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的癌变教材分析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为: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艾滋病,据不完全统计,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病。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不宜要求太高,定为“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了解水平) 。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等情感教育目标。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设为本节课的重点;致癌机理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将其
2、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了解致癌因子的种类。(3)明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胞癌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癌症的危害,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珍惜、热爱生命,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教学重难点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了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主要利用讨论法和引导发现法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事
3、例、图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自主得出结论,通过细胞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本节知识较为简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2导入用多媒体展出“罗京、姚贝娜、梅艳芳、奥黛丽赫本”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人物姓名,并告知这些名人分别陨于哪种癌症。识别图中人物说出他们的姓名。以名人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探讨癌细胞的特征组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汇报。对学生提出的问
4、题和解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2.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3.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4.失去接触抑制性。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研究致癌因子组织“致癌因子的研究”课题组汇报。可由老师引导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分为:物理、化学、病毒三方面。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类归纳如下。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 射线等。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3.生物致癌因子:如 Rous肉瘤
5、病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细胞癌变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讨论癌症是否遗传。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会分析误差的研究态度和能力。讨论癌症的预防教材资料分析: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有哪些做法有利于预防癌症?讨论“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寻找一些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致癌食物,即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在活动中体验情感:确定以健康
6、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3肪的食品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辩论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提出问题,引出辩题,引导辩论。展望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前景(细胞和基因水平研究),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根据课前癌症治疗的调查结果,学生对辩题进行选择,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通过身边的病例进行辩论。总结治疗方法和副作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讨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课后活动 研究性课题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庭装修癌症是否遗传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让他们利用互联网去知识的海洋遨游,去主动学习。板书设计:第 4 节 细胞的癌变一、癌细胞的概念1.外因:致癌因子2.内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二、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3.易分散转移 4.失去接触抑制性三、致癌因子1.物理 2.化学 3.病毒四、细胞的癌变机理作用致癌因子 正常细胞 基因突变 癌细胞五、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教学反思在学习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所采用内容多联系生活实际,研究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挖掘出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本内容的学习方法具有开放性,且形式多样,有提问、讨论、思考与练习、阅读、数据分析及课后收集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