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63.50KB ,
资源ID:268943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6894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复习重点.doc)为本站会员(dzzj20080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复习重点.doc

1、教育学复习重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孔子思想:论语 孟柯:孟子儒家“思孟”学派: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 世纪初18 世纪初)柏拉图(Platon,公元前 427公元前 347 年) 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M. F.Quintianus ,公元 3596 年), 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 世纪初18 世纪初)(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第一本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

2、学 (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19 世纪中叶20 世纪中叶)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 世纪中叶以后)布卢姆(B.S.Bloom 1913-,美国)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布鲁纳(J.S.Bruner, 1915,美国) 教育过程 他主张教给学生知识的结构,提出早期教育(三个任何) ,倡导发现法。赞科夫(., 19011977,苏联 ) 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第一章“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定义一般称为广义教育的定义。 这里的“人”

3、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青少年; 这里的“培养” 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消极的作用。 一、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包括各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离开了教育者及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二、受教育者(学习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广义的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学生。决定谁是教育者谁是学习

4、者的关键是个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任务,而不是个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缺少了受教育者,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系统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者是主导者,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和学习、发展的主体;没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

5、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一、古代教育(一)原始教育在社会生和生活过程中进行(二)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学校产生的条件:脑体分工,文字出现(三)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统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主要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四)学校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而产生的,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的体系在不断完善。(一)学校教育逐步普及(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受教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四)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第

6、二章 一、人的发展的涵义人的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个人从坯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普通教育学关注的主要是儿童的发展,但要确立广义的发展观二、人的发展的特点(一)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 对儿童来讲,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藏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二)能动性 人是自主的 人是有创造性的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析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提供了发展的

7、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没有遗传素质,人就不可能发展;但遗传仅是可能性,不是现实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生理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对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环境是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三)学校教育有专

8、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来培养人(一)知识的认识价值(二)知识的能力价值(三)知识的陶冶价值(四)知识的实践价值三、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供物质条件(可能性) 提出需要(必要性)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才培养要求不同生产力对教育结构的影响是通过经济结构发挥作用的(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二)社会政治经济

9、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权利(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的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 (一) 、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培育人作用于社会(二)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三)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归根结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如将教育的独立性看成是绝对的,将会走向“超政治”、 “超阶级”。第四章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

10、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一)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二)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 一是就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素质结构。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二是就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三、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目的属于社

11、会意识范畴。教育目的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一)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也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向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还是社会。四、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 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由人的本性、本能需来决定,教育目的就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教育目的根据个人的发展制定,而非社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是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社会本位论 确定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

12、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满足社会需要之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的结果或效果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那托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者:人人都要参加社会主义 ;人人都要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接班人:人人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统一的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指素质全面发展要具有独立的个性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在每个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人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六、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普通中小学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

13、任何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七、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教育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简称“五育”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 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整体功能,防止片面性 坚持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第五章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的运行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学校

14、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实现教育制度的核心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 单轨制分支型(中间型):四、现代学制的变革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向单轨制和分支制发展 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五、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壬寅学制”(1902 年)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1903 年)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戌学制”(1922 年)解放前,一直沿用的学制2.新

15、中国学制的确立 建国以来的学制改革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文革”期间“学制要缩短 ”“教育要革命”第六章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存在二、课程的三个文本: 课程方案课程方案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 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四、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

16、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的教学科目。 学科课程的特点:有明确的目标,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强调教材和训练的价值。 活动课程 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 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作用,强调“做中学”,因人而异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 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倡导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

17、新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和实现课程的价值第七八九章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育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即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简言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 感知 理解 巩固 应用 检查心理准备 形成感 上升理 牢固地 知识迁移 了解情况形

18、成定向 性认识 性认识 记忆 形成技能 形成反馈创设情景指导观察启发思维指导复习指导练习调整教学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师生提出问题 假设和验证 归纳和总结(推理、实践) 优化和提升 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含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只有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成为完全的知识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是有区别的知识与智力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19、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五、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教育。 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是科 学性的灵魂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品德德育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实际包括学生实际(思想、生活

20、、知识) 、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实际。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七、启发性原则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提问激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问则疑,疑则思”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发扬教学民主八、因材施教原则只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要求针对学生特点有差别地教学课堂:“面向一般,兼顾两头”课外:加强个别辅导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九、中小学常用的教

21、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讨论法 研究法十、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的活动结构。(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个别教学班级上课制 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一、教学的的基本组织形式(一)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二)课的结构和类型 课的结构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结构是由课的类型决定的,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以综合课为例: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提出教学目的并讲授新课 巩固新教课布置课外作业掌握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

22、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但运用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组合,灵活运用,不能公式化。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 上课 课后的教导工作三、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四、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二)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五、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

23、的过程六、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第十章一、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二、德育的功能简单的说是“育德” 功能,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在青少年学生发

24、展中的导向作用极其重要 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德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三、德育的任务中小学德育任务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好公民; 第二个层次是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第三个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四、德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培养知道德认识,基础 晓之以理,以知引人情道德情感,动力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意道德意志,调控 炼之以志,以志树人行道德行为,表现 导之以行,以行炼人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注意全面性、多端性、针对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25、导之以行”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要求: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从发生论的角度看,学生的正确思想不是头脑中固有的,需要学习。联系实际是指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重视“养成教育”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二、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

26、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自信心,对学生的力量、能力、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充满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恒三、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要求:“一分为二” 地看待学生要看到后进生的“发光点”也要看到优秀生的不足之处, “响鼓用重锤”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四、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 、德育途径 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课外与校外活动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27、心理咨询 班主任工作 校园生活(二) 、德育的方法1、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2、榜样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典范示范评优3、锻炼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品德的方法。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4、修养引导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5、陶冶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6、奖惩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促进学生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28、7、制度通过构建良好的学校制度来引导规范和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第十一章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业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级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班主任素质的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家长的心肠.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善于待人接物三、班集体的教育功能1.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巨大的教育力量2.班集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班集体还能培养学生

29、的自我教育能力四、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是在学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的章程制度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即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五、集体的发展阶段1.组建阶段;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六、培养集体的方法1.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抓目标)2.健全组织,提高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抓核心)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抓活动)4.培养正确的舆论

30、和良好的班风。 (抓舆论班风)七、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 、了解和研究学生;(二) 、教导学生学好功课;(三) 、组织班会活动;(四) 、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 余生活;(五) 、组织学生的劳动;(六)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七) 、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八)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第十二章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对象是未成熟的人,任务是多方面的,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学生因素多样)示范性(通过示范影响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创造性(工作变动不居,要具有教育的机智)专业性(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教师劳动的价值:社会价值 从宏观上看,延续和发展人

31、类文明;从微观上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个人价值主要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实现自身的完善和满足,得到快乐和幸福。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模糊性、滞后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很难为人们所理解和充分认识。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教师的权利:指教师可以自主地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的许可。教育教学权科研权指导评价权获得报酬权参与学校管理权培训进修权2、教师的义务:指教师必须作出的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的一定行为的规定。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义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义务二、教师的“角色丛”教师的角色丛

32、是指与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相关的所有角色的集合。“家长代理人” 和“ 朋友、知己者 ”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管理者” 的角色“心理调节着” 的角色“研究者” 的角色三、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 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的开发社区内的新的知识资源; 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 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更密切地与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更经常的参与社区生活; 更广泛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 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其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四、教师的

33、素质结构1、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合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比较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毅力英国1999 年颁布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四项发展目标: 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 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 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文化方面的发展: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六大基本技能: 交往、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共同操作、 改进学习、 解决问题。日本1999 年 3 月完成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台湾地区 2000 年颁布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发展的十大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