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心理学,关于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 人格的特征包括: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研究的资料来源可以分为L、O、T、S四种类型。(可以记为lost) L(life)资料;O(observation) 观察 T(test)测试或实验程序; S、(self report) 即自我报告资料 具体研究方法:实验法;准实验研究;现场研究;访谈法;调查法;测验法,人格中的普通心理学知识,人格的倾向性:指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
2、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格的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1、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是由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反应出的人格特征,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 2、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
3、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能力: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人格测验:,最早提出人格测验:高尔顿 人格测验的先驱:容格、克瑞普林 第一个编制科学人格测验的:武德沃斯 人格测验的种类:访谈、观察、自陈测验、投射测验、评定法、情景法 人格测验:16PF、EPQ、TET、罗夏,复习题,判断题,人格的定义尚未统一。( ),人格的定义尚未统一。(),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这种组织内隐于个体的身心系统内,决定个体
4、的思想和行为。( ),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这种组织内隐于个体的身心系统内,决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大脑结构与人的意识状态并不完全同构。( ),大脑结构与人的意识状态并不完全同构。(),现代人能通过养育子女完善自身人格。( ),现代人能通过养育子女完善自身人格。(),养育子女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可以很好地增强人的责任感。责任感的建立是人格完善的标志之一,人格是稳定的动态组织,由多重因素综合形成。( ),人格是稳定的动态组织,由多重因素综合形成。(),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具有可塑性。( ),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具有可塑性。( ),人只是生物实体,不是社会实体。( ),人只是生物实
5、体,不是社会实体。( ),人格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不活跃的因素。( ),人格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不活跃的因素。( ),人格倾向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人格倾向性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需要是人认识过程的外部动力。( ),需要是人认识过程的外部动力。(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否定情绪。(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否定情绪。(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人的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 ),人的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发生发
6、展起来的。( ),信念使人格稳定而明确。( ),信念使人格稳定而明确。(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唯一依据。(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唯一依据。(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心理特征。( ),智力的成长曲线是一条先快后慢的发展曲线。( ),智力的成长曲线是一条先快后慢的发展曲线。(),低常儿童是指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低常儿童是指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斯腾是人格测验的先驱。( ),斯腾是人格测验的先驱。(),单选题,生物因素只给人格发展提供了( ) 现实性;系统性;决定性;可能性,生物因素
7、只给人格发展提供了( ) 现实性;系统性;决定性;可能性,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 ) 趋向和选择;稳定和需要;兴趣和动机,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 ) 趋向和选择;稳定和需要;兴趣和动机,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论行动的( ) 总动力和总需要;总倾向和总动机;总动力和总动机;总观念和总理想,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论行动的( ) 总动力和总需要;总倾向和总动机;总动力和总动机;总观念和总理想,人格心理特征,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
8、貌的( ) 独特性;结合性;现实性;可塑性,人格心理特征,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 ) 独特性;结合性;现实性;可塑性,需要是人认识过程的( ) 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外部压力;内部压力,需要是人认识过程的( ) 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外部压力;内部压力,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 ) 开始;进行;原因;结果,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 ) 开始;进行;原因;结果,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良好的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良好的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影响能力发展的两大因素( ) 遗传和教育;营养和教育;遗传与环境,影响能力发展的两大因
9、素( ) 遗传和教育;营养和教育;遗传与环境,智力的发展趋势( )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同样速度,智力的发展趋势( )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同样速度,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包含两个基本特性( ) 独特性和价值性;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性和流畅性,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包含两个基本特性( ) 独特性和价值性;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性和流畅性,兴趣和爱好是受什么制约的( ) 经济条件;受社会历史条件;受世界观,兴趣和爱好是受什么制约的( ) 经济条件;受社会历史条件;受世界观,兴趣的效能指的是兴趣推动活动的( ) 能力;工作;力量;效果,兴趣的效能指
10、的是兴趣推动活动的( ) 能力;工作;力量;效果,最早编制科学水平的人格测验是( ) A 荣格 B 高尔顿 C 武德沃斯 D 克瑞普林,最早编制科学水平的人格测验是(C) A 荣格 B 高尔顿 C 武德沃斯 D 克瑞普林,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有( ) A 罗夏墨迹测验 B TAT测验 C 句子完成测验 D 16PF测验,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有(D) A 罗夏墨迹测验 B TAT测验 C 句子完成测验 D 16PF测验,多选题,人格具有的特征( ) 整体性、稳定性;个体性、自然性;独特性、社会性;集体性、独立性,人格具有的特征( ) 整体性、稳定性;个体性、自然性;独特性、社会性;集体性、独立性,目前,
11、国际上常用的人格研究方法有( ) 测量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人格研究方法有( ) 测量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 兴趣;气质;需要;性格;能力,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 兴趣;气质;需要;性格;能力,根据需要的起源和对象对人类需要进行分类有( ) 生理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和对象对人类需要进行分类有( ) 生理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性需要,兴趣对人的活动作用( ) 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对已经进行过的活动总结作用; 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兴趣对人的活动作用() 对正
12、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对已经进行过的活动总结作用; 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活动时的( ) 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独立性;坚韧性,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活动时的( ) 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独立性;坚韧性,投射技术的主要特点( ) 测验的目的明确性;使用含糊、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 测验目的掩蔽性;注意人格整体的测量,投射技术的主要特点( ) 测验的目的明确性;使用含糊、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 测验目的掩蔽性;注意人格整体的测量,艾森克个性问卷有哪些分量表组成( ) A 性格 B 焦虑 C 神经质 D 测谎 E 精神质 F
13、自控 G 有恒 H 适应,艾森克个性问卷有哪些分量表组成(ACDE) A 性格 B 焦虑 C 神经质 D 测谎 E 精神质 F 自控 G 有恒 H 适应,以下哪两种测验不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测验( ) A CBCL B SCL-90 C SAS D EPQ E DDST,以下哪两种测验不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测验(DE) A CBCL B SCL-90 C SAS D EPQ E DDST,以下哪二种能力被加德纳归入他的多元智能中( )A 绘图智能 B 情绪智能 C 音乐智能 D 人际智能 E 操作,以下哪二种能力被加德纳归入他的多元智能中(CD)A 绘图智能 B 情绪智能 C 音乐智能 D 人际智能
14、E 操作,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1983,1993)认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他(1998)还认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种外,还包括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高尔顿:首先提倡用科学方法测量人格 克雷匹林(Kraepelin):用对词的自由联想来诊断精神病人. 第一个人格问卷武德沃斯(Woodworth)1919年编制的“个性资料调查表“,问答题,简述人格的基本界定: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情感、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 人格的特征包括: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
15、、人格的社会性,问答题2,简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研究传统,每种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途径,每种途径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1、人格的临床研究途径 2、人格的相关研究途径 3、人格的实验研究途径,问答题3,研究人格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洛克将人格资料的来源分为L、O、T、S四种类型。 L(life)资料:指个体的生活史资料,用以了解个体的生活经历。 O(observation)资料:指由一些观察者对个体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 T(test)资料:指通过一些测试或实验程序,获得被试在测试中、或实验情景里的一系列的反应记录。 S(self-report
16、)资料:即自我报告资料。主要来自一些自陈式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人格理论流派,特质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新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及相关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奥尔波特,最早提出特质的心理学家 健康人格是机能自主的人:6大特点 特质:是人格测量的单位,具有动力性 特质划分: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枢纽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第一个将因素分析的方法运用于人格研究 编制成功16PF 特质具有稳定性: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质有三分之一可在4岁及以下孩子身上找到 特质可以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卡特尔感兴趣的是,正常人如何能相当准确地预测们在各种情景中所作出的反应。 晶体
17、智力贺流体智力的划分,艾森克,强调人格的生理特质 提出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 内外倾和大脑皮质的唤醒程度有关 EPQ的4个分量表,波兰的心理学家斯特里劳划分出:,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弱、平衡性、灵活性区分 胆汁质:强且不平衡(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建立阳性条件反射,但很难建立阴性条件反射,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很难阻碍这种类型个体的活动。这是一种容易兴奋、不受约束的类型。在特定的受很强的抑制要求的环境中,易于抑郁、攻击) 抑郁质:弱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健康、坚强、充满活力) 黏液质:强、平衡、不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强,而且平衡,很容易建立阳性与阴性的条件反射,而
18、且一旦建立就比较稳定不易改造。这是一种坚韧而行动迟缓的类型。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其他的类型理论,德国医生克瑞奇米尔:不同的体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类型: 短胖型:外向易动感情 瘦长型:内向而孤僻 强壮型:介于二者之间 谢尔顿:个体的体型和性格同其在胚 胎发育阶段中三个胚层中哪个胚层占优势有关 内胚型:动作迟缓,善于交际,情感丰富,镇静,多思虑, 随和 中胚型:动作粗算,精力充沛,爱运动,胆大,喜 欢冒险,富有进取心 外胚型:动作生硬,不善于交 际,喜欢思考,深思熟虑,情绪表现抑郁,神经过敏,谨慎,工 作热心负责,判断题,荣格提出了特质理论。( ),荣格提出了特质理论。(),第一个特质理论的
19、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 W. Allport)。他和同事对描述人格特征的17 953个形容词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减少到数目较小的一些特质名称上,并将特质定义为: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并发动等值形式的(意义恒定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神经心理结构。,因此,对奥尔波特而言,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都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宗教型。( ),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都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宗教型。(),霍兰德是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把人的价值观
20、和人格类型归纳为六种模式。这六种模式分别是操作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守规型。霍兰德归纳的这种六种类型,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单选题,人格流派不包括(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人格流派不包括( B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粘液质的个体不合适做( )。 A 需要细心及持久力的工作 B 稳重细致的工作 C 变化多端的工作 D 要求能当机立断的工作,粘液质的个体不合适做( C )。 A 需要细心及持久力的工作 B 稳重细致的工作 C 变化多端的工作 D 要求能当机立断的工作,艾森克研究发现,( )特质与皮质唤醒基
21、率有关。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艾森克研究发现,(A)特质与皮质唤醒基率有关。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多选题,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中以下哪两种能力不属于流体智力?( ) A 分类 B 词语理解 C 机械记忆 D 常识 E 图形关系,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中以下哪两种能力不属于流体智力?(B D) A 分类 B 词语理解 C 机械记忆 D 常识 E 图形关系,问答题:,在人格心理学中,特质具有什么性质? 答:在人格心理学中,特质具有动力性,等值于动机或意向。它具有广泛、持久、相对稳定的用于推测或解释人类行为的特点。 1)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
22、,它使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在行为反应上具有一致性。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并把个人特质又划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2)卡特尔把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稳定而持久的 行为倾向,包括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养成特质,能力、动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3)艾森克强调特质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4)“大五”人格特质: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问答题2:,简述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
23、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问题3:简述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
24、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B.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C.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问题4:简述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强调特质,他被认为是发现了人格特质基本结构的心理学家,他认
25、为人格特质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稳定的持久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他把人格分为三个维度: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和精神质超我技能,以上三个维度包含在人格类型中,它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心理活动的动力:是内在的本能和欲望,即性本能,“力比多”,晚期,将其划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心理性欲发展的五阶段 意识的三个层次 人格的三种成分 焦虑和心理防御机制:无意识的、曲解现实、具有自欺性质、是消除焦虑的非理性方法,心理防御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识运用的。( ),心理防御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识运用的。(),弗洛伊德研究提出了本能需要的转化替代
26、规律。( ),弗洛伊德研究提出了本能需要的转化替代规律。(),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 )活动。 A 快乐原则 B 理想原则 C 现实原则 D 社会原则,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 C )活动。 A 快乐原则 B 理想原则 C 现实原则 D 社会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 )。 A 根据快乐原则行事 B 遵循现实原则 C 按照道德原则 D 无原则活动,弗洛伊德认为本我( A )。 A 根据快乐原则行事 B 遵循现实原则 C 按照道德原则 D 无原则活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强调( ) A 自我决定一切 B 性本能决定人格 C 本我、自我与超我既对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 D 超我决定一
27、切,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强调(C) A 自我决定一切 B 性本能决定人格 C 本我、自我与超我既对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 D 超我决定一切,弗洛伊德提出的性格动力( ) 饥饿本能;生的本能;干渴本能;死的本能,弗洛伊德提出的性格动力( ) 饥饿本能;生的本能;干渴本能;死的本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 )防御机制的表现。 A 退化 B 投射 C 固着 D 反向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B)防御机制的表现。 A 退化 B 投射 C 固着 D 反向作用,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而向另一个对象发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被称为( ) A 置换
28、 B 投射 C 抵消 D 退行,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而向另一个对象发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被称为(A) A 置换 B 投射 C 抵消 D 退行,人们往往通过( )来降低焦虑,这个现象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来的。 A 游戏劳动 B 人格分裂 C 睡眠做梦 D 防卫机制,人们往往通过(D)来降低焦虑,这个现象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来的。 A 游戏劳动 B 人格分裂 C 睡眠做梦 D 防卫机制,弗洛伊德认为,可以通过( )了解无意识。 A 自由联想 B 口误 C 梦 D 集体无意识 E 催眠,弗洛伊德认为,可以通过(A B C E)了解无意识。 A 自由联想 B
29、 口误 C 梦 D 集体无意识 E 催眠,问答题:,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性质和作用是什么?分析生活中的心理防御现象 自我在无意识中使用的,用以调整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往往曲解或者否定现实,具有自欺性质,是消除焦虑的非理性方法。运用得当,可缓解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过度就会表现出病态心理。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 压抑、移置、否 认、自居作用、投射作用、反应形成、幽默、退 行、隔 离、补 偿、合理化,问答2:,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各成分? 本我 自我 超我 焦虑类型的形成?,问答3:,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第一个贯穿人一生的人格发展理论
30、 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每阶段对应解决一对心理矛盾,形成一种心理品性 自我同一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概念:超越(克服)自卑、寻求优越、寻求控制感、力求完美、自卑情结、社会兴趣、生活风格,霍妮,社会文化理论 基本敌意 基本焦虑 人际交往方式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荣格,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其中的五个原型为: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暗影、自身 中年期人格危机,沙利文,人格意向,阿德勒认为( )是人类个体的主要动机。 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热情 D 寻求优越,阿德勒认为( D )是人类个体的主要动机。 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31、 C 社会热情 D 寻求优越,阿德勒提出了以下著名概念( ) A 克服自卑 B 生活风格 C 寻求优越 D 人格意象 E 自卑情绪,阿德勒提出了以下著名概念(ABCE) A 克服自卑 B 生活风格 C 寻求优越 D 人格意象 E 自卑情绪,提出“分析心理学”的人是( ) A 荣格 B 斯金纳 C 阿德勒 D 班杜拉,提出“分析心理学”的人是(A) A 荣格 B 斯金纳 C 阿德勒 D 班杜拉,指出下列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 ) A弗洛姆 B斯金纳 C萨利文 D霍妮 E艾里克森,指出下列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ACDE) A弗洛姆 B斯金纳 C萨利文 D霍妮 E艾里克森,首先提出“同一性”
32、问题的人是( )。 A 荣格 B 斯金纳 C 埃里克森 D 阿德勒,首先提出“同一性”问题的人是(C)。 A 荣格 B 斯金纳 C 埃里克森 D 阿德勒,自我意识不包括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型、容貌等方面的意识。( ),自我意识不包括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型、容貌等方面的意识。(),比较弗洛伊德的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多了( )阶段。 A 阴茎期 B 亲密对孤独 C 繁殖对停滞 D 潜伏期 E 生殖器期,比较弗洛伊德的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多了(BC)阶段。 A 阴茎期 B 亲密对孤独 C 繁殖对停滞 D 潜伏期 E 生殖器期,依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青年期要解决的课题是(
33、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依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青年期要解决的课题是(D)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青年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关键在于( )。 A 建立家庭 B 完成终身大事 C 通过爱情确立自我 D 满足性饥渴,青年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关键在于(C)。 A 建立家庭 B 完成终身大事 C 通过爱情确立自我 D 满足性饥渴,所谓中年人格危机其实主要是( )。 A 婚姻危机 B 事业危机 C 人格衰退 D自身人格缺陷引发的困难积累而终至爆发,所谓中年人格危机其实主要是(D)。 A 婚姻危机 B 事业危机
34、C 人格衰退 D自身人格缺陷引发的困难积累而终至爆发,老年人的( )心理为其在孙辈的教育中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A 慈爱 B 补偿 C 返老还童 D 结伴 E 消退期,老年人的(A B C)心理为其在孙辈的教育中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A 慈爱 B 补偿 C 返老还童 D 结伴 E 消退期,老年人在孙辈教育中的弱势主要表现在( )A 溺爱孙辈 B 性格固执、自尊心强 C 思想保守 D 与孙辈缺乏共同语言 E 角色发生转换,老年人在孙辈教育中的弱势主要表现在(A B D)A 溺爱孙辈 B 性格固执、自尊心强 C 思想保守 D 与孙辈缺乏共同语言 E 角色发生转换,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转换主要有(
35、)。 A 主体角色变为依赖角色 B 工作角色变为闲暇角色 C 配偶角色变为单身角色 D 单位角色变为家庭生活角色 E多人相处角色变为个体独处角色,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转换主要有(ABD)。 A 主体角色变为依赖角色 B 工作角色变为闲暇角色 C 配偶角色变为单身角色 D 单位角色变为家庭生活角色 E多人相处角色变为个体独处角色,所谓中年危机碰撞主要是指( )。 A 子女反抗父母权威 B 中年父母人生转折期与子女青春期的冲撞 C 自身人格缺陷引发的困难积累而终至爆发 D事业受挫 E婚姻危机,所谓中年危机碰撞主要是指(BC)。 A 子女反抗父母权威 B 中年父母人生转折期与子女青春期的冲撞 C
36、 自身人格缺陷引发的困难积累而终至爆发 D事业受挫 E婚姻危机,荣格把集体潜意识分为,人格面具和( )。 A阿尼玛 B阿尼姆斯 C阴影 D自身 E利他,荣格把集体潜意识分为,人格面具和(ABCD)。 A阿尼玛 B阿尼姆斯 C阴影 D自身 E利他,问答题1,阿德勒如何看待自卑及其作用?他为什么强调社会兴趣?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生活中所有不完全、不完美的感觉、感受都会形成自卑感。而自卑感会促使人们不断寻求优越,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起着一种持续激励的作用。而如果人因为自卑而失去信心,表现出退缩的状态,其自卑情感就已经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阿德勒认为发展社会兴趣是避
37、免陷入“自卑情结”的重要途径。个人透过对社会事业的贡献而产生自尊和被重视感,另一方面也因为服务社会而正向地补偿了原有的自卑感。通过一生中要完成的职业任务、社会任务和爱情婚姻任务这三个补偿自卑的平台,一个人将逐步扩大发展自己的社会兴趣,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问题2,简述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力比多 荣格把里比多定义为普遍性的生命能量,它在不同时期集中于不同的问题上。 :三大原理:等效性原理(守恒)、熵原理(均衡)、反相原理(作用与反作用) 、人格结构(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主要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玛斯、阴影 :心理类型 、研究方法 词汇联想测验法,问题3,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
38、派 对心理动力的不同理解 荣格 弗洛伊德 阿德勒 埃里克森 沙利文 霍妮 科赫特,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行为主义:,斯金纳,两种条件反射 强化与惩罚 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和消退。 行为塑造法,即通过强化奖励而塑造出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只要是接近期望目标的行为就应当予以适当的强化,从而一步一步地逐级实现期望目标行为,还要注意逐级强化的行为不能与期望塑造的行为相对立。 行为的消退是指当有机体的一个反应后面不再紧接着出现强化五,反应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到该强化物未被引入的水平,那么反应就消退了。,格斯里,格思里的学习理论只有一条核心的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
39、如果曾伴同某一动作,那么当某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 即:格斯里的学习理论强调行为学习的联结规律,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当有机体对某种刺激做出某种反应时,就已经充分实现了他们之间的联结,当这种刺激再次出现时,就会再次做出这种反应。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米勒,四要素,班杜拉,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 交互作用论 自我效能,惩罚是形成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属于负强化。( ),惩罚是形成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属于负强化。(),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是为引发好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 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40、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提出“观察学习”和“模仿”的是“( )A 群体动力学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D 来访者中心理论,提出“观察学习”和“模仿”的是“(B)A 群体动力学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D 来访者中心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 A 本能 B 观察学习 C 模仿 D 暗示 E 沟通,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B C) A 本能 B 观察学习 C 模仿 D 暗示 E 沟通,行为主义研究揭示( ) A 刺激反应联结形成行为 B 个体选择环境 C 强化程序形成行为 D 条件反射会泛化,行为主义研究揭示(A C D) A
41、 刺激反应联结形成行为 B 个体选择环境 C 强化程序形成行为 D 条件反射会泛化,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包括( ) A 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 B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C 模仿学习原理 D 早年生活经历 E 先天遗传作用,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包括(ABC) A 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 B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C 模仿学习原理 D 早年生活经历 E 先天遗传作用,属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 米勒 B 斯金纳 C 荣格 D 埃里克森 E 华生,属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E) A 米勒 B 斯金纳 C 荣格 D 埃里克森 E 华生,根据行为
42、主义理论,如何进行行为塑造? 行为的塑造,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分化强化,即对部分所期望的反应加以强化,而对另一些反应不加以反应;二是相继接近,即被强化的反应必须是那些越来越接近最终期望的反应。这就是行为主义的小步子渐进原则。 行为的消退,是指当有机体的一个反应后面不再紧接着出现强化物,反应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到该强化物未被引入的水平,那么反应就消退了。斯金纳认为处理非期望行为的正确方法是消退,而不是惩罚,问答2,格斯里的学习理论强调行为学习的什么规律? 答:强调相邻的刺激反应的联结,他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个体对一组刺激要素作出一个动作,就形成了两者
43、的联结,完成了学习,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另一个动作,即是对之前刺激组合的动作反应,如此连锁反应,最终形成了学习。因此,格斯里强调学习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学习理论”,人本主义,马斯洛,自我实现 高峰体验 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格发展的动力:实现的本能 焦虑和防御机制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人本治疗的思想,马斯洛估计人才能够自我实现者占( ) 1%;1.5%;2%;0.1%,马斯洛估计人才能够自我实现者占( ) 1%;1.5%;2%;0.1%,马斯洛提出的著名概念有( )。 A 匮乏性需要 B 成长性需要 C 高峰体验 D 自我实现 E 无条件关
44、注,马斯洛提出的著名概念有(ABCD)。 A 匮乏性需要 B 成长性需要 C 高峰体验 D 自我实现 E 无条件关注,根据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成人态的态度是客观和理性。( ),根据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成人态的态度是客观和理性。(),中国素有“养儿防老”之说,当夫妻产生了矛盾或误解,彼此难以调和时,长大的子女的疏导有时可以发挥奇妙的作用。( ),中国素有“养儿防老”之说,当夫妻产生了矛盾或误解,彼此难以调和时,长大的子女的疏导有时可以发挥奇妙的作用。(),根据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成人态的态度是权威和教诲式的。 ( ),根据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成人态的态度是权威和教诲式的。 (),根据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父
45、母态的态度是权威和教诲式的。 ( ),根据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父母态的态度是权威和教诲式的。 (),提出人格由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构成的理论是( )。A 群体动力学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D 来访者中心理论,提出人格由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构成的理论是( C )。A 群体动力学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D 来访者中心理论,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这种自动想法属于( ) A 以偏概全 B 过渡引申 C 个人化 D 非此即彼,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这种自动想法属于(C) A 以偏概全 B 过渡引申 C 个人化 D 非此即彼,凯利,构念 构
46、念无效 角色构念测验,( )创造了角色构念技能测验研究人格。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凯利 D 米德,(C)创造了角色构念技能测验研究人格。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凯利 D 米德,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中的二个因素分别指( ) A 流体因素 B 晶体因素 C 一般因素 D 特殊因素 E 次级因素,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中的二个因素分别指(C D) A 流体因素 B 晶体因素 C 一般因素 D 特殊因素 E 次级因素,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于1927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因素)构
47、成.,父母角色的现代规范首先要求( ) A 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B 两代人共同学习的学习型家庭 C父母教子女怎样学习 D 父母遵从子女的要求 E子女服从父母的教诲,父母角色的现代规范首先要求(AB) A 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B 两代人共同学习的学习型家庭 C父母教子女怎样学习 D 父母遵从子女的要求 E子女服从父母的教诲,问题1,如何理解罗杰斯提出的实现倾向、机能完善和无条件关注与他的治疗方法之间的关系? 机能完善是治疗的最终目的。罗杰斯认为健康的人是机能完善的人,他们通常对经验开放、自我与经验协调,无条件的自我关怀。罗杰斯还认为,实现倾向是人一生中的内驱力,它会成为个体对自己经验评价的参照框
48、架,而在此框架下评价经验的方式称为机体估价过程。罗杰斯认为,儿童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它的驱动力下,儿童产生大量经验,其中会体验到受他人关怀、尊重的积极经验,这些通过机体估价过程使孩子感到满足、愉快,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的需要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是他人根据儿童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来决定的,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就称之为价值条件。儿童会逐渐将这些价值标准内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并逐渐被迫放弃自身机体估价过程。这样,父母给的价值条件越多,自我概念和真实感觉就越不一致,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焦虑于是产生。因此,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者形成的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这要求有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人本主义治疗方法就能提供这样一个环境,通过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和共情这三种关键态度,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自我概念去除,并开始能无条件的正向自我关怀,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