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一般检验,血小板检查,一、血小板计数二、血小板形态检查,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定义: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圆盘状。,血小板功能: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和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一、血小板计数,一、血小板计数,检测原理: PLT的测定原理与血液红(白)细胞计数相似,方法与原理如下:,相差显微镜原理,相差显微镜结构,一、血小板计数,方法学评价 血液分析仪法:测定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是目前常规筛检血小板计数主要方法。但不能完全排除非血小板有形成份的干扰
2、,明显异常需镜检 流式细胞仪法:准确性高,费用昂贵,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易于识别,可照相,作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分为破坏或不破坏红细胞2种计数法,首选草酸铵稀释液,破坏红细胞能力强,血小板形态清晰易辨。,一、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较冬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高10%。,病理性减少:100109/L,1、生成障碍 2、破坏过多或消耗过多 3、分布
3、异常,病理性增多:400109/L,1、原发性增多 2、反应性僧多,一、血小板计数,(2),一、血小板计数,二、血小板形态检查,在了解血小板数量的同时,镜检观察血涂片染色后的血小板形态、聚集性和分布情况,对判断、分析血小板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血小板 两面微凸圆盘状,在散在或成簇分布,多为圆形、椭圆形或略欠规则;胞质呈淡蓝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而相聚或分散于胞质中的的紫红色颗粒。,二、血小板形态检查,异常血细胞形态,大小异常,形态异常,聚集性和分布异常,大血小板,小血小板,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二、血小板形
4、态检查,1、大小异常:血小板可出现明显的大小不均变化。正常直径为2-3微米 大血小板:直径47m,巨型血小板直径大于7m,常为720m。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和脾切除后等。 小血小板:直径小于1.5m,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二、血小板形态检查,2、形态异常 :出现杆状、逗点状、蝌蚪状、蛇形和丝状突起血小板等不规则和畸形血小板,正常人偶见(少于2%)。影响因素很多,各种形态异常又无特异性,因此不规则和畸形的血小板比值超过10%时才有临床意义。,二、血小板形态检查,血小板颗粒异常:血小板胞质内嗜天青颗粒减少或无颗粒,
5、胞质灰蓝或淡蓝色。见于骨髓增生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的现象,此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形态和功能均正常。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之一(血小板被误为白细胞)。,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二、血小板形态检查,血小板黏附红细胞:在镜下血涂片上,可见血小板“黏附”于红细胞表面,形成血小板位于红细胞之内的假形态,可被错认为是红细胞内的“包涵体”或“寄生虫”。,二、血小板形态检查,3.聚集性和分布异常 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血外周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血小板之比为201。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血小板增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可呈大片聚集。,血小板大片聚集,二、血小板形态检查,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聚集成团情况明显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无聚集功能,且散在分布,不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血小板散在分布,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