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第一节 肾,一、肾的位置和形态 (一)位置: 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第十一胸椎至第三腰椎之间,左肾位置高于右肾。 (二)外形: 形似蚕豆,外缘隆凸,内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盂出入的部位。,肾小囊,曲部,直部,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直部,肾小体,肾小管,肾单位,袢髓,集合管,血管球,肾小管的组成,泌尿小管,乳头管,直集合管,弓形集合小管,肾小管长30-50mm,管壁为单层上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构成。可吸收和分泌离子和水。,第二节 尿液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血浆渗
2、透压:320mOsm/L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L 体内缺水时 产生 高渗尿 尿浓缩 体内多水时 产生 低渗尿 尿稀释,尿液的理化特性,成人尿量1500ml/天,大部分为水。PH值在5.0-7.0之间,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和分泌激素。,生殖系统,性腺:产生生殖细胞和激素,生殖管道:输送生殖细胞,附属腺:辅助生殖,内生殖器,外生殖器:裸露于体表,显示出性别的差异,实现生殖的器官。,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球腺,外生殖器,阴茎,阴囊,功能: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实现生殖。,前列腺,精囊腺,组成:,一、男
3、性生殖系统,输精管的延续,穿入前列腺底,开口于尿道,输精管,射精管,输精管壶腹,射精管,输精管是管壁很厚的肌性管道,和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提睾肌共同组成精索。,前列腺,位置:膀胱下方,包绕尿道起始段。,形态: 板栗状,有很多导管伸入尿道,排出前列腺液。,内生殖器,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女性生殖系统,组成,乳房,功能:产生生殖细胞卵子、分泌雌性激素,实现生殖。,子宫,子宫宫壁厚,伸展性大,由粘膜、肌层和外膜构成,子宫内膜是受精卵种植和胚胎发育的场所,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大量腺体。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在
4、激素的调控下每隔约28天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和出血的现象月经。三层平滑肌为内纵行、中环和斜行、外纵行。,阴 道,阴道呈扁管状,是导人精液、分娩胎儿和排出月经的通路,也是性交中阴茎进入的部位,其上连子宫,向下移行为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在处女,阴道四周围有处女膜附着。阴道壁富有伸展性,由粘膜、肌层、外膜组成。阴道粘膜形成许多横行皱襞。肌层为平滑肌,内环、外纵互相交错。在阴道口处有环形的骨骼肌,称括约肌。,女性外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包括以下结构:1.阴阜 为位于耻骨联合前面的皮肤隆起,下衬较多的脂肪。性成熟后,皮面生有阴毛。,2.大阴唇 是一对纵长隆起的皮肤皱襞。其前、后端互相连合,形成唇前连合和
5、唇后连合。 3.小阴唇 位于大阴唇的内侧,为一对薄的皮肤皱襞,表面光滑无毛。其外侧在阴蒂背侧与对侧相连成为阴蒂包皮;内侧则在阴蒂下方与对侧相结合成阴蒂系带向上连于阴蒂。,尿道外口,阴道口,前庭大腺,4.阴道前庭 :是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前部有尿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 5.阴蒂:位于小阴唇前端连合处阴蒂包皮内,由二个阴蒂海绵体构成,富有血管神经,感觉敏锐。 6.前庭大腺:位于阴道口两侧阴道括约肌深处,形如豌豆,分泌物具有润滑作用。每个腺体有导管开口于阴道前庭。,前庭球,阴蒂,女性乳房,1、位置:位于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介于3肋与6肋之间的皮下组织中。 2、形态:呈半球形。(成年女子未经哺
6、乳)紧张而有弹性。,乳头,乳晕,3、结构: 乳房由皮肤、皮下脂肪、纤维组织和乳腺构成。,排卵与受孕,月经周期规律,每周期为28-30天,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经前的14天左右,在排卵前5天和后4天之间的10天内是排卵期,也是易孕期。 由于精子排出体外后在女性生殖管道中平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阴道 0.5 2.5 小时,宫颈 48 小时;子宫 24 小时,输卵管 48 小时;而一个卵子从卵巢排出在输卵管存活约为 12 16 小时。,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重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
7、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机体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内分泌的功能,二、激素,概念: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一)激素的分类 1.非类固醇激素(含氮类) (1)蛋白质激素(含肽类) :胰岛素、降钙素 (2)氨基酸(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2.类固醇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生物信息传递 激素只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其固有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激素称为“第一信使”。 2相对特异性激素与组织细胞是广泛接触,特异作
8、用,关键取决于靶细胞的特异受体。 3高效能生物放大 如l毫克的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4200000J(焦耳)。 4颉颃(拮抗)与协同作用 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一、下丘脑与垂体,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它的肽能神经细胞分泌神经肽和肽类激素。,腺垂体,神经垂体,垂体分泌的激素,神经垂体:ADH、催产素 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促卵泡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生长素 GH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一)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升压素 又称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
9、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还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 2.催产素 催产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和排乳两种作用,但以排乳为主,在分娩及哺乳时才发挥生理效应。,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垂体束,释放,神经系统,中枢NS,周围NS,脑神经 12对,周围NS按分布和功能区分:,脑,脊髓,周围NS,内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脊神经 31对,一、神经系统(NS)的组成,第三章 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 = 神经元: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形态不规则。 主要功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起支持、
10、营养、绝缘和参与髓鞘形成的作用。,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元) 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1 、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神经元,胞体,突起,神经元,胞体 树突 轴突终末,胶质C,骨骼肌C,突 触,细胞核:核大色浅,核膜核仁明显。 细胞质:区别与一般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大量离子通道、受体。,(1) 神经元胞体,线粒体:发达、供能能力强 神经原纤维:支持、运输 尼氏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尼氏体(HE) Nissl body,神经原纤维(银染),树突: 其内结构与胞体相似,功能是接受刺激,表面可见大量刺状物。树突为接受刺激的结构。 轴突: 每个神经元只
11、有一个,主干上可分出侧支;末梢分支较多。轴突为传出刺激的结构。,(2) 神经元突起,双极N:一树突(外周突),一轴突(中枢突) 假单极N:离胞体后分外周突、中枢突(一树突,一轴突) 。(位于神经节内) 多极N:一轴突,多树突,扩大神经联系。,2.神经元分类 (1)根据突起数目,多极神经元 Multipolar neuron,Mult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2) 按N功能分类,感觉N(传入):外周突在身体各处,末梢形成各种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向胞体后经中枢突传入中枢。假单极N和双极N。 运动N(传出):将冲动自中枢传至外周支配效应器。 联络N(中间):中枢内,在感觉N和运动N之间
12、起联络作用。,(二) 神经胶质细胞,1.特点:有突起,但无轴突和树突之分,分布在神经元和血管周围起支持、营养和绝缘的作用。无产生、传导冲动的作用。,星形胶质C: 突起末端膨大,贴附于毛细血管壁。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作用。 少突胶质C: 胞体小、突起少,中枢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 小胶质C: 胞体小,短棒状,胞质少,可转变为巨噬细胞。 施万细胞: 包绕于周围神经元周围,参与外周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2.按形态和功能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三、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神经元突起外面包绕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几条神经纤维集合成束构成神经。有髓神经 f: 存在郎飞氏结 中枢
13、有髓神经 f的髓鞘来自少突胶质细胞。 外周有髓神经 f的髓鞘来自施万(雪旺)细胞。(神经的再生) 无髓神经 f:含有一薄层神经胶质细胞。(自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纵断(低倍),有髓神经纤维纵断 (特染),郎飞结,四、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 或神经元与效应C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前膜 (神经膜),突触后膜 终板膜(神经肌肉间),突触间隙,突触的结构,突触高倍(银染),突触高倍(电镜),五、神经系统某些常用术语 (一)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包在外表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分有髓和无髓) 。 (二)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合
14、在一起,平行排列成条索状,称为神经。 (三)神经束: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和起、止相似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或称为传导束。 (四)神经节: 周围神纤系统内,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节。,(五)神经核:中枢神纤系统内,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核。,(六)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形成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大脑和小脑内的灰质称为皮质。 (七)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髓神经纤维聚集形成,因外有髓鞘,故色泽白亮。大脑和小脑内的白质又称为髓质。 (八)网状结构:中枢神经内,灰质和白质混杂排列而成。(九)传导通路: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传入部分称为感觉传导通路,传出部分称
15、为运动传导通路。,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细胞生物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及视网膜电图等就是这些不同器官和组织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记录。,四、生物细胞的电现象,机体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和组织在受到适宜刺激发生反应时都伴有电位的变化。,Na+,Na+,Na+,Na+,Na+,Na+,Na+,Na+,Na+,Na+,Na+,Na+,Na+,Na+,Na+,K+,K+,K+,K+,K+,K+,K+,K+,K+,K+,K+,K+,K+,K+,K+
16、,K+,K+,A-,A-,A-,A-,A-,A-,A-,A-,A-,Cl_,Cl_,Cl_,Cl_,Cl_,Cl_,Cl_,Cl_,Cl_,Cl_,Cl_,Cl_,Cl_,A-,A-,K+,Na+,Na+,Na+,Na+,机体的电变化,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活动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变化的电位波动。 ,实验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RP)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 ,实验现象:,所有的静息膜电位都表现为膜内电位低于膜外,把膜外的电位定为零电位,那么膜内就为负电位,这种内负外正的状
17、态称为极化状态。“膜电位”:膜外电位定为零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正、负和大、小是分离的) RP值: 生物界大都为-10至-100mV 哺乳动物的神经骨骼肌细胞为-50至-90mV, 人的红细胞约为-10mV,1.静息电位的特点,(1)理论上看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的膜学说,主要离子分布:,膜内:,膜外:,(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K+ 较大,Cl- 、Na+ 很小 , A- 几乎不通过,K+高30倍 A-高4倍,Na+高12倍 Cl-高14倍,膜,内,外,膜上的 “泵”: Na+-K+ ”泵” 也称为: Na+-K+依赖式ATP酶。,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正电荷(带负电) 膜外正电荷(带正电),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电场),当扩散动力与电势能梯度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约等于K+的平衡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