品及活动物)的TC 指
16、数一直在 0 到 0.5 之间,说明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第 1 类产品(饮料及烟类)的贸易竞争指数在 2004 年之前一直都为正,但从2004 年开始变为负数,并且越来越小,说明此类产品的出口导向逐步被改变,竞争力不断下降。而第 2 类(非食物原料) 、第 3 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第 4 类产品(动植油脂、蜡)的贸易竞争指数则持续为负, 并且第 2 类和第 4 类贸易竞争指数的绝对值距离 1 也很接近,这说明这几类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贸竞争力亟待提高。在工业制成品中,第 6 类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第 8 类(杂项制品)的贸易竞争指数都大于 0
17、,其中杂项制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在 0.5 左右,表明长三角地区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第 6 类产品虽然贸易竞争指数大于 0,但接近于 0,表明此类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很微弱。另外,第 5 类产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第 7 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贸易竞争指数均为负。其中第 5 类产品的竞争指数在-0.5 左右,说明该类产品的竞争力很弱;而第 7 类产品的竞争指数的绝对值接近 0,并且从 2004 年开始由负转变为正,说明此类产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产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并逐渐赶上和超过别的国家或地区。总体来说,长三角地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不 - 3 -/ 断增强,但有些产
18、品的竞争力依然很弱,而且长时间得不到改观。 4000350030002500 高新技术产品 2000 机电产品150010005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年份 图 1. 2001-2006 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002-2007,江苏统计年鉴 2002-2007,浙江统计年鉴 2002-2007 表 3. 2001-2006 年长三角地区各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年份 0 类 1 类 2 类 3 类 4 类 5 类 6 类 7 类 8类 2001 0.360.33 -0.85 -0.36-0.82-0.420.03
19、-0.07 0.61 2002 0.350.15 -0.83 -0.42-0.95-0.450.07 -0.06 0.47 2003 0.260.20 -0.85 -0.44-0.97-0.500.07 -0.04 0.46 2004 0.15-0.24 -0.88 -0.29-0.97-0.590.08 0.02 0.17 2005 0.10-0.43 -0.88 -0.30-0.93-0.420.17 0.08 0.22 2006 0.12-0.47 -0.86 -0.34-0.87-0.370.25 0.11 0.25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2-2007、江苏统计年鉴 2002
20、-2007、浙江 统计年鉴 2002-2007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2.4 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很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长三角地区在巩固亚、欧、北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了对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开拓。2002-2006 年,从大洲的分布来看(表 4) ,亚洲一直是长三角地区出口最多的区域,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在 40%以上,但比重曾逐年下降趋势。欧洲和北美也是长三角出口的重点区域,比重都在 20%以上。对其他大洲的出口比例虽然都在 5%以内,但出口额在不断扩大。从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来看,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东盟等
21、依然是长三角出口的重点。2006 年,长三角地区对欧盟出口 896.98 亿美元,占长三角出口总额的 23.93%;对美国出口865.89 亿美元,占 23.10%;对日本出口 414.27 亿美元,占 11.05%;对中国香港出口 293.68 亿美元,占 7.83%;对东盟出口 281.97 亿美元,占 7.52%(图2) 。 - 4 -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1 同时对俄罗斯、巴西以及中东国家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市场多元化程度的提高显示了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增强。 尽管长三角地区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在不断扩大,但其出口市场集中度还是偏高,前五大出口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为 73.43%。出口
22、市场过度依赖于少数国家和地区,致使长三角外贸发展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极大,一些国家不时提出的反倾销和种种贸易壁垒已对长三角商品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表 4. 2002-2006 年长三角地区对各大洲的出口额及所占比例(单位:亿美元) 比比重比重比重比重比重年份 亚洲 欧洲 北美 拉美 非洲 大洋洲 重(%) (%) (%) (%)(%) (%)2002 464.95 46.52 219.6 21.97 227.4622.7639.433.9526.652.66 21.37 2.142003 650.6 43.61 366.34 24.54 349.9422.4552.143.4942.64
23、2.85 30.51 2.162004 943.41 43.06 548.38 25.03 519.6923.7277.413.5657.282.50 45.46 2.132005 1206 41.51 751.63 25.87 716.6924.6798.133.3872.592.50 60.23 2.072006 1500.01 40.01 985.51 26.28 935.9524.97149.163.98100.792.68 77.43 2.08 说明:此处比重指出口到各大洲的数额与长三角出口总额之比。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 2003-2007、江苏统计年鉴 2003-2007、
24、浙江统计年鉴 2003-2007 相关数据整理。 欧盟 23.93%其他 26.57%东盟 7.52%美国 23.10%香港 7.83%日本 11.05%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其他 图 2. 2006 年长三角地区对主要国家(地区)或国家集团的出口比重分布图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007、江苏统计年鉴 2007、浙江统计年鉴 2007。 3. 制约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1 2006 年长三角地区对俄罗斯出口 40.01 亿美元,对巴西出口 36.45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分别为 50.98%和 45.68%(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 2007、上海统计年鉴 2007、浙江统计年鉴
25、 2007)。 - 5 -/ 由上面分析可见,尽管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虽然整体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但从某些方面看,其外贸竞争力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长三角地区是外资的集中地,无疑外商投资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对于扩大出口规模,对于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优化出口结构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但长三角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无法获得核心的技术,而只能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从而导致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很不高,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出口结构不能从本质上得 1 到改观和优化。况且近几年来外资企业的贸易竞争指数(TC 指数
26、)一直在-0.1 和 0.1 之间,说明其外贸竞争力虽有所提高但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在长三角内部的发展 2很不平衡,有些地区对于外资的过于依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生经济的发展,而内生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又是开发海外新兴市场的先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长三角地区扩大出口市场的能力。 2.利用外资促进长三角地区外贸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与外资结合紧密的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但外资控制加工贸易的“两头”, 其可以通过限制性商业惯例、转移定价等方式, 控制了生产过程,人为降低增值率。加之加工贸易的进入门槛较低,世界上存在较多同类型加工经济国家,使得长三角地区出口的商品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商
27、品的价格会不断下跌,产品附加值也不断下降,竞争力也很难得到增强。虽然加工贸易对于促进外贸规模的扩大优势明显,但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进大出”的特点,所以与区域内经济运行关联度也不密切,而且其内部发展始终存在着发不平衡。2006 年江苏加工贸易出口额为 1061.3 亿美元,3 而浙江加工贸易出口只有 226.3 亿美元,仅为江苏的 21.32%。地区差距的扩大,加剧了长三角区域内外贸规模的不平衡。 3.长三角地区不仅外资发展迅速,而且民营经济也比较活跃,但区域内部各外贸主体的出口额同样也不平衡。2006 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江苏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77.06%,而浙江这一比重仅为 33
28、.43%。民营企业的出口又呈现相反的状况,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比重为 434.29%,而上海和江苏这一比重分别为 10.18% 、10.3%。这不仅不利于外贸结构的优化,也加剧了出口市场的不平衡性。这也使得浙江近年来对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一直高于江苏和上海,而江苏、上海由于对传统市场的“路径依赖” ,对于新兴市场开发要落后于浙江,所以长三角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程度始终没有得到很快提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的贸易摩擦事件的数量不断上升,而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重灾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一直以来劳动力成本低使长三角在产品出口的价格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加入WTO
29、后,竞争的焦点不单单表现在产品上,更多的表现在要素市场上,因此长三角地区在要素禀赋的优势方面已经受到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强烈挑战。而在国内,长三角不仅在受到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冲击,还面临着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区域的竞争。优势不在明显,压力却不断扩大, 加之近年来煤电油运供应全面紧张,能源、原材料 1 2004-2006 年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 TC 指数分别为-0.02、0.04 和 0.08 2 以 2006 年为例,江苏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为 1236.18 亿美元,占江苏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77.06%,而浙江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为 379.52 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为
30、33.43%。 3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 2007、浙江统计年鉴 2007 4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 2007、上海统计年鉴 2007 和浙江统计年鉴 2007 计算整理 - 6 -/ 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 1 制约,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软肋逐渐突显,这一切都将给长三角外贸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制约了相关外贸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 4. 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对外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显示了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在量的方面的提高,而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则显
31、示出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在质的方面增强。因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 快,长三角地区凭借其有利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市场潜力等优势,伴随着整体经济发 展,必然会迎来新的外贸发展高峰,外贸竞争力将会继续增强。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长三角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和缺陷,以及利用外资的观念和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等,长三角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外贸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避这些劣势,使得长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长三角地区应该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给全球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符合适宜的产业政策来改善产品出口结构,并加大投入以加快技术创新,
32、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并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进而提升长三角地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来辐射周边区域,以缓解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主动发挥上海的交通枢纽和外贸业的龙头作用,其他区域应打破地区行政壁垒,主动接轨上海并为接受上海辐射提供必要的配套措施,加快外贸资源的整合,从而推动区域整体外贸竞争力的发展和提高。 再次,继续拓展“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各类有能力的企业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努力开拓全球市场,特别是非洲、拉美等一些新兴市场。政府部门应协助提供相关信息并建
33、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来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使长三角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 最后,长三角地区在大量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同时,不能忽视内生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和帮助内生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并在与外资的竞争中得到壮大和增强。还应通过内资来加强自有品牌的建设和保护,培育出一批受全球认可的出口品牌,以增强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1 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长三角地区出口增速开始逐年放缓,2005 年为32.59%,2006 年为 29%,2007 年为 26.96%。 - 7 -/ 参考文献 1 贾继锋.重构优势:世后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M.上海:海社会科学出版,
34、 2001. 2 吴进红 ,浩,为付.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2(9):21-25. 3 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M.大连:北财经大学出版社,998. 4程春梅、汤明洁、张凤新.贸易竞争指数在外贸竞争力分析中的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 2000(9):1-43. Empirical Analysis on Current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Chen Fengl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35、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indexes of the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makes an overall appraisal of the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36、of Yangtze River Delta, then ge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s increasing constantl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export 作者简介:陈丰龙(1983 ) ,男,江苏盐城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制度经济。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