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邯郸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九月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1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 .7第一节 总则 .7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 8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3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5第四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9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区 .21第三节 县(市、区)规划指
2、引 24第五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7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 .27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9第六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第二节 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 .31第三节 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33第四节 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4第五节 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38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第三节 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 .40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第一节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2第二节
3、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42第三节 中心城区建设 用地空间管制 .43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 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6第一节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6第二节 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49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51第二节 发挥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作用 .53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54第四节 推进规划实施技术创新 .54第十一章 附则 56附 表 57附 图 81邯郸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前 言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于 1999 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规划的实施增强了全市按规划用地、
4、管地的意识,加 强 了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通过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然而,随着邯郸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 镇、 产业用地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规划对各类土地利用的安排,已不能适应邯郸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修编。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 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和保 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引导土地向集约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支持邯郸市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按照河北省土
5、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部署,邯郸 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邯郸市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确定了各类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方案,强化了建 设用地空间管制,提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规划期内指导邯郸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邯郸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基期年为 2005 年,近期目标年为2
6、010 年,远 期目标年为 2020 年。规划范围为邯郸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 12070.67 平方公里。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第一章 规划背景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 113-115,北纬 36-37,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与晋、 鲁、豫三省接壤。全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东部为冲积平原。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第一条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 2005 年邯郸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利用情况如下:农用地面积 888763 公顷(1333.14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73.63%,主要
7、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和西部山地丘陵地带。其中耕地 660954 公顷(992.00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54.76%;园地 27249 公顷(40.87 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的 2.26%;林地 125532 公 顷(188.30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0.40%;牧草地面积为 13736 公顷 (20.60 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的 1.14%;其他农用地 61292 公顷(91.94 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的 5.08%。建设用地面积为 149600 公顷(224.40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39%,主要分布在市域中部和西部经济较发 达地区。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 1318
8、00 公顷(197.70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0.9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15508 公顷(23.26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2292 公顷(3.44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0.19%。其他土地面积 168704 公顷(253.06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3.98%,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主要分布在西部武安市和涉县。第二条 土地利用特点(1)东西部土地利用差异明显邯郸市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以京广铁路为界,东西部区域土地利用差异明显。东部平原以耕地为主,主要发展农业,是全市粮棉的主要产区;西部山区林地及其他
9、土地比例高,煤炭、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条件优越,采矿用地分布较多。(2)农用地比重大,以耕地为主全市农用地面积 88876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3.63%,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比例为 74.37%,主要分布在 东部各县;其次为林地,占农用地面积的 14.12%,主要分布在涉 县和武安市;园地和牧草地所占比重较小,占农用地面积的 4.61%。(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但布局较分散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由 1996 年的 907.53 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 2005 年的 3281.88 万元/平方公里,增长了 2.62 倍,同
10、期单位建设用地 GDP 由 2699.74 万元/平方公里增长到 7735.88 万元/平方公里,增 长了 1.86 倍。全市建设用地布局总体较为分散,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三区与马头城区同属城市规划确定的都市发展核心区,但相距较远,需各自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6”都市区(“ 1”指中心城区, “6”指邯郸县、肥乡县 、永年 县、成安县、磁县、峰峰矿 区等 6 个卫星城, 统称“都市区” 。)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尚未实现功能整合和布局优化。其他区 县的中心城镇集聚作用亦有待加强。(4)其他土地中裸岩石砾地比重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3全市其他土
11、地 16870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98%,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较大,占其他土地面积的 41.85%,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基础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耕地补充潜力小。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耕地补充主要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来实现。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三条 取得的成效(1)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邯郸市贯彻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和管理,严格按规划用地,严把预审关,保证了邯济铁路河北段、邯长铁路复线河北段、国道 106 线、邯临线等重要交通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了能源、矿产等重点项目发展用地,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促进
12、了经济发展。(2)规范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有效补充了耕地上轮规划实施期内加强了对耕地后备资源的摸底调查和分析,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全面实施,实现了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恢复了生态原貌,有效控制了土壤盐碱化趋势及危害。(3)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邯郸市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有效控制了城镇用地盲目扩张;土地利用方式逐步以集约利用、内涵挖潜、有机整合为主;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建设用地 GDP 成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4倍增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
13、提高。(4)改善了生态环境上轮规划实施期内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东部平原区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业污染防治和沙碱荒地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中部地区加强了水土保持以及岳城、东武仕两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西部山地林水资源重要分布区,通过统筹规划,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5)增强了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邯郸市严格按规划用地,严把用地闸门,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龙头地位逐渐显现。第四条 存在的不足(1)部分规划用地控制指标突
14、破上轮规划编制历史背景、基础数据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规划期内邯郸市经济社会发展估计不足,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未达到规划目标,交通用地规模突破规划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得到有效控制。(2)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不够上轮规划编制过程中,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衔接不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邯郸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发展、产业聚集区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上轮规划对各类用地的安排,已不能适应邯郸市经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5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3)规划实施中监管力度不够上轮规划实施期间,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5、和监督机制,社会各界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部门各行业用地规范性不足,用地粗放,出现 了随着项目用地需求而不断调整规划的现象,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也 难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五条 面临的机遇(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汽车、钢铁、装备 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邯郸市钢铁、煤炭、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南北经济融合步伐加快,将有效推动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独特区位优势的发挥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
16、的调整优化。(2)冀中南地区加速发展推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邯郸市打造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步伐,市域经济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在建设用地总量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将有利于推动区域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六条 应对的挑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邯郸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边缘, 发展环境相对封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大区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6域开放经济的逐步形成,与周边城市发展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将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逐渐形成,对区域建设用地的
17、需求在长时期内将保持持续增长。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增长空间不足,各项建设用地供给压力增大。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邯郸市定位为独具北方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同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用地需求不断增加,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二者间的协调难度增大。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7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第一节 总则第七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出发,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相协调,
18、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促 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立足于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围绕 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全面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近 远期之间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第八条 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统筹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落实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九条 依托优势,统筹中西东协
19、调发展致力打造集聚要素、承载产业、创造财富的重要平台,立足于把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8邯郸冀南新区建成继曹妃甸、渤海新区之后的全省第三大经济增长极,打造国家级钢铁循环经济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注重绿色增长、低碳发展。加快实施“3+3+3” 主导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纺织服装、文化旅游三大后备产业,巩固提升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规划至 2010 年全市 GDP 总量达到 23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2.5 万元;至 2020 年,全市 GDP 总量达到 6000 亿元,人
20、均 GDP 达到 6 万元。促进中西东区域互动发展。率先发展西部,加速中部繁荣发展,加快东部振兴发展步伐。以东部振兴规划实施为重点,抓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色园区、特色县城、 龙头企业、社会事 业六大突破点,加快推进邯黄铁路、邯济铁路、邯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 现代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交通便利、产业聚集、一县一业、生态宜居的特色经济区,全面提升邯郸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第十条 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积极打造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至 2010 年,城镇化水平
21、达到 45%以上,至 2020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58%,基本形成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9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战略以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前提,以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促 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实现对水体、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具有特殊功能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构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土地利用模式。第十二条 规划目标(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22、;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1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654200 公顷(981.00 万亩)以上,2006-2010 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在 4100 公顷(6.15 万亩)以上;2020 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651000 公顷(977.00 万亩)以上,2006-2020 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在 13000 公顷(19.50 万亩)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 568600 公顷(852.90 万亩)以上,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2)建设用地调控目标全面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引导建设用地合理增长,优化用
23、地结构。2006-2010 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6400 公顷以内,2010 年,建 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55600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35700 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控制在19900 公顷以内,分别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 87.21%和 12.79%。城乡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0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47800 公顷以内,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31.56%提高到 35.22%。2006-2020 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20600 公顷以内,2020 年,建 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24、167200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43400 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控制在23800 公顷以内,分别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 85.77%和 14.23%。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60300 公顷以内,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为 42.05%。(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标加大存量建设用地内涵挖潜,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标准,扭转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的局面。2010 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25平方米以内,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GDP 不低于 1.48 亿元,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91 平方米以内;2020 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15
25、平方米以内,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GDP 不低于 3.59 亿元,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95 平方米以内。(4)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坚持管护与保育并重,加强污染源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向绿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建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201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19%以上,工业污染物排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合理控制,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2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6%以上,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和全面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和标准。
26、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1第十三条 规划任务(1)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分析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上级下达的规划调控任务,制定邯郸市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2)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有序安排土地整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整理,努力提高农用地生产能力。按照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要求,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3)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保障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需用地。加快城
27、镇工矿用地整合,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4)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管制措施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划定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功能区,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与主导功能,制定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协调区域间用地矛盾,促进邯郸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5)落实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确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采用划定边界和管制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进行用途管制,划定城市用地扩展边界,用于规划期内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8、)12(6)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发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用地的生态功能,通过 制定土地利用管制措施,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7)引导和调控县级土地利用确定各县(市、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约束性指标要严格落实,不得突破,对园地、林地等预期性指标要加以引导、力争实现,促进形成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新秩序。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3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围绕土地利用战略,规划期内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空间布局,保护 生态环境,引
29、导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十四条 稳定农用地面积严格保护农用地,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量提质。利于农业现代化经营为目标,合理利用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充分发挥农用地生产、生态、间隔等多重功能。 2005 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888763 公顷, 2020 年,农用地面积为 907219 公顷,较 2005 年增加18456 公顷。(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2005 年,全市耕地面积为 660954 公顷(992.00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4.76%。规划 202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651000 公顷(
30、977.00 万亩)以上,占土地总面积的 53.93%。规划期内,对耕地保护压力大的中心城区范围、各县(市、区)城镇发展区、重要产业聚集区等区域,适量核减耕地保护任务。2005 年,全市基本农田面积 586000 公顷(879.00 万亩),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 568600 公顷(852.90 万亩)以上,全市共调出和核减基本农田 17400 公顷(26.10 万亩)。主要将中心城区及其扩展边界内、各县(市)城镇建设范围内、重要产业聚集区内以及重要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4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2)适当调整园、林、牧草地结构规划期内合理调整园
31、地规模,保持在 27300 公顷,略高于 2005年的 27249 公顷。有序增加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2020 年林地规模达到 16260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3.47%,比 2005 年增加37068 公顷。牧草地集中分布在西部磁县和涉县,规划期内调整位于城镇工矿和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的牧草地,2020 年牧草地面积为700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58%,比 2005 年减少 6736 公顷。(3)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科学合理安排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设施农用地和养殖水面规模。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适当增加畜禽养殖用地规模,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 准化养殖加工水平,积极支持规
32、模养殖场和牧业小区建设。2020 年,其他 农用地面积为 59319 公顷,比 2005 年减少 1973 公顷。第十五条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2020 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67200 公顷以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3.85%,比 2005 年增加17600 公顷。(1)合理调控城乡建设用地2005 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131800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43400 公顷以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1.88%,比 2005 年增加 11600 公顷。其中,
3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60300 公顷以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00%,比 2005 年增加18764 公顷。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5(2)保障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2005 年,全市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为 17800 公顷,规划2020 年全市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为 2380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97%,比 2005 年增加 6000 公顷。其中,规划 2020 年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达到 13800 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达到 7100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2900 公顷。第十六条 适度开发其他土地协调土地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对
34、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2005 年全市其他土地面积 168704 公顷。规划期内,重点对西部涉县、武安市和磁县等山地丘陵地区的荒草地,经水利部门论证批准的滩涂苇地等耕地后备资源以及曲周县盐碱化区域进行适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至 2020 年,全市其他土地面积减少为 132648公顷,比 2005 年减少 3.00%。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遵循“以绿网、水网为脉,以文化、 绿化为蕴 ,以生态、宜居为本”的发展理念,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优先安排基本农田,协调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工矿用地,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第十七条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加强生态保
35、育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以山系水网为依托构建生态网络屏障。各 项建设避让生态敏感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1)构建生态网络屏障对岳城水库和东武仕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武安国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6家级森林公园、峰峰矿区响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涉县省级森林公园,武安市青崖寨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及滏阳河、漳河、洺河等主要河流及沿岸绿化带等区域进行严格保护,形成市域生态网络屏障。(2)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河道、湿地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优先安排漳河、滏阳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等河流水利生态廊道;构建农田防护林网,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保
36、障蓄水、泄洪通道通畅,提高防洪蓄洪能力。第十八条 优先安排基本农田对东部平原区大名县、魏县、临漳县、广平 县、馆陶县、邱县、肥乡县等粮食主产县质量好、分布范围广的耕地和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注重对 中部和西部优质、集中连片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将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度相对较高、优质基本农田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区域划为基本农田集中区。重点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特用玉米、 优质杂粮”三大优势产业 基地划入基本农田集中区,加强保 护,注重 质 量建设。第十九条 协调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有利于区域发展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向需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能力的落后地区倾斜;在项目用地
37、选址环节严格把关,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尽量少占耕地和基本农田。(1)统筹布设交通运输用地优化交通网线布局,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道等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带动周边卫星城(邯郸县、磁县、成安县、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7肥乡县、永年县、峰峰矿区等), 辐射各县乡村的交通网络。积极支持邯郸机场改扩建,提升航空服务功能。加强各县乡村内部及其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全面实现交通现代化。(2)科学安排水利设施用地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完善跨流域丰枯互补的蓄、引、调工程体系,推进 重点地区、重要城镇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中西部山地丘陵区重点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38、,安排大中型蓄水枢纽工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东部平原区增强骨干防洪工程和河渠串联工程建设,治理水污染,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防治,逐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和农民生活条件。(3)合理布局其他基础设施推进区域电厂建设,加强变电站增容改造和新建工程,完善现有电网构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协调发展、布局合理、调度灵活、运行安全可靠的各级输变电网络和站点,发挥电力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第二十条 优化城镇工矿用地(1)完善城镇用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一区两 轴多节点 ”的城镇用地空间结构体系,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
39、用、推动形成城市组团式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一区”:指以中心城区 为核心,邯 郸县、肥乡县、永年县、成安县、磁县、峰峰 矿区为不同功能载体的六个卫星城组团式“16” 都市区。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合理增加卫星城用地,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8“两轴”:指沿南北向京广 铁路、石武客运 专线和东西向青兰高速公路、邯长 -邯济铁路及国道 309 沿线的城镇发 展轴,两轴上各城镇充分依托交通轴线优势,促进城镇快速发展。“多节点”:指除六个卫 星城和两轴城镇之外的其他 县(市)的县城。各县(市)利用自身资源条件,突出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城镇用地内
40、涵挖潜,实现城镇合理拓展。(2)采矿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优化布局引导采矿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向产业聚集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型独立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其他高污染性、危险性产业用地,与居住、商业等人口密集地区保持安全距离,并避让基本农田集中区。第二十一条 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加强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调整园地内部种植结构,提高园地产出效益, 发展优质果园。在优先保护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稳步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并充分利用荒坡地、沙荒地、裸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工程。以各类用地布局相协调为目标,有序减少涉县、磁县牧草地规模,在建设用地内部合理穿插布局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第二十二条 构建土地利用景观
41、风貌推进武安市青崖寨省级自然保护区、峰峰矿区响堂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峰峰 矿区响堂山和武安市武安国家级森林公园、涉县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建设,保留乡土植物群落生长和培育的用地空间,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加快赵王城遗址公园开发建设,整体保护人文历史景观,形成多样化的人文景观系统。实现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连片保护和利用,穿插合理分布。因地制宜,安排土地整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9理、复垦、开发项目,有序实施土地整治,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构建和谐的土地利用景观。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第四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 土地利
42、用综合分区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协调发 展”的原则,将全市划分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三个综合分区。第二十三条 优化发展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武安市、峰峰矿区和涉县,该区地处太行山脚下,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以第二产业为主。土地面积 364012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30.16%。其中农用地占 59.75%,建设用地占8.42%,其他土地占 31.83%,人均耕地 0.74 亩。该区 GDP 占全市GDP 的 33%以上,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占该区 GDP 的 75%以上。土地利用调控重点和方向: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划期末,该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81
43、899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 72788 公顷以上,切实提高基本农田质量,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达到 2012 公顷以上。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钢铁延伸加工、煤化工、循环经济等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工矿用地无序扩张,加快 废弃工矿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 工矿农林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利用目标。加强区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推进区域园林草等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用地的保护。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1第二十四条 统筹发展中
44、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邯 郸县、永年县和磁县。土地面积 255712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1.18%。其中农用地占68.88%,建设用地占 16.79%,其他土地占 14.33%,人均耕地 0.25 亩。该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产业密集,占全市 GDP 的 38%以上,是市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区域。规划期内,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土地利用调控重点和方向: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规划期末,该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141009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13159 公顷以上,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达到 2149 公顷以上。
45、优化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盘活城镇存量土地,引导城镇合理扩展,集约高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减少对城镇周边耕地的占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等主导产业。重点保障冀南新区发展用地,发挥其产业聚集作用,打造产业和生态相融合的国家级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加强磁县岳城水库和东武仕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城市饮水安全。积极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发展的绿色空间,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的景观格局。第二十五条 科学发展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成安县、临漳县、肥乡县、广平县、大名县、曲周县、魏县、邱县 、鸡泽县和 馆陶县,土地 总面积 587344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48.66%。其中农
46、用地占 84.30%,建设用地占 12.94%;其他土地占 2.76%。农用地中耕地 431407 公顷,占 该区土地总面积的73.45%,人均耕地 1.51 亩,在三个综合分区中最高。 该区经济发展水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2平相对较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90%以上,GDP总量不到全市的 27%,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 比重最大,占 GDP 的一半以上。土地利用调控重点和方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 规划期末,该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428092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 382653 公顷以上,加快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47、通过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达到 8839 公顷以上。开展盐碱地科技改造、沙地综合整治,发挥农用地的生态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合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中心镇和中心村。鼓励各县引进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区按照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已收集了解有关地质资料,充分考虑已探明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布状况情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依据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和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生态环 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及林业发
48、展区等六个土地利用功能区。第二十六条 基本农田集中区主导功能和划定范围:该区以耕地保护为主,是基本农田连片集中布局的主要区域,是全市粮、油、蔬菜等农产 品的主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该 区土地面积 650619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3.88%,集中在东部魏县、大名县、广平县、 馆陶县、曲周 县、邱县、 鸡泽县、肥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3乡县、成安县、 临漳县等十县,市域中部和西部基本农田集中区面积相对较小。全市共划定 20 片基本农田集中区,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435341 公顷,占基本农田集中区总面积的 66.91%,占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的 74.28%
49、。调控措施:区内应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要尽量避让基本农田集中区。鼓励区内开展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 田水利、 农 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活动。逐级落实和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制定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区内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确实无法避让的,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第二十七条 一般农业发展区主导功能和划定范围:该区以发展种植业、水产业、林果业等为主的区域。市域范围内除基本农田集中区、城镇村发展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林业发展区外,划入一般农业发展区。本区土地总面积为 346944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8.73%。调控措施: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严格限制非农建设,不得擅自改变用途;鼓励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发挥农用地多重效用和功能;加强土地整治,开展废弃工矿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第二十八条 城镇村发展区主导功能和划定范围:该区是城镇村发展建设与工业集中布局的区域。包括市级中心城区、各县级中心城区(15 个)、重点镇、一般镇和中心村及其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土地。本区土地面积 74750 公顷,占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4全市土地总面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