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的理论问题、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意见建议二一一年九月三日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参加第三期科级领导干部理论进修班,在此我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把它看作是自己成长中的“加油站” 、工作中的“充电器” 。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现提交干部群众关注的理论问题、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意见建议,具体如下:一、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的问题。什么叫共同富裕?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下实现共同富裕?在农村又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二、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
2、面的升华,它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并重。并把建设好林业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来践行,与造林绿化工程有机结合。通过狠抓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1.宜林面积较大,造林、防沙、治沙的任务艰巨,造成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远远不足。2.自然条件比较差,土壤比较贫
3、瘠,长期高温少雨,且造林技术不高,水利设施配套难以保证。从而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进一步加大了绿化的难度。3.林业结构不合理,防护林、用材林比例偏低,而经济林主要以葡萄为主,品种单一。4、林业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县内未建立起有规模、综合性的林产品市场,大部分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低,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常常遭受林产品交替出现的卖难、买难带来的损失。5、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自我县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等工程以来,对林业产业基地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要把产业建设推向更高层次,还面临许多问题。当前“三缺”问题,即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是绿色产业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工程种苗费仅
4、50120 元,若营造经济和生态价值高的树种,国家投入的种苗费显然不足。对林化、花卉、林果等产业深加工投入和扶持不足。银行只重视直接和短期效益,生态与经济兼顾的产业投资难度较大。三、几点意见和建议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城市形象,决定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针对和硕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树立生态意识,营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一是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良好的自然生态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破坏生态,就是破坏生产力,破坏经济发展。同时又要认识到贫困是加剧
5、生态恶化的诱因,经济发展是生态保护的物质基础。要改善生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来摆脱贫困,使农村走出贫困加剧与生态恶化的怪圈。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结合我县实际,在项目建设上,凡是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的经济建设项目,要予以支持;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项目,要加以规范引导,尽量减轻破坏程度,并进行异地造林,实现林业生态损补平衡。三是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机构。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设立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管理机构,将生态环境建设
6、的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金融部门要完善林业投融资机制,健全政策性林业保险制度。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党的兴林富民政策,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林业部门要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规划,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工作一盘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3. 强化政府的行为,加大资金的投入。在荒漠化治理和绿化过程中,因规模之大、自然条件又很差,需要很大的投资,只有政府部门才有能力完成这些大的项目。4.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建立畅通、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抓好生态建设的
7、保障。林改后,林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育林基金”征收将逐步取消,迫使其转变林业管理方式,加快林业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化部门自身改革来冲破林业的发展瓶颈。一是转变林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林业管理体制。根据林改后形势的变化,转变行政职能,重点转移到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注重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从审批向监管转变,努力创建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公正公平的执法体系、高效便捷的林业行政服务体系,为林业长治久安提供保障。二是加快林业服务中心建设。把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分离出来,转移到服务中心,并充实力量,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林业服务
8、水平和质量。三是实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帮助林农解决好林改后“种什么树、如何科学经营”的问题,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带头创办联办示范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活动,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四是在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上,做好用材林、生态林、经济林合理的搭配。实现又能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要。五是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林种过分的单一。要吸取焉耆县三北防护林遭遇天牛侵害惨重的教训,在绿化过程中即要适地适树,又要实现多种林场份的合理搭配,提高森林的抗虫害能力。5.坚持封造结合,建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
9、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在全县树立培育森林就是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森林资源的培育,一手抓自然生态的保护两手抓战略,做到以增量保存量,以存量促增量。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优胜劣汰,减少木材加工厂数量。通过大力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封山育林、防沙治沙等生态治理项目。更新采伐迹地和火烧地,确保宜造尽造,有山皆绿。同时,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要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减少火灾对生态的破坏。把生态治
10、理保护作为建设前提,切实维护山水原貌,不推山、不砍树,不破坏、不移植古树名木,修路、建房尽量少占林地或不占林地,做到两不误,相促进。6.搞好开发利用,做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只有发展好产业,让林农脱贫致富,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为生态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只有建立良好生态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基本需求,才能引起全社会对林业的重视,才能激发更多的人来发展林业产业。因此,必须将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一起抓,形成以生态促进产业,以产业扩大就业,以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推动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既可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又能有效解决国家投资项目减少、生态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