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90.50KB ,
资源ID:23949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394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职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doc)为本站会员(cjc220253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职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doc

1、高职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05 年 5 月 11 日丛 z:!,2QTotalNo.198 旬刊总第 198 期高职教育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王婉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摘要:本文是浙江省教科规划办立项课题的一部分. 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从教育部公布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来看.2003 年全国平均只有 55.7%,2004 年全国平均 61%左右,既低于本科高校 80%以上的就业率水平.更低于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0%多的水平.就业率是衡量高职发展的重要指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同在

2、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如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市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都在 8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达到 95%以上,而有些省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仅 30%左右.甚至更低.如此强烈的反差,一是显示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程度;二是反映了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办学的方向和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应当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进行,培养目标应突出行业性,职业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认真研究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地方经济的发展决

3、定了当地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决定其办学方向时,应了解地方经济的特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浙江的地方经济特色是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专业市场繁荣,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这一特色决定了浙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必须是面向发达的民营经济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广阔舞台.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1 世纪头十年浙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化.IT 产业,电子设备 ,服装 ,医药以及机电产业等将成为浙江第二产业部门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产业人才需求量必然有大幅度增加.同时,浙江要接轨长三角,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各地的块状经济有明显

4、的产业特征,通过关注各县,市经济发展的主打方向与重点产业,就基本能确定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需专业性技术人才的产业定位和行业方向,从而也就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相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发展要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相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以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发展太超前,就会出现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或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岗位,影响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发展过慢,许多企业招聘不到使用新技术所需要的高级技工等专业人员.地方经济的发展就将延缓,也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二是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

5、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中职业群的具体要求来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二,依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设置与调整专业高职院校能否建立主动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宽阔的就业渠道.例如,浙江今后十年将重点发展两大产业带:一是标志性产业带.包括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等五大标志性产业集群;二是成长性产业带,包括交通运输,制造,新型金属材料,纸制品,家用电器及设备,食品加工等制造业产业集群.除此之外,浙江的纺织,服装,化纤,皮革等传丛!

6、 生旦!旦TotalNo.198 旬刊总第 198 期高等职业教育统产业无论在内向和外向竞争中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构成了浙江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浙江的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该顺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要求,设置新专业,开拓新专业,对现有的相关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适应性变动;并密切关注两大重点产业带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与结构,人才需求的职业层次与专业技能知识要求等,从而为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型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发展,能否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需要高职教育为其提

7、供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设置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专业,为地方的工业发展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开发,贸易扩张培养复合型营销,管理人才.三,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经济的地方特色决定了该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特色和专业特色.自从浙江省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后,作为制造业生力军的浙江民营企业已展开了一场产业升级运动.浙江经济的地方特色,一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快,数量多,截止 2003 年底,浙江的个体私营企业共达 189 万家(户),私营企业总数已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二;个体私营经济实力强,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 500 强中,浙江所占总量居全国

8、前列.因此民营经济将成为浙江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将成为高职毕业生今后就业的主体市场.二是民营经济在构成浙江经济强有力的发展生力军的同时,形成了带有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的块状经济,如绍兴的轻纺,义乌的小商品,柳市的低压电器,嘉兴海宁的皮革,永康的五金,桐乡的毛衫,温州的皮鞋.等等.全省已初步形成以全国性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浙江商人不仅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浙江商场“,“ 温州街“和其他分市场,还把市场办到了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从 2001 年起,浙江的出口开始涌向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全省产品

9、 50%销往省外市场,20% 出口国际市场.为适应浙江经济的地方特色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一是要面向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二是要培养宽口径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强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近年来,在浙江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榜上.营销人才的需求排位一直在前列,营销专业课程要结合浙江块状经济的发展来开设相关的行业营销,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增加跨专业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在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适应性.四,依据当地人才市场的需求整合课程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是对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上的行业分布,岗位职业分布和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的

10、综合反映,也是检验高职院校能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标准.高职教育的教学计划实施要做到“三个协调“, 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就要经常了解当地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在适当调整专业设置的同时.注重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本着“必需够用“ 的原则,整合通识类课程和专业模块知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指导学生掌握扎实,涵盖面广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靠人才的适用性来维持.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业,企业成千上万的职业岗位,为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然而高职教育

11、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不可能做到按企业各职业岗位的要求“量身定做“.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经常了解掌握当地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依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在现有专业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与修订,对毕业前半年或一年内的学生增加专业方向模块,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小班化,定向化的培养,使高职毕业生更能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职业岗位的需要.参考文献:【1】王利民.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4,(7).【21 侯玉印.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4).【3】徐鹏.建立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构想.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4,(2).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