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必修一 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 1 分封制1、 目的:西周建立后,为了 进行有效的统治 2、 分封对象: 王族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3、 分封制内容:形成四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诸侯对周天子有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的义务。4.分封制的特点: 通过层层分封,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分封的特点: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权在地方)5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对 周天子对地方 的统治,巩固 和扩大统治区域 。考点 宗法制1.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是 宗法制 ,它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
2、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定义是用 父系血缘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 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下,有 大宗 和 小宗 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宗法制的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 24 课 秦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考点秦的统一公元前 221 年,秦王 嬴政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 的 中央集权 的 封建 王朝秦朝。考点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名称的由来: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2. 秦始皇
3、首创的皇帝制度,具有 皇位世袭 、 皇权至上 、 皇帝总揽大权 特点,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秦始皇还建立一套以 皇权 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最高权力为 皇帝 所有,在中央,设置 丞相 、 太尉 、 御史大夫 三个最高官职。其职责分别为丞相为百官之首,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御史大夫 是副丞相,执掌 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负责 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 管理全国军务 。在 丞相 之下,设有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4.丞相的设置,开始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主线: 王权与相权 之争。考点 5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 分封制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 郡县制 ,
4、把全国分为 36 个郡 ,郡内又分为若干县。22.与郡县制相适应,建立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郡守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 对上承受中央政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 县令或县长 ,主要任务是治理 民众 ,管理 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和县的长官都由 皇帝直接 任命。3.作用:实现了中央对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另一个主线 中央与地方 之争的开始。4、秦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考点 6 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1汉:汉初,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埋下隐患。汉景帝平定
5、“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中期,在地方设 节度使 ,形成 藩镇割据 局面,削弱 中央集权 。3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军事上,兵权收归 中央 ,充实 禁军 。行政上: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 监督 。财政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北宋 积贫积弱 的局面。4 元:开创 行省 制度。中央设中书省,直接管辖河北、 山西 、 山东 等地。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行省之下设 路、府、州、县 ,在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行省的长官由 朝廷 任命。元朝在中央设 宣政院 ,管理西藏和 民
6、族事务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 的开端,它便利了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 中央集权 ,巩固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考点 7 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与相权之争)1汉初,汉武帝重用近臣,设 中朝 参与军国大事 ,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形成 三省 体制。 隋唐 时期,在三省中 尚书省 之下设 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 中书、门下和尚书 ,分别负责 决策、审议和执行 ,在 尚书省 之下,设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 分散。三省互相 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 相权 ,保证了 黄泉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3宋时,设 中书门
7、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元朝设 中书省 ,元朝后期,宰相权力 越来越大 ,削弱君权。考点 8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时,实行 察举制 , 孝廉 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九品中正制 。 门第 成为做官的凭据。3. 隋朝 时,出现并形成科举制,并一直沿用到 明清 。科举制是封建 选官制度 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 做官 紧密相连,有利于 打破贵族垄断 ,扩大 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 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 任命官吏 的权力,从 世家大族 的手中集3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 中央集权 。4.察举制、九品中正
8、制到 科举制 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 管理制度 的演变。考点 9 宰相制度的废除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 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2.通过 削弱相权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3. 明清 时期,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时期。4.明太祖废 丞相 ,设 殿阁大学士 。至 明成祖 时,形成内阁。阁臣拟处理意见,呈给皇帝,成为 票拟 。皇帝审定,太监朱笔抄出,交付实施,是为 批红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 。决策权仍在 皇帝 手中。考点 10 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君权进一步加强。康熙时设 南书房 ,扩大皇权。雍正帝时,为办理 西北事物 ,设 军
9、机处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 皇帝的 意旨拟写成文,军国大事均由 皇帝 裁决。2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 行政效率 ,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 皇帝 手中, 君主专制 加强, 中央集权 进一步得到巩固。3. 军机处 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 君主专制 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考点 11 希腊文明的摇篮1城邦制度:原因,希腊独特的 地理环境 。特点, 小国寡民 和 独立自主 。2公民: 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考点 12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梭伦改革(时间 前
10、六世纪初 )内容:按 财产多寡 划分公民等级, 公民大会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 四百人议事会 ,建立 公民陪审法庭 ,废除 债务奴隶制 。作用:动摇 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保障 公民的民主权利 ,为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间 前六世纪末 )内容:建立 十个地区部落 ,设立 五百人议事会 ,成立 十将军委员会 ,扩大 公民大会的权利 。作用:基本铲除 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起来 。4考点 13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公元前 5 世纪,在 伯里克利 担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2.伯利克里改革内容:所有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
11、职务,五百人议事会 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公民陪审法庭 成为最高 司法监察 机关。伯利克里为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观赏戏剧,发放 “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的评价局限性:仅限于 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除外) 实质是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积极性:为近现代西方 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对雅典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性:只是 小国寡民 的产物。第 6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考点 14 十二铜表法1.公元前 5 世纪,在 贵族与平民 的斗争中,罗马制定 十二铜表法 ,标志 罗马成文法的 诞生。考点 1
12、5 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1 万民法原因: 公民法 的狭隘性,帝国扩张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时间: 3 世纪 定义:适用于 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 ,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编汇成 民法大全 ,标志 罗马法体系 最终完成。考点 16 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1.对罗马帝国: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提供 法律依据 ,稳定了 社会秩序 ,保护了 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它保护 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 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缓解 社会矛盾 。但其实质仍是维护 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对世界:罗马法是欧洲历
13、史上 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 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罗马法还成为资产阶级反对 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力武器。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 7 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考点 17 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1640 年。 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共同统治英国,因这是一次 不流血 的政变,历史上称 “光荣革命” 。5考点 18 议会权力的确立1权利法案1689 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旨在 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限制了 国王的权利 ,保证了 一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地
14、位,标志英国 君主立宪制 确立起来。2. 代议制定义:议会由 选举产生 的议员组成,代表 选民 行使国家权力。作用:资产阶级实行 集体统治 ,防止 专制独裁 , 和平 方式解决利益纠纷。2 议会改革背景: 工业革命 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时间: 1832 年 意义: 工业资产阶级 获得更多议会议席,为 工业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保障。考点 19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形成: 1721 年,开始形成。 沃尔波尔 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2构成和职能:责任制内阁由 国王 议会 首相 阁僚 组成。内阁首脑是 首相 ,产生方式是 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由 国王 任命,对议会 负责,掌握 行政 权,有权 提名
15、内阁成员 ,有权 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内阁对 议会 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 制约 。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地位,是国家 元首 ,是 国家统一 的象征。第 8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考点 20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美国独立前是 英 属 13 个殖民地,美国诞生于 1776 年。2独立之初的美国政体是一个松散的 邦联 。地方权力大过中央,影响美国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考点 21 美国 1787 年宪法及评价背景:1776 年,美国独立后是一个松散的邦联,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787 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1. 内容:规定美国是一个 联邦
16、制 国家,联邦权力高过各州权力。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 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中央权力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行三权分立,把 国家权力 分为 立法、行政、司法 三部分。立法权由国会 掌握,总统掌握 行政权 ,是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 最高法院 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 制约 ,防止专制 出现,体现了 三权分立原则 。2.评价:积极性:1787 年宪法是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强调 加强国家权力 6, 突出 “分权与制衡” 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一定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 奴隶制度 的合法性,不承认 妇女、
17、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平等的 权利。3 1789 年,美国第一次总统选举, 华盛顿 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也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 两 届的先例。考点 22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 19 世纪 中期, 民主党 和 共和党 对峙局面形成。2特色: 两党 对垒, 轮流 执政。3实质:都是 资产阶级 政党。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 10 课 鸦片战争考点 23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 年 1842 年,中国对战 英国 )根本原因:英国 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直接原因: 1839 年,林则徐 禁烟运动 。考点 24 南京条约及其影响背景:1840-1842 年,鸦片
18、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内容:割地:割 香港岛 给英国赔款:赔付英国 2100 万银元 开放口岸: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由一个对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 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考点 25 战火再燃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 1860 年,中国对战 英法联军 ) ,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 。2.结果:中国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 1858 年, 天津条约 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
19、十处 通商口岸,赔偿 英法 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长江各口岸 通航。4. 1860 年, 北京条约 。内容:承认 天津条约 有效,增开 天津 为商埠,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 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 白银。 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半封程度 加深了 , 中外反动势力 公开勾结。7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考点 26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51 年-1864 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制定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1.为了 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1853 年冬,太平天国颁布 天朝
20、田亩制度 。2.内容:土地分配: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式:以 户 为单位,按 人口和年龄 平分土地产品分配:原则: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式:规定 每户留足口粮 ,其余归 国库 目的: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3.意义:积极:是太平天国的 革命纲领 ,反映了 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 的思想结晶。局限性:体现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 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由 洪仁玕 提出的改革方案。2内容:向西方学习,官员由 公众选举 产生,发
21、展 工商业 ,开设 新式学堂 。3评价:中国人第一次提出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但迫于形势,未能 实行 。第 12 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 27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年 1895 年)1 背景:根本原因:日本 明治维新后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需要 直接原因:1894 年, 朝鲜 爆发农民起义,请求援助。2过程:黄海大战,涌现英雄 邓世昌 。日军在 旅顺 进行大屠杀,在 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4 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割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 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两亿两白银 开放口岸:开放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
22、商埠资本输出: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 割地: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口岸: 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资本输出:拓展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强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 ,掀起 瓜分中国 狂潮。 8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程度 大大加深了 。考点 28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 1901 年)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间组织 义和团 发动 反帝爱国 活动,旗号 “扶清灭洋” 。2过程:1900 年, 英 美 俄 法 德 意 日 奥 八国,从 天津 进犯
23、北京,在 廊坊 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8 月,攻陷 北京 。考点 29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1.内容:赔偿各国白银共 9.8 亿两 ,以 关税和盐税 作为抵押;在北京 东交民巷 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拆毁 北京至大沽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 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 总理衙门 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2.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 ,使中国 税收 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 京津 至 山海关 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而惩治支持义和团的
24、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 外交途径 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由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半封社会。第 13 课 辛亥革命考点 30 武昌起义1辛亥革命背景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实行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思想:宣传 天赋人权 和 自由平等 学说, 上海 和 东京 成为宣传阵地,代表人物有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组织:1894 年, 孙中山 在 檀香山 创办 兴中会 ,是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 年,在 东京 成立 中国同盟会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政治纲领,创办机关
25、刊物民报 ,是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行动:同盟会发动一系列起义,其中 黄花岗起义 最为壮烈。导火索:四川的 “保路运动” 。2 武昌起义1910 年 10 月,武昌起义爆发,揭开 辛亥革命 序幕。考点 31 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 年 ,定都 南京 ,以 五色旗 为国旗。2.1912 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出版、集会、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 行政、立法、司9法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明确内阁总理和总统的权力关系。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的进步意义。考点 32 辛亥革命的评价(注:辛亥革命(1912 年)最初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关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学界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有人认为成功失败各一半。但就其本身而言,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和肯定的。而辛亥革命的失败也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