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爱在家人间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剧家有儿女 ,让正在成长中的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孩子与父母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B 两代人之间有无法逾越的代沟C 父母对孩子往往有高期待、严要求D 孩子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2时下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离乡工作,一些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想帮子女带孩子,也选择了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于是,孩子在外忙事业,父母跟着“漂” ,这样的老人通常被称为“漂族老人” 。这说明父母分担了我们的忧愁 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 父母不知道苦和累 父母是我们
2、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A B C D 33有篇题为叛逆是孩子的成长标志的报道称,在大人看来,这时候的孩子有点自以为是,这表明他的自我意识在觉醒,如果你不承认和解放他的自我意识,那么他会长期与你斗争下去。“他会长期与你斗争下去”的表现是( )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 挑战父母的权威 渴望从父母那里拿到“解放证书” 总觉得父母的“叮嘱”是唠叨、啰嗦A B C D 4下图洋溢着家庭中的( )A 友情之爱 B 亲情之爱C 师生之爱 D 兄弟之爱5早上洗漱后,妈妈叮嘱我要吃饱;出门前,叮嘱我要加件衣服;骑车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我有些不耐烦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真唠叨。以下对妈妈的“唠叨”的认识中,你
3、认为正确的是( )这属于母子之间爱的碰撞这种亲子冲突,是难以回避的对妈妈的“唠叨”一概左耳进,右耳出2我们要在妈妈的“唠叨”中体会妈妈的心情、期望和用意A B C D 6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想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制止了:“不许看。 ”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 ”接下来,小雅要怎么办?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放下漫画书,转而打开电脑玩游戏 B 对妈妈说:“我有点累了,想放松一下。 ”C 扭头回房,关上房门,不再理妈妈 D 责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干涉我的自由?”7子女生病,最牵挂的人是谁?看图,并指出正确的看法 ( ) 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更多地表现在关
4、心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琐事上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病床边父母整天守护,嘘寒问暖是爱,平时父母的唠叨嘱咐也是爱A B C D 8一声叮咛、一句唠叨、一顿责备、一次鼓励、一丝安慰对于父母这些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发泄不满的表现 B 无微不至关怀的表现C 不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 D 认为我们还没长大的表现9理解是情感交流的纽带。下列话语中,能够体现对父母理解的正确选项是只要是父母说的,我都言听计从 “爸爸您辛苦了,喝杯水吧”放学后我应尽快回家,不然妈妈会担心 父母只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只要分数高,其他事情都无关紧要A B
5、C D 10对下面的漫画认识错误的是( )A 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当目的不能达成时也不要与父母进行“冷战”B 孩子应敞开心扉,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沟通C 当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应关闭心锁,拒绝沟通D 子女有心理问题要主动向父母回报,不应埋在心中二、非选择题311诗歌欣赏:“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穿衣服,要注意自己安全,你觉得很烦,却也觉得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话,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甜蜜负担(1)说一说:诗歌甜蜜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想一想:在生活中当“爱的冲突”时,我们应怎样处理?12在学校组织的“孝敬父母”的系
6、列活动中,学校提出对父母感恩的要求,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感知、感谢、感动、感激”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写出两条孝敬父母的名言。(2)请你把感谢父母的方式写出来与同学分享。13 【智慧生活 快乐你我】生活是大海,有海涛的呼唤,也有海波的微笑.你听,朵朵浪花在倾听地诉说萌萌准备参加班长竞选,妈妈认为这会伤了同学友谊,也影响学习,坚决反对,两人激烈争吵.为此,萌萌很苦恼。(1)请你从竞争角度给萌萌准备几条让妈妈支持的理由。(2)生活中,当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请你写出来.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D B A B B C1
7、1 (1)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要理解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爱。(2)如:要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不给父母添麻烦,设法取得父母的谅解与支持等。12 (1)万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等等(2)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家务事在生活中照顾父母 等等13 (1)向妈妈解释参加班长竞选,不会影响学习,不会伤了同学友谊,有利于加深友情,多与妈妈沟通,要孝敬父母。 (2)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