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52.50KB ,
资源ID:259682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5968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及重点(超实用).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及重点(超实用).doc

1、第 1 页 共 11 页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定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以上三部分,不可分割。侠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学说。广义:马,恩,列(继承和发展)+毛,邓,江,湖(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最崇

2、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唯物、唯心,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静止和发展等。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3、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a.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构

3、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性实在性。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1)生产实践。 (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4、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和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

4、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第 2 页 共 11 页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辩证的联系: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区别。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发性。2、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

5、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普遍的,是一个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

6、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 ,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

7、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矛盾分析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1、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过程也有新的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的质在量上的扩张。2、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原因和结果2、必然性和偶然性3、可能性和现实性4、 现象和本质5、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规律及其客观性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第三,规律

8、是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1、一是能动作用的表现:第 3 页 共 11 页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务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左右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关系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的主体:人;客体:对象;中介:工具,手段,操作程序和方法。定义: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时间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3、

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结: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认识的本质。1)两条认识路线:唯物,唯心2)能动反映论(坚持) ,直观反映论(抛弃)3)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的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从认

10、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5)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内容客观,标准客观。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

11、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3、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第 4 页 共 11 页真理与价值1)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2)价值及其特性a.价值具有客观性b.价值具有主体性c.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d.价值具有多样性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定义: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

12、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4、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导向作用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6、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

13、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创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1、生产力的含义: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

14、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生产的社会化是马克思助于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的立论依据。经济基础与上次建筑矛盾运动规律1)经济基础的内涵:定义: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

15、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上层建筑的内涵: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第 5 页 共 11 页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核心。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1)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二)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源于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它又超越于经济

16、基础。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即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矛盾表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17、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为什么?)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他在社会中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斗争1)产生和本质2)含义和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

18、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3(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根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2)革命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良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其作用集中表现在:一定程度

19、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含义2)作用3、两重性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社会和人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第 6 页 共 11 页3)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包括两方面: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与人的区别。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4)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5)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个人与社会历史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

20、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两个途径:一、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2)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两途径:一、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以私有制

21、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本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两者不可兼得。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劳动产品: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2、(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5)价值的形成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6)私有

23、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矛盾和社会矛盾构成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 7 页 共 11 页第一,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的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2)劳动力商

24、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资本主义所有制1)所有制和所有权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实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重性及其特点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b.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2)剩余价值的含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

25、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3)资本的本质: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使用不仅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这部分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7)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张自己的

26、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人工剥削和统治。8)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资本价值构成9)相对人口过剩;三种形式:流动人口过剩,潜伏人口过剩,停滞人口过剩。10)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11)资本循环与周转12)资本周转13)社会再生产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凝结在产品中的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第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第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本质) ;15)

27、利润和平均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第 8 页 共 11 页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包括四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

28、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本质:(两方面)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垄断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产生原因:1.生产集中的发展;2.竞争激烈,协商联合;3.自然垄断;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4)垄断条件

29、下竞争的特点5)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集团。6)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剩余价值,垄断利润主要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的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的输出商品资本的输

30、出;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表现在: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基础,2.跨国公司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生产过程是社会化不断提高的

31、过程。第 9 页 共 11 页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劳动对资本成为实质上的隶属。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变化:(1)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经营(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3)知识型,服务型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的变化国家对经济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形态发生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1)原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人阶级争取

32、自身权利和利益的作用,是推动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显示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现实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同时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内部矛盾决定的,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机器大工业空想社会主义:16-17 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st 空想平均主义?19st 批判的社会空想主义

33、局限性: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特点:彻底性?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广泛性;前进性形式:暴力和和平,暴力为主发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大探索巩固苏维埃政府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模式1936 年 12 月八大通过宪法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

34、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 10 页 共 11 页第四,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

35、原因:1.革命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2.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第一,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改革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产生的条件:阶级基础即工人阶级的发展,二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

36、组织原则根本宗旨: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改善党的领导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1)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方向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生产力高度发达(必要条件,重要特

37、征) ,彻底废除私有制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仍需要存在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的关系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发展阶段马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关系我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最高纲领,当前最低纲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纲领是统一的。第 11 页 共 11 页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