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前系统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内容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学习本专题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 5 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 14 世纪至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 ,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在学习时,可注意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第七专题,第二册第五专题和本册第七专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即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
2、程结合起来,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2本课标题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首先应将人文主义的含义给学生解释清楚。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3本课的重点:了解智者学派及其观点,苏格拉底及其“知德合一”的伦理思想。4本课的难点: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二、教学对象分析1本课属世界古代史部分的
3、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从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可让学生结合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专题内容进行预习。2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建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社会神是怎样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2)从图书资料或网上收集整理苏格拉底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的道德说教,掌握搜集历史资
4、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4)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为若干个问题包,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负责在课前搜集本小组所需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与其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它对人类精神觉醒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尊重别人,善待生命,平等与人相处的价值观。课堂系统四、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课前探究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
5、找寻和浏览,找到与人文主义、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物有关的资料。查阅与课本有关的史实。分类和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编写有关历史短剧(有关普罗塔戈拉诡辩的故事) 。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新课的创新。在大屏幕上打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 ,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景, “看了这幅名画,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感觉到雅典的哲学家们在探求真理时的严肃、热烈的场面。接着,教师又提出:“那么古代希腊的智者是如何看待人的?”引入新课。第三个环节:教学相长其次是教与学的创新。在解决教学重点方面,首先由学生自编自演一出有关智
6、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诡辩的历史短剧,形象地反映出智者学派的特点。通过历史剧的编写,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接着,在突破教学难点“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方面,请学生“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智者学派” 。以此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再接下来,请负责搜集苏格拉底资料的学习小组成员介绍苏格拉底及其“知德合一”的思想内涵。并通过对苏格拉底为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而志愿选择死的做法,请同学们展开讨论。由此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里可以设计“问题与活动导学”教学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如“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而从容赴死的做法?
7、”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第四个环节:课余研究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搜集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对人的道德有什么要求。我国先哲们的格言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说教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如何理解它们的不同?智者学派强调的“人的本性”与法律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如何?第五个环节:教学评价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对本课掌握的情况,从而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后系统五、课后记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有一反思,即:第一,这节课的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没有存在着过简或太难的倾向?第二、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