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3KB ,
资源ID:252635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526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陈建秋《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doc.doc)为本站会员(微传998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陈建秋《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doc.doc

1、注重探究体验 培养实证意识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一、背景说明:莲都区 2008 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将于 11 月 28 日在我校召开,我除了作讲座还要上一节研讨课。考虑了一下,决定上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第 3 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前段时间和朋友探讨过这个内容,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打算在课堂中作一次探索实践。由于我校四年级学生已上了这个内容,因此只能放在三年级上。二、教材剖析:综观教科版 3-6 年级的科学教材, 我们的身体是唯一一个涉及人体知识的单元。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

2、认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本节课是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三课时,原题为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反复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课题中所说的运动,仅仅是引发学生关注呼吸的切入点,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呼吸系统知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比较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上。基于这一认识,我将课题改为人体的呼吸 ,以便更好的突出本课教学重点。教材安排了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显然,每个人同时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是不可能的;若按教师用书的建议两人一组,一人测量心跳另一人测量呼吸,剥夺了部分学生的体验机会;即使花时间测得了心跳的次数、

3、知道了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但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却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直到下一节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才涉及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那么,把教材 69 面“测量一分钟的心跳”这一活动放在了下一课时进行,应该是明智之举。排水集气法要不要让学生小组都参与这个实验?我认为怎样收集空气并不是本课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利用收集到的空气和一般的空气进行对比实验,而且这一节课已安排了不少学生的体验活动,所以这个活动我仅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同

4、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2、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 五、材料准备:1、演示实验:水槽 1 个、集气

5、瓶 2 个,毛玻璃片 2 片,吸管,火柴。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 1 个。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六、教学过程:1、游戏揭示课题:(5 分钟)(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你能憋多久” 。规则如下:自然站立,闭上嘴巴,鼻子停止呼吸,看看自己憋气多少时间,觉得难受就坐下并自由呼吸。(2)教师计时,学生体验。(3)说说感受: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觉?(很难受,不舒服)为什么会觉得难受?(因为没有氧气)哪里没有氧气?教室里吗?(不是,是身体内)身体内为什么会缺少氧气呢?(刚才我们没有呼吸)(4)揭示课题: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体的呼吸 (板书:

6、人体的呼吸)(5)关于呼吸的知识,我们班的同学肯定知道不少,谁来简单的说说?设计意 图:我看过不少资料,导入新课主要采用这两种方式,其一是按照教材思路直接揭题后马上测量呼吸,其二是消除紧张为理由让学生深呼吸从而引出课题, 这两种导入都简洁 自然,很不 错。但我考 虑 的是,学习是要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巧妙地提取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连接点,学生才会觉得这是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知识,从而以 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探究活动中来。当然, 这种设计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认识呼吸器官:(8 分钟)(1)深呼吸,说说空气是从哪

7、里进入人体,猜测一下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是从哪里出去呢?(2)学生体验后交流。(3)引导:在呼吸的时候,其实有许多人体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器官我们可以统称为(呼吸器官) (板书:呼吸器官)(4)观看课件“呼吸演示图” ,认识主要呼吸器官,并让几个学生描述一下空气在人体流动的路线。设计意 图:这一环节,我 让学生在体验和猜测的基础上,观看直观的“ 呼吸演示图”和“呼吸器官图”,从而有效借助多媒体来 辅助教学,落 实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的教学目标。3、体验空气变化:(7 分钟)(1)过渡:这些空气一进一出,是来我们人体“旅行”吧!那你们觉得,这些空气经过人体的旅行之后,会不会改变呢?(2)体验活

8、动: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 (课件提示:先装一袋空气,然后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同时把袋里的空气拧紧不要让它跑了。 )(3)交流感受。(4)提问:在这个实验中,袋子里空气的总量有没有减少?(没有,还是一袋空气)那为什么到后来我们不能继续这样呼吸?(说明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5)小结:是啊,如果空气没有变化,我们应该可以一直这样呼吸下去。而现在,我们不能在一袋空气中长时间的呼吸,说明经过呼吸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设计意 图:亲身体验,感受更深!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呼吸后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教材安排了“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活动,是非常恰当的。我想 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参与

9、活动是很 简单的事,怎 样把体验 活动做足做细, 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了“ 旅行 ”这样的一种描述,让学生思考空气经过人体的旅行之后有没有变化,体验后安排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呼吸同一袋空气,从而让学生 领悟到袋子中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从猜测到体验再到思辩,真正实现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 4、检验空气变化:(10 分钟)(1)猜测一下空气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氧气减少或者二氧化碳增加)(2)实验:火柴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说明:火柴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当氧气不足或没有时,火柴就熄灭了。我们要检验呼吸后的空气氧气是不是减少,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请一个学生拿着自己反复

10、呼吸过的那袋空气上台,问:能不能直接把火柴放进去?(不能,会把袋子点着或熔化,里面的空气还会跑出来。 )怎么办呢,教师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排水集气法。 (课件演示说明)边看边随机询问:为什么要瓶口朝下?瓶子里的水被谁挤出来了?收集两瓶反复呼吸过的空气,贴上标签,放一边。我们还应该收集一般的空气,这样才能对空气的变化进行比较。也收集两瓶。火柴检验,学生观察。(3)交流自己的发现。 (一般的空气里氧气较多,反复呼吸的空气里氧气大量减少。 )(4)延伸:科学家们专门对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研究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课件: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5)概括:人的呼吸实

11、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将其他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板书:气体交换)设计意 图:在学生体验到空气变化的基础上,安排了用实验来检验空气的变化,加强 知识建构。本来,这里我准备安排两个实验 ,一是用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增多,但因为偷懒没有准备好第二个实验材料,只能略去。在收集空气时采用的 “排水集气法”,我的处理是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 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以便节省时间突出重点进行对比实验。5、人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8 分钟)(1)看来,呼吸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在平静时自己一分钟大约呼吸多少次吗? 如果作剧烈运动后,呼吸的次

12、数会不会变化呢?想不想测量一下?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刻意控制呼吸,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2)先后测量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记录。(3)组织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呼吸变化统计图。(4)讨论:为什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呢?(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5)倡议: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有关肺活量的知识作机动内容,看时间情况决定要不要展开。 )设计意 图:课上到这,大 约用时 30 分钟,有关心理研究表明,学生这时往往会呈现学习疲惫状态。为此,我安排呼吸次数的测量,利用运动这一容易吸引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教学继续 朝有效、有序的目 标前 进。 还有,在讨论中明白呼吸和运动的关系,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体 现学习的价值。 6、总结延伸:(2 分钟)(1)通过今天学习,知道了什么?(2)运动后呼吸会发生变化,心跳呢,下节课来研究。设计意 图: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梳理所学,建构比 较完善的知识概念。 七、板书设计:人体的呼吸呼吸器官气体交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