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6.50KB ,
资源ID:2705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7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歧视的弊端、成因及消除对策.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歧视的弊端、成因及消除对策.doc

1、教育歧视的弊端、成因及消除对策 王奥轩 何善亮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 实现教育公正已成为各国广泛认同的教育治理的基本原则。 而作为教育公正的相 对概念, 教育歧视以一种非外显的制度化行为隐藏于学校教育之中, 对学生自 我身份认同、 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都产生消极的制约作用。 等级竞争的教育文化、 功利性的教育制度加之教师职业道德缺失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消除教育歧视现 象不仅需要我们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价值准绳与最终归宿, 更需要挣脱被 竞争文化束缚的教育, 同时重视加强教师道德和教育素养。 关键词: 教育歧视; 教育公正; 教育伦理; 作者简介:王奥轩 (1993-) , 女,

2、 河南焦作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 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何善亮 (1963-) , 男, 安徽明光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 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教育学博士。 实现教育公正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 70周年 之际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强调教育是人的生存 和发展的权利, 教育要尊重生命, 尊重公正、 平等, 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 生活, 反对暴力、不宽容、歧视和排斥1。然而教育公正的理念在我国并没有 得到很好地实践。 作为教育公正相对立的概念教育歧视, 并非是一种外显 的制度化的行为, 而是以一种未编码、 非格式化的形式存在

3、, 甚至与某些善良的 主观愿望揉合起来, 蛰伏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2。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被人们 留意的教育现象, 如“绿领巾”“按分排坐”正是教育歧视的表现, 对学生个 性发展、人格形成和教育目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 一、教育歧视存在的弊端探析 教育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将人培养成有能力、健康的、有道德 的人, 这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因历史与现实因素形成并隐藏在学校环境 中的教育歧视, 有悖教育伦理价值和公正原则, 对学生自我身份的认同、 人格塑 造以及个性发展都产生消极的制约作用。 1. 学生自我身份认同面临危机 学生的自我认同就是学生对“我是谁”的回答和体验。具有稳定、合

4、理自我认同 的学生必然是自主性、独特性、反思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存在3。学生是一 个尚在不断发展的人, 其自我身份的建构处在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过程中, 是主动和被动不断交互的环境下的产物, 主要是基于学校生活情境并发生在学 校场域之中的。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 使他们自主、 独立的同时又完整地存在着, 促进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学生的学业成败体验、 班级地位威望以及教师态度评价都会对学生自我身份认同 产生重要影响。当一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的是学业成功的喜悦、教师和同 学的欣赏与友好, 那么他会对学校的制度和文化感到满意, 在学校中获得归属 感和优越感。 相反,

5、教师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 被贴上“差生”标签 的学生无形之中便会产生自卑感和羞辱感, 学生自我身份认同面临危机, 不知 该如何独特、完整地存在着。 2. 扭曲和践踏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而育人的真谛便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学生人格的发 展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 人格的发展是在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逐渐形成的。 对于学生而言, 产生相 互作用的周边环境主要是学校, 而在学校的情感体验又是其人格塑造的重要因 素。 马斯洛说过,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可能地帮助人实现自我。 如果教育以标准化 和均质化为培养原则, 那

6、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那些丧失了独特性的共同体而 不是自我。 学校将学生等级划分,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班级里享受着无上的荣 耀, 而成绩差的学生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的边缘角落, 他们在课堂上沉默寡言、 低 头不语, 内心的恐惧使他们不断躲避教师的目光。 久而久之使这些学生异化为自 卑消极、个性畏缩的“学校傀儡”。 3. 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流于表面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儿童, 每一个儿童又是一颗独特的种子。 ”心理学家 加德纳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肯定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与平等。 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 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 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一个人的特 点的4。教育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

7、的独特个性, 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使 每个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求同主义与社群主义思想意识的驱动使公正与正义的体验被个体超我的因素压 抑在各自的意识深处, 进而为不公正的教育歧视存在提供了合理性的观念基础 5。学校教育仅用知识来培养和衡量人, 学生只能成为装满知识的容器, 而不 是和谐发展的人。 学校道德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视野理想狭窄, 创新精神不 足, 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逐渐被磨灭。 教育者不能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以唯一而又机械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 试图塑造出整齐划一的个体, 其结果只 能是荒诞的。 二、教育歧视形成的原因剖析 教育歧视作为一个隐蔽而又复杂

8、的社会现象, 其产生有着诸多的历史和现实因 素。 等级竞争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歧视产生的思想前提, 功利性的教育制度为教育 歧视提供了现实的生长土地, 加之教师职业道德缺失这一重要诱因使得教育歧 视现象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 等级观念与竞争文化的根深蒂固 文化在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 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我国自先秦起教育中便存在等级竞争观念。直至今天等级尊 卑与竞争的观念依旧以一双“无形的手”控制和支配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片土地。 在通常的意识理解中, 我们会把竞争理解为激发动机的一种行为, 而竞争的现 代含义已经是“将他人排斥

9、在外”:“在本体论上, 竞争等同于否定他者的存在, 表达杀死他者的意愿”6。这样的文化与价值必然会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与层次, 而在竞争中失败的一方就会遭到教师和同学的歧视, 教师“无条件” 的爱也会因为其所处等级的不同存在天壤之别。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优胜劣 汰”的局面, 而不是试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2. 功利教育主导下的“唯分论”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之久。 可是应试教育的“唯分论”和“一切向 成绩看”的评价机制依旧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发展。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已经扭曲了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内心价值诉求。 “在学校教育的视界中, 知识被看成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和人之本质。 学

10、生是用知 识一片一片搭建起来的, 充塞于学生心灵的惟一就是知识。”7学生的价值根 据他们拥有知识的多少来判断, 而道德品质常常是学习的副产品, 被学习成绩 所替代。学校应该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展示和探寻人生方向的地方。然而, 应 试教育的标准化和素质教育的多元观念的鸿沟越来越大, 因材施教的理念只能 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功利主义下的教育培养的是精英与知识分子, 而不是 追求理智与和谐、善待自然与他人并懂得关心的完整个体。 3. 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使命感的缺失与不足 古语云:德, 才之帅也;才, 德之资也。 教师的职业责任与使命感作为一种情感因 素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良好的职业道德所

11、表现出来的教学热情和敬业精神 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发现, 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宠优歧差”的现象屡见不鲜。 据华东师范大 学对上海地区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表明, 在对待学生态度上, 10.25%的教师冷 落、歧视差生, 即便不歧视成绩较差的学生, 但不给予特别帮助的教师占 49.81%;有24.26%的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8。教师依据 学生的成绩, 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 无疑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 让学习成绩 较差的学生成为学校生活的边缘人物。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责任使命要求每 一位灵魂塑造者具备平等的教学意识和人文

12、关怀。 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活 动, 根本原因在于其“教育性”。 失去了“教育性”, 培养人的活动便近似于工 厂加工零部件, 追求的是标准和统一, 这样的教育便走向了异化。 三、教育歧视消除的相关对策 教育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关系到学生的生存与发展。 消除教育歧视是促进学生 发展的必要措施。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 的价值准绳与最终归宿, 营造自由平等的学校教育文化, 同时加强教师道德和 教育素养。 1.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价值准绳与最终归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论什么阶段、什么领域、什么层面的教育 改革, 若无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最终目

13、的, 便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改革, 便不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9。以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准绳, 面向全体学生的发 展,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以兼容并包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差异是消除教育歧视 的必然途径。 以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 是基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为目的, 更加侧重于学生 个体内在的成长, 指向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 包括道德、能力、审美、情感等。 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能力的、有道德的人。培养学生 学术竞争力的同时, 我们不能忽略学生本身, 不能忽略他们的目标、 焦虑以及与 其他人的各种联系10。 今天的学校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 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 体验。评价的方式结构越自然

14、灵活, 学生的发展越具有生机和活力。需要说明的 是, 以发展作为准绳并不是忽视人类的知识经验, 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教 育”, 而是强调两者的相互共建、相互提升的过程。 2. 营造自由平等的学校教育文化 教育是诞生于闲适自由的生活中。 从柏拉图创办的学园我们可以看到, 人们在生 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 在闲暇时光去思考、去辩论。从起源上看, 教育与你争我 夺、决出输赢的竞争是基本不搭界的6。然而如今的教育却处在竞争的阴霾之 下, 到处弥漫着竞争的气息, 这无形之中会给学生营造一种“非你即我”的竞 争环境。 营造自由平等的学校文化将会是消解教育歧视的一剂良药, 学生可以在 学校得到自己的发展, 从

15、而避免成为学校竞争的附属品。 多元的文化选择, 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给予学生自由平等的发展空 间。 如果一个学校的文化是消极的等级竞争, 学生学习的热情会降低, 人才培养 的规格也会受到影响。 自由平等的校园文化建设既需要从小处入手, 又要高屋建 瓴。从管理层面, 学校可以自身完善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同时充分 利用现有资源,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讲座, 从课程和教学、 教师教育和学生活动 入手。 在学校墙壁上悬挂相关名人标语、 办学理念、 学生作品来取代成绩光荣榜、 考试倒计时。 从精神层面入手, 学校需要普及教育平等自由观念, 培育教师及学 生的平等意识, 营造自由平等的舆

16、论空间。教师在心理上理解、肯定、接纳学校 文化, 课堂教学面向所有学生, 以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认 知结构重建。 3. 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与教育素养 教育系统外部的公平主要体现在法律和制度上, 为教育公正提供强有力的外在 保障。消除教育歧视单单依靠教育外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它是一个复杂的 “程序组合”, 更需要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依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过 程中形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发挥作用。 消除教育歧视, 成就所有学生发展, 要求教师具有深切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讲, 要加强 师德师风评比活动, 建立

17、监督机制, 通过自评、 互评和学生评, 选出优秀教师模 范并给予相应奖赏。定期开展教师道德、责任系列主题活动, 营造关怀平等的校 园文化。就教师个人而言, 可以通过阅读、讲座、沙龙、校本培训和行动研究来 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以责任、情感和爱支撑起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 进行人格修养的核心是形成教育活动中所必须的正义感。 这种正义感既是教育活 动进行的基础, 也是教师克服苦难, 同不同职业道德进行斗争的动力11。 同时, 教师要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 多一份关爱, 少一份责备;多一份欣赏, 少一份歧视。 总之,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 是师生灵魂之间的对话。 教师要立足学生成长的需

18、 要, 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 促进生命的自然展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 2015. 2袁强.学校场域中的隐性教育歧视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 2013 (12) . 3周杰, 周洋.论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与教育的应然姿态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8)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 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5贾婀娜.教育歧视现象的审视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 2016 (8) . 6高德胜.竞争的德性及其在教育中的扩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6 (1) . 7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 2004 (6) . 8郭黎岩.教师心理素质专题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11. 9吴康宁.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J.教育研究, 2012 (1) . 10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1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10.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