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竺可桢的日记竺可桢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他一生一心扑在事业上,为追求科学真理孜孜不倦。每天记日记,是他的嗜好,他一生记了厚厚的几十本日记。除了 1935 年以前写的日记在抗日战争期间丢失以外,从 1936年 1 月 1 日到他去世的前一天1974 年2 月 6 日,共 38 年零 37 天,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全部完整地保存着。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天气阴晴啦、风向风力啦。还记下花开花落啦、春去冬来啦,等等。这些日记竺可桢可不是随便记的,他把这些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非常认真、细致。建国初期,竺可桢在科学院院部工作,家住北海公园北门附
2、近。虽然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但却拒绝了组织上派车接送他上下班的照顾。因为他需要用身躯去感受大自然的阴晴冷热。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从公园的北门进来,南门出去;傍晚又从南门进来,北门出去。他就是竺可桢。竺可桢上下班步行穿过公园,不是像游人那样悠闲自得地观赏公园里宜人的景色,而是对公园的景物做确切而又仔细的观察:哪天柳絮飘飞、哪天北海结冰、哪天春燕回归、哪天丁香花开回家后,就在日记上认真地记载下来。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个年头。有时候,竺可桢因出差或有事耽误,就动员老伴、女儿,甚至邻居家的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详细记录。这些平凡的科学观察工作,几十年来,竺可桢丝毫没有放弃过。就是这些平凡的记录,为竺可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他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成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竺可桢 38 年如一日,记下了几十本的气象笔记,他这种个性中的坚持性,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