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9 ,大小:1.69MB ,
资源ID:242395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4239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大纲版).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08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大纲版).doc

1、【二轮考点梳理】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 。4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5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李四光)【二轮知识归纳】考点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

2、师夷长技”A新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 “开眼看世界”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眼看世界”: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 ,对岛夷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编译出四洲志 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2 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

3、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帅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

4、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B人民版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译四洲志 、 华事夷言等书籍。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徐继畬的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姚莹对中国西南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写成了康輶纪行一书,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C岳麓版西学东渐、中体西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

5、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中西方联系扩大。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译馆,翻译外国报刊书籍如各国律例 ,编译四洲志 ,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中体西用”: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学为体

6、”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实质(或目的)是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二)维新思想A新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二)维新变法思想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

7、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19 世纪 90 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新学伪经考 ,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

8、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1898 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B

9、人民版顺乎世界之潮流(二)维新变法、走向共和维新变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郑观应等。19 世纪 90 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文章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谭嗣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纲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翻译天演论 ,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

10、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维新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走向共和:1894 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主张。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1905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革命派极力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改良派主张维新改良。两派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 。论战的的主要内容有: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11、;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论战(的实质)是围绕三民主义展开的。论战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许多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事业,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1912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标志着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在中国初步实现。C岳麓版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维新思想的发展:19 世纪 90 年代以

12、来,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

13、新变法的重要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维新思想的影响: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它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

14、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维新思想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三)新文化运动A新人教版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 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忙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开在创刊号

15、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 ,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 ,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

16、学法则。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拿出 “利刃断铁”的气魄, “战胜恶社会”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 针见血地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新文化运动也是 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 “不作无病之呻吟”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陈

17、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山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B人民版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新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思想方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文化

18、方面,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并奋起反击。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其他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运动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陈独秀指出三纲

19、五常与时代潮流不相符,与民主共和不相容;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释义: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道德思想。旧文学指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新文学指朴实直白的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

20、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C岳麓版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思想基础

21、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主要阵地: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

22、倒孔家店”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新文学的典范。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新文化运动的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

23、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新人教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 年的俄国革命, “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 “是 20 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 。“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非把知识阶级问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

24、 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 劳动者和劳动音 ,深受工人欢迎。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

25、党诞生。B人民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20 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已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十月革命前: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 1902 年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

26、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思潮的竞起: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含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和工读互助团运动。无政府主义流行于留日、法的学生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希望建立没有任何政府的社会;流行较早,影响较大。新村主义出现于留日学生及进步知识分子;极力赞扬新村里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新生活;影响较小。工读互助团运动由北京大学学生掀起;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的改造;他们成立“工读互助团”开始实践。当

27、时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主要有实用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胡适;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源于美国,影响较大。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主张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源于英国,影响较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主张社会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社会革命;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 ,指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由于经济上入不敷出和经常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 “工读互助团”走向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

28、根本改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通过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还出现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实业,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立无产阶级的政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用什么办法发展实业,需要认真选择,只有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才行得通。C岳麓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进

29、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郑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考点二: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新人教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

30、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19 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5 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1905 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

31、想。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三民主义的实践:1911 年

32、,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1912 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闷与彷徨

33、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他热烈欢迎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1924 年 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三民

34、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B人民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1905 年 8 月,孙中山创建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

35、华” )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 (“创立民国” )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平均地权” )是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

36、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先后失败;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建议,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 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37、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C岳麓版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旧三民主义: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主张相继失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登上政治舞台;西方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1905 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政治革命) ;“

38、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推动作用。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相继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共

39、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1924 年,国民党“一大”上通过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 20 世纪 20 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0、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补充):(1)相同点: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 基础,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2)不同点:新三民主义突出了 反帝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清统治,具有狭隘性;新三民主义主要强调普遍的平等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调口号;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的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紧密相联,而旧三民主义只是空洞的提出“平均地权” 。评价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

41、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斗争的纲领。(二)毛泽东思想A新人教版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他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 ,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 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

42、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

43、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 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1949 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

44、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同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

45、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此外,毛泽东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人民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诞生:近代,资产阶级改良的方法和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十月革命后, “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

46、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志向宏伟的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投身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中共创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 1921 年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冈山的斗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发动依靠农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是以

47、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探索出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有相对稳定的环境;毛泽东总结了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了新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新民主主义论等,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毛泽东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在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

48、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共七大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著作有论人民民主专政 、 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理论成

49、果有: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这些理论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依据 1981 年 6 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C岳麓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