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7KB ,
资源ID:255194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5519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doc

1、1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共 7 题;共 59 分)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

3、 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 )一般认

4、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24.(2018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 2】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4 】 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 】 绣衣:官服。【3 】相如檄:指司法相如

5、所 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 “赤壁矶头千古浪” 。借用苏

6、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 “儿女泪,君休滴” ,化用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5.(2018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注】 。日入

7、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 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 “长吟掩

8、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6.(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王昌龄 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3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 )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体现出诗人_的心情。 (2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 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7.(201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

9、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 )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答案】(1)B(2 ) 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 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

10、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 项符合题意。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 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

11、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故答案为:B;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点评】诗歌选择题选项设置上有了变化,原来是具体句子词语的理解、手法的运用。今年基本侧重整体理解。诗歌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

12、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词句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

13、不伸。穷:困。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看即:随即,转眼。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5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

14、亲名叫“晋肃” ,“晋” 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 临岐击剑” 、解衣贳酒、“ 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

15、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 中的“黑” 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 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 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

16、便宛然如立眼前。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 )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 )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挐云” (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

17、年(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

18、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2.【答案】(1)D(2 ) 第一个“ 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 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考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6【解析】【分析】尾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故选 D。本题考查“酒” 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 酒为旗鼓”“ 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

19、了气势。“须臾收卷复把酒”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故答案为:D;第一个 “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 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点评】本题考察内容侧重句意理解和情感赏析,比较基础,难度不大。考查意象的作用,属于常考题型,难度属于中等。【参考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

20、,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赏析】【赏析】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句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令读者也忍不住为之抱不平。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诗人因为自己为国作战的愿望不能实现,只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抒怀解忧。“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

21、河倾”,这是以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了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展现了李白草书歌行中“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圩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是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归来,设宴庆功的场面。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如鸟兽溃散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

22、在诗人的心目中,大丈夫就应该敢做敢为,杀敌报国,并认为敌人的气数也应当快尽了。诗人的愿望非常美好,尽管他用书法的形式遣怀抒忧,但依然没有忘情于现实。“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新颖别致的构思,把澄清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吟哦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战场,始而紧张,继而痛快,最后沉浸在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狂欢之中。诗人所以能寄意草书,写得那样豪迈动人,是因为他有

23、出奇制胜的满腹韬略,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7有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有“夜出五原塞”北伐金人的迫切要求,一句话,是因为他有满腔爱国热血。因此,欣赏这首诗关于草书描写的时候,不得不联系前后的诗句,紧紧把握其爱国的主旋律。3.【答案】(1)A(2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考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

24、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错,只是用设问引出话题。两种观点都可以,要从诗中找到依据。比如“同意”,诗中的“我” 解释为精卫,“子”可解释为子孙后代。如“不同意” ,“我”解释为作者, “子”解释为精卫。故答案为:A;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点评】此题

25、考查把握诗歌中词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作用: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 2)从结构看,在诗歌的不同位置上句子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在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结尾:有总结全诗、照应开头、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3)从表达效果看: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考生在作答

26、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把握诗歌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4.【答案】(1)D(2 ) A(3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的是诗人用典的大气、和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 和“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儿女泪” 、“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为和缓。 【考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词的结尾两句是彼此双方的互勉。不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

27、与赞美。这两句看似白描,似乎没有多少深意。其实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是仍然可以感到话外之音的。“正梅花万里雪深” ,“梅花” 是他们,又是传递消息的暗示。所谓“折梅逢驿使,送与陇头人 ”。“万里雪深” 是写彼此的间隔,也是彼此的处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但不论地理的或心理的,造成可以间隔而寂寞的,终归是政治的原因。是投降派对于他们的打击。那么,在这样个废弃与远戍的道路上,他形象地即情即景,用“万里雪深” ,8彼此的一切,俱足以包之了。而要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的,那当然是人,所以“须相忆” 是彼此的。既是人,又是事。而这人事,正是他们“志”的结集,所“须相忆” 者,仍是祖国恢复之大业。

28、A 项“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确B 项赤壁矶头千古浪” 。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面对人生困境要有苏轼那样乐观旷达的心态。C 项 “蜀道登天” 借用李白诗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点明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D 项“儿女泪,君休滴 ”,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句,劝勉友人不必伤别。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的是诗人用典的大气、和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 和“相如檄” 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29、、“儿女泪” 、“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为和缓。故答案为:D; A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的是诗人用典的大气、和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 和“相如檄” 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儿女泪” 、“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为和缓。【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尤其是要注意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此题既考查用典手法的作用,也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尤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0、更是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分析诗歌的情感时要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抓住“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这一评价语,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5.【答案】(1)A(2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 )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考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不是否定孔子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

31、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故选 A。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 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 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诗歌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可以看出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

32、泊之情。但是“行者无问津”“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又可以看出诗人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9感。故答案为:A;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语言的把握,是一道综合性考验学生鉴赏诗歌阅读能力的题目,需要学生知人论世,结合陶渊明生平、思想理解把握,难度适中。本题属于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并且本句诗歌容易翻译,容易理解,学生较易做出。学生需要平时多做练习,锻炼联想和想象能力。本题同样是诗歌常考题型,但是本诗情感复杂,不是单一情感,而且必须结合

33、诗歌和诗人生平来理解,学生很有可能倾向于 “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快乐,而忽略诗中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此处是失分点。6.【答案】(1)久留(逗留);依依不舍(2 )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 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 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做

34、题步骤:先“点” ,再“染”,最后落到情感上。可以根据雨霖铃推出来这首诗怎么鉴赏。故答案为:久留(逗留);依依不舍;“ 送君多暮情” 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 叹息此离别” 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点评】这道题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情感的理解能力。这道题考查诗歌技巧的能力。“点染”手法。大多数教学中不会讲到这种手法。但是题干中有提到雨霖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7.【答案】(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35、(2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考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两问,“闲的表现”“ 原因”。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闲的表现:“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换成自己语言即可。原因:这个不好找到,只能结合古代诗人大多数人的经历来写原因。比如都会有的:怀才不遇、被贬他乡。或者就是滴美景的喜爱。“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诗情更远 ”是刘禹锡文学成就的肯定钦佩,“ 有谁听”饱含同情。也有作为朋友的理解。故答案为: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10【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词语内容。需要全面理解诗歌,结合全诗来组织答案。对张籍提到的“刘使君” 还是要知人论世,否则组织答案会不全。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等,进行综合解读。注意特指“尾联” ,但是还是需要结合全诗综合理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