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颈部影像诊断,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CT室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影像教研室 董瑞生,鼻咽肿瘤,正常CT,横断(上部)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椎前肌,正常CT,横断(下部)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正常CT,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正常CT,矢状(正中) 顶壁(粘膜):2-3mm、平直、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平直或微凹,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正常MRI,横断(上部)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翼外
2、肌、颞肌、咬肌 椎前肌,正常MRI,横断(下部)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正常MRI,矢状(正中) 顶壁(粘膜):2-3mm、平直、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平直或微凹,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正常MRI,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纤维血管纤维瘤 鼻咽癌(NPC)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腺样囊性癌,鼻咽血管纤维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发病原因不明,好发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瘤内血管丰富,易出血,故又称青少年出血性纤维瘤。 本病多起源于枕骨斜坡、蝶骨体及后鼻孔的骨膜,也可起源于蝶腭孔区,向
3、下突入鼻咽并向前生长,经后鼻孔进入同侧鼻腔。病理上肿瘤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成,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较大的肿瘤可以压迫邻近骨质,侵入鼻窦、眼眶、翼腭窝,故本瘤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鼻出血为临床主要症状。,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块,境界清晰 一般肿瘤体积较大,呈膨胀性生长,有沿自然孔道与裂隙扩展的趋向 肿瘤可压迫侵蚀周围骨质使之塑形和破坏 扩展方式: 鼻咽鼻腔型 鼻咽软腭型 鼻咽翼颊型 鼻咽颅眶型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有延时强化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椒盐征”对诊断鼻咽血管纤维瘤具有特征性。,病例,
4、本病临床诊断不难。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为明确肿瘤侵犯范围、骨质破坏情况。,鼻咽癌,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俗称“广东癌” 好发于40-60岁之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发病因素: 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因素,环境致癌因素 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0% 好发于鼻咽的顶壁和侧壁 起源于鼻咽部的假复层纤毛柱状和鳞状上皮,鼻咽癌,形态学: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浸润型和溃疡型 组织学: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发展:上行型、下行型和上下行型;局限于鼻咽者为局限型 早期症状隐匿,常以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 耳鼻症状: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耳鸣,耳闷塞及听力下降 颅神经症状:偏头痛,复视
5、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原发于咽隐窝,表现为咽隐窝变浅或消失 两侧咽腔不对称,咽肌增厚和不对称,腭肌的浸润和肥大 咽周软组织及间隙改变 鼻窦、乳突炎症 颅底骨质破坏 颅内侵犯 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的信号:T1WI与肌肉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轻至中度强化 颅底骨质破坏:显示松质骨优于CT 颈部淋巴结转移 对放疗后的评价,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到中度强化。,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鼻 咽 癌 轻 度 强 化,鼻 咽 癌 轻 度 强 化,鼻 咽 癌 中 等 强 化,本病多能颈鼻咽镜下活检而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肿瘤向深部浸润的范围,为临床精确分期及放疗提供客观依据,并用于放疗后随访。,鼻咽部炎症,鼻咽血管纤维瘤,腺样体肥大,脊索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