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实验的主要目的1、通过对国歌形成过程的介绍,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通过对国歌的演唱、点评、赏析,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习惯性错误与不严谨缺陷, 引导学生深刻领略乐曲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感。 教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由于国歌是广大同学非常熟悉的歌曲,作为音乐课选择这一课题(初中第一册 必唱歌曲)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意义十分重大。如果此课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只局限于唱 与讲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平淡,为了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主题音乐形象的能力,本课的设计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数
2、字视频)展示历史资料:电影风云儿女、聂耳、 片断;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原始手稿复印件;1935 年 6 月 1 日出版的上海连通画 报“风云儿女”专号义勇军进行曲宣传画复印件,中央电视台升旗仪式视频资料等。2、根据教学目的,提出问题,为作品赏析的难度和重点奠定基础,利用电脑多媒体提 供的音响、乐谱以及一些特殊效果,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多种心理与思维接受 因素,使学生由音乐语言(主导动机、旋律走向)想到音乐主题形象,从而准确理解作品 蕴含的深刻主题。 实验过程及课件结构 (一)课件结构分五部分1、欣赏国歌2、国歌的形成过程3、点评与赏析4、演唱国歌5、总结 (二)教学过程(采用下拉式菜单
3、、点按、设置热区、触摸等(交互方式) 1、欣赏国歌 利用数频资料,聆听国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演唱、点评、赏析 创设教学情境。 2、介绍国歌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珍贵的历史资料: “九.一八“事变后, 全国各地的抗日激情, 义勇军进行曲手稿复印件,1935 年 6 月 1 日上海连通画报为“义勇军进行曲”所作的宣 传画;“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上的影响等等的宣传画;与此同时以管弦乐队国歌作背景 音乐,使学生了解国歌是在敌人的炮火声中产生的,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脚步声。 统一全体学生学唱、分析作品的心理起点。3、点评与赏析 在评点赏析里,笔者运用“刺激反应”的教学理论,以醒目的色彩标记出歌曲中的 重点乐句和关键音符,如三连音、弱拍起、附点音符、重音记号等,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音频处 理技术,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塑造的主题音乐形象。4、演唱国歌 运用中央电视台升旗仪式视频资料,全体学生高唱国歌,将教学推向高潮。 5、总结 展示画面及文本,对全课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