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4.58MB ,
资源ID:23443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23443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打包8套)湘教版必修3.zip)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打包8套)湘教版必修3.zip

1、1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总结教材 P34 探索从图中的自然景观可以清晰地看到,坡面上植被稀少,侵蚀现象、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造成2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当地的气候特征(降水多为暴雨或降水集中等);当地居民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开垦陡坡、过度放牧等);坡面的土质疏松等。教材 P41 思考主要方法:在陡坡地带退耕还林、还草,并修水平沟、鱼鳞坑等整地工程;在缓坡地带植树种草,修水平梯田;沟道及谷地内建设淤地坝和埝窝工程等。通过以上方法,在治沟和治坡上使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退耕地的还林还草,首先要进行整地工程,以增加雨水资源的涵养和利用,有利于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存活条件

2、,坡地经整地工程后植树种草,可减少水土流失。教材 P41 复习题1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逐渐消失;从西周开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 10 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历史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破坏了森林草原环境,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水平梯田简易剖面图如下:图中、四地均可修水平梯田,在地之上,应尽量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在修水平梯田时,要种植相应的护坡林,在田埂周围加强绿化,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切实做

3、好水土保持工作。教材 P42 探索(1)32 字方针所讲的就是针对洪水制定国土整治的基本内容,讲到了山、湖、河、人四个方面。山: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湖: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提高蓄洪能力;河:加固干堤、疏浚河道,提高排洪能力;人:以工代赈、移民建镇,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解决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建设水利工程的移民生活问题。(2)上中下游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体现了全流域综合治理的观点。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中游加强蓄洪、泄洪工程,如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干堤等。同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等。教材 P43 读图(1)田纳

4、西河干流流经的州: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肯塔基州等。(2)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起伏大,3自上游至下游,海拔逐渐降低,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3)修建众多水利枢纽工程,对干流实行梯级开发。教材 P46 读图1塔里木河地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2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源:高山冰雪融水。3保护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与中国其他重要河流相比的特殊之处:流域内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属内

5、流河,下游为季节性河流。教材 P46 思考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长期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教材 P47 思考1(1)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是全流域性的,上游修水库,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中游加固堤防,跨流域调水,并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加向下游的输水量,同时用水开始征费,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2)在坚持依法治水、明确流域水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解决。2断流对下游河段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大。3上游和中游都存在水

6、资源浪费现象,但原因不同,上游是灌溉技术粗放造成浪费,中游是河堤不坚固造成决口,从而浪费了水资源。4落后的灌溉技术、节水意识较差、堤防工程质量不过关、全流域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都对断流有影响。教材 P47 复习题1开发、治理田纳西河流域时,田纳西河管理局主要是从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入手的。其主要途径是: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兴建防洪设施的同时,注意兼顾航运,形成巨大的航运网。重视水能资源的开发,大力开发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把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即可。教材

7、 P48 探索(1)回忆录中描述的是我国东北地区。(2)20 年前该地区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到 20 多年后的今天,山坡全被开垦为耕地,当年肥沃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4(3)存在问题:黑土流失、肥力下降,森林、草地破坏等。教材 P54 思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材 P57 思考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

8、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作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体系。(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点灯、

9、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的收入。教材 P57 复习题1东北平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耕地粗放,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的生产率较低。2可参考北方地区“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或南方地区的“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教材 P58 探索(1)曼彻斯

10、特和利兹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说明,城市(或地域)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例如,我国的“煤都”大同,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转型集中在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教材 P61 读图工业门类增多,同时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这主要是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结果。5教材 P62 读图1鲁尔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2在 1984 年左右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1999 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约占就业

11、总人口的 2/3。教材 P64 思考(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焦作市由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由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 ,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组织实施战略性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治理污染,加强绿化,改善环境。(2)借鉴意义:对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只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发展是肯定行不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正在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据悉,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河南

12、平顶山的转型方向,除了煤化工和旅游外,还将发展盐化工。教材 P64 复习题1蕴藏着某种丰富的资源,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形成以该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这样的地区一般称为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本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济结构单一。随着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开发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兴产业不愿进驻。原先资源型企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很多企业发展困难。2资源型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对策有: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

13、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逐步升级、优化;拓展交通,美化环境;发展教育、科技,繁荣经济。教材 P65 探索(1)2013 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01%,已达到国际通用标准。但农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31.40%,高于国际通用标准(60%)。(2)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要增加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农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教材 P71 思考6(1)密歇根州复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提供税收优惠、员工培训等。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产业,

14、如投巨资于生命科学的商业化、增加生命科学的研发资金、吸引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科技人才等。改造汽车工业的老面貌。通过自行研制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发了包括使用氢燃料电池、玉米油燃料以及电能等能源的新一代汽车。(2)以上这些措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众多的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的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又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条件。(3)密歇根州的复苏对其城市建设的影响是:扭转了城市经济的衰退局面,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防止了高科技人才的外流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动摇。教材 P71 复习题1江苏省为推进城市化进程,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全省撤并了 600

15、 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和镇区面积都得以增加。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聚集,原来 222 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 120 个。“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着力发展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四个中心城市,构建南京、苏锡常、徐州三个“都市圈” 。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2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工业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往往出现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到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例如,英国是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 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一

16、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从 1801 年到 1851 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 5 000 人以上的城镇由 106 座增加到 265 座;城镇人口比例由 26%增长到 45%,到 1900 年上升到 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教材中介绍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与红豆集团的带动有很大关系。1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 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一、

17、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含义: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Error!

18、(2)人为原因Error!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判断1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都是因为土质疏松、降水丰沛而引起的。(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乱砍滥伐、滥垦,破坏地表植被。( )2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 )4修筑梯田能够改变山坡的坡向。(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1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应因地制宜。2工程措施(1)沟谷:兴修小型水库、

19、打坝淤地等。(2)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3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4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物、工程措施矛盾吗?为什么?答案 不矛盾。生物、工程措施是具体的治理方式,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种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再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治理水土流失。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 10%左右,而人为因素引起的

20、水土流失量则占到 90%左右。3材料二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约 45 万平方千米,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 12.8亿吨。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冲沙入海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土地退化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答案 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

21、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人为因素是目前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 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地毁坏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3一位外国友人曾这样说过:“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这句话反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哪种危害?填写图表,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答案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降低,耕地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的危害。危害如下表所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

22、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4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具体分析如下:(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5拓展提升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 16 亿吨。据此回答 12 题。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黄土土质疏松 轮荒制度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A BC D2黄土高原水

23、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破坏植被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A BC D答案 1.C 2.A解析 第 1 题,黄土土质疏松,易遭受流水侵蚀,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很强,同时又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第 2 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和属自然原因。6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读“黄土高原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1此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形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 水土流失。 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2读图分别说出 A、B、C、D 四处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式和治理措施。答案 A 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

24、用耕地;B 处为缓坡,适宜开垦成梯田;C 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D 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3填写图表,归纳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目的。措施 治理效果和目的护坡林 拦截、_径流,护坡生物措施沟底防冲林既固定了_,又拦截了_和_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修建水平梯田_水土,_水源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拦蓄泥沙,_答案 涵蓄坡面 河床 坡面 上游 保持 涵养 固沟4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示意图” 。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并判断左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答案 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提高植树的

25、成活率,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7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模式具体内容 功能生物措施植树(乔木、灌木)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平整土地、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2)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拓展提升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 具

26、体措施农作区 改良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草原牧区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干旱的内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8陆地区 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地区 具体措施绿洲地区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地区 具体措施现有林地应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

27、毁林开荒即宜林则林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牧业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6)其他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9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结合下图完成 34 题。3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A处 B处 C处 D处

28、4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 “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C下渗量 D蒸发量答案 3.C 4.B解析 第 3 题,淤地坝应建在沟谷处。第 4 题,平整土地可使坡面变缓,水流减慢,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图表特征: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下面图 1 和图 2 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读图回答问题。10图 1 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29、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根据图名可知,图 2 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注意图例,找出区域的图例。(1)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2)区域的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加,灌木林无变化。(3)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都减少,旱地、农居地增加,其中农居地增加明显。图 1 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

30、,旱地减少A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1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11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 hm2沙地 468.7草地 58.8盐碱地 32.1耕地 16.6沼泽地 10.7建设用地 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 (1)B (2)D解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

31、,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2)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黄土高坡唱出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观察下面景观图完成 12 题。12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 B喀斯特地貌广布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 D沟谷纵横答案 1.D 2.D解析 第 1 题,黄

32、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黄土高原不跨四川省,但包括青海省的一部分;黄土高原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第 2 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沟谷十分发育,沟谷密度能达到每平方千米 4 千米8 千米。图 甲 为 “黄 河 干 流 图 ”, 图 乙 为 “黄 河 含 沙 量 及 年 径 流 总 量 变 化 图 ”。 读 图 完 成 3 4 题 。3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13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D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4关于黄河治沙措

33、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上游兴修水库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C小流域综合治理D下游挖入海新河道答案 3.A 4.D解析 第 3 题,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河段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但植被覆盖率较高,泥沙含量小。第 4 题,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因此泥沙的治理要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做起,而不是开挖新的河道。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6 年 3 月 10 日电:据甘肃省水利厅披露,1983 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启动实施,到 2015 年底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 589 平方千米,先后有 260 条小流域得到有

34、效治理,涌现了安定区庙坪、陇西盘龙山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和精品示范工程,为全面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树立了典范。材料二 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1)图中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_、_、_。(2)甘肃省对小流域的有效综合治理中,宜在 a、b、c、d 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下列治理措施与这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填字母):打坝建库_;种草护坡_;平整土地_;修筑梯田_。(3)甲、乙、丙三地,哪地最适宜建窑洞?为什么?答案 (1)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2)d b a c(3)丙地。丙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山脊上,不易积水;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35、,防寒较好。解析 解答本题可先明确图中、甲、乙、丙、丁、a、b、c、d 分别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再结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及生态问题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即可。第(1)题,14根据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和中国主要地形区可知,图中、分别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第(2)题,图中 a、b、c、d 四处分别为塬面、陡坡、缓坡、沟谷,结合黄土高原治理中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可知,应在塬面上平整土地,沟谷中打坝建库,缓坡上修筑梯田,陡坡上植树种草。第(3)题,建窑洞时应考虑采光、通风、排水和防寒等多方面的因素,以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为根本。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

36、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 13 题。1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B加强农业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答案 1.C 2.A 3.B解析 第 1 题,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作用强。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水蚀)。第 2 题,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

37、坏植被,地表裸露,加剧了土壤侵蚀。第 3 题,江西省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应依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立体农业。读图,回答 45 题。154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 400 mm 左右的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5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有( )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淤积下游河床 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答案 4.D 5.A解析 第 4 题,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由图可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

38、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第 5 题,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不属于水土流失的危害。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一项评价由降雨所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读“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 ,完成 67 题。6下列各组城市中,降雨侵蚀力差异最明显的是( )A攀枝花、贵阳 B雅安、昆明C成都、重庆 D宜宾、巴中7图中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小的原因可能是( )A年降水量小 B人类开发历史悠久16C山高谷深 D植被覆盖率高答案 6.B 7.D解析 第 6 题,由图可知,雅安的降雨侵蚀力为 7 000,昆明的降雨侵蚀力为 2 0003 000,攀枝花的降雨侵蚀力为 3 0004

39、 000,贵阳的降雨侵蚀力为 4 0005 000,成都的降雨侵蚀力为 5 000,重庆的降雨侵蚀力为 4 0005 000,宜宾的降雨侵蚀力为 4 000,巴中的降雨侵蚀力为 6 0007 000。比较各选项所列两个城市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出 B 正确。第 7 题,影响降雨侵蚀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降雨量、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图中西北部虽然山高谷深、降雨量大,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所以降雨侵蚀力小。陕西冉家沟流域(约 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

40、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 810 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8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9减轻土壤

41、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10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答案 8.B 9.A 10.C解析 第 8 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17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第 9 题,结合所学知识,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第 10 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

42、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 45 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 1 000 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 29 万平方千米。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于 500 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答案 (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2)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夏季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3)工

43、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解析 第(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第(2)题,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12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18(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

44、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 D水土流失加剧E水土流失减轻 F毁林开荒G粮食单产提高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2)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易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或综合效益)降低。(3)见下图解析 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下游入海口泥沙的淤积形成了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增多。不利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回答即可。黄

45、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起的。考点题点细目表19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4,5,6,7,8,9,10,13,14水土流失的治理红漠化、石漠化的防治 1,2,3荒漠化的防治 沙漠化的防治 11,121课时 1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说明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通过分析东北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并能够合理布局。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1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西、北、东三面分别

46、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山区森林资源丰富。(2)中部为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3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思考 如何理解东北地区“沃野千里”的地理特征?答案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故有“沃野千里”之称。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Error!(2)社会经济条件: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农业发展:资源优势不断转化成生产优势,现已建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3农业布局的变化

47、(1)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2)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3)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判断21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探究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略图。材料二 东北平原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3材料三 述说东北开发的历史。中 国 老 工 业 基 地 和 全 国 重 要 的 纺 织 工 业 基 地 、 大 庆 油 田 的

48、开 发 、 发 达 的 交 通 运 输 1读图说出主要山脉 A、B、C 和主要平原 D、E、F 的名称。答案 A : 长 白 山 ; B: 小 兴 安 岭 ; C: 大 兴 安 岭 ; D: 三 江 平 原 ; E: 松 嫩 平 原 ; F: 辽 河 平 原2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填写下表。地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 优势农业资源西部北部山环水绕山地东部南部北部沃野千里平原东部答案 如下表所示:地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 优势农业资源西部 大兴安岭北部 小兴安岭山环水绕山地东部 长白山地森林资源南部 辽河平原北部 松嫩平原沃野千里平原东部 三江平原土地资源3.在自然资源上,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

49、?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特征,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答案 自然资源优势:辽阔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滩涂面积广大,水资源丰富。有利条件:气候适宜,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不利条件:纬度较高,光热不足;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山区和西部草原地区生态较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4图 中 所 示 平 原 区 是 我 国 最 重 要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 从 自 然 、 人 文 等 方 面 分 析 形 成 商 品 粮 基 地 的原

50、 因 。答案 自然因素:地处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连片,有肥力很高的黑土和黑钙土;这里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协调,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要。人文要素:东北地区人口较少,人均耕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地粮食消费不多,可提供较多的商品粮;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农业机械,而大面积分布、地势平坦的耕地最适宜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效率高。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区位条件 特征 影响土地耕地面积广大,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开垦,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也使东北

51、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照、降水较为充足,雨热同期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求森林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中国主要林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是优质商品木材的集中产地草场 草场面积大,草质优良 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自然资源渔业 临 黄 海 、 渤 海 ; 淡 水 湖 泊 、 水 库 多 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社 工业 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5基础 奠定坚实的基础交通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会

52、经济条件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的分析方法读图,回答 12 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6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 1.C 2.B解析 第 1 题,气温和降水的比较均为:甲乙丙。图示地区主要为松嫩平原地区。东北地区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53、,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第 2 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温差大、土壤肥沃,使农作物养分积累多,产量较高。水土流失是东北地区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

54、、机械化水平高(低)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7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观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等反对。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 A 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沙砾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沙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

55、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为_。(2)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是_。(3)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不利气候条件。答案 (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2)沙砾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沙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减少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8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

56、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4)乙 地 位 于 季 风 区 , 春 季 时 降 水 少 , 风 沙 灾 害 多 ; 降 水 集 中 在 夏 季 , 且 多 暴 雨 , 旱 涝 灾 害 频发 。解析 (1)结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材料二,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即可。(2)沙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昼夜温差,同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当地的水分条件。(3)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4)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读“东北地区轮廓图” ,回答 12 题。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

57、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只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答案 1.B 2.C解析 第 1 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9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南部作物可两年三熟。

58、第 2 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2016 年 2 月 2 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消息,2015 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达到 441.3亿斤,比去年增加 5.2 亿斤,已连续 5 年稳定在 400 亿斤以上,有效缓解了我国优质粳稻供应紧张的状况。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万公顷)图” ,回答 35 题。3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C气候较为干旱 D光照条件差4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占有耕地多B机械化程度高C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技术水平高

59、5黑龙江生产的粳稻质量要好于我国南方生产的粳稻,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比南方肥沃B水热条件比南方产区充足C生长周期比南方产区长D机械化水平比南方产区高答案 3.A 4.A 5.C解析 第 3 题,黑龙江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 4 题,由于垦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使其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 5 题,热量不足导致黑龙江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单季水稻的生长周期较南方产区长,质量高。106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材料一 1980 年和 2010 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19

60、80 年和 2000 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2)A 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_。(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答案 (1)水稻 小麦 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地肥沃;

61、水资源较丰富。(3)热量(4)全球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三江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11有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粮食的商品率高;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2)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是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是小麦。(3)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这是种植水稻的不利因素;(4)由于全球变暖,黑龙江省的热量条件在逐渐改善,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格局的改变。近几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

62、给基地。读下图回答 12 题。1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C地广人稀 D市场广阔2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 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答案 1.C 2.C解析 第 1 题,结合材料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利于黑龙江省大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生产。第 2 题,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水稻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读“我国东北地区图”

63、 ,回答 34 题。123图中 abc 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A自 a 到 c 降水逐渐减少B自 a 到 c 降水逐渐增加C自 a 到 b 降水逐渐减少D自 b 到 c 降水逐渐增加4关于 a、b、c 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 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 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中 a 地的单产效益最高答案 3.C 4.C解析 第 3 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b、c 两地的年降水量都低于 400 mm,自 a 到 b 降水逐渐减少,自 b 到 c 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 4 题,a 地位于长白山区,为林业生产基地

64、;b 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 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读“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 ,完成 56 题。135图中区域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依次是( )A林业 畜牧业 旱作农业 水田农业B畜牧业 林业 旱作农业 林果、特产业C旱作农业 林业 水田农业 畜牧业D水田农业 林业 畜牧业 旱作农业6关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答案 5.B 6.D解析 第 5 题,根据图和材料中的

65、降水量、中温带、距海洋的距离等信息,可知该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局部剖面图,从左至右依次是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根据地形和降水量的东西差异,即可判断各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第 6 题,根据地形的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因此选择 D 项。(2017昆明高三期末)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 79 题。评价类别 农作物 A 农作物 B 农作物 C热量满足率 22 22 16水分满足率 79 84 84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66、满足程度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 29 42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资源利用率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147.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8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 B降水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9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 A B农作物 BC农作物 C D农作物 B 和 C答案 7.B 8.C 9.A解析 第 7 题,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第 8

67、题,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第 9 题,由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和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 A 的种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方格状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 1011 题。10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A BC D11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A BC D答案 10.D 11.C解析 第 10 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因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15两地都可以算是

68、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第 11 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处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69、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 旱涝灾害频繁(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社会原因是_。答案 (1)16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乙 水资源不足丙 光、热、水充足(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解析 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 热 、 水 资 源 充 足 , 但 旱 涝 灾 害 频 繁 。

70、 第 (2)题 , 自 然 原 因 主 要 有 河 流 众 多 , 地 块 小 ,土 壤 黏 重 ; 社 会 原 因 主 要 有 人 多 地 少 , 城 市 和 工 业 发 展 占 用 大 量 土 地 , 发 展 经 济 作 物 占 用 大片 耕 地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材料二 “北大荒”指 20 世纪 50 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 世纪60 年代,

71、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 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三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沼泽分布图。17(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3)近年来, “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变成“北大荒” ,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析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答案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2)有利的方面: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

72、充足。不利的方面:冬季寒冷,无霜期较短,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沼泽广布,排水困难。(3)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生产能力下降乃至丧失。(4)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解析 第(1)题, “北大荒”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一带,读图并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分析沼泽地的成因。第(2)题,东北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角度,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未开垦的黑土地上原本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被,大规模垦荒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土壤冲刷严重,黑土大量流失,黑土层日渐变薄。第(4)题,沼泽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地区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2,3,4,5,6,7,8,9,10,11,12,13,141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