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不等式高考要求 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最大(小)值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剖析归纳证明 几何解释 应用(最值的求法、证明)的过程呈现,体验成功的乐趣。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2ba的证明过程及应用。难
2、点: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 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 ab2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同时, (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抽象、归纳出以下结论:二、抽象归纳: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 a,b,有 ab22,当且仅当 a b 时,等号成立。问 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特
3、别地,当 a0,b0 时,在不等式 中,以 、 分别代替a、 b, 得到什么?【归纳总结】如果 a,b 都是正数,那么 2ba,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 其中2ba称为 a,b 的算术平均数, ab称为 a,b的几何平均数。三、理解升华:1、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已知 a,b 是正数,A 是 a,b 的等差中项,G 是 a,b 的正的等比中项,A 与 G 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2、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方法一:作差比较或由 0)(2ba展开证明。方法二:分析法(完成课本填空)3、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借助初
4、中阶段学生熟知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0,(2ba的几何解释,通过数形结合,赋予不等式),(几何直观。进一步领悟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四、题型分类题型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 证明不等式思考:若 x,10的最小值为_,此时 ._x【例 1】 已知 a0,b0,证明下列不等式:变式训练 1:已知 a0,b0,证明下列不等式:2)(a4)1()(ba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 求最值【例 2】 (1)已知 x0,y0 且 xy=100,则 x+y 的最小值是 _,此时 x=_,y= _(2)已知 x0, y0,且 2x y1,则 的最小值为_;1x 1ya bCOA BD4)1(ba求 证 :变式
5、训练 2:已知 x0, y0,且 2x y2,则 的最小值为_;1x 1y感悟:若两正数的乘积为定值,则当且仅当两数相等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若两正数的和为定值,则当且仅当两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有最大值。 简记为:“一正、二定、三相等” 。五、反思总结,整合新知:两种思想,三个注意六、布置作业: 1、 已知 x0,若 x 81的值最小,则 x 为( ).A 81 B 9 C 3 D16 2设 x, yR, a1, b1,若 ax by3, a b2 ,则 的最大值为 ( )31x 1yA2 B C1 D32 123已知 00,b0,且 4ba,则( )A. ba B. C. 2ab D. 42
6、b 5、若实数 a, b,满足 ,则 3的最小值是( ).A18 B6 C 2 D二、填空题: 的 值 域求 函 数 x1y_7已知 x, yR ,且满足 1,则 xy 的最大值为_x3 y48若 a0,b0,且 a+b=2,则 ab 的最大值为_,此时 a=_,b=_。9设 1x,则函数 61yx的最小值是 。10、若 x0,求 9()4f的最小值高考闯关1.设 x, yR,且 xy0,则 的最小值为_(x21y2) (1x2 4y2)2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lg lg x(x0) Bsin x 2( x k, kZ)(x214) 1sin xC x212| x|(xR) D. 1(xR)1x2 1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