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 下 半 年 形 势 与 政 策 试 题本 次 考 试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 必 答 题 和 选 答 题必答题必须作答,所占分值为 50 分(字数在 1000 字以上);选答题请在5 个选答题当中选择任意两个作答(每题字数在 500 字以上)每题 25 分。文章要求: 紧密结合自己实际;一律手写,不接受打印。一 、 必 答 题 文章题目:择业与成功文章内容: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择业、就业理念和态度;你对择业与成功的关系的认识;你在就业择业成功的征途上有何所想所为。择 业 与 成 功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
2、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我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往往成为我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择业与成功,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渴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们怎样才能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正确择业、走向成功成为我们今天所要思考的问题。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提升,成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观日趋呈现低迷状态,影响着犬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与个人成功发展的问题上,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衡量与把
3、握?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准备要迈入社会的我。职 业 生 涯 规 划 : 提 升 就 业 能 力 的 基 础首先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提 升
4、 就 业 能 力 的 关 键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良 好 的 心 理 素 质 : 提 升 就 业 能 力 的 根 本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
5、的小事,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正 确 的 择 业 心 态 : 提 升 就 业 能 力 的 保 证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
6、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认为以上几点,是真确择业与成功择业的基本,亦只有这样做,才能正确择业从而步向成功。二、选 答 题 :1、您认为员工是否应该有不计较报酬、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你怎么看中国社会目前的老板,社会上的老板给你什么印象?企业将员工中的优秀成员有可能会变成老板吗? 2、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家庭背
7、景,成长经历,在你的成长中谁对你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什么?你的父母是如何对你进行教育的,对你的人生成长有没有好处?3、关于“诚信“你有何看法?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你觉得应该如何把握?同事和你出现了误会,你如何处理?4、在工作中,有些同事的能力和学识也许不如你,但却凭借其他原因,获得领导的青睐,你会怎么面对?假如你的一位同事比较善于在各种场合向领导汇报他的工作,甚至夸大事实。最近一段时间,常常是你做工作,他受表扬。你怎么办?5、有的人天生就喜欢竞争,有的人把一生的坚持当作准则,而有的人把创造当成乐趣,还有的人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当成奋斗目标。那么你呢?有人认为工作环境和待遇是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你
8、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谈谈这个问题。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107、115、145、212 、280、338 和 413 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 ,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
9、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 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对 205 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 4.9%的有明确的设计。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
10、、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
11、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应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
12、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
13、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
14、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15、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 2006 年度调查报告” 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 “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
16、等、靠、要” 。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 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 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
17、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 ,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 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 2006 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 年全国共有 413 万名
18、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去年增加 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 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 大众化” 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策探析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毕业前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有些省市在执行这些政策时打折扣。如,政策规定“省及省会城市打破户籍限制”,但许多城市为了局部利益对外地生源的专科毕业
19、生做出落户限制规定。 (二)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高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供给结构严重失衡。有些学校的专业划分过细或专业设置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三)部分用人单位“求高”趋势提高了就业门槛。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引致的毕业生生源“充足”让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上更加挑剔、更加苛刻。的确,随着社会进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一部分用人单位需要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高层次的人才加盟
20、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冲击,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企业单位对待毕业生态度居高自傲,形成了“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靠边站” 的盲目求高现象。并且从近年来的形势来看,这种“求高” 的趋势仍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在客观上对许多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利影响。 (四)毕业生的个人因素 1、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就业能力偏低,不能充分适应社会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但高等教育的改革却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由于没有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新机制,学
21、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就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相当一部分高校对高科技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不清楚。这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满意程度必然降低,就业成功率自然不高。2、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大学教育是脱离了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是为社会所认可的培养较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在享受这个层次的教育时,学生个人必须支付相对较高的费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学生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很容易产生急于获得与其高等教育
22、费用成绝对正比或是更高比例的物质回报。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策 (一)就业市场要加强就业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如今形形色色的人才市场的确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供需见面的平台,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真正在人才市场觅到合适岗位、签约成功的几率是相当低的,且不少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的就业市场未能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就业市场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致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建设,促进就业市场信息化,力求在市场运作中节省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3、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统一规范、有序竞争,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二)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课程 1、做好专业调整。专业设置要市场化。首先,要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坐在办公室里搞决策,名校办什么专业,也跟着办类似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雷同。应该在市场预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定位、师资情况,做出适合的专业设置。其次,利用就业作为反馈,将教学质量不高、就业不好、前景不佳的专业减招或停招,这是大学专业设置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方法,无疑将使大学生受益。 2、专业课
24、程要社会化。人才培养要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更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走出招聘误区,完善用人单位聘用制度。用人单位聘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能胜任工作、具有潜力的人才,盲目崇拜“光环” 、信仰学历,忽略对个人实际能力的考察,无疑为造假行为提供了市场。由此,应形成“不求最好,但求最适” 这一用人观念和“重能力、轻经历”考察人才的方式。对于学生提供的材料,用人单位应建立起严密的核查制度,主动与学校沟通,辨识材料的真伪,使造假者无空可钻。 (四)毕业生个人
25、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增强自身在专业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竞争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指出:学校教育最多只能占一个人一生的三分之一,而其他的三分之二教育,一方面与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关,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来源于工作地点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他认为,人们高估了学校教育在人一生中的作用,而且只是强调认知技能,而严重忽视非认知技能的教育和作用。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容易造成期望值过高而落空,以致最后对就业充满牢骚。同时,现在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到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中的实际问
26、题结合起来,增强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做准备。 2、调整择业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大学生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才能确立合适的择业角色。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想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的,要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极有可能走入择业的误区。有些同学的择业期望值过高,一心要找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其结果是常常碰壁,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大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在择业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遵循“服从社会需要原则、发挥优势原则、有利于发展成才原则” ,并且能从小事做起,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努力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
27、做好本职工作,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多形式、多元化的局面,对于这一带有时代特点和长期性的社会问题,我们应给予重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方向性和教育性。 首先对职业生涯作一下我自己的总结。查找资料知,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以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方案,且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从事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
28、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我们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就是要让我们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这就是要我们从大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这四年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毕业时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我认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应从大一做起,根据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重点不同和心理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几个阶段。大一时主要适应大学生活的基础上,思考未来,认清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制定学习目标,合理设计大学生活。大二
29、也就是我正处于的阶段,进入职业初选期。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毕业方向,深造或就业等。三年级为职业规划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大三应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大四是直面就业期。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作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通过 3 年学习进一步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自己,并探讨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信息和材料。强化求职技巧,探讨求职受挫的心理调试,要积极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掌握国家人事劳动部门的就业相关政策,积极面对人才交流市场。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30、是我们成功就业的第一步,既要了解自身情况也要清楚外部环境,即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从 1998 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到2002 年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毕业生人数以每年 60-70 万的增加,就业率就不断下降。 2001 年,114 万;2002 年,145 万;2003 年,212 万;2004 年,280 万;2005 年,338 万;2006 年,413 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 年 6 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 80%,2002 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 2003 年就业率降为 75%、2004 年
31、 73%、2005 年 72.6%。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大学生就业将会愈来愈难。 在这种就业形势下,想解决就业问题,国家有政策帮助我们,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光靠外部的帮助,更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能力。我们要抛弃过去的眼高手低的缺点,努力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白自己真正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再也不是原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况了,我们必须把自己摆到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把自己的择业范围扩大。在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中选择自己的职业,施展自己的才华。 总共十二周的学习期
32、间所得的收获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完的,更主要的是使我对将来有了认识,不再是像以前那种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况了,对自己也对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不至于在将来面临就业时才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这门课虽没像其它的课那样有具体的知识可学,但对我的意义却远胜于具体的知识。这就像灯塔之于航船在关键时远胜一点动力能源,因为如果航向不对或不明确,能源再多也只是徒劳,甚至越行越远。 大学就业指导课即将结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应从是否有利于自己才智的发挥,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出发,分清主次,作出抉择,切不可因一味求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失去良机。因此选择职业时,要站得高,看得远,放开视野,理清思想,把自己的
33、命运紧紧和祖国的命运连结在一起,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牢牢把握职业选择的主动权,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把自己铸造成祖国栋梁之才现代人的择业观念 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 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 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 ,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 ,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择业观是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 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择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 ,也是择业者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择业观属于择业过程的心理层面 ,社会的需
34、要程度,职位的地位,经济收入,地理环境, 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等都是择业者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因素 .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进行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这就是说,人们的社会行为都是受思想观念直接支配,引导的.择业者的择业行为主要是受择业观支配的.面临职业选择的人都有其特定的择业观.正如世界上没有叶片形状 ,色彩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社会中也不存在择业观完全相同的人.总之,择业观是人们在择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择业观受世界观的制约,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在择业过程中的折射与反映;择业观受人生价值观的支配
35、; 择业观具有时代性,主体性,选择性,区域性与层次性等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现在人的思想总是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有稳定的收入,还要有节假日等等。多数学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的就业制度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竞争可以发扬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首先它体现公平,有利于选择人才;其次提供实力较量,有利于人尽其才,优胜劣汰,变为主动,调动了个人的
36、积极性,通过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心理,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并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不畏缩,敢于从头再来。在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包括如下几个要求: 1树立从基层做起和艰苦奋斗的择业观念从基层做起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成功人士的共同体验。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农村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毕业生磨砺人生,艰苦奋斗、成就大业的需要。我国加入 WTO 后每年农业人口将减少近 l000 万减少的
37、人要转移到小城镇去,所以要发展小城镇。另外电信、保险、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筑、服务等行业的从业人数将大幅度增加,这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奋斗领域需要有志之士去奉献去拼搏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人才流动的观念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人才的合理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职业流动创造了条件。个人一生中就业岗位的变化增加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率提高人们选择职业的范围和地域扩大。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毕业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 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充分相信自身能力相信用人单位正在推崇“为能而用” 的人
38、才理念在择业时要勇于打破陈规陋俗要有独树一帜的胆略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摒弃“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降低一次就业的期望值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要学会在职业流动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3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加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应当看到,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创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9、。另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高校毕业生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延伸教育和不断学习对于适应职业的需要和重新选择职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教育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势在必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需要日常教育和专门的就业指导。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和保障措施从而鼓励和帮助毕业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走出一条既符合社会需要又利于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随着我国加入 WTO 的步伐,我
40、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 GDP。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握住这大好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力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此,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俗所说的“职业规划” 。对现在“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所准备。职业规划强调的是,要从填报高考志愿到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规划。 如何有效利用大学四年或者更长时间充实完善自己?如何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诸如经济、恋爱与婚姻
41、、理想与信念、道德与情操等问题?如何使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出色?提出这些问题及回答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将极大地决定一名大学生的未来。它无疑为迷茫中的大学生又多了一个方向标。 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应贯穿大学四年 ”的呼声很高,很多大学生提出了就业指导服务不能仅仅是“季节性快餐 ”,而应为全程性指导服务,全方位切入。事实上,从国外的经验看,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呢? 要正确的自我定位 自我评估,要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无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自己经历过
42、的有意义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就拿来看看,经常回想自己爱出错的地方,以后就尽量地避免。 做好自我规划 自我规划就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明显。要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再努力。完成一个个的目标,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在大学的四年里,每个人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但是归纳起来也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年为检测时期,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自我定位。来到大学的校园里,不要埋头于学习,注意看一下周围的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就业的,不妨为自己找准方向。第二年为定向期,知道了自己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更清楚的为自己定位了。在此期间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第三年
43、为冲刺期,在定向的基础上好好的努力。不要空虚的过大学生活,到头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四年为分化期,大四到了,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分化很明显。总的来说,大学四年的规划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 学校应承担职业指导的责任 对于职业指导,我们在来看看美国的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 美国实行的也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协调进行。学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参” 。美国高校一般都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而学校就业指导的重点就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44、,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 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就业指导中心还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收集、整理的就业信息都要输入电脑,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中心每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并负责接待雇主来校对毕业生进行面试。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率往往高于其他渠道。 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究
45、竟缺乏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不是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工作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杜娟(合肥学院外语系 安徽合肥 230601)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目前大学生择业趋向多元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直接关系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择业冲突 择业技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098X(2009)01(b)-0195-01经过我国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快,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取向趋于多元化:
46、一方面,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勇于开拓创新、讲究务实高效、敢于面对竞争和风险等;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择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惑。1 当前大学生择业特点1.1 自主独立性当代青年大学生崇尚鲜明个性,与众不同,自主独立,在择业中也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的特点,他们更期望在择业中融入更多的个性元素,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由择业。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中不会完全盲从,无主见,表现的较为理性自主。1.2 人才流动性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统包统分”衍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人才流动性逐渐增强。在积累了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后,从一个跳板过渡过另一个较高发展
47、平台,成为很多毕业生面对初次择业时的选择。1.3 实用功利性大学生择业时更加倾向经济发达的地域,更加关注单位给予个人的经济待遇,功利主义倾向也会诱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够理智,过分强调个人本位,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忽略职业规划和可持续性增长的重要性1.4 困惑盲目性毕业生就业中会涉及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大学毕业生由于年轻缺少丰富人生阅历,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思想认识的不成熟,缺乏对就业中存在的复杂因素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综合协调权衡能力。2 大学生择业观取向中的内在冲突2.1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择业而言,选择能够将社会需求和个人自身发展相统一的职业更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部分
48、社会价值观念淡化的大学生择业时更加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择业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互助精神,一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们将会选择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2.2 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大学生择业中还面临着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如何选择的困惑。一些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看中当前薪酬福利和短期回报,面对眼前诱人的实际利益,往往忽略个人职业长远发展。2.3 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大学生择业中还面对着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充满幻想和憧憬,对未来职业心怀期待,但缺乏对自身能力分析和社会实践经验,并不清楚自己适合何种职业,一旦踏入现实,发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存在矛盾。3 树立正确择
49、业观3.1 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目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正在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 ,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3.2 提倡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3.3 走向基层和农村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主要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毕业生如果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专业所学,奉献青春和智慧,将会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开创新的天地。3.4 发挥专业所长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配, 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4 做足就业前的准备4.1 明确目标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专业、爱好、特长,多方倾听家长、师长及朋友的意见等,有目标地选择用人单位,既要考虑多选择几个单位,全面权衡,目标确定后咬定青山不放松。4.2 掌握技巧求职技巧包括自荐技巧、面试技巧、心态调整技巧等等。自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