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77 ,大小:1.10MB ,
资源ID:27202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7202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 .pptx)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 .pptx

1、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与科技、文化、教育,高考历史 (新课标专用),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五年高考,答案 B 本题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

2、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婚礼中的配偶是否出于自愿及当时的择偶标准,无法说明民众是否实现了婚姻自主、门当户对观念是否已被颠覆,A、C两项错误;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D项错误。,知识拓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2.(2014课标,28,4分,0.529)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 易

3、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 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 “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作者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 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答题指导 本题要结合当时维新变法运动的形势进行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 尚未觉悟,维新派面临着来自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和顽固派的双重阻力。而西服代表

4、了西方 的生活方式,因此维新派提倡“易服”可以为变法运动营造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3.(2015课标,41,12分,0.48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 因。,答案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 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

5、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 解题首先找到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 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 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 评析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节假日切入,考查学生提炼表格信息 的能力。难度中等偏易。,1.(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 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

6、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 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 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 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2.(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 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 ) A.万国

7、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 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 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1880年已创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 国创办的报刊,A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 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知识拓展 报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

8、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 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 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 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3.(2016海南单科,17,2分)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 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 自由讲民权者,实

9、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曾将自己的辫子剪去,但由于要参 加科举考试,他们又重新“假装辫发”,这说明旧的科举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故选D项。 20世纪初,科举制度无法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失去了生命力,故A项错误;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 并不相融,故B项错误;发式并非区别新旧学的标志,新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的目的、内容 等,故C项错误。,4.(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

10、发齐眉,并梳拿破 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 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 C 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剪发齐眉,没 有体现男女平等的信息,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 击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评析 本题以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切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

11、迁,难度中等。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全面理解。,5.(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 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 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 B 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 命书,且认为这些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 社员的行为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不认同西式

12、婚俗,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出 历史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抓住时代特征。,6.(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 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 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 D 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 争购上

13、,忽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D 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西化状况,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 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 “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A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报刊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 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读材料,抓住国人对西方文化“重”与“轻”的着力点 进行分析。,1.(2014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 会生活变革的有 ( )

14、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 A. B. C. D.,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B 本题以图画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应注 意“民国时期”这一时间,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造型、家具摆设等细节,然后进行解 读。图画中人物的发型各异(有长辫和短发),有电灯。这些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 变化。图画中的饮食方式及墙上画作的风格未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此分析,B项正 确。,2.(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 因是 (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

15、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 B 新式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 装,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城市女性着装, 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仅从着装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体现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对时尚的 引领,故C项错误;D项只是旗袍本身的特点而非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 住设问角度进行辨析。,3.(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 习创于盐商,

16、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 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 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 分) 材料三 20世

17、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 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 (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3)19世纪后期,中国人

18、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 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 (1)据材料中“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得出“扬气”的含义是一种 奢靡的生活风气。分析影响应着眼于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及俭朴的生活观念的冲击。 (2)据材料可知“洋气”指的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 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材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天津通商后不出十 年”。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商品和文化的入侵等角度分 析。 (3)应将材料二、三进行比较,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中

19、认识到中国从被动卷入世 界、效仿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丰富世界文化的转变和进步。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应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从经济的发展、政 治形势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归纳。,4.(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 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 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

20、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 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 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

21、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答案 (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 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 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 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

22、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 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 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 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

23、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 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解析 第(1)问解答时注意运用史学研究理论,紧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 主题。观察历代节妇烈女人数柱状图,解读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信息,从而分析其原因。第(2) 问观察和解读材料乙、丙的图文信息,迁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有关史实,概括说 明结论,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运用史料的分类与鉴别等历史学科理论判断和说明选择的 材料及选择的理由,注意从史料分类与真伪、史料价值等角度分别说明。第(4)问解读材料丙, 迁移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变

24、化的史实来阐述“社会进步是女性解 放的重要前提”即可。,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2014课标,30,4分,0.336)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 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 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 流通税费较重

25、,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的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 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 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 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为开放,故排除B、D两项。,解题思路 关键是理解北京和天津外国片所占比重特别大的深层次原因,外国影片是直接购 自外商,而中国影片需要从上海拷贝并运送到京津地区。京津地区的电影院宁愿购买外国影 片也不从上海拷贝国产影片,这就说明国内电影的拷贝流通税费较高。,1.(2016海南单科,24,2分)1949年12月,

2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 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 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D 从材料信息“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可知,这一举措 旨在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高效的新闻宣传”,故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布办法并没有对其他媒体的要求,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 性调整,故B项错误;“统一发布”并

27、非“及时发布”,故C项错误。,2.(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 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 D 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报截图可以 作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姻 礼俗的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一幅报纸截 图及其中的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28、正确的是 ( ),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李时珍的本草 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因此由李 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 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 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 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

29、决,排除D项。,2.(2014浙江文综,20,4分)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 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 的排序应当是 ( ) A. B. C. D.,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不同 交通工具产生的历史时间。公共汽车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火箭出现于现代,火车出现 于工业革命时期,马车属于传统交通工具。由此可知D项正确。,3.(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

30、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 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片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 现。(10分),答案 (2)整理:材料二图片中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 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 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 们

31、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解析 (2)材料三中的观点,一是整理历史知识,二是探讨因果,实质上是对图片中出现的新事 物进行归类,并探讨这些新事物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即可。,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 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 C 本题以婆媳上冬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发现历史 本质的能力。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学

32、的场景,画家以质朴的表现 手法,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 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图片特征不符,A项错误;同期西 方流行画派是现代主义,使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与图片特点不符,B项错误;该画注 重表现现实而非艺术想象,D项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不同画派的特征及流行时段。,2.(2015课标,31,4分,0.295)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 当时 ( ) A.外交政

33、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 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 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方法技巧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经济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 改变落后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评析 本题以教育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新

34、中国的经济建设,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1.(2018江苏单科,13,3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 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 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B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 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

35、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故排 除A、C、D三项。,2.(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 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 B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36、“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 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 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 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 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3.(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 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

37、“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 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

38、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 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 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解析 (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或宗旨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 针、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 析。,4.(2015北京文综,41,10分)(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

39、发展方向。196 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 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 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 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6分),答案 (2)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 即可),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

40、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 这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1.(2013课标,31,4分,0.218)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 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 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A 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 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

41、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 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 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解题思路 教育为社会服务,体现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 新阶段。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 多种因素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本题以教材为切入点,说明 当时新中国教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色。,2.(2014北京文综,19,4分)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 重

42、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答案 A 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 析得出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 在1978年,C项错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D项错误。,3.(2014江苏单科,11,3分)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 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 A.1975年进行“全

43、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答案 C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图片中的“科教”这一限制词,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文 革后”这一时间限制词。A项发生在“文革”期间,从时间上排除;B项中创办“特区”和D 项中发表“南方谈话”都属于邓小平在经济领域的活动,与“科教”这一限制词不符,可排除 B、D两项。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因此C项符合题意。,A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8河南郑州一模,13)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

44、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 子高。1878年,我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宾英国绅商士女,令夫 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 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 ) 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 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三年模拟,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1878年时,郭嵩焘携夫人参加宴会事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后 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西方文化对中 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故选A项。

45、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仅从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洋务运动,故 D项错误。,2.(2018河南濮阳一模,29)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 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 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 ) 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蔡元培的“征婚启事”即征婚标准不符合传统礼教

46、和社会习俗, 许多说媒的人难以接受其征婚标准,这反映出当时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故选D项。A项中 的“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故B项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报刊的影响,故C项错误。,3.2018湖北七市(州)3月,281910年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 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 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这表明 ( ) A.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B.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C.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 D.晚清习俗变革的大众化,答案 B 剃发留辫是清王朝统治

47、的象征。长期以来,剪辫子意味着反清。从材料信息看, 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后,民间大受鼓舞,许多地方纷纷剪去辫子。这表明清政府的 统治不得人心,故选B项。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议案不能等同于顺应革命的潮流,故A项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晚清习俗变革的大众化,故D项错误。,4.(2017湖南衡阳联考,9)民国成立第一天,上海申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新国成立,百 度维新。余友喜,新君、新话连篇,呼其妻曰新娘子。妻不应。还呼之曰新相公,亦觉赧然无以 应。余友乃忽发新思想,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礼。”这在客 观上可以反映 ( ) A.部分民众对

48、新生政权的认同 B.社会习俗已完成了近代化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民众仍具有浓厚保守思想,答案 A 根据材料中“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礼”可知,民 国成立之初,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比较认同,故选A项。民国初年,新旧思想斗争激烈,故B项错 误;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5.(2017河南洛阳二模,27)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有 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这表明近代上 海 ( ) A.引领近代中国社会风尚 B.成为西方文化传播中心 C.妇女社会

49、地位普遍提高 D.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自通商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有传统的活动外,还“入戏园书场 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这说明近代上海社会习俗日益文 明开化,故选D项。,解题思路 注意关键信息,既有传统活动,又有近代西式活动,分析备选项即可解答。,6.(2016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27)“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 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 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 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 “文明”的核心是 ( ) A.交通工具近代化 B.物质生活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 D.工业发展近代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