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设计速度R平面曲线半径RSh竖曲线半径K30地基系数Evd动态变形模量Ev2变形模量K压实系数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动力系数L 桥梁结构的有效跨长n0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F离心力NZK 活载图式中的集中荷载离心力折减系数K安全系数,取 1.52.0RCr动静比(指在相同条件下,临界动应力与静强度之比,)0.450.5zL列车荷载产生的动应力(Kpa),时速 300350Km动应力波动系数,与上部建筑状态有关,上部建筑状况良好则动应力波动良好,时速 300350 Km 的客运专线取 =1.2bcu改良土浸水饱和固结不排水强度(Kpa)为 28 天三轴试验强度。客运专线铁路暂行规定 47 号25
2、页:路基一般规定:有砟轨道作用在路基面上动力设计值为 100Kpa。26 页: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有砟轨道路堤、路堑的两侧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 1.4m,单线不应小于 1.5m。表 4.2.3 路基面宽度路基面宽度轨道类型设计最高速度(Km/h) 线间距(m) 单线(m) 双线(m)有砟轨道 300350 5.0 8.8 13.8300 4.8 8.6 13.4无砟轨道350 5.0 8.6 13.6注:1、有砟轨道路基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 3.1m,无砟轨道路基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 3.0m。27 页:有砟轨道曲线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曲线半径 R(m) 路基外侧加宽值(m
3、)R11000 0.311000R7000 0.47000R5500 0.5R1.2 Mpa 或 o0.15 Mpa注:N 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33 页:路基工后沉降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 5,沉降速率应小于 2/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 3。2)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 15;长度大于 20m 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 30,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要求:R 0.4 j R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 j设计行车速度3)路桥或
4、隧道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4)软土及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基底地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昼夜,坡脚水平位移速率0.5/昼夜。34 页:5)当路堤填筑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石的碎石时,应采用级配良好的材料,填料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不得大于 10,基床以下路堤内不得大于 15。36 页:1)基床表层深度范围内应进行换填并满足第 4.3.2 条压实标准要求。2)基床表层以下,基床底层表面作成向两侧
5、 4%的排水坡,且在基床范围内不得夹有PS1.5 Mpa 或 o1.8 Mpa 的土层(采用无砟轨道时,基床范围内的地基应无 PS1.8 Mpa 或 o0.2 Mpa 的土层),不满足以上要求时应加固处理.3)土质路堑其他地层土质不满足基床底层填料条件时,换填 A、B 组填料或改良土,厚度不应小于1.0m。38 页:4)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应满足本暂行规定第 4.3.2 条压实标准要求。并在与桥台连接的 20m 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内掺入适量的水泥,表层以下的梯形级配碎石掺入适量水 泥并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地基系数 K30150 Mpa/m、动态变形模EVd(Mpa)50 Mpa 和孔隙
6、率 n28%。采用无砟轨道时,压实标准还应满足变形模量 EV2(Mpa)80 Mpa 的要求。38 页:5)路堤基底原地面整平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地基系数 K3060 Mpa/m。39 页:表 4.6.1 碎石级配范围级配 通过筛孔重量百分率(% )编号 50 40 30 25 20 10 5 2.5 0.5 0.0751 100 95-100 60-90 30-65 20-50 10-30 2-102 100 95-100 60-90 30-65 20-50 10-30 2-103 100 95-100 50-80 30-65 20-50 10-30 2-10注:颗粒中针、片状碎石
7、含量不应大于 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 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 2%。44 页:轨道一般规定:表 5.1.2-1 有砟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高 低 轨 向 水 平 扭曲 6.25(m) 轨 距幅值() 2 2 2 2 2弦长(m) 10 -表 5.1.2-2 无砟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高 低 轨 向 水 平 扭曲 6.25(m) 轨 距幅值() 2 2 2 2 1弦长(m) 10 -表 5.1.2-3 道岔(直向)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高 低 轨 向 水 平 扭曲 6.25(m) 轨 距幅值() 2 2 2 2 1弦长(m) 10 -45 页:1)轨枕:每千米铺设 166
8、7 根。2)扣件:轨下胶垫的静刚度宜为 5575KN/。3)正线单线道床顶面宽度 3.6m,道床厚度 35,道床边坡 1:1.75,砟肩堆高 15.4)线路开通前,道床密实度不得小于 1.75g/,支承刚度不得小于 120KN/,纵向阻力不得小于 14 KN/枕,横向阻力不得小于 12KN/。73 页:表 6.4.5 支座板边缓至墩台边缓的距离跨度(m) L15 15L20 20L30 30L40 L40距离(m) 15 20 25 35 4073 页:涵洞顶至轨底的填料厚度不宜小于 1.5m。76 页:隧道一般规定:1)隧道衬砌: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隧道宜采用整体式衬砌。78 页:
9、隧道洞门基础应设置在稳固的地基上,土质地基埋入深度不应小于 1m。96 页:地基的总沉降量也可采用沉降系数(m)与主固结沉降(S C)计算。计算公式:S=mS沉降系数 m 为一经验系数,与地基条件、荷载强度、加荷速率等有关,其范围值对正常固结土 m=1.11.4。119 页:表 3.2.1-2 无砟轨道欠、过超高之和允许值欠、超高允许值 良 好 一 般 困 难q+g 110 140 200119 页:表 3.2.1-3 有砟轨道欠、过超高之和允许值欠、超高允许值 良 好 一 般 困 难q+g 110 120 150119 页:表 3.2.1-4 无砟轨道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允许值()实设超高与
10、欠超高之和允许值 良 好 一 般 困 难q+g 220 240 270119 页:表 3.2.1-45 有砟轨道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允许值()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允许值 良 好 一 般 困 难q+g 200 220 240170 页:当压实度 K=1.0 时,基床表层厚度约需 0.6m 左右,若压实度 K= 0.95JF ,则基床表层厚度约需 0.8m 左右。172 页:为保证轨道下基础动力稳定,防止道砟嵌入基床表层及防止基床底层颗粒进入基床表层,不同材料之间的级配需满足太沙基反滤准则,即 D154d85D15粗粒土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 15%含量的粒径;D85细粒土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 15
11、%含量的粒径;172 页:表 4.3.2 级配碎石双层结构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压实标准填料 厚度(m) 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EVd(Mpa) 孔隙率 n级配碎石 0.450.50 190 55 18%中粗砂 0.15 130 45 -备注: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路堑173 页:1)在填筑基床底层时,对粗粒土填料,细砂一般不宜直接填筑。中砂以上砂、砾应级配良好,其不均匀系数 CU应大于 20。粗粒土宜用物理改良方法,以改善其粒径级配。改善后的粗粒土其级配曲线应接近圆顺,不均匀系数 CU应大于 20。细粒土改良必须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q U) 。174 页:2)在填筑基床以
12、下路堤时,部分粗粒土填料和粉、细砂一般不宜直接填筑。中砂以上砂、砾应级配良好,其不均匀系数 CU应大于 12,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填料,可采取改良措施。粗粒土宜用物理改良方法,以改善其粒径级配。改良后的粗粒土其级配曲线应接近圆顺,不均匀系数 CU应大于 12。C 组细粒土中的粉黏土应使其黏粉比(黏粒重量/粉粒重量)大于 22%,同时应满足其无侧限抗压强度(q U)大于160Kpa(或黏聚力大于 65Kpa) 。3)路堤下部填料应优先选用 A、B 组填料和 C 组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 C 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后填筑。C 组中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填料不应直接作为下部填料,必须改良
13、。175 页:4)改良土浸水饱和固结不排水强度(Kpa)为 28 天三轴试验强度。表 4.3.3-1 列车动应力值路基面以下深度(m) 动应力衰减系数 列车荷载动应力(Kpa)0 1.0 1000.3 0.75 750.4 0.67 670.5 0.61 600.7 0.5 501.0 0.39 392.5 0.22 22注: g 为干湿循环强度衰减系数,可按说明表 4.3.3-2 取值177 页:当 0.7m路堤高度 h3.0m 时:1)当地基为黏性土时,应挖除表层不小于 0.5m,并填筑渗水土,于渗水土顶部设置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两侧坡脚设置排水沟,排除基床表层积水和地下水。2)当地基为砂
14、类土或碎石类土时,应将地表整平碾压。3)当地基为岩石时,视其风化程度分别处理。坚硬岩石应清除凹凸不平面,或采用 C25 混凝土填平后,直接在上填筑。强风化硬质岩和软质岩应清除风化层,整平岩石面后填筑 A、B 组填料,应保证基床底层换填厚度不小于 1.0m,并于基床底层顶部设置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岩石地基顶面设 4%排水坡。4)当 h0.7m 时:基床表层应满足第 4.3.1 和第 4.3.2 条的要求。当地基为黏性土时,应在基床表层下换填厚度不小于 1.0m 的 A、B 组填料,并碾压密实,于基床底层顶部设置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两侧坡脚设置排水沟,排除基床表层积水和地下水。5)当地基为砂类土或
15、碎石类土时,应将地基翻挖回填厚度不小于 0.5m,并整平碾压。6)当地基为岩石时,视其风化程度分别处理。坚硬岩石应清除凹凸不平面,或采用 C25 混凝土填平后,直接在上填筑(保证级配碎石厚度不小于 20) 。强风化硬质岩和软质岩应清除风化层,整平岩石面后填筑 A、B 组填料,应保证基床底层换填不小于 1.0m,并于基床底层顶部设置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岩石地基顶面设 4%排水坡。181 页:无砟轨道对沉降变形,特别是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严格。对于调高量为 30的扣件,扣除施工误差+6和-4,仅有 20可以调整,路基的沉降量不大于 15时才能调整到原来的轨面高程。188 页:膨胀土属于 D 组填料,因
16、此规定不得采用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低路堤基床部分的膨胀土必须挖除换填。196 页:表 5.1.2-3 有砟轨道的铺设精度标准项 目 高 低 轨 向 水 平 轨 距标准值() 3(10m 弦正矢) 3 2 2196 页:表 5.1.2-4 无砟轨道的铺设精度标准项 目 高 低 轨 向 水 平 轨 距标准值() 2(10m 弦正矢) 2 1 1196 页:表 5.1.2-5 道岔的铺设精度标准项 目 高 低 轨 向 水 平 轨 距标准值() 3(10m 弦正矢) 2(10m 弦正矢) 2 1204 页:位移观测桩:1)跨区间无缝线路应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宜大于 500m;当单
17、元轨节长度不足 500m 整数倍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2)跨区间无缝线路每组道岔应设置 5 对位移观测桩,即道岔前、道岔后、限位器、距离道岔前后 50m 处各设 1 对位移观测桩。205 页 3)跨区间无缝线路应在长轨条起点、距离起始点 100m 位置各设置 1 对位移观测桩。205 页:4)下列位置应增设位移观测桩:长大隧道的隧道口;长大桥两端;钢轨调节器基本轨接头和距离基本轨接头 100150m 处。258 页:根据本暂行规定第 4.4.4 条规定,对于有砟轨道,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大于 30,为使与台后过渡段的工后允许沉降量取量一致,桥墩台的均匀沉降量的限值也定为 30。至于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为 15。259 页:对于无砟轨道为保持轨面高程,根据一般轨道扣件的可调整仅 20的情况,确定无砟轨道桥梁的工后总沉降不能超过 20,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为 5。273 页:1)本堑行规定第 4.3 节除按列车动应力不应大于填土允许应力的控制条件,规定了基床表层 0.7m 厚度范围内填料和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2)关于一般刚性涵洞的规定,要求涵洞顶至轨底的填料高度不应小于 1.5m。这样减小了路基竖向刚度的突变程度,又使涵洞结构设在路基基床珍层之下,保持了路基基床表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