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讲 议论文阅读一、 (2016桂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能没有家梁衡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 ,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
2、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 (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
3、再补。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 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B)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
4、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 (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
5、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赵一曼烈士对 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 ;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 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B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 ,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盛世
6、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解析:第段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正面论述家庭教育的最重要性,第再次提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的观点,由此得出论点为“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B )A第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B第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C第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段构成因果关系。D第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解析:A 项这句只是一个单纯的比喻句,并没有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不能 说是比喻论证;C 项第段与段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的
7、关系;D 项不能删去, “最基本”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C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解析:这则事实论据讲述的是球王贝利的父亲对孩子的温暖和关爱一直影响着贝利,对他的成长和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由此可得出应放在
8、 C 处,因为第论述了“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 ,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 。 )二、 (2016长沙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 “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
9、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担当是一种勇气。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D )A. 君子的担当。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解析:由首
11、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至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 )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 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 【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
12、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A. B. C. D.(解析:【甲】对应第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 ”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 【乙】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故选,即 B。 )3.选文第段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C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C.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D.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4.下列对本文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采用设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的从
13、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有担当精神,最后得出结论“做人,必须有所担当”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正反论证怎样才能有担当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C.文章第段是并列关系,论证担当精神应该具备哪些素质。D. 文章第段引出中 心论点“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第段论述了怎样才能有担当精神,第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解析:A 项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B 项文章没有擦用正反论证;C 项文章第段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三、 (2016襄阳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
14、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 菜根谭 小窗幽记 ,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
15、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 ,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 ,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
16、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 ,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 ,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 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
17、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 ,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B )A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B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C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D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解析:A、C、D 项都是文章的分论点,中
18、心论点应为 B 项。 )2.下面的两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一段( D )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司马迁遭受宫刑,愤而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读唐诗三百首 ,让自己徜徉在古人所营造的多种情思的画卷中;读水浒传任自己游走在各路英雄好汉的世界里。A. B. C. D.(解析:通过对比文章内容可得知材料论述的是“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分论点,材料论述的是“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的分论点,进而得出答案为 D 项。 )3.文中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C )A.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C.比喻论 证 道理论证 D.道
19、理论证 对比论证4.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B第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A 项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说法有误,该段主要列举了我的事例,明显是举例论证;B 项第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说法有误,应该是从书中体
20、悟;D 项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法有误,本文语言没有诙谐的特点。 )四、 (2017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享受归零的乐趣人生有一种乐趣,叫做“归零” 。何谓“归零”?也就是清空过去,把自己心灵的一切清空,不背任何包袱,简单生活,轻松快乐地面对一切,让自己的未来从零开始,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这好比用计算器计数,算完一道题最好回到零的状态,再算第二道题,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算,肯定算出一笔糊涂账。如果这道题的数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归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间计算出错而前功尽弃。这又像在纸上写字,写满一页,自然翻到第二页,从
21、“空”处接着写,如果仍在本页写后面内容,最后肯定会连自己都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总是活在过去。其实,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不见得可行。留恋过去的人难以面对现状,他将会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与牢骚中。不懂得忘记过去,那么他也不可能创造将来!当一个人的发展遭遇某种瓶颈时,总会感受到一种难以摆脱的压抑和烦躁,主动寻求排解和减压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以“归 零”的方式放弃从前,关上身后的那扇门,你就会发现另一片美丽的 花园,找到另一番工作的激情和生活的乐趣。 。 “归零”的乐趣就在于让你忘记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学会从零开始,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显得那么新鲜
22、美好。世界球王贝利在 20 多年的足球生涯里,曾经参加过 1364 场比赛,共踢进 1282 个球。他还创造了一个人在一场比赛中射进 8 个球的辉煌纪录。他超凡的技艺令成千上万的球迷为之心醉,甚至还让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 1000 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他的话语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就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拥有“归零”的心态,你才会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营养去滋养生命。一个杯子是空的,它才可以装上水或者沙子,如果这个杯子是满的,你就无能为力了。 “归零”心态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挑战。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
23、座山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 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自己的潜能也得到了最大发挥,还有比这更有诱惑力吗?许多人总是最在乎完美的结果。我认为,人生真正的超越,应该注重从零开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每天迈出那新的一步上,而不是总关心自己已经走了多少步,以及计算还差多少才能达到完美的终点!学会让自己的过去“归零” ,这是一种懂得享受人生的崇高境界。9 永远不是终点,再上一个台阶,必须从零开始。人活到 99 岁又归于零,从而成为长寿的百岁老人;每天24 小时,新的一天又从零开始。 “归零”的心态,将使你永远拥有新的人生目标,并不断激励你攀登新的高峰,在崭新的成功中获
24、得无穷的人生乐趣。著名诗人冰心说得好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才能不断迈步向前,才能使自己永远心静如水,宠辱不惊,一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1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C )A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D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解析:第段比喻论证;第段举例论证;第段道理(或引用)论证。)2.在第段横线处补一个事实论据,下列 不适合的一项是( D )A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因朋友的一句:“你的画画得真不错,还是过去的样子。 ”让他很震撼,后果断辞去工作,离开台湾转去美国留学,决定从零开始。B某著名
25、教师报编辑梁恕俭,本在山东某地中学教语文,不拘成法,大胆创新, “每课一诗”让他名声大噪,但他却毅然辞去工作,选择了“北漂” ,最终凭自己的实力闯进了报社。C台湾著名书法家曹秋圃坦然面对弟子吴慈的超越,从中悟出自己的不足,重新研习书法,终成一代名师,并开办了著名的“澹庐书房” ,在台湾名噪一时。D爱迪生曾因一场大火毁了实验室而庆幸万分,这样他便可以改变思维方式,重新探索。(解析:D 项爱迪生不是主动放弃从前,而是因一场意外不得已而放弃的,谈不上享受“归零”的乐趣。)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归零”的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B ) A “归零”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让过去的所有归于零,不背任何包袱
26、,简单的生活,轻松快乐的面对一切。B “归零”可以让我们忘记过去,特别是失败,让自己的未来从零开始,轻装上阵。C “归零”心态可以让我们重新开始,不断学习,永不满足,实现人生真正的超越。D “归零”是一种人生境界,适时“归零” ,会使自己宠辱不惊,心胸开阔,一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解析:B 项中的“特别是失败”不对,应该是“特别是成功” 。)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第段提出论点:人生有一种乐趣,叫做“归零” 。B第段球王贝利的事例告诉我们: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的无穷无尽的乐趣。C第段画线句要告诉我们的是:“归零”心态让人
27、永不满足,是一种对自我的不断挑战。D第段总结全文,阐述了“归零”的积极意义。(解析:A 项中“人生有一种乐趣,叫做归零 ”,是论题,不是论点。)五、 (2017预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比,是一门学问“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于用“比”这把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客观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只有理智地比,我们才
28、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迅速被大家熟知的莫言,就值得我们学习:在其写作生涯中,他的内心就 有 “两个要点” ,其一是分析一些知名作家,研究其大红大紫的成功因素;其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农家生活中找灵感,让文风愈加独成一派:现今很多作家将赚钱和功利放在首位,成为所谓的“市场作家” ,什么畅销,就写什么;还有的作家为了搏关注,沉迷于风花雪月、野史风韵。莫言就是善“比”的典型,知道自己应该比什么。是销量、关注度、名利、掌声,还是文学著作本身的意义?相信莫言内心总有一把标尺。缺乏理性地“比” ,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和别人进行比较后,自己仍
29、没受到任何启迪和进步,这样的“比”就是盲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诉人们,秦朝实力雄厚,阿房宫的建造更是雄伟壮丽,秦始皇满以为这样就会稳坐江山千余载,不曾想,一个陈涉起义就让一切土崩瓦解了。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后代统治者比而不鉴,所以悲剧才会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令人扼腕叹息。不顾实际地“比” ,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现在有些学生就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攀比,且愈演愈烈。媒体也偶有报道过一些学生举办豪华聚会,开着名车,穿着名贵礼服,排场浩大。这些学生比的不是成绩和素质,而是吃喝穿戴、时尚享乐、排场
30、,无不让人惋惜。校园里应该是最纯洁的圣地,可攀比之风,丧失了本来的纯真、质朴和善良。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对待生活,我们应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该“比”的时候,我们绝不怯懦;不该比的时候,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牵绊。总之, “比”是一门学问。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 “比”出思想, “比”出境界, “比”出风采,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人生高度!1下列正确表达了本文的观点的一项是( C )A比,是
31、一门学问。B客观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C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D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解析:A 项是论题,不是论点;B、D 两项是分论点。) 2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 )A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C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解析:本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第段正反对比,突出强调了“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 ,选择理性的比 ”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第段的事实论据说明了“缺乏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的道理。C “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句中的副词“可能”一词删掉不影响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D第段都是先提出论点,然后举例加以论证。提纲挈领,便于读者快速把握论点,理清作者思路。(解析:“可能”不能删掉,否则影响论证的严密性。)4.阅读本文,说说应怎样选择理性的“比” 。示例:对待生活,我们应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