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 20 年高考 卷第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5)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
2、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6)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7)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8)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9)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2)(3)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4)(5)(6)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
3、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7)(8)(9)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能独立完成这些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2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1、讲解流程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
4、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这是一道关于 的习题。习题 2:这是一道关于 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131.(2010 年高考山东卷第 26 题)10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 1 全为灰体长翅。用 F1 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 200 只、黑体残翅 198 只。如
5、果用横线(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 A、a 和 B、b 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 和 。F 1 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 。(2)卷刚毛弯翅雄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雌果蝇杂交,在 F1 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雌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X 和 常 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 X 或 Y) ,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刚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在雌雄果蝇中都存在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 和 E、e 表示,F 1 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XDXdEe 和 XdYEe 。F 1
6、 雌雄果蝇互交,F 2 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 1/8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 ,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 X 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 X 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 用这只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获得 F1 ; 用 F1 中的雄果蝇和雌果蝇杂交,获得 F2 ; 统计 F2 中雄果蝇和雌果蝇所占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 F2 中雄果蝇占比例为 1/3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如果 F2 中雄果蝇所占比例为
7、 1/3 至 1/2 之间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如果 F2 中雄果蝇所占比例为 1/2 ,则 X 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A BA BA Ba ba ba b14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 2010 年高考山东卷第 26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
8、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5)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6)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基因的概念(基因与基因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二、讲解方法和学生
9、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讲题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疲劳。1、讲解流程略。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情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情况主要有三种:15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本题考查点) 。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
10、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混淆隐性纯合胚胎致死与隐性雄配子致死。 隐性纯合胚胎致死: AA 和 Aa 可存在,aa 不存在(本题考查点) 。 隐性雄配子致死:X AXA、X AXa、X AY、X aY 可存在, XaXa 不存在。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 现有一对
11、视觉正常的夫妻,生下一个患有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儿子,经过检查后发现,丈夫并没有致病基因。如果用横线(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 A、a表示相关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请画出这对夫妻的基因型的图示。这是一道关于 X 染色体特有基因的习题。习题 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 B 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 b 控制,B 和 b 均位于 X 染色体上,基因 b 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4)若
12、后代性别比为 1:1,宽叶个体占 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5)能否出现后代全为窄叶,且雌雄各半的情况,若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若不能说明理由_。这是一道关于隐性雄配子致死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162.(2011 年高考山东卷第 27 题)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 和 B、b 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根据 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基因的
13、自由组合定律 。F 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三角形:卵圆形=3:1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 1和 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2)图中 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 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7/15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AaBb、Aabb、aaBb 。(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 a、b 分别由基因 A、B 突变形成,基因 A、B 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不定向性 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
14、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 3 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 aaBB 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 用三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种子 ; 用 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 F2种子 ; F 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如果 F 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 15:1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如果 F 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 27:5 ,则
15、包内种子基因型为P 三角形果实 卵圆形果实F1 三角形果实F2 三角形果实 卵圆形果实(301 株) (20 株)17AaBB; 如果 F 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 3:1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或者:实验步骤: 用三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种子 ; 用 F1种子长成的植株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2种子 ; F 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如果 F 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 3:1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如果 F 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 5:3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
16、为 AaBB; 如果 F 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 1:1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18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 2011 年高考山东卷第 27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
17、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5)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6)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讲题的目
18、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疲劳。1、讲解流程19略。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双杂合体自交后代异常性状分离比。双杂合体自交后代异常性状分离比主要有 5 种情况: 151(本题考察点)性状 1:A 或 B 存在(A_B_,A_bb,aaB_) ;性状 2:A 和 B 都不存在(aabb) 。 97性状 1:A 和 B 同时存在(A_B_) ;性状 2:A 和 B 不同时存在(A_bb,aaB_,aabb)
19、 。 961性状 1:A 和 B 同时存在(A_B_) ;性状 2:A 存在,B 不存在;B 存在,A 不存在(A_bb,aaB_) ;性状 3:A 和 B 都不存在(aabb) 。 934性状 1:A 和 B 同时存在(A_B_) ;性状 2:A 存在,B 不存在(A_bb) ;性状 3:A不存在(aaB_,aabb) 。 1231性状 1:A 存在(A_B_,A_bb) ;性状 2:A 不存在,B 存在(aaB_) ;性状 3:A 和B 都不存在(aabb) 。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
20、高应用能力。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混淆种子与植株的杂交。种子和植株的杂交方法不同: 植株: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杂交。 种子:必须先进行种植,待长成植株后才能用来进行杂交(本题考查点) 。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只有当显性基因 C 和 P 同时存在时才会开紫花。现有两个纯合白花品种
21、杂交,F 1开紫花。若 F1自交,F 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110这是一道关于双杂合体自交后代异常性状分离比的习题。习题 2:已知某种植物的花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红花和黄花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探究红花和黄花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材料:多株该种植物的红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基因型未确定。这是一道关于种子和植株的杂交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3.(2010 年高考广东卷第 28 题)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
22、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 B 和 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有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 母亲 (父亲/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 减数第二次 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 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 不会 。 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1/4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 24 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111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 2010 年高考广东卷第 28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
23、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5)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6)理论联系实际,
2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2)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3)细胞的分化(4)细胞的减数分裂(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6)伴性遗传112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讲题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
25、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疲劳。1、讲解流程略。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两次染色体分离现象: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结果:等位基因不分离,配子基因型为 Aa。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单体分离(本题考查点) 。异常结果:相同基因不分离,配子基因型为 AA 或 aa。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26、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画系谱图方法不正确。画系谱图比较常见的错误有: 图形错误 1:将男性(方形)和女性(圆形)混淆。 图形错误 2:忘记将患者填充(涂黑)标出。 联系错误:世代间的连线混乱。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基因型为 AaXBY 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AX
27、BY 的配子。等位基因 A、a 位于 2 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113分析,正确的有( )A 2 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B 2 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C 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D 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这是一道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的习题。习题 2:有一对夫妇,丈夫是红绿色盲,妻子色觉正常。他们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色盲男孩、正常男孩、色盲女孩、正常女孩。请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这是一道关于画系谱图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
28、率。4.(2011 年高考江苏卷第 27 题)图 1 表示北纬 50某地区不同月份母鸡平均产蛋数的波动情况,图 2 是母鸡繁殖活动的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a、b、c 表示相应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 1 可知,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日光照时间 。(2)图 2 中激素 a、器官丙的名称分别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卵巢 。(3)图 2 中 c甲、c 乙的生理意义在于 通过负反馈以维持激素 c 水平的相对稳定 。(4)已知激素 a 分子为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 细胞膜上 ,这是因为 激素 a 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 。(5)从丙的静脉中抽取血液
29、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 (填下列序号)。 1 种 2 种 3 种 3 种以上(6)烷基苯酚是一类洗涤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类似激素 c 的生理效应。长期饲喂被114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 抑制 作用,从而引起激素c 分泌量 减少 。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 2011 年高考江苏卷第 27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
30、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5)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3)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115二
31、、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讲题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疲劳。1、讲解流程略。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脊椎动物激素的负反馈调节。脊椎动物的负反馈调节流程为: 促 X 激素释放激素促 X 激素(促进) 。 促 X 激素X 激素(促进) 。 X 激素过多促 X 激素释放激素、促 X 激素(抑制) 。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
32、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误解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特点。对于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特点一般有两种理解: 激素直接运送至靶器官和靶细胞(错误) 。 激素运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和细胞,但只对靶器官和靶细胞起作用(正确) 。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
33、,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研究表明,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TRH 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 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如果直接向人体内注射一定量的TRH 或 TSH,却无法使甲状腺激素水平大幅升高,试分析其原因,并画图解说明。这是一道关于脊椎动物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的习题。习题 2: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116A 在肝脏组织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存在B 在甲状腺组织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胰岛素的存在C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无法同时存在于同一段血管中D 一种激
34、素可以作用于多种细胞,一种细胞可以接受多种激素的作用这是一道关于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特点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5 (2010 年高考新课标卷第 30 题)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 ,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4 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
35、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 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 值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 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 1 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 。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 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 2。请预测1172 与 1 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若 2 小于 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 A;若 2 大于 1,则该溶液的生长
36、素浓度为 B 。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 2010 年高考新课标卷第 30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5)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
37、评价和修订。(6)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植物激素的应用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118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讲题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
38、集中、甚至精神疲劳。1、讲解流程略。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两重性的特点为: 同一促进效果,对应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 同一抑制效果,只对应一个高浓度。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效果,对应 0 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实验结论逻辑不清晰。清晰的实验结论逻辑为: 2 1,生长素浓度为 B。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
39、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 。左图为实验示意图,右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119这是一道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的习题。习题 2: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 ,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
40、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 (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 ) 请你给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则蒲公英的叶形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若_,则蒲公英的叶形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若_,则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这是一道关于整理实验结论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6 (2011 年高考福建卷第 26 题)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41、。人白细胞介素 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 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组无辐射损伤;组辐射损伤( 60Co 照射,下同);组先辐射损伤,1 天后注射 IL-18。14 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 0h、12h、24h、48h 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 免疫 器官。已知 IL-18 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 抗体(溶菌酶) 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组别 处理方法 0 h
42、12 h 24 h 48 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120(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编程性 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 少 ;从 (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 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 IL-18,3 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 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组相比,设置第组的目的是 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 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在
43、作物育种中,可用 60Co 放出的 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 诱变 育种,其特点是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至少答出两点)。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本题是 2011 年高考福建卷第 26 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
44、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5)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6)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知识要求121(1)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
45、面进行指导。讲题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疲劳。1、讲解流程略。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判定对比实验的自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组 1 和组 2 对比:是否有辐射损伤。 组 2 和组 3 对比:是否注射 IL18。 组 3 和组 4 对比:注射 IL-18 的时间。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
46、应用能力。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混淆自然突变与人工诱变的特点。突变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普遍存在(自然突变) 。 随机发生(自然突变) 。 方向不定(自然突变、人工诱变) 。 多数有害(自然突变、人工诱变) 。 频率很低(自然突变) 。 提高突变率(人工诱变) 。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122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习题 1:用低温诱导
47、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一般植物在种子萌发后到植物营养生长的苗期感受低温而完成春化。科学家发现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某些植物,可以使这些植物不经过低温处理就可以开花。某同学想要设计实验探究赤霉素对冬小麦是否有同样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赤霉素的适宜浓度范围。请简述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实验中的自变量。这是一道关于判定对比实验自变量的习题。习题 2:以下关于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工诱变和自然突变相比,有利性状的产生几率较高B 人工诱变和自然突变的具体结果都是无法预测的C 自然突变的几率很低,人工诱变可以大幅提高突变率。D 通过人工诱
48、变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基因。这是一道关于突变特点的习题。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7 (2009 年高考山东卷第 27 题)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 A、表示,乙病基因用 B、b 表示,-4 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 的基因型为 AaXbY ,-1 的基因型为 aaXBXb ,如果-2 与-312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7/32 。(2)人类的
49、 F 基因前段存在 CGG 重复序列。科学家对 CGG 重复次数、F 基因表达和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此项研究的结论: CGG 重复次数不影响 F 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 ,并与遗传病是否发生及症状表现(发病情况)有关 。推测:CGG 重复次数可能影响 mRNA 与 核糖体 的结合。(3) 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 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 小鼠的睾丸 作实验材料。制片: 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 解离固定液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将漂洗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